与船结缘 | 游记散文 , 作者孟悟

与船结缘,以海为家:看天下山水

参考题目1:路途相遇的美丽 与你相遇的美丽

参考题目2:乘风扬帆,与大海相伴

宣传语, 仅供参考:

曾经沧海的灵魂

穿越生命的感动

饱览海上风光,

阅尽人间沧桑

以海为家

看地球的千山万水

给灵魂一份自由,

给生命一个感动,

给记忆一段温暖

一个人上路

行走斑斓天下

海陆空都可以出发,

寻找命运的天涯和海角。

书稿中的《斑斓旧时光》被《散文选刊》选载,并入选《2013年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素材》。

书稿中的《三毛的丹娜丽芙岛》《香水之都的玫瑰和香水》等文入选《散文选刊》和《美文》

书稿中60%的文章曾发表在《侨报》《世界日报》《华府新闻日报》等美国华文报刊,收入书稿后,文字作了相应调整。

作者简介:

孟悟,女,《华府新闻日报》专栏作家,大量文学作品发表在美国《侨报》《世界日报》等华文媒体,其小说刊登在《北京文学》《青年文学》《小说精选》等国内文学刊物。常规出版长篇小说《橡树下的诱惑》《逃离华尔街》《拐点》《雾城》《彼岸紫薇》;散文小说集《有一种风景叫行走》;旅游散文集《漂游的原风景》《偷一段时光在路上》《拉美梦幻行》;文化散文集《美国,另一种生活》。曾在美国企业和政府部门从事过网络编程和金融财务工作,目前为舞蹈老师,任教于舞蹈室

作者现为美国南卡州作协(SCWA)会员,从事英文创作。出版作品的简介可以翻译成英文,放在州作协的网站宣传。

常规出版作品:

散文小说集《有一种风景叫行走》 2010内蒙古人民出版社

长篇小说《逃离华尔街》 2011.12 河南文艺出版社

长篇小说《拐点》 2012.1 贵州人民出版社

长篇小说《橡树下的诱惑》2012 .10 贵州人民出版社

长篇小说《雾城》2013 .12 九州出版社

邮轮散文集《漂流的原风景》2014. 9 清华大学出版社

长篇小说《彼岸紫薇》 2014.11九州出版社

邮轮散文集《偷一段时光在路上:从纽约到魁北克》2015.1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

邮轮散文集《漂流的原风景2:梦幻拉美行》2015 清华大学出版社

文化散文集《美国:另一种生活》2016 煤炭工业出版社

内容简介和特色:

这是一本以邮轮(世界山水)为主题的散文集。无论是穿行在人群中,还是一个人面朝大海,作者总在寻找一个独特的视角,用心捕捉这个世界的灵动和多彩: 旖旎壮美的南美冰川, 地球的天涯海角(合恩角)、潘帕斯草原上奔跑的草泥马、麦哲伦海峡的企鹅,加勒比海岛上的中国红灯笼、乌拉圭的文化和足球,三毛生活过的丹娜丽芙岛、悬崖上的金字塔、飞人博尔特的牙买加故乡、七夕节的多米尼加、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、阿根廷的探戈和足球、圣彼得堡的芭蕾少女……奇特的风景和不寻常的体验,让读者感受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,体验别具一格的艺术元素和魅力。

区别其他书稿:

这部游记覆盖了作者从2010年到2018年的海外旅程,从南北美洲到欧洲,从大西洋到太平洋,从地中海到加勒比海。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有:合恩角(地球的最南端),直布罗陀海峡(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),百幕大,德雷克海峡(海峡那岸是南极)……

没有游记攻略般的写作模式,强调人文历史和文化,内心的探索。大海大山也好, 名胜古迹也好,都成了故事的背景。

旅途中的风景不仅是自然的风景,更有人的风景,丰富多彩的生命画面斑斓入目。希望能为读者打开一扇窗,看到不一样的世界。

关于出版后宣传:

作者会积极配合在美国华文刊物上的宣传,发表创作谈在《侨报》和《华府新闻日报》,也可以请人撰写评论在同一刊物上发表。另外,由国务院侨办主管的“世界华文文学协会”对海外作家出版大力支持,会提供相关的宣传。

目录:

自序

世界上的那些海

南美篇

看智利的山和冰川

智利火山

漫步艾森小镇

与合恩角对望

午夜过关:从智利到阿根廷

混不了文凭,混照片

蒙尘的布宜诺斯艾利斯

又见草泥马

旅途百感

大风中走过极南苔原

那些开在南美大陆的花儿

关于经典:火地岛国家公园

乌斯怀亚:世界的尽头

大西洋篇

一个人的出发:“灰狗”奔向迈阿密

迈阿密:愤然离去的华尔街大亨

心胸开阔的石油总裁

93岁还在花心

美洲狮女人

邂逅卡扎菲的顾问

斑斓旧时光

与邮轮上的朋友谈天说地

恐怖又无聊的数据分析

巨漂亮的女子

三毛的丹娜丽芙岛

人在水中央:船过直布罗陀海峡

地中海篇

拉登可以海葬,为什么他不能?

十三岁的的苍老灵魂

巴塞罗纳和她

行走马赛城

摩纳哥的感觉

普罗旺斯没有遗憾

香水之都的玫瑰和香水

希腊:美得窒息的海岛就要被贱卖

热那亚遭遇“黑手党”

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

西西里岛,但愿还能再见你

加勒比海篇

加勒比海的那些岛

圣特马丁岛的华工后裔

邮轮从新奥尔良出发

船过百慕大三角区

重访西礁岛

探访海明威的故居

热爱独立的波多黎各

多米尼加的七夕节

悬崖上的金字塔

伯利兹的面子工程

洪都拉斯:出门在外的另一种风景

维吉岛上的正月15: 寻厕看到红灯笼

牙买加和博尔特

邮轮与海的随感

一百年前与一百年后:写给泰坦尼克号沉船一百周年

人生的态度:意大利沉船思考

新邮轮与旧邮轮

海上的缘份

找一张便宜的邮轮船票

海上的房间

曾经住过的那些船舱

海上的美味: 穿越大海的舌头旅行

美国海岸防卫队的直升飞机

先看世界,后吃救济

遥看海岸线

缤纷岸上行

写在前面的话:把海陆空结合起来

荷兰行——对比强烈的色彩

行走德国的趣闻

意大利路上二三事

瑞士的咏叹

寻找巴黎的与众不同

法兰克福的金融牛

站在欧元雕塑下

人在欧洲: 认识一下那些瑰丽的建筑

去乔治亚看橡树

后记

自序

世界上的那些海

我成长在一个内陆的大城市,城市周围群山环绕,云雾飘渺。我从小就渴望看见大海,那无边无涯的幽蓝与神秘却只能在电影和图片中领略。长大后有了条件,可以去外边走走,我最爱的旅行方式就是坐邮轮,因为可以站在甲板上看千遍不腻的大海,浩瀚广阔,给人无限的想象。我先生总是说,海有什么好看的,一辈子看两眼就够了,还不如坐在家庭影院里,舒舒服服地欣赏碟片里那些制作精美的旅游节目。

【TP1】(孟悟摄影)

我还是喜欢亲身感受,不知不觉间对邮轮上了瘾,特别是加勒比海沿线,因为便宜,同一条航线同一个邮轮,我坐过好多次还嫌不够。加勒比海的海和岛是天上的人间。畅游其间,可以融化你的万千烦恼。业余时间在网上寻找便宜的邮轮船票,便成了我的一大爱好。

为什么爱海?大海总是同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。纵横人类五千年的发展史,文明总是诞生在有水源的地方,比如大河文明和大海文明,大河文明平缓、温和保守,人们安居乐业。恒河文明和黄河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。而大海文明纵横驰骋,包罗万象。碧波荡漾的爱琴海是希腊文明的摇篮,其辉煌的光芒,照亮了历史的天空。

我总是以一种感恩和幸福的心情,去见识和感受世界上的那些海。我喜欢夏威夷的海,蓝得滋心润肺,蓝得不可琢磨,碧空丽日下,海水那样透明、完整和彻底,像婴儿的眼睛,又像少女天真善良的心。但是到了黄昏,水色便厚重了起来,像调色板上的一抹深蓝,带著不可琢磨的神秘与抽象。清风过面,涛声富有节奏,像一段萧邦的夜曲,总觉得世界充满了音乐,幸福而安详。

【TP6a】夏威夷的海,蓝得滋心润肺,蓝得不可琢磨。(孟悟摄影)

【TP6b】夏威夷的黄昏,水色厚重了。(孟悟摄影)

【TP6c】夏威夷的黄昏,水色厚重了。(孟悟摄影)

【TP6d】夏威夷的海和岛。(孟悟摄影)

至于加勒比海,它最让我惊叹的是它绮丽的海光,荡漾出七彩斑斓的色彩。我曾坐邮轮去过加勒比海的一个私属小岛,如果不是跌落人间的仙境,那也是仙境中的人间。当邮轮向海岛开去时,无边的风景在晨光中流淌,海水最初是深沉厚重的蓝色,离目的地越近,水色开始明媚起来,梦幻起来,有一种绿,鲜若翠羽、碧如春柳;有一种蓝,晶莹剔透,博爱慈仁,这世上还有这样的海!让人目瞪口呆的绝色和惊艳,不得不感慨造物主的智慧与神奇。如果你看过《Survival Islands》(幸存岛)这部电影,你会觉得我对海水的描写并没有夸张。《Survival Islands》的外景地,也是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。

【TP2】加勒比海的海 (孟悟摄影)

看见过墨西哥湾的海,也是坐邮轮去的,在一个海岛的港口,我们换小船靠近尤堪坦半岛。尤堪坦半岛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,那海水晶莹清亮,如发光的水晶,几米深的地方,也能看清楚五彩缤纷的鱼和珊瑚。风吹在脸上,船继续朝前开,在你不经意的仰头之间,悬崖之上,蓝天之下,玛雅金字塔傲然立在那里,有著无法形容的宏伟瑰丽,历史的风景在眼前绵延,千年的日晒雨淋,千年的神秘故事。岁月如歌,萦绕在夕阳中的神殿,海风吹过,是谁在传唱玛雅遥远的辉煌?

【TP3】墨西哥湾的海滩(孟悟摄影)

【TP3a】墨西哥湾的海(孟悟摄影)

【TP4】墨西哥湾的海(孟悟摄影)

每当行走在欧洲大陆,我肯定要去感受一下地中海。地中海的那份蔚蓝,平静优雅,似乎可以浩瀚地包容天下。我们的车从罗马出发,上了80号高速公路,再向北而行,直到法国南部的尼斯,高速公路是沿著地中海蜿蜒而上,一路迤逦的风光,一路的诗和歌,一路妩媚流转的传奇长画。长画里葱茏的青山、石砌的小教堂、绵延无边的葡萄园、长满橄榄树和橘子树的古城,若曼风格的红色屋顶走进眼底。

夕阳漫不经心走过,跌落在千年的古城上,突然绽放出最强烈的辉煌,于是古城得了加冕,披一身薄如蝉翼的金纱。浩渺长天下,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华美的温暖。

若是停下车,站在某个山头看地中海的古城,山与水、天与地、城市与葡萄园、小木屋和古城堡,一望无涯的辽阔华丽,这样的气氛很容易引发人的幽古之思,遥想罗马帝国的灿烂文明,辉煌中的血腥和残忍。

如果有人问我,地中海同加勒比海有什么不同,很明显,地中海的人类文明要厚重得多。地中海的北面有罗马文明和希腊文明,南面有埃及文明,被地中海滋润的土地,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在那里沉淀,绵延著人类不绝的聪慧和才智。

【TP5】地中海的海(孟悟摄影)

【TP6】地中海的海(孟悟摄影)

我见过的海多是温柔平静的,但也与愤怒的大海相遇过,风卷云涌,怒海滔天。十几万吨的大邮轮也被它搞得东摇西晃,像个醉鬼。那一次,我坐的邮轮经过了百慕大三角区。人们一提起百慕大,便是一系列恐怖的联想,那些不可思议的失踪事件,多少飞机和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诡异地消失了,事后连残骸碎片都找不著。然而越是神秘的现象,越会激起人们冒险的欲望。从百慕大归来,我创作了一部商战职场的长篇小说,名叫《逃离华尔街》,因为我的出版编辑告诉我,有关华尔街的小说在大陆很有市场。那是一个关于中国女人角逐华尔街职场,征战金融商战的曲折故事。这部小说让我同百慕大拉扯上了关系。因为出版编辑在我修改的时候,要求我写出华尔街是怎样设立金融骗局的、国企是怎样四处圈钱的、国有资产是怎样在海外流失的。

国有资产是怎样在海外流失的?原来国企的贪官和华尔街的银行勾结起来,在百慕大岛上组建“空壳公司”,中国多少万亿的国有资产于是转移,于是神秘地消失,正如从前那些飞机和轮船在百慕大神秘消失。要知道,百慕大群岛和加勒比海群岛,是海外上市公司的避税天堂、聚金福地。就这样,某些国企利用其中转的销售业务,实现利润的海外转移,躲开了中国国税局对股息的征税。这些资料虽然是通过网上的财经新闻找到的,但是如果没有百慕大的海上之行,我是断然不可能对“百慕大”特别留意的。

【TP7】百慕大的海(孟悟摄影)

感谢那些海上航行的日子,世界上的那些海给了我幸福的想象。如果没有外出看海的经历,我肯定写不出满意的文字。后来我又坐过邮轮巡游地中海,见识了地中海沿岸那些七彩斑斓的港口:西班牙的巴塞罗那、法国的马赛、意大利热那亚……每一个港口都有它动人的色彩,美妙的音符,但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希腊。希腊的海岛真是美得窒息,让人目瞪口呆,也让人吁唏感慨,联想起那些日子希腊的经济危机,社会动荡,政府为了还债,不得不卖岛赔款。无限的想象和感悟,很自然地流进我的小说《逃离华尔街》。

时光匆忙而去,《逃离华尔街》早已出版,之后又看见“占领华尔街”的闹剧。希腊呢?在债务危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,那些日子的公投以闹剧收场。被拖累的欧盟,眼看著意大利也在黑暗中下沉,欧债危机四伏,谁愿意出手相助?这几年又被中东难民搞得翻天覆地,美国呢?自从川普上台后,乱象丛生,这世界人心混乱,太多的诱惑和贪婪。还好,我们可以选择短期的逃跑,乘风扬帆,与美丽的大海作伴。

TP8】海上的邮轮(孟悟摄影)

TP8a】停泊港口的邮轮(孟悟摄影)

南美篇

写在前面的话:

拉美是一片充满梦幻的土地,我曾经出版过一本散文集《梦幻拉美》,那本书浓墨重彩描写了加勒比海地区的诸多小国,至于南美洲, 虽然涉猎了哥伦比亚、巴拿马、厄瓜多尔、秘鲁、智利共5个国家:可惜对南美大陆最迤逦神秘的地区:巴塔哥尼亚,没有一点着墨,确实可惜!那里有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:冰川、火山、峡湾、雪峰、苔原。。。还有草原上奔跑的草泥马,麦哲伦海峡的可爱企鹅。。。这次出书,总算可以弥补从前的遗憾。

看智利的山和冰川

我曾在海上看过安第斯山脉。记得2012年坐邮轮去南美,有人在甲板上遥指远处的群山说,那就是安第斯山。我们边看边感叹,隔着十二海里的距离,依然能感受它的巍峨壮观,若是走近了,又该是怎样的叹为观止!

安第斯山脉从中美洲的巴拿马出发,绵延起伏,纵贯到智力的南部,全长近9000公里,没有之一,地球上最长的山脉。如果说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脊梁,那安第斯山就是南美的脊梁。安第斯山的最高峰:阿空加瓜山,海拔接近7000米,是西半球最高的山峰。2015年岁末我坐大巴车从智利的圣地亚哥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,车过两国的边境线,夜色已经笼罩了安第斯山区,还好那夜有十五的月亮,月色下的阿空加瓜山银装素裹,晶莹明朗,而四周漆黑一片,唯有阿空加瓜山一峰独秀,给我惊鸿一瞥的震撼,记住了它遗世独立的沉静和柔美。

安第斯山脉一路雄壮威武,气势高昂,可惜漫延到智利南部后,无法一气呵成,渐渐丢了气势,再没有恢宏雄奇的高度,断层交错的群山滑落到大海后,被大自然打造出千姿百态的岛屿,因为离南极那么近,气候恶劣,苦寒无边,岛上的雪终年不化,星月流转 ,岁月更替,时光把积雪变成了冰川。旖旎的冰川是这里最诱人的风景。

【a1】旖旎的冰川是这里最诱人的风景。(孟悟摄影)

要看智利峡湾的冰川,坐邮轮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记得那日船行峡湾,甲板上冰风刺骨,那风的力度大得吓人,完全是要把人抛上天的狠毒。那么恶劣的天气,还是有不少人跑到室外去抢镜头,我看见一个人的帽子被吹到水里去,但他依然顽强地举着相机对准冰川。那冰川像一条巨大的舌头,从山颠延展到山脚,漫不经心地反射出幽寒的蓝光,不动声色地显出凛然不犯的意志。而冰川各有各的姿态,有的冰川直接流入大海,而有的冰川在半路就支离破碎了,化成一群瀑布飞流直下,仔细看看,那瀑布不是流动的,早凝固成晶莹耀眼的冰柱。

【a2】有的冰川直接流入大海。(孟悟摄影)

【a3】有的冰川在半路就支离破碎了。(孟悟摄影)

【a4】不少人跑到室外去抢镜头。(孟悟摄影)

见外面的人多了,我也凑热闹走出舱门,迎风抢拍了几个冰川的镜头,回到室内听见一个美国人抱怨,跑这么远来看南美冰川,其实还不如阿拉斯加的壮观气派。我心想,有了比较才能有感慨,而人总是不满足现状,寻思着到更远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。后来跟几个同胞聊天,他们说云南的冰川比这个漂亮几条街,只不过名气没有智利峡湾大,云南冰川有雄伟壮丽的冰墙,冰墙上长满了千姿百态的冰笋子,像童话电影的布景。我们说着聊着,只见一个穿裙子的同胞跑到外面去照相,红裙和雪山相照,冰与火的呼应,红与白的互衬,对比强烈吧?或许就是她想要的效果。我问她,你不冷吗?她说就几秒钟,一点不冷,人家模特儿零下20度穿基尼滑雪,那才叫敢拼。

我是个怕冷的人,可不敢穿上裙子去跟冰川合影。众人提及那些在南极照婚纱的新人,我很是佩服他们的勇气。世人总是追求标新立异,很显然,在花海和教堂拍摄婚纱照已经过时。闲聊间无意抬起头,发现窗外的山水清丽柔媚,婉约如画,一半像桂林,一半像长江山峡,没有先前冰川与黑山的冷峻。人随船走,风景在变,愉悦的心没有变。

在移动的船上看山和冰川是遥看,看一种恢宏博大的整体布局,立体而流动的绚丽长画。缺点是看不了细节,比如山下开的花,树上结的果,一晃而过的小动物,除非你有望远镜。在陆地上看冰川可以慢慢溜达,选不同的角度欣赏和拍摄,只要你不怕吃苦。我认识一对夫妇,他们在智利的百内国家公园露营,随便用手机拍出来的照片也让人目瞪口呆,绮丽灵秀的冰川 , 落日辉煌的雪峰,碧绿如玉的湖水,湖水对岸一树繁花开得欢颜,远山青蓝(那山也是安第斯山),呼应天空的蔚蓝,整个画面美得像一段绮梦,没有特效,没有P图,就是简单地按了一下手机。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,任何人都可以当摄影师。百内国家公园是安第斯山最精华的一段 ,我虽然没去百内国家公园,但就是看照片也能享受它独特的景观。

【a5】在船上看冰川是遥看,看不了细节。(孟悟摄影)

【a6】在陆地上看冰川可以慢慢看,发现各种细节。(孟悟摄影)

【a7】有时候从陆地上看风景似乎更生动些。(孟悟摄影)

【a7a】邮轮停泊码头时拍摄的冰川。(孟悟摄影)

智利火山

记得那日船停智利的蒙特港,我随众人去了一个国家公园,看见火山下的湖泊、草地、野花、成群的牛羊,那安静恬淡的田园风光让我想起了瑞士。同行的一个朋友说,那雪山就是火山,我在想,当火山喷发的时候,滚烫的岩浆与冰寒的白雪交融,是不是会变成澎拜的激流奔涌而下?

【a8】雪山下的牛羊。(孟悟摄影)

【a9】雪山下的湖泊。(孟悟摄影)

【a10】湖边野菊花。(孟悟摄影)

车行火山的途中,看半山腰开满了朝气蓬勃的野花,姹紫嫣红一片,美得轰轰烈烈,不顾一切地燃烧。穿行在百花丛中,我只认得鲁冰花,北半球也有鲁冰花,但是似乎不如南半球的娇艳和茁壮。山上还有一种花树,繁花满枝,红艳如火,有些像国内的凤凰树,透过花枝看远方的群山连绵,只觉天风浩荡,旷远无边,能抵达忘我忘情的境界。

【a11】山上还有一种花树,繁花满枝,红艳如火。(孟悟摄影)

【a12】透过花枝看远方的群山连绵。(孟悟摄影)

车慢慢开到了火山顶,海拔高了,气候陡然冷了,看不见红花碧草,只有低矮的地衣植物。火山四围,乳白色的云雾飘绕游移,真有半个仙境的意味。脚下是红褐色的火山沙石,走一步,陷一步,那奇特的,凹凸不平的地表,让人恍惚行在另一个星球。抬头就能看见索道 ,缆车来来往往。我这才知道我们并不是在火山的最高峰,坐缆车的人都是去山顶的滑雪场。这是南半球的夏天,不知道夏天有多少人想去滑雪。

【a13】火山四围,乳白色的云雾飘绕游移。(孟悟摄影)

下山的途中,回头再看一眼火山,这才发现火山的名字我还不知道。回家后即刻查资料:这是奥索尔诺火山,安第斯山脉最活跃的火山,其外观颇像日本富士山。

记得那日有人说,回途的风景跟上山时不同,其实风景是一样的风景,只是视野和角度不同。看见车窗外一个汽车小站,几个当地人闲散地坐在那里等车,小站是木头搭建的,刷了鲜艳的油漆。小站建在草地上,草地开满了缤纷的野花,野花漫延到了湖边,用五彩的梦染亮了湖水,湖的对岸是晶亮挺拔的雪山,其实就是我们刚刚去过的火山。我觉得这个风景美翻了,急忙去拿相机。相机还没找出来,车子一拐,风景变成一排绿树林。我希望能停车拍照,但是他们说时间来不及了,怕误了开船的时间。

【a14】回头再看一眼火山。(孟悟摄影)

我有个朋友说,她怕累,喜欢坐在车上拍照,最辉煌的景色往往就在刹那间,还没来得及按快门就一闪而过了。人生何尝不是如此,最美的相遇,总在瞬间,一回头便陨落了。漫长的生命,多的是苦难,少的是欢喜,若是拥有几个难忘的瞬间,回忆的心不再苦寒。

漫步艾森小镇

我是坐公共汽车到的艾森。艾森是智利峡湾的一个小镇,一抬头便能看见巍峨的雪山,让我想起多年前在川西小镇上看到的风光。我漫步在艾森的那天,细雨迷离,水润如酥,尘光幻影都朦胧了。不用打伞,在烟雨中看雪山下的小城云雾缭绕,恍若徜徉在盎然的画意里。

【b1】烟雨中的艾森小镇。(孟悟摄影)

【b2】烟雨中的艾森小镇。(孟悟摄影)

拉美国家的人民喜欢热闹和鲜艳,爱把房子涂得五彩缤纷,小镇艾森也不例外,走在街头,到处都是亮颜色的木房子,橙红灿黄,鲜绿亮紫,无不明艳鲜美,在迷离的雨雾里抢人的眼睛。房前的月季开得正欢,明媚地微笑着,雨珠儿落在花瓣上,更添了一份媚态,细细看去,跟北半球的月季似乎是一个品种。但是松树的造型别出心裁,比北半球的松树要蓬松舒展,多一份闲淡的自在,让人想起南美人的浪漫、自由、惬意、放松。(回家后在网上查资料,那松树名叫阿劳乌卡利亚松,又名异叶南洋杉,是地球上的稀有品种,因为树形像塔,被人赞为“黑色金字塔”,是智利的国树。)

【b2】智利的国树和月季花。(孟悟摄影)

一只黑身白颈的狗,蹲在冷饮店的门口,一对大眼旺满了水,满含着深情, 四顾张望来往的行人,那可爱可怜的神态,总是让人砰然心动。我看见好几个人停下脚步,摸摸狗的头,跟它说说话,它微眯着眼,享受人的按摩和互动的欢欣。几年前我游荡在智利的大城小镇,就发现当地的流浪狗日子幸福,有人喂养,有人陪玩,没有孤独和饥饿的煎熬。美国的流浪狗就没有这样的幸运,关进动物看护所后,若在规定期限没人领养,命运凄惨啊,会被注射一针,遭到仁慈的灭绝。

【b4】冷饮店门口的狗。(孟悟摄影)

烟雨中继续朝前走,一座红色的钢架桥冲进了视野,在细雨缠绵的天气里更显出它的雍容沉稳。在桥上看两岸的风景,想起水墨画的飘逸和空灵,有几分桂林山水的清韵,恍然间又觉得像长江小三峡的村庄。雨说停就挺了,阳光把云撕了一个缺口,猛然间透出雪峰的威武和峥嵘。

【b5】细雨中的红桥。(孟悟摄影)

【b6】在桥上看两岸的风景,想起水墨画的飘逸和空灵。(孟悟摄影)

据说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,某个铁腕总统控制了智利,在艾森小镇附近还修建了军事基地和集中营,集中营关押的是政治异议人士,持不同政见的医生、律师、作家、艺术家。这类人受过教育,都是喜欢思考的人,不是你上面命令什么,他就会跟着你老实走,总会发出些声音让政府头疼。当独裁总统下台后,这群人也走出了集中营,拥抱自由的阳光和花香。

抬起头,天边挂了半个彩虹,雨后初晴的艾森小镇美轮美奂,成了绚丽的油画。

与合恩角对望

南半球的合恩角, 以它昂然雄奇的姿态耸立在地球的最南端,太平洋和大西洋在这里交融相拥。惊涛拍岸,卷起千丈雪浪,雪浪里有轻盈翻飞的海燕,它们是合恩角的精灵。而合恩角呢,完全是熟视无睹的样子,淡然面对德雷克海峡,海峡的南岸在哪儿?南岸便是冰雪无涯的南极州。南极州并不适合人类居住,那里是企鹅的家,但是人类探险好奇的心永远不灭,总是寻找各种机会踏上那片土地,探寻那里的稀奇。我看网上的新闻,近年来随着大陆中产阶层的崛起,包船去南极探险的越来越多,去南极总得想出些别具一格的玩法吧?有新人穿婚纱拍照,而周围的人也不闲着,把一群群的企鹅赶过去,用来营造拍片的氛围。

想得太远,我回过神来,忽然发现黑云翻滚的天突然撕出蔚蓝的一角,一道霞光返照在合恩角上,满怀神圣的瑰丽,无边的辉煌中,似乎有来自天堂的启示,低下头来,却突然生出莫名的伤感和长叹。我眼前的这片海水就是德雷克海峡,号称魔鬼航道,世上最最恶劣凶险的海况,没有之一,冰寒无情的波涛之下,多少沉船的遗骸,伴随数万的冤魂。

【c1】合恩角。(孟悟摄影)

【c2】与合恩角对望(孟悟摄影)

【c3】合恩角(孟悟摄影)

巴拿马运河通航之前(1914年),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船必须绕道合恩角,于是成全了智利和阿根廷南部海港的兴隆发达。而巴拿马运河的竣工,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,船走运河比船过合恩角,足足短了一万公里,省出来的不仅是汽油和精力,还有时光和银子。当然,巴拿马运河有吨位的限制,体积巨大的海船还是要跟合恩角见面。

【c4】霞光返照在合恩角上(孟悟摄影)

没有早一步,没有晚一步,在这一刻我与合恩角对望。站在邮轮的甲板上,狂风张牙咧嘴着,咬痛了我的脸,不敢相信自己正面对人间的天涯海角,地球的尽头!我看见合恩角峭壁之上的彩色房子,还有那枚菱形的纪念标志(albatross memorial,纪念几百年来葬身大海的海员和航船)。它无声地立在天海之间,恍若世间最孤独的等待,悠远苦寒的寂寞中,自有它并世无双的美丽。

因为合恩角,因为旅途的经历和百感交集,好久没写诗的我也发挥了一首:

独立红尘,

看透悠长的寂寞和迷茫,

谁记住你遗世独立的苍凉?

面朝地球的最南方,

合恩角年复一日看见,

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亲密无间,

激情拥融之后,

再转身,

呼啸成德雷克海峡的万丈雪浪。

雪浪里的海燕轻盈翻掠,

掠过似曾相识的记忆。

你把寒衣披在我的身上,

告诉我合恩角的对岸是南极。

是什麽刺痛了我的眼睛?

你身后的霞光返照在合恩角上,

漫过海天的辉煌和苍茫,

折射出遥远无望的伤感。

莫非是前世的约定,

与你邂逅在地球的海角天涯?

当有一天合恩角变成桑田,

情缘已轮回了千百劫,

我还会遇见你吗?

午夜过关:从智利到阿根廷

从地图上看,在智利和阿根廷之间横贯着一条雄伟的山脉,那就是安第斯山。我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( Valparaiso)下了船后,坐车到首都圣地亚哥。从圣地亚哥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,可以选择坐飞机也可以选择坐大巴,大巴比飞机要便宜四分之一,大巴穿越安第斯山,可以欣赏群山逶迤的动人画卷。如果不急着赶时间,干嘛不选择坐大巴呢?南美的大巴车宽敞舒适,过夜还有咖啡和点心,能体验就去体验吧。

【d1】南美大巴车站。(孟悟摄影)

车在安第斯山盘旋而上,在一个叫洛杉(Los Libertadores)的地方排起了长队。这里是智利和阿根廷的边界,过关车辆全部停下接受检查,旅客也统统下车,备好护照等文件走进海关大厅。那海关大厅不是全封闭的室内,三面通风,安第斯山上的风真是威风凛凛,夏天都能感到冰气袭面,不知道冬天是怎样的苦寒。

【d2】边界海关。(孟悟摄影)

海关大厅设了七八个检查台,一个检查台两个人,一个智利官员,一个阿根廷官员,排了智利的队,还要去排阿根廷的队,效率慢得要命。南美人松散惯了,等两国的官员给你的护照盖完图章,两小时已经耗过了。

【d3】排队通过。(孟悟摄影)

人的手续办完了,大巴车的检查才刚刚开始。我是从智利进阿根廷,所以阿根廷官员把一辆车的人集中在一个地方,随身行李统统打开,至于车上托运的行李,则采取抽查的方式。在检查行李前,官员还拿了个盒子,依次走到旅客面前,每个人都要放小费,多少自己看着办。在南美国家旅行,身上备些零钱是必要的。

通关的那日正好是圣诞前后,许多阿根廷人跑到智利去采购进货。智利比阿根廷经济发达,物资供应丰富,价格又便宜,做生意的人时常两边跑,但是进了阿根廷的土地必须上税。为了打击偷税漏税,海关总得小心应付,这可苦了旅游的人。记得那日半夜过关,安第斯山上的风冷得像野猫的爪子,我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,站在一群小商小贩中间,听不懂他们的语言,但是知道他们在跟海关官员争论辩解,那样子似乎多给点小费,就可以少上点税,因为他们确实大包小包扛了不少,从家用电器到日用杂货。检查官走到我面前,一看是外国游人,随身的行李都懒得看,肯定不会查你的托运行李,马上放行。我后来跟朋友说,我们这样的人一看就不会投机倒把,检查人员才不想跟你罗嗦。

【d4】检查行李。可否注意到大巴车上的圣诞吉祥物(孟悟摄影)

大巴司机靠在站台的柱子上,悠闲地吐了一口烟圈,他肯定要等全部旅客检查完毕才能走人。我闲着无事,拿出相机,走出检查站,夜凉如冰,黑乎乎一片,虽说星月明亮,但远处的山影朦胧在夜色间 ,再高级的相机也不能威风。我无奈走回检查站,随手闪了几张照,马上就有工作人员上来制止。还好,没有让我删相片。

【d5】夜凉如冰,黑乎乎一片的检查站。(孟悟摄影)

谢天谢地,我们车的旅客总算全部搞定,我早就盼着快点开出海关,但是大巴动了两步就再也不走了。车内的南美人都不慌不急,该做什么做什么,睡觉的睡觉,看书的看书,喝咖啡的喝咖啡,有几个瘾君子下车吸了几口,回来说全面一部大巴出了什么错,我们这部车也得陪着捱着。我连叹气的力气也没有,感觉是要陪一群人到天荒地久、海枯石烂。

一缕晨光唤醒了我,我看见车窗外连绵的群山,山顶的雪峰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。车继续在开,山势渐渐平缓了,我知道我们已经穿过安第斯山,进入广阔无边的潘帕斯草原。

【d6】穿过安第斯山,进入广阔无边的潘帕斯草原。(孟悟摄影)

混不了文凭,混照片

第一次见布宜諾斯艾利斯,就觉得这座城市跟其他南美城市不是一个妈生的,带着与众不同的优雅和大气。以独立日命名的七月九日大街( 9 de Julio Avenue),树荫花影中的壮观和华丽,比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还气派。街道四周的建筑物,极容易让人想起巴黎和罗马。我喜欢看那些灵气流动的法式廊柱和华丽复繁的雕花阳台。有朋友说,他偏爱建筑的简洁明朗,但是宏大的古建筑能包揽华丽与细腻于一身,在复杂中感叹细节的精美,这也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带给人的享受,要知道,南美的众多城市受西班牙殖民风格的影响,唯有布宜諾斯艾利斯配得上“南美巴黎”的美称。

【e1】七月九日大街,背后那张人像是第一夫人伊娃。(孟悟摄影)

【e2】让人想起巴黎的建筑。(孟悟摄影)

【e3】七月九日大街。(孟悟摄影)

对于我,去布宜諾斯艾利斯不仅仅是游城观景,我还有个特别任务,说来汗颜,就是想混一张探戈的文凭。我爱看探戈,一半空灵,一半妖艳,充满了梦幻的魅力,在踢腿和扭胯间,大张旗鼓地撩出神秘的诱惑。作为探戈的发源地,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内,探戈学校开了一家又一家。学校向海外招生,长期和短期的课程都有,五花八门的套餐,供不同的人选择。课程若是半年以上,学校负责吃住,安排住大学的学生宿舍,也有人住青年旅馆,根据你所交的费用,选择的范围从一人间到四人间。至于短期的课程,最短的是一周,你说一周能学什么?纯粹是混张文凭拿回国当贴金的材料。我知道有几个美国社交舞老师,组团去阿根廷学探戈,顺路也游山玩水了一圈。

我也是个想混文凭的人。我在美国的一家机构教Zumba,Zumba是拉丁舞蹈演绎出来的健身舞,Zumba可以跟很多舞蹈结合,其中就有探戈,去阿根廷学探戈,就是一个堂而皇之的请假借口。我信誓旦旦对老板说,我不是去玩,我去学习。出门前跟一个朋友聊过,如今这世界就是个商业大舞台,只要有钱,什么都可以买。阿根廷探戈学校有个项目,安排学生去灯火辉煌的大剧院表演,对了,是跟专业的探戈舞者一起上台。这世上没有白喝的牛肉汤,全都要自己掏钱包,别忘了,一旁还有摄影师拍照,又是一个花银子的项目。我突然想起前些年,中国各类艺术团体奔赴维也纳金色大厅, 唱唱歌,跳跳舞,打打鼓,票卖不出去也不用愁,免费赠送嘛,连中餐馆的厨师和跑堂也是人手几票,金色大厅算什么呢?算是自费镀金的秀场吧。穿行世界各地,语言不同,人心相同,总能看见或者感受似曾相似的一幕。

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时候,街头巷尾处,时不时看见灿烂闪耀的圣诞树。快圣诞节了,好多探戈学校都没有人,要等开课只有等新年以后,我哪有时间等?过几天就要回美国了,看来这张探戈文凭是买不成了。我最初还想装模作样,摆几个姿势跟探戈老师照张相片作纪念。

在旅途中邂逅的小青,是个聪慧多智的女孩,她给我出了个主意:如果你想跟人照相充数,就去博卡(Boca)吧。阿根廷探戈就是从博卡出发,并远扬五湖四海。小青在多年前就游览过博卡,她说博卡到处都有露天咖啡馆,每个咖啡馆都搭了舞台,免费精彩的探戈无处不在。博卡的探戈源远流长,据说一百多年的博卡是个繁华码头,街市繁华,商铺林立,当远行的航船倦泊在港口,船上的水手下岸寻找灯红酒绿。欢快激烈的音乐中,酒吧女子的红裙像燃烧的野玫瑰,野玫瑰以醉人心魂的舞姿召唤水手,水手情不自禁与之共舞,这就是阿根廷探戈的雏形。

【e4】去博卡看免费的探戈。(孟悟摄影)

我们坐公车到了博卡区,触目皆是斑斓明艳的房子,欢乐明快的颜色,欢乐明快的音乐。因为博卡区曾是旧日的港口,来来往往的航船注定了当地有与轮船相关的各类业务。四周居民都是贫苦劳动者,他们盖房就地取材,采用建船后的废弃材料,为什么房子的颜色五彩缤纷?那是刷船后剩下的油漆成就的一片灿烂。

【e5】五彩缤纷的博卡。(孟悟摄影)

【e6】斑斓明艳的房子,欢乐明快的颜色。(孟悟摄影)

【e7】博卡地标:Camino路口(孟悟摄影)

一百多年过去了,博卡区早成了旅游区,商业氛围特浓。我们在一个叫Camino的路口,看见一对舞者,身着靓丽的探戈服饰,正在招揽生意,价格是10美元照三张相。小青说,10美元还是贵了点。她说她在华清池跟贵妃照相才20块人民币,这样吧,干脆问问咖啡馆的探戈舞者。咖啡馆的探戈舞虽说是免费演出,但是在一曲舞毕后,舞者会拿出一个盒子走向客人讨小费,多少自己看着办。小青对我说,到时候你给他们照几张相,给个5美元就可以了。如今美元强大坚挺,一块美元可以换14个阿根廷比索,而在几年前1美元只能换4比索。

我照着小青的主意行事,果然成功,摆好架势照了几张探戈照。老师都是专业的探戈舞者,还悉心指导了几个动作。看着相片,心头一阵美,心想总算可以回家交差。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,混不了文凭混照片,也算是旅途中的另类收获。

【e8】虽然是混相片,但是老师都是正规的探戈舞者(Henry 摄影)

【e9】虽然没有文凭,但是得到老师的耐心指导。再说一句,老师好漂亮。(Henry摄影)

【e10】跟博卡的流浪狗照一张,晓亮姐说像我养的狗,因为跟我一个表情。(Henry摄影)

【e11】博卡墙上的水手彩图,诉说过去的时光。(Henry摄影)

蒙尘的布宜诺斯艾利斯

想好了,决定了,订票去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。此行有两个目的,一是坐邮轮去看Patagonia (巴塔哥尼亞 )的瑰丽风光,顺道也能拜访福克兰岛,听说岛上的企鹅比半个人还高,那里的牧场斑斓绚丽,开满了野花,野花丛中,家养的绵羊和野生的企鹅和平共处。邮轮绕道合恩角之后,再朝北行,目的港是智利的圣地亚哥。到了圣地亚哥,我计划坐大巴,穿越安第斯山再回布宜诺斯艾利斯。布市是探戈的发源地,我在网上问过几家探戈学校,都可以提供短期课程,其实就是变相贩卖证书。管不了这么多,只要能出门,什么样的风景都可以体验。

心像挂在秋千上,一直在上下晃动,不知为什么,订票后我坐立不安。一个月后得到应验,当我从美国飞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,行李在机场丢了!丢行李不是第一次,若是丢在返家的目的地,到底不用太慌,丢在异国他乡,心魂也跟着丢了,换洗衣服、牙膏牙刷,平日里用惯了的洗脸液和护肤水……日子稀里哗啦全乱了。

孤独地彷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这南美的巴黎,浪漫和典雅都跟我无关,再美的风景也蒙上了灰尘,恍若转换成忧郁的黑白。我订的那家酒店 ,是城去一家四星级的老酒店(Castelar),传说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:洛尔加(Federico Garcia Lorca ),曾在酒店长住一年,闭门搞创作,酒店至今还保留了他的房间。智利诗人聂鲁达 Pablo Neruda(拿过诺贝尔文学奖),常去Castelar酒店拜访罗尔加,早成了拉美文学圈的佳话。

【f1】洛尔加曾在酒店长住一年,酒店有他的介绍。(孟悟摄影)

酒店的斜对面就是阿根廷最古老的咖啡厅(Café Tortoni),一百多个春秋的光辉岁月,在上个世纪名震天下,曾是各类艺术家云集的地方,艺人到这里寻求发展,作家到这里寻找灵感,政治家也穿梭其间希望结交富豪。阿根廷最有名的第一夫人 伊娃•庇隆,就从这家咖啡厅出道(她曾是咖啡厅的驻唱歌手,而后成了辉煌的明星),也在Café Tortoni结识了她的总统丈夫。我最初计划在Café Tortoni享受咖啡和甜点,然后看一场探戈。但是行李的丢失把心情和计划都搅成了一锅稀饭。

【f2】酒店对面就是阿根廷最老的咖啡厅(Café Tortoni)(孟悟摄影)

【f3】咖啡厅有个陈列馆,告诉你曾经的繁华如梦。(孟悟摄影)

【f4】到布市的游人一般不会错过Café Tortoni。(孟悟摄影)

酒店也让我郁闷。这样一家文艺氛围极浓的百年酒店,却无法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,对丢了行李的顾客爱莫能做。我想出门买牙刷,一个说英文的住店客人警告我,小心,酒店四周不安全,时有偷盗发生。我说酒店的位置这么好,东面是五月广场( 麦当娜主演的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》,关于第一夫人 伊娃•庇隆的故事,曾在那里拍过外景),西边是国会大厦,阿根廷的立法机关,而酒店就在广场和大厦的中间。那游客笑道,越是有名气的景点,盗賊劫犯越多,昨天有个客人就被偷了包,连护照也丢了。

【f5】五月广场。(孟悟摄影)

【f6】国会大厦。(孟悟摄影)

【f7】夜色这么美,但还是不太安全。(孟悟摄影)

愁眉不展回到房间,我跟航空公司打电话,追问行李下落。航空公司告诉我,行李还在圣保罗(巴西),行李到了,会送到你住的酒店。巴巴捱到第二天下午,行李不知道还在哪里飞。我不能再等了,我要去码头上邮轮。邮轮开往极寒极南之地,而我的冬衣全在行李里。

坐在邮轮候检大厅里,我心慌意乱, 像荒野里走失的小羊。周围全是喜气洋洋的游客。我想我若是没有丢行李,也会嘻嘻哈哈。没有御寒的衣服,怎么去看企鹅和冰山?排队时跟身边的游客闲聊,他说他父亲前日在伊瓜苏瀑布摔了一跤,住进医院,遗恨长叹,不能上邮轮去看地球最南端的奇山异水。那一刻我的心结解了,有什么好愁苦的?不过是丢了行李而已,我依然还能健康地行走,大不了多买几件衣服,照样去领略极地风光的奇妙。人在旅途,那些不测风云,那些旦夕祸福 , 不想也罢,只要人平安就应感恩。

转身之间,阳光照过来,窗外的天地明媚起来。蒙尘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绽放出夺目的娇艳。

【f8】明媚的布市。(孟悟摄影)

【f9】夕阳西下的布市,右边那栋高楼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大楼。(孟悟摄影)

又见草泥马

第一次见“草泥马”是在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。那日我坐在旅游车上,看见草泥马神气活现地立在街心花园,被人用心打扮了一番,披红带绿,脖子上还挂了一串银色的铃铛,一看就知道是给游人拍照用的。我激动了,想下车去跟“草泥马”合影,但是导游摇头,说急着要赶下一个景点。心情一下跌到谷底,好不容易到了南美州,居然没有机会跟草泥马照相。要知道,草泥马在中国大陆可红了,被封为“神兽”之首。宠物草泥马一般人养不起,至少五万人民币。

草泥马的学名叫“羊骆”(Llama),它们活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。安第斯山空气稀薄, 山峭谷险。白日太阳强照,入夜冰寒侵骨,昼夜温差极大的地方都不太适合人类居住,但是草泥马在超过4500米的海拔高山上依然能逍遥自在地奔跑,它长了一身保温保湿的好皮毛。当地人圈养草泥马,定期都会为它剪毛,草泥马毛价格不菲,一码(Yard)长的毛可以卖三千美元。也有人去捕猎野草泥马,捕来就剪毛,剪完后再放归大自然。智力阿根廷等国有规定,野外的草泥马是保护动物,不得随便猎获。

草泥马对人类最大的作用是运输。安第斯山高路险,气候恶劣,被当地人驯养后的草泥马成了主力搬运工。草泥马身强力壮,日行30公里,最大承载量可达40公斤。如果你认为草泥马像牛马一样任劳任怨,任人欺负鞭打,那就错了!若是主人贪得无厌,让草泥马身上的货物沉重不堪,它们会拒绝站立,然后吐口水,发狂尖叫,甚至给主人吃一蹄子。家养的草泥马如此有个性,野生的草泥马就更加桀骜不驯。

我终于见到野草泥马,在雄浑壮丽的潘帕斯草原。那日在阿根廷的南边,我跟朋友的车去一个叫Puerto Pirámides的地方看”象海豹”,那海豹躺在岩石上晒太阳,肥胖的身体动也不动,没有想象中的奇雄壮美,倒是海边的一壁长岩,采日月之精华,吸天地之灵气。造型千奇百怪,像精雕细刻的时光长廊,感叹大自然的神秘和匠心独运。一个朋友说,我们开车的目的是去看海豹,结果看了这壮美的海岩石雕,结果不重要,重要的是享受旅途的过程。

【g1】潘帕斯草原上的野草泥马。(孟悟摄影)

【g2】海边的一壁长岩颇为壮观。(孟悟摄影)

【g2a】海豹躺在岩石上晒太阳。(孟悟摄影)

欣喜还在后面,在返归的途中,我们巧遇一群草泥马。它们悠闲自在,对人没有警惕心,我们拍我们的照,它们吃它们的草,谁也不犯谁,享受自己的喜悦,与世无争的闲散。草原上的草,碧黄参差漫延到了海边,隐隐看见跌宕起伏的海岸线。蓝天如洗,白云如梦,悠远的宁静中,野花在灿烂微笑。一只草泥马看了我一眼,扭头跑开了,它这一跑,像带了头似的,众马也随它远去,它们的前方是地平线的苍茫辽远,天地间突然响起了潘帕斯的鼓声,带着原始强悍的力量。

【g3】潘帕斯草原上的野花。(孟悟摄影)

【g4】去这里看象海豹。(孟悟摄影)

【g5】草泥马悠闲自在。(孟悟摄影)

【g6】一头奔跑的草泥马。(孟悟摄影)

回头来向朋友们炫耀照片,一个朋友对我说,那根本不是正宗的草泥马,那是Guanaco (原驼 ),算得上草泥马的表哥。表哥就表哥,反正跟草泥马一样,都是大家庭的成员。

旅途百感

提起南美,眼前肯定会蹦出足球,众人的反应绝对有两个国家,巴西和阿根廷。其实乌拉圭也是很棒很突出。乌拉圭是个拉美小国,但是球迷们肯定不会对这个国家陌生,乌拉圭足球捧过十几次美洲杯的桂冠,换句话说,阿根廷和巴西,十几次当过乌拉圭的足下败将。

我依然记得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,乌拉圭在外围赛一路跌宕,差点就被凄惨下课,好不容易混了张入场卷,到了南非后居然变成一头下山虎,出人意料打进了半决赛,虽然在半决赛被荷兰队淘汰,但与德国争夺第三的那场战役精彩纷呈, 悬念环生,没有粗暴进攻,没有咬人和假摔,两队的进球都惊心动魄,虽说那场比赛乌拉圭输给了德国,但是前锋迪戈拿了世界杯的金球奖,也算华丽的收获。

我做梦也没想到,有一天我会去乌拉圭。邮轮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,目的港是智力的圣地亚哥,顺途也停靠乌拉圭的首都蒙得维的亚 (Montevideo)。船上有个人说,去蒙得维的亚看球吧,但是我想不一定那么凑巧吧,你一下船就能买到球票 ? 还有人说,去沙滩玩玩晒晒太阳,我看那海水不像海水,没有蔚蓝明亮的清爽,那颜色就跟密西西比河一个浓度,海滩就别去了,干脆跟在船上结交的几个新朋友去市区走一走。

【h1】海水颜色确实不好看。(孟悟摄影)

上了码头,到处都能看见西班牙殖民风格的建筑,精雕细琢的房檐装饰 ,富丽堂皇的门柱长廊 , 长廊外跑着两头活泼的小狗,跟着小狗走,看见一棵开满紫色花朵的大树,悄无声息地站在十字路口,微风吹过,花朵纷纷落下,一地明媚温柔的回忆。继续朝前走,不觉间拐进一条小街,瓷片装饰的小路,散发出怀旧的风情。阳光闲散,落在一排沧桑而华丽的建筑上,椰子树的光影支离破碎,在房墙上摇曳,一切安然无恙,世界寂静无声,仿佛从遥远的旧时光穿越过来。

【h2】仿佛从遥远的旧时光穿越过来。(孟悟摄影)

【h3】怀旧风情浓郁的建筑。(孟悟摄影)

【h4】为乌拉圭独立而战的英雄: 阿蒂加斯,他的四周是银行建筑。(孟悟摄影)

【h5】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剧院。(孟悟摄影)

【h6】新老建筑和谐统一(孟悟摄影)

若是真能穿越就好了。蒙得维的亚是个很有特色的城市,周围的人都在兴奋拍照,但我的心上下晃荡,无法宁静下来享受眼前的异国风情。我跟同行的友人说,还不是行李闹的。大家都知道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机场丢了行李,我想方设法,用各种方法宽慰自己,诸如什么:人在旅途平安就好,行李不过是身外之物,但一想到晚上回船连衣服都没得换,洗脸液和润肤霜都没有,一身上下的不自在,邮轮的前台顾客服务部告诉我,他们会与航空公司联系,尽力帮我找到行李,行李会运到下一个港口。但是具体哪一天的哪一个港口,邮轮公司也不清楚。一切听天由命吧。

同行的一个朋友说,你的行李还有机会与你相逢,但是他的钱包是再也回不到身边。他在巴西转机的时候,跑出去溜达了一圈,结果回来钱包就不见了,里面有600美元和300欧元,幸好护照没有丢,也是不幸中的万幸。据说有人丢了护照后,万念俱灰,提前坐飞机回家,订好的酒店和下面的行程也不管了。朋友说,人在旅途,总会出现各种状况,关键是一颗平和的心。

说话总是轻松,事情落到自己的脚背上就要喊烫,不过看到眼前的朋友丢了钱包也照样谈笑风声,我不应再为丢失的行李长叹短吁,跟着众人朝前走吧。我们上了一栋高耸的大楼,迎风纵览全城的风光。密不透风的建筑楼,高低错落中有绿树浓荫的前拥后抱,跟世界许多大都市有相似的模样。有人发感慨,城市面朝的海水太难看,不是蓝色而是棕色。有人回应,那不是大海,那是一条河。我说我看过谷歌上的地图,蒙得维的亚面朝海湾,根本没有什么河吧?即刻有人把手机的地图翻出来,有板有眼地说,不是海,是河!那河的名字叫拉普拉塔河(la plata)。我接过地图一看,那城市不是坐落在海湾边上吗?哪来的河?河流早融入大海了。

【h7】站在楼顶看城市的风光。(孟悟摄影)

一群学生也在楼顶观光,带队的老师会讲英文。她对我们说,没有海,当地人就是当它是一条河,河的对岸是布宜诺斯艾利斯,布市和蒙市是一对姐妹城,交流一样的语言,传播一样的艺术文化。探戈的正宗发源地是在蒙市,但是布市聪明,很早就向联合国递交了申请,弄得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探戈的起源地是在布市。我突然想起韩国,这些年它热衷申遗,泡菜就算是它的了,连端午节的祭祀(江陵端午祭),也被联合国批准了,端午节明明是中国祭奠屈原,好不好?紧跟着还有什么汉字、筷子、祭孔、春节…… 真真假假,轰轰烈烈闹了一通,有人在网上说,只要韩国人一申遗,华人神经就被刺痛,干嘛当初动作不快一点呢?百感交集有什么用?

就算韩国申遗春节,我也不会长叹,因为春节属于中国,在世人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。同样一个道理,若是蒙得维的亚“申遗探戈”成功,世人心中最原汁原味的探戈,依然是拉普拉塔河那一岸的布宜诺斯艾利斯。

大风中走过极南苔原

蓬塔阿雷纳斯(Punta Arenas)是智利南边的城市。凭着高纬度:53°10′,当上了世界最南的城市之一。船行到这个地方,离南极已经不远了。蓬塔阿雷纳斯,位于麦哲伦海峡的西岸,是海峡两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,巴拿马运河开通前,城市繁荣昌盛,因为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船都要经过此城,是重要的补给站。一百年过去了,蓬塔阿雷纳斯在今天的位置依然重要,因为前往南极的考察船会在这里停靠和休整。旅游者到了这里,肯定要去看企鹅。

从来不知道,夏天的风会这样的猛烈和冰寒,大风长满了锐利的牙齿,咬得人睁不开眼。那风一路狂呼着,似乎受了什么委屈,需要发泄,需要讨个说法,一个不留神,就要被它挟持到天上去当飞人。12月中旬,南半球的夏天,若是在阿根廷或智利的首都,应该是花艳叶浓,满架葡萄的夏日风情,但是在巴塔哥尼亚之南,麦哲伦海峡两岸,寒冬还留了一大截尾巴。

但是春天毕竟来了,苔原上的积雪化了,青草绿了,野花斑斓,由着个性灿烂开放,从云白到金黄,从淡紫到酱红,铺天盖地的五彩缤纷,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渲染到了天边和海边。他们说,海边有许多麦哲伦企鹅。

企鹅我在智利中部的码头就见过,怡然自得的样子,跟军舰鸟和海狮在岩石上和平共处。在码头看企鹅当然是免费的观赏,但是走过苔原去瞻仰企鹅可不是公用的福利。首先必须坐两小时的车到奥特威企鹅保护区(Otway Sound Penguin Colony),然后背着相机迎风前行。这次旅途连着缴了几次门票,完全是园中园的收费模式。据说那片苔原属于私人牧场,因为成立了企鹅保护区,便有了五花八门的管理费。

【i1】迎着大风,走过苔原去看企鹅。(孟悟摄影)

【i1a】人们不远万里跑来看企鹅,夏天都这么冷,想不出冬天穿什么衣服。(孟悟摄影)

前面一群人拥堵在苔原上的木板栈道,不动了,出了什么事?原来一个女子在大风中没能站稳,晕乎乎地给摔下去了,摔下去就再也不能起来,有人想扶她起来,但又怕什么高血压、心脏病,或者脊椎受伤,扶起来问题更严重。有人自告奋勇回营地叫医疗人员,我想这是最好的办法。远远看见两个提医疗箱的人跑过来,到底是当地人不怕冷,还穿着短袖的T恤衫。

受伤女子得救了,游人继续朝前走。面朝冰寒刺骨的巨风,张牙咧嘴走到海边,从海水中游上来一群企鹅,摆摆身子,摇晃着脑袋,有些站立,有些蹲下,还有些不解地望着眼前的长枪大炮,心想这群人真是无聊,跑这么远的路来给我们拍照。人比企鹅多,人与企鹅对望,有的人离企鹅近了,立刻有工作人员上前警告。人的心思那么多,显然不如企鹅简单快乐。

【i2】海边的企鹅。(孟悟摄影)

【i3】企鹅纷纷从水中游上来。(孟悟摄影)

【i4】拍企鹅不能太靠近。(孟悟摄影)

【i4a】企鹅与海带相映成趣。(孟悟摄影)

回过头来,还是苔原好看,远望是激情四射的绚烂多彩,低头细看,能欣赏一朵野花的柔美多情。花瓣娇嫩欲滴,花蕊水灵轻盈,根部紧紧抓贴地面,一花一世界,一笑一尘缘。它们矮小谦卑,匍匐着开花,似乎不敢立起身子来跟春风妖娆。我完全能够理解,冰冷坚硬的冻土让植物无法扎根土壤深处,若是长高了,怎受得了狂风的摧残?年来岁移,流光碎影远去,一年8个月的冰天雪地,春夏极短,熬过了漫长的寒冬,迸发出一点欢喜的娇艳,该是多么的幸福和知足。痴守一年 ,只为一刹那灿然花开,花开后立即结果,转眼又是白雪皑皑。就算一切都是过眼的烟云,天地也记住了它们的美丽。

【i5】绚烂多彩的苔原。(孟悟摄影)

风大且冷,逼得我收起浩然长叹的情,快步走向营地的中巴车。我心里还在浮想,若是风和日丽,徜徉在那片花海,该是多么的心旷神怡。脚下什么东西碰了我一下,低头一看,是一具动物的白骨,闪出森森的寒光,以无所谓的姿态面朝大海。生老病死,自然循环,发生在四季如春的地方,也在这极南极寒的苔原上演。

【i6】看相片上的天气似乎风和日丽,其实冰冷刺骨。(孟悟摄影)

那些开在南美大陆的花儿

好友晓亮姐喜静,不爱出门东游西荡,却擅长种花植树,让自家的前庭后院万紫千红。晓亮姐说过,她天性爱花,看着花开明媚,心里装满了春天。我每次外出,喜欢拍些花儿传给爱花的晓亮姐。这次远行南美,当然也不例外,只要看见有花,就给自己一个举起相机的借口。

我的第一站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,去的时候正是鸟语花香的初夏时节,走在街头,看几棵云紫的花树开得繁花烂漫,背景是典雅华贵的建筑楼,赶紧拿出相机。除了紫色的花树,布市还有一种花树,开满黄色的花朵,风一吹,花雨纷飞,漫天的柔软幽香。重重叠叠的花瓣落到沟渠变成一条灿黄的花溪,让人想起“如花美眷, 似水流年”。站在花溪边,又忆起林黛玉的:”花谢花飞飞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……质本洁来还洁去,不教污淖陷渠沟”,林小姐是太多情了,试想花瓣若不落入渠沟,怎么会有柔媚而灿耀的一景?

【j1】花树开得繁花烂漫,背景是典雅华贵的建筑楼。(孟悟摄影)

【j2】重重叠叠的花瓣落到沟渠变成一条灿黄的花溪。(孟悟摄影)

从布市出发,到了南边的乌斯怀亚,气温一下就跌到冰点,因为这里离南极很近,初夏变成了早春,穿行街头巷尾,看见几处人家的庭院,花红草碧,诗意盎然,抬头一看,一树繁花开得正艳,色彩浓艳的金色小花,激情四射的样子,雕花的铁栏关不住它们的奔放,只好由它们到外面去任性,仔细打量那花型,一串叠一串的风铃,让我想起北半球的迎春花。后来在网上查阅了有关巴塔哥尼亚的植物,原来那花树名叫卡拉发特(Calafate),属常绿灌木,春夏开花,秋后结果,果子特别甜美,吃了一次就会上瘾。当地人用它来酿酒、做果酱、烤蛋糕、还用它来熏肉。进了当地的餐馆,别忘了“卡拉发特冰淇淋”,那是一道极具风情的巴塔哥尼亚甜点。在我看来,卡拉发特树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,春夏开花,让你赏心悦目,秋冬时节果实累累,让你感恩生活的美好芬芳。

【j3】一树繁花开得正艳,花树名叫卡拉发特(Calafate)。(孟悟摄影)

我正在寻思,若是把卡拉发特树移植到北半球,是否也会生机盎然?眼前什么一亮?好灿烂的鲁冰花,艳而健壮,满是青春的活力和朝气,北半球也有鲁冰花,但显然不如这儿的高大健壮,跟小孩差不多一样高的鲁冰花,给乌斯怀亚这座寒冷的城市添上一抹活泼的亮色。我后来去了乌斯怀亚附近的国家公园,发现野生的鲁冰花四处可见,它们任意地长在密林深处,冰山湖畔,公路两边也常见它们热闹的身影。

【j4】乌城市内的鲁冰花。(孟悟摄影)

【j5】乌城郊外的鲁冰花。(孟悟摄影)

我后来跟朋友聊天,猜乌市街头的鲁冰花,肯定是从野外移栽过来的,这叫什么?这叫“就地取材”。朋友说,就地取材好啊,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,若是花钱去种什么玫瑰和杜鹃,那才是劳民伤财。她提及她的老家,那是一座靠海的南方城市,终年潮湿闷热,三角梅在城市和乡野灿然开花。那年来了个新市长,他是北方人,竟命令城市遍植牡丹花。耗费财力,乱搞一通,不尊重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,肯定会遭到上天的惩罚。

说了鲁冰花再说蒲公英,蒲公英在北半球常见,在南半球也常见。我漫步在乌市街头的时候,它以优雅的姿态闯入了我的镜头,蒲公英的背后是连绵的雪山,雪山下面是层叠错落的城市。蒲公英应该很自豪吧,雪山和城市都成了它的背景图版。转身继续朝前走,在政府大楼门前发现一树火红的花,有几分像国内的木棉花,那花的名字叫智利火木花(Chilean Firebush),在巴塔哥尼亚的国家公园常撞见它们在万绿丛中的明艳。我喜欢看它们跟冰川雪山辉映,红与白,冰与红,对比度强烈,随便怎么拍,都是一张构图明朗,色彩优美的好照片。

雪山冰湖边的植物多为小灌木,那些坚硬的常绿植物会开出娇媚的花儿,因为春夏极短,它们涂脂抹粉、招摇诱惑 的时间也很短,所谓开得灿烂,谢得匆忙。那些长在苔原上的花儿,花期就更短了,花开刹那,只有企鹅相伴,企鹅呆乎乎地摇头晃脑,能懂它们的美吗?那个夏天,我有幸走过苔原去看企鹅,于是我的镜头里也留住了苔原小花的美丽年华。

【j6】雪山下的小花。(孟悟摄影)

【j6a】雪山下的小花。(孟悟摄影)

在一望无涯的潘帕斯草原,草泥马在自由飞奔,我看见草原上的野菊花明丽耀眼,生命力饱满丰盈,在碧黄交错的草丛里高调显示自己的存在。我当然不能忽视它的美丽,立刻来了几个镜头。有个性才能让人记住,否则就淹没在万物丛中,花的世界如此,人的世界也一样。

关于经典:火地岛国家公园

到了乌斯怀亚,我相信有一个地方你肯定不会错过,那就是火地岛国家公园。从市区到公园有很多班公车。如果不坐公车,跟人拼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我在邮轮上就跟人聊过,说那里的企鹅成群结对,海狮海豹满地打滚,公园山水如画,颜色明艳,最好自己背包徒步走,看雪山、草甸、湖水、森林,各种美景交错,眼睛应接不暇,相机快门拍个不停。

【j7】各种美景交错。(孟悟摄影)

等我进了公园才发现上当,哪来的企鹅?也没有看见海狮和海豹,是不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?动物们去其他地方度假了?好在山水风光倒是一流,雪山下的森林苍翠, 青草幽幽,几匹马在草地上安详吃草,世界和平美好,谁会想到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爆炸枪杀等恐怖行为。

【j8】几匹马在草地上安详吃草。(孟悟摄影)

跟随众人到了火山湖边,我看见一群人在围观一堆海带,海带有什么好拍的,倒是湖边的松树俊朗挺拔,别有风韵,湖水的绿和松树的绿,色彩强度不同,构成參差的对照,再配以远处的雪山和云烟,还有草地上的野花和群鸟,引得游人止步拍照。怎么说呢,火山湖的那份美,清丽有余,诱惑不足,我总是想寻找惊鸿一瞥的惊艳。后来有人告诉我,火山湖最美的季节是秋天,漫山遍野开着娇红的野花,与斑斓的秋叶一起辉照雪山,那景色美得让人尖叫。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九寨沟,九寨沟最美的季节也是秋天。

【j9】湖水的绿和松树的绿。(孟悟摄影)

宣传册上是这么说的:乌斯怀亚是世界的尽头,火地岛公园就是地球最南方的国家公园。漫步在公园林中的栈道,让人浮想连篇,以为不觉间走在天涯的尽头。后来有人告诉我,火地岛公园根本算不上地球最南方的公园,智利有座小城,比乌斯怀亚更南边,更靠近南极,更有资格当世界的尽头,智利小城的公园才是地球最南方的公园,但是小城名气远远敌不过乌斯怀亚,怎么说,怎么吵,闹到联合国去申遗也没有用,人家成了原版,你再有实力也是山寨。所以张爱玲说,出名要趁早,此话放到今天也是经典。

乌斯怀亚:世界的尽头

如果说合恩角是地球的天涯海角,那么乌斯怀亚就是世界的尽头:end of the world,乌斯怀亚对外旅游的宣传口号一直是这么喊的,口号喊了几十年,这世界上的人都信以为真了。我小时候常听人说,去海南岛的三亚看天涯海角,当时以为三亚真的就是天涯海角,其实不过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。读过书的人都知道,三亚以南的地方大着呢。

从地理位置上来说,合恩角比乌斯怀亚更靠近南极,但是合恩角只是一个著名的地标,那上面除了一个纪念公园,根本就没有常住的居民,而乌斯怀亚呢?在上个世纪已初具规模,想模像样的一座城市,拥有教堂、公路、医院、农场、铁路……说起乌斯怀亚的铁路,号称通向世界最南端的铁路,是监狱里的犯人迎风冒雪、伐木修建而成。

时光回流一百年,乌斯怀亚所在的大火地岛是犯人的流放地,在阿根廷犯了事的人都朝这里送,杀人放火也好,对国家持不同政见也好,也不管你是政治犯还是刑事犯。犯人到了火地岛,一般就焉气了,不再做逃跑的梦。想想加州的鹈鹕岛,还有法国的魔鬼岛,都是关押重犯的地方,把犯人关在大浪滔天的海岛上,就算你会挖地道,也挖不到光明的未来。

火地岛上的监狱总管很有一套法子,他知道怎样利用犯人的劳动力,去打造一个新的世界。四周不是密不见日的森林吗?让犯人砍伐树木,然后铺路架桥。多少次冬去春来,乌斯怀亚这座城市,慢慢长大了,变得容光焕发、珠圆玉润。记得那个夏日的清晨,邮轮停泊在乌斯怀亚港,走到甲板上,360度的全景把我震呆了。我看见日出的光芒穿透云层,与雪峰紧密拥抱,那金色的辉煌和晶莹的璀璨,像来自天堂的绝唱,而人间已经无法用语言回应。雪峰下面是墨绿的森林,森林下面是柔媚淡定的城市,一切都在溢光流彩的音符中,这样的美丽,一生一次的相遇已经知足。

【k1】晨光中的乌城。(孟悟摄影)

或许我走的地方不多,会被见多识广的人见笑。回家后跟众朋友分享照片。一个朋友告诉我,你那个世界尽头的雪峰,美是美,但还是比不过在珠峰大本营仰望日出的珠峰,那才是世界级别的壮观。在我看来,这世界上的风景各有各的好处,很难比出个高低上下,完全是人的心境决定。只要心情愉快,看哪儿都是玉宇瑶池、蓬莱仙境。

那日在乌斯怀亚下了邮轮,在码头看见船来船往,颇为热闹,许多开往南极的探险船都是从乌斯怀亚整装出发。我看见一艘探险船上下来一群人,他们统一着装,橘黄鲜艳的防寒服,在人堆里特别夺目。我想他们不会害怕走散,可以在城市任性游荡,因为远远就会看见闪亮的船友。我知道他们要去南极,心头还是生出佩服和羡慕。听说船过德雷克海峡的时候,惊涛骇浪,浪如巨墙压来,大部分游客会吐得天翻地覆,下不了床,吃不了饭,在床上病歪歪地呻吟着,饭菜都要由服务生送到房间。对有些人来说,去南极就是受罪,可是那受罪的船票每年都在涨,前年还是一万美元一个人,今年估计又得上跳了几下。如今有钱的中国人多,动不动就包船去南极。南极保护法摆在那里,每年去南极的船都有限额,船公司当然希望包船,钱收得快,手续简单统一,至于那些想找便宜散票的游客,只能在网上多多溜达,看能否撞个好运气。

【k2】开往南极的探险船。(孟悟摄影)

暂时没钱去南极,就在乌斯怀亚看看也是欢喜。乌斯怀亚依山而建,层层叠叠,很有立体感的一座山城,城内的建筑颇有风格,有自己鲜明的个性,时不时能看见哥特式的尖顶建筑,那是是为了防雪,房子有几分像北欧,但是房墙涂得五彩缤纷,这又是拉美的特色。购物的商品总是跟南极的动物有关,企鹅的玩具、雕塑、彩图可谓是触目可见。我在逛街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家中餐馆,招牌还用了中文:世界尽头,中国餐厅,

【k3】城市依山而建。(孟悟摄影)

【k4】雪山下的城市。(孟悟摄影)

【k5】城市建筑。(孟悟摄影)

【k6】世界尽头的中餐馆。(孟悟摄影)

感觉中国汉字陪你到了世界尽头,在寒风中有种熟悉的亲切。我没走进那家名为Bamboo(竹子)的中餐馆,只是隔着窗玻璃扫了一眼,发现好多穿橘黄防寒服的同胞,他们在远行南极之前,能吃上一顿中餐,不管是否正宗,只要有蔬菜和米饭,心头也有了温暖的安慰。

大西洋篇

一个人出发:“灰狗”奔向迈阿密

2011年春天,我决定坐邮轮去欧洲旅行。在这之前,我已经去过两次欧洲,是以空陆结合的方式,也就是说,先从美国飞欧洲,到了欧洲再坐火车或是汽车。坐邮轮横跨大西洋还是第一次,坐邮轮观光地中海海也是第一次,两个航程的邮轮船票,加上从欧洲回美国的机票,还有路途中五花八门的支出:旅馆费、饭费、玩乐开销,哪一样是小不点?堆积起来更是庞大得刺眼睛。只好精打细算,从家门口到迈阿密这段行程,不坐飞机了,改坐灰狗巴士(Greyhound),能省多少算多少。

TP9美国的灰狗汽车,(Roanoke提供图片)。

在美国,大家都知道,谁是灰狗的主要旅客,低收入的人,买不起车的人,才选择与灰狗同行。美国城市的灰狗站,大都建在破旧嘈杂的街区(纽约的灰狗站倒是个例外,立在曼哈顿繁华的地段),车站灰暗陈旧,里面的人多是黑人,或者贫穷的白人。走进去,不太明亮的灯光下,几排灰蓝色的坐椅,椅子上横歪着疲惫的身体,一群小孩尖叫着在追跑,追跑到游戏机前,开始放肆地狂笑。出租司机走来走去,在凌乱人群中 吆喝着,想招徕该有的业务……更多的人面无表情,两眼望着窗外一直在等待,等待车把自己送到目的地。

我的目的地是迈阿密,18个小时的车程,中间还要换站,是够麻烦的,但是一张车票只要80美元,而机票将近300美元,飞机只飞两个小时。我选择了前者就意味着选择混乱和劳累。我的朋友提娜很不理解我,她是我邮轮上的旅伴。为了节省费用,我们两个将同住一个船仓,那是一套观景房的船舱,不观海,只能观邮轮上的“皇家大道“。提娜早就订好了机票,她对我说,那么贵的邮轮船票你都付了,怎么还买不起飞机票?一提起灰狗巴士,她就摇头,眼前全是肮脏和狂躁的画面,空气里还飘散着汗臭和尿臭的味道。

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。我觉得一个写作的人,应该体验不同档次的人生,让自己的文字更加厚重,有社会的底蕴,人文的气息。千真万确,长途旅行坐灰狗是辛苦的,甚至是危险的,因为车上的旅客背景复杂,形形色色,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可能出现。我记得夕阳西下的时候,车行在乔治亚境内的高速公路上,听见背后有两个人在喧哗着什么,我没有刻意去听,但那些声音顽强地贴耳朵上,甩都甩不掉。一个人说,上次我去抢加油站的时候,根本没用真家伙,一把玩具枪就搞定了,玩具枪在柜台前一亮,里面的人都吓得瘫在地上,动都不敢动,有个肥男人人吓得流了尿,尿湿透了裤子。另一个人说,那你抢了多少钱?那个人很得意地回答,我没有抢,我只是借了100美元而已。

听到如此“传奇”的对话,我和身旁的旅客面面相觑。坐在我身边的人是个黑大娘,六十岁上下的样子,穿一肥绿的大裙子。她对我低声说,真是不知羞耻的两个东西,警察早该把他们铐起来。我听着也是好奇,忍不住回头打量二人,两个纹了身的白人,一个红头发,另一个金头发,金头发的鼻子上还挂了金环子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也没有心慌害怕,怕那两个人贼胆横生,把一车的人给劫了。我觉得他只抢了100美元,而且把“抢”说成是“借”,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太坏吧。我不知道他是装傻还是真蠢,等他去加油店还钱的时候,警察早有他的备案,即刻将他捉拿归案。其实是真是假,谁知道呢?说不定两个人编织出来的故事,用来打发无聊的时光。

我们的车一路颠簸,一会儿上客,一会儿下客,大站小站都在停,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,我在国内坐过的慢车。灰狗到了佛罗里达的奥兰多,奥兰多因为是大站,一停就是一个小时。要说奥兰多(Orlando)这个地方,是名震全球的旅游圣地,为什么?提起白雪公主、米老鼠和唐老鸭,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喜欢。迪斯尼总部就在奥兰多,迪斯尼乐园是孩子们向往的天堂。城市里有五彩梦幻的主题公园:哈利花园(Harry P. Leu Gardens)、俄德迪士尼世界(Walt Disney World)、环球影城(Universal Studio)、冒险岛(Islands of Adventure)、艾波特乐园(epcot theme park)……乐园里太多的美妙和神奇,似乎都与灰狗车站无关,来来往往赶路的人,拖着疲惫饥饿的身躯,心头盘算着何时到达目的地,目的地的亲友是否会在车站等他(她)?

我在奥兰多换车的时候,还必须接受安检,小城市的灰狗站没有这些繁琐的规矩。安检官员一张威严暗黑的脸,翻箱倒袋地查,似乎每个人都有贩卖毒品的嫌疑。他的一双手刚检查了一个黑大汉的运动鞋和运动衣,又开始翻我的行李箱,我那心爱的晚礼服,为着邮轮上的晚宴和鸡尾酒会,一次也没穿过,却被他捏得乱七八糟,我心头那个痛,也只能忍!奥兰多纵然是米老鼠的故乡,可见也不是个安全的地方。

每到一个大站换车,我身边的旅客也在换。一个长头发的白女人上了车,对我笑了笑,问我旁边的空位有没有人?很明显,她想坐在我的身边。那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,女性旅客一般爱坐在女性旅客的旁边,出于条件反射的安全需要,我也愿意女旅客当旅伴。她是个秀气干净的女子,眉目间透出几分倦意,说起话来温文尔雅,提起为什么选择坐灰狗?因为她离婚才半年,又遭遇了公司的裁员风暴,真是祸不单行,人生有太多的伤痛!它们蜂拥而来时,让你防不胜防。危难之中,父母站了出来,成了她最坚强的后防,最温暖的依靠。无论走遍千山万水,父母永远在等孩子回家。她对我说,小时侯她逆反心强,总是惹大人不开心,妹妹温顺听话,父母爱妹妹多一些,一直让她心怀不满,心头一本厚厚的账,记满了恨和怨。中学毕业后故意选择外州的大学,读书期间很少回家,毕业后工作,不久又结婚了,跟父母的关系一直很淡。前些年跟丈夫开公司,经营不善,赔得山穷水尽,房子也被银行收去抵债了。两口子相互责骂,先动口,后动手,打得你死我活,只有分手。离婚后,她才发现自己一穷二白,什么都没有,除了一颗受伤的心,万不得已才给父母打电话,父母一句责怪她的话都没有,只是说:孩子,回家吧。她感叹道:如果没有经历磨难,她永远不会记得父母的好,永远把抱怨留在心中。

我和她是在西榈滩(West Palm Beach)分手再见,彼此道一声珍重,各自又开始了下一程的旅程。车快开的时候又上来了一群人,这群人似乎是集体行动,因为他们着统一的制服,浅蓝色,像护士的制服。我暗自猜想,这群护士要到什么地方?去执行特别的任务吗?后来一想,不对,护士执行任务,都是医院派车,要不自己开车,怎么也不会坐灰狗啊?于是低头跟旁边的旅客交头接耳。她冷笑道:什么护士?他们是刑满释放的囚犯!因为刚从监狱出来,没有衣服可以换,就只好穿一身囚衣出来见人了。

TP10灰狗车站(孟悟摄影)

我听了吸了一口冷气,我居然和一群囚犯同车共载。如果说之前那两个抢加油站的人,可能是在吹嘘和编造,这可是实打实的罪犯啊!他们都犯了什么罪?谋杀、放火、抢银行?我想起我过去在高科技公司上班时,有个同事给我聊过一件事,他有个从小长大的朋友,名牌商学院毕业,在一家大银行工作,职场之路风调雨顺,朝前走得花红柳绿,谁又能料到晴天也有霹雳,他因贪污被警察送进了监狱,两人一间的牢房,他的狱友居然是个变态杀人狂,最喜欢收集受害人的眼珠子和手指。那个杀人魔被抓的时候,警察在他的冰箱里发现了一玻璃缸子的眼珠子和手指,玻璃缸子里还腌了几朵红玫瑰,变态到了极点!听得我手脚都软成了棉花糖,太可怕了!我那同事的朋友不过是经济犯罪(在美国称为白领犯罪:white collar crime),怎么能和变态杀人魔关在一起。莫非是监狱里的关系没有疏通好?

我越想越怕,身上一阵发寒,牙齿也抖了起来,但是身旁的旅客倒很坦然,她一脸平静地说:不管他们犯了什么罪,但今天是个好日子,因为他们自由了。自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,失去了自由,连鸟都不如,相信他们会珍惜的。正说着,一个要上卫生间的囚犯从我们身旁经过,他给了我们一个微笑,我们还了他一个微笑,似乎有一缕阳光温暖了彼此的心。微笑是化解人间怨恨的最好武器,所有的冲突、误解,沉沉叠叠的矛盾,都会在微笑的光明中消散。这么想着,我也不怕了,反倒替他们欣慰。是啊,不管他们从前都做了什么,肮脏恶臭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,人生可以重新再写,努力加运气,说不定还能写一页传奇呢。我在想,若是我有亲友进了牢,出狱那一天,我一定会带一套崭新的衣服在门口接他(她)。脱下囚衣,迎接全新的一天。

灰狗一路停,一路走,一会儿在高速上飞驰,一会儿又在乡镇的小路上颠晃,捱到迈阿密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七点,熹微的晨光下,棕榈树舒枝展叶,等待明媚欢喜的一天。我原先打算下车后,好好吃一顿早餐,结果灰狗站内根本没有快餐店,只有两个售货机。最有意思的是卫生间上了锁,只给有车票的旅客使用,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少见。车站内外太多的闲杂人员,有讨钱的,有兜售小礼品的,见这个阵势,我连忙跳上一辆出租车,让司机直奔邮轮码头。

对了,离开灰狗车站前我还做了一件事,把一路伴我而行的枕头捐给了前台。我对前台的服务人员说:“坐长途车的人都需要枕头,随便给谁都行。我下一站旅程不需要了。”她微笑点头,接过了枕头,随口问了句:“你下一站要去哪儿?”

“我要坐邮轮横跨大西洋,然后再看地中海的风景。”我告诉她。

她张了张嘴,扬了扬头,突然对我瞪大了眼:“你去坐邮轮?你是有钱人,怎么还坐灰狗?怎么不坐飞机?”

“我没有多少钱,因为想坐邮轮,所以就坐不了飞机。”我觉得这是最好的解释。

迈阿密:愤然离去的华尔街大亨

一提起迈阿密,许多人都会想起巩俐演的《迈阿密风云 (Miami Vice)》。迈阿密明灿的阳光下,椰影婆娑,高大的棕榈树掩不住一栋栋奢华的豪宅。黄昏的海滩上,热烈浪漫的拉丁舞曲,似乎要与晚霞里的海鸥共唱。宁静温馨的港湾里,泊着一排雪白华贵的游艇,随时等待着破浪远航。这一系列的镜头,常常跳跃在有关迈阿密电影和新闻里。

TP11从邮轮上看迈阿密(孟悟摄影)

TP11a从邮轮上看迈阿密海滩(孟悟摄影)

TP11b从邮轮上看迈阿密海滩(孟悟摄影)

迈阿密是座国际大都市,在商业金融、文化艺术、新闻媒体等方面虽然不能同纽约相提并论,但也有其重要的地位。迈阿密因为地处美国的东南方,深受拉丁文化和加勒比海文化的侵染,城市洋溢着活力四射的热带风情,这是纽约无法比拟的,还有一个强大的优势,让纽约自愧不如,迈阿密是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港口,最新最大的邮轮出了船厂,第一个开往的港口肯定是迈阿密。迈阿密把自己封为全球的邮轮首都,似乎也没有听到质疑的声音。

当我下了出租车,眼前便是码头,一排排气势恢宏的邮轮,排队列阵,俨如威严的仪仗队。迈阿密码头真够热闹的,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,来来往往的车。抬起头,正好是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(Royal Carbbean )的检票口大厅。大厅门口的检票员笑吟吟地问我,你的航程有多长,目的港是什么地方。当我告诉她,我的第一段航程就要十四天,从迈阿密出发横渡大西洋,目的港是巴塞罗那。到了巴塞罗那后还有一段地中海的巡游。她感叹道:你真是把海当家了,换上她,她肯定受不了,她离不开孩子和丈夫。我说等你有了假,把丈夫和孩子一起带上出海的邮轮。她还是摇头,说三个人都去地中海,哪来这么多的钱,有那么多的钱可以再买一部卡车,或者去墨西哥的度假村享受,怎么样也不会奉献给海上的邮轮。由此看来,每个人的消费观大不一样。

虽然时间尚早,她还是让我提前进了检票厅。大厅宽大、明亮、气派堂皇。高高的落地大玻璃窗外,是迈阿密绮丽动人的城市风景线,在杂志的封面和影视里里屡见不鲜。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,多是衣着讲究的白人。他们中的一些人,可能来自欧洲,着装比较考究。因为在欧洲某些国家,邮轮旅游是豪华的时尚旅游,要有一定阶层的人才能享受。但是邮轮在美国,因为价格相对便宜,似乎更大众化,可以普及到各个阶层。所以说,美国人上邮轮的那天,一般都穿着随意,休闲的T恤衫和短裤,甚至有人趿拉着拖鞋就上船了。不听他们的口音,就看他们的穿着,就可以判断他们来自何方。

大厅一阵骚动,抱怨和不满在躁动的空气中流转。怪谁呢?要怪就怪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,检票速度比乌龟还慢,一个小时过去了,我们从一个大厅移动到另一个大厅,还是没有拿到房卡。我曾经在坐过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“海洋绿洲号”(Allure of the sea),是在佛罗里达的佛特兰德港(Fort Lauderdale)上的船,十几分钟就办完了手续,拿到了房卡。只要房卡在手,就可以在船上自由行动,也可以进房间睡觉养神。

有些人开始猜想,是不是因为迈阿密是个繁忙的海港,吞吐量巨大,各类船舶应接不暇,拥挤不堪。而佛特兰德港是邮轮的专用港口,绝对没有混乱的散货船、集装箱船、石油运输船,同邮轮竞争空间。说起来似乎有道理,大家也应该理解。但是有人忍无可忍,愤怒地拂袖而去。船票已买,钱早付了,还是要选择离开,恐怕也是因为太有钱了,才受不了漫长的排队等候。

我们的猜测没有错,那是对有钱有势的夫妇,听说男的是华尔街的某个大腕。二人是坐私人飞机来的迈阿密,订的船舱是超豪华的总统套房,四个卧室,四个卫生间,一个宽敞的客厅,还有单独的电梯,特别的服务团队,船票三万多美元。说实话,三万多美元是不少普通美国人一年的收入。我寻思着一张船票和一年收入之间的某种关系,很自然地想起《红楼梦》里的一个情节,大观园的公子小姐们,为作菊花诗而开了螃蟹宴 ,一顿饭下来二十多两银子,让刘姥姥感慨不已:同样的银子,小户人家可以过上一年了。是啊,纵然隔着悠远的时空,历史也会演绎大同小异的故事。

如果换上其他的邮轮公司,买总统套房的客人,肯定享受贵宾接待,检票时绝对走VIP通道。但是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怪,有它自己的规矩:要想享受VIP通道,客人必须达到一定的积分,积分取决于你坐同家公司邮轮的次数。当然,买总统套房的积分,在同一段航程,要比一般客人的积分高一倍。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规矩很冷,也很强硬:积分没到钻石会员,就算你买了总统套房,也没资格走VIP通道。

既然没资格走VIP通道,那对夫妇头也不回,冷着眉眼,衣袖一挥就离去。邮轮上的员工都很忙,一个萝卜一个坑,没人去拉他们,劝他们,或者笑脸陪他们。皇家加勒比公司见多识广,见怪不怪,你要走走好了,不送了,反正钱早就在我们的账上,你空出来的总统套房,我们可以升值给我们喜欢的钻石会员。

TP12停泊在迈阿密港口的皇家加勒比邮轮(孟悟摄影)

TP13邮轮上的总统套房(来自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网站)

在我看来,那对夫妇过于高傲,与普通人在一起等候检票,莫非让他们丢了颜面?是不是平日在自己的地盘里趾高气扬,不可一世,你有私人飞机又怎么样?你买得起总统套房又怎么样?你拂袖离去又怎样?邮轮公司就是不买他们的账。在这一点上,我支持邮轮公司,规矩一旦定了,就是百纸黑字,就得坚决执行,绝不能为某些特权人士随意修改。

心胸开阔的石油总裁

邮轮快启航的时候,我才见到我的旅伴提娜。那时候我早冲了澡,吃了饭,在房间小睡了一会儿,还上甲板拍了一堆迈阿密的风景照。我问提娜为什么这么晚才上船?她大骂迈阿密的交通,堵得人都死了两次。她早晨四点就起床赶飞机了,因为她所在的城市是小城市,中途又转了一趟机,到达佛特兰德港的时候已是十点半了,从佛特兰德港到迈阿密并不长,只有四十分钟的车程,可是因为撞上了堵车的高峰,车子摇摇晃晃两个多小时,才折腾到迈阿密。到了码头一看,人都要疯了– 等待检票的队伍居然比火车还长。

我想起她当初笑我吝啬,居然省钱坐灰狗,没想到她坐飞机的,比我受的罪还要大,还要长。我到达迈阿密时是清晨,迈阿密臭名昭著的堵车大戏还没拉开序幕,所以什么都快,一路顺风到了码头。到了码头后又成为第首批等候检票的客人,纵然我首批的人堆里也有抱怨,谁能料到后面的局势更恶劣,恶劣得像染了病毒。

我先给她讲故事,有对夫妇,因为无法忍受排队检票,居然挥袖离去。太骄傲了,太自以为是,钱多了拿出去做善事,也犯不着在这儿摆谱,非洲还有那么多饥饿的人。提娜摇摇头,不喜欢我的评论,她批评我管得太宽,人家有钱那是人家的事,有自由支配的权利,无论拿钱去做慈善还是拿去折腾,都没必要对非洲的饥荒负责,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,做好自己,管好自己就行了。

她说她排队的时候,前面一对夫妇也是巨有钱,来自德克萨斯州。谁不知道,德克萨斯州盛产石油,男的是一石油公司的总裁,两夫妇也是坐私人飞机到的迈阿密。到了邮轮码头才知道,他们虽然买下了皇家套房,但是积分依然不够,无法走VIP通道,只得在闹哄哄的大厅里跟众人一起等候,而且是站立等候。

那总裁夫人告诉提娜,如果不是飞行员把飞机开回了休斯顿,他们宁可回家也不想在这儿排队。但是男的显然比女的有耐心,他几番好脾气地劝妻子,没什么大不了的,不过就是排排队吧,这么安全明亮的地方,想想阿富汗,想想伊拉克,我们能在这儿排队是多么的美好,没有战乱,没有饥荒。三言两语间,那总裁的形象已经跳出来,我相信他是个心胸宽广,纯正温和,可以干大事的人。

提娜说,女人嘛,都娇气,平日在家养尊处优惯了,一出门不顺心,当然就想回家。她说她当时在大厅等候检票时,也是心烦意乱,又渴又饿,凌晨就起床,赶的早飞机,折腾下来,眼睛都成兔子了,长这么大真没受过这么大的罪。我笑道,看来我的灰狗是坐对了,虽然是在车上过的夜,但是带了个枕头,也凑合着睡了几小时。到了车站后,就把枕头捐出去了。提娜问,有人要你的枕头吗?我笑道,看来你没有坐长途车的经验,有枕头和无枕头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。

正聊着,提娜突然叫了起来:“我感觉船在动。”动了吗?我相信又不敢相信。因为我们房间的玻璃窗不是面海,而是对着邮轮的皇家大道(Royal Promenade),居然错过了最激动人心的邮轮启航,怪谁呢?怪我们心不在焉?还是怪二十万吨的邮轮船身太稳?当我们心急火燎跑到甲板上去时,一片辽阔的蔚蓝,无遮无拦,海天交界处,遥遥可见迈阿密的风景线,像模糊的剪影,已是渐行渐远。

TP14我们房间的玻璃窗不是面海,而是对着邮轮的皇家大道(Royal Promenade)。那天我正对着皇家大道上的朋友挥手。

(Tina摄影)

TP15遥遥可见迈阿密的风景线,像模糊的剪影,已是渐行渐远(孟悟摄影)

93岁了还在花心

邮轮已经远离大陆,航行在茫茫的大西洋之上。日落西山后,暮色便浓了,月亮从海上升起来,半红半黄的光晕,无限的温柔,也无限的娇媚,大海有了它,便多了份别致的风韵。我和提娜一边看月亮,一边商量吃晚餐的事。我想吃自助餐,但是她想吃正餐。她喜欢精致细腻的美食,周到体贴的服务,既然自助餐厅无法满足她“高贵“的需求,我就只好随她去了正餐厅。对我来说,那些龙虾、鹅肝、鱼子酱、法国蜗牛……一辈子尝一次足够了,它们勾引不了我舌头的喜悦。但是米饭、青菜、水果,我若一天没碰,就难受得浑身起火。如果不是提娜,我肯定会去自助餐厅的亚洲区,那里有我喜欢的 油煎豆腐、香菇麵筋,青菜蘑菇汤。

邮轮上的食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,应有尽有。邮轮上的自助餐厅也能吃到法式鹅肝。选择去自助餐厅和正规餐厅,完全是一个人的自由。在自助餐厅里,穿什么都可以,拖鞋和T恤衫都可以,甚至光着脚丫子也没人说你的闲话。

TP16a邮轮上的自助餐厅也能吃到法式鹅肝(孟悟摄影)

但是晚餐厅就不能乱来了,特别是正式着装的晚餐,浓重而讲究,来客人必须正装出席,男士一般西装领带,女士会穿上漂亮的晚礼服。但是也有不自觉的人,我曾看见一个着T恤衫的父亲,牵着两个穿游泳裤的孩子,径直就往里面冲。门卫拦住了他们,礼貌地请他们回去,换好衣服再来。

TP16邮轮上的晚餐厅(孟悟摄影)

TP16b邮轮上的晚餐厅(孟悟摄影)

房卡上有餐桌的号码,每个人依号入席。我和提娜入座的时候,一桌的人都在那里谈笑风声,十四天的大海航程里,这些人将是我们同桌的“餐友“。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退了休,退休的医生、会计师、大学教授,最有意思的是一对老年夫妇,虽然他们在美国生活了五十年,但男的是意大利人,女的是德国人,男的名叫巴斯欧,已经九十三岁了,谁相信啊?我们看他头发浓密,皮肤发亮,眼睛里全是精气神。一般的人,谁活得到九十三啊?纵然活到了这把年龄,也多是呆在养老院里当植物的命。

巴斯欧的妻子爱玛向我们证实,她的丈夫确实已经93了。她比他小十三岁,今年八十岁的她,骨质疏松,腰弯背驼,走路已经离不开拐杖了,很多时候丈夫就是她的拐杖。她说六十年前,她嫁给他的时候,许多人都在怀疑她的动机,嫁给一个大自己十几岁的男人,一定是贪图男人的钱财。我对爱玛说,丈夫身体好,如今可以照顾你,你真幸福!“我幸福什么?“恨意一下涌满了爱玛的眼睛。

怎么了?原来巴斯欧是个心花怒放的男人。没办法,意大利男人天性热情似火,像爱琴海一样浪漫,眼睛里总是飘荡着暧昧的欲望,不管在任何场所,任何地点,若是见了美女,巴斯欧的两只眼睛就像长了钩子,恨不得把美女钩进自己的魂里、怀里。爱玛来自德国,那是个以严谨和认真著称的国家,德国人是讲规矩的人,跟散漫自由的意大利人截然然不同。

对于丈夫的“花眼睛“,爱玛忍无可忍,郁闷了几十年,巴斯欧不生气,笑呵呵地劝她:我只不过是看,我什么都没干。爱玛说,你故意去看,就是故意去犯罪,这是心灵的犯罪。巴斯欧辩解说,这怎么能说是心灵的犯罪?美丽的女人跟美丽的风景一样,都是上帝创造给人类的,让人类珍惜并且欣赏的,人类欣赏美景和美人,也是对上帝的一种感恩。

从来就没听过如此的谬论,我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。不过大家还是劝爱玛:巴斯欧都93了,还能怎样?他喜欢美女就让他看吧,人生这么短,他还能看几年?爱玛点头说,他气了我半个多世纪,早就不管他了,他现在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吧,只要他还干得动。众人听了,顷刻间哄堂大笑,大笑声中,我看见巴斯欧的脸红成了龙虾,低头窃窃地笑着。提娜对我们说,巴斯欧还是很害羞的啊。爱玛哼道:他害什么羞,今天我们上了船,行李还没收拾好,他就像兔子一般直奔,奔到游泳池边看穿比基尼的女人,我丢了拐杖,哪能追得上他?

众人又是一阵淋漓尽致的笑,巴斯欧也跟着大家一起笑,笑得像个孩子。看他的笑容和眼神,怎么能相信他是93岁的人。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,他拿出了证据 — 他四十多年前的工作证,那时候,他是诺福克海军基地(NAS Norfolk)的造船工程师。不仅造船,也引爆沉船。我立马问他,你知道怎样引爆我们的邮轮吗?提娜立刻朝我喝道:你活够了吗?怎么可以引爆我们的邮轮?席间一个退休的教授笑道,我们都在一条船上,生死共存,就别提引爆的事,还是听巴斯欧聊聊诺福克海军基地的故事。

TP17诺福克海军基地航空母舰 (Jeremy L. Wood摄影)

提起诺福克海军基地,许多人都知道,它不仅是美国最大的海军基地,还是世界最大的海军基地,多少航空母舰在那里诞生,又开向世界各地,在大西洋、地中海、印度洋巡游后,最后又回到了母港。巴斯欧告诉我们,当年诺福克基地打造“艾森豪威尔”号航母时,他是航母的工程师。我问巴斯欧,那你见到艾森豪威尔将军吗?他说他没见到,但是见到了她!他满脸笑意地手指爱玛。爱玛摇头苦笑道,你疯了,那时你我早就结婚了!你见的不是我吧?不知是航母上哪个实习的小姑娘。

想一想,爱玛说得也是有道理,美国打造“艾森豪威尔”号航母时,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,那时的爱玛已经四十上下,人到中年。巴斯欧这个花心大白菜,真的是花心不败,一直花开到老。但是不管他怎么花心,我们看见晚餐结束后,他搀扶着妻子向戏院走去,爱玛紧靠在他的臂弯里,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。纵然岁月里堆积了太多的怨恨,也应该被时光的和风带远。因为她需要他,他是她现在最坚实的靠山。

美洲狮女人

提起Cougar这个单词,懂的人自然知道是美洲狮,不懂这个单词的,查字典也查得出来是美洲狮。但是在美国,Cougar这个词还披了另外一件衣服,正如中国人口中常谈的鸡和鸭,不仅仅是指家禽的意思。美洲狮专指那种上了年龄的女人,有英俊潇洒的帅哥陪在身边。美洲狮们多是富婆,要不有权,要不有势,否者小生们凭什么要跟老旦跑呢。用美洲狮来形容女人,也不知谁想出来的,一听就感觉剽悍凶狠,把男人玩弄在她们的利爪之下。

我在邮轮上就见过好几头美洲狮,女人大都是四五十的年龄,身着高品牌的服饰,极为精致考究。她们身边的男人,个个健美壮硕, 高大挺拔。有一个黄昏,我和朋友提娜在甲板上的热水按摩池游玩,看见一个美洲狮身边的帅哥,帅得那个惊天动地,壮硕的胸肌,鲜明的腹肌,而棱角分明的五官,是刀削斧凿后的精美,让人叹为观止,像极了古罗马的雕塑。提娜在看他的第一眼,居然情不自禁发出了尖叫。

太失礼了!我用眼睛扫了提娜一眼。但那美洲狮并没有吃醋,戴着太阳镜的脸转向我们,友善地微笑了一下,她大概已经见怪不怪。就一盏茶的功夫,我看见古罗马帅哥端来两杯红果子酒,柔情地与她耳语,两人自顾自地喜悦着,幸福着,根本不在乎周围五颜六色的目光。

但是周围有小朋友的目光。大概是小朋友向家长问了一些天真的问题。邮轮上有几个宗教的大家庭,集体向顾客服务部投诉,投诉邮轮上美洲狮们的行为,应该在公共场合收敛一下,不应该肆无忌惮,旁若无人地卿卿我我。

我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如何,但是我知道很多人都站在美洲狮一边,包括提娜和我。这邮轮又不是迪斯尼公司的邮轮,特别为孩子打造的童话世界,只可惜迪斯尼公司的邮轮不能横跨大西洋去欧洲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自由,老女人为什么不能找小帅哥?如果当家长的觉得这个世界污染了孩子的眼睛,那就把你的孩子关在家里,不应该把他们带出来看五彩斑斓的天地,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西洋景没有。

人在邮轮,自然能见不少西洋景。有个大腹便便的灰头发男人,居然手挽两个金发女郎,在最热闹的皇家大道(Royal Promenade)招摇过市。皇家大道上商贾云集,人头攒动。我当时和提娜坐在一家咖啡馆,我们的位置正好面街,她喝她的黑咖啡,我品我的乌龙茶,无意间抬头一望,一个男人拥着两个如花的美女在我的眼前大摇大摆,潇洒走过。这样的镜头,电影里见过,电视里也见过。对了,我想起《花花公子》的创始人赫夫纳(Hugh Hefner),还有他身边的兔女郎们,个个都是风情万钟的金发碧眼。

TP18皇家大道上商贾云集,人头攒动。(孟悟摄影)

TP19皇家大道上商贾云集,人头攒动。(孟悟摄影)

TP19a皇家大道上的游行,总是引来众人围观。(孟悟摄影)

我对提娜说,这一男两女的,不是找抽吗?小朋友们的妈妈看见了,又该去抱怨了。提娜点头道,那些宗教家庭出来的人,看见这种场景是要气愤的,因为侮辱了上帝的教诲。但是人家三个人,搂搂抱抱又没有犯法,也没有妨碍公众的利益,他们把上帝搬出来也控告不了人家。

不过我还是有我的想法,我说老富婆找小帅哥可以理解,人家毕竟是一对一,跟老牛想吃嫩草一个道理。但是三个人玩在一起,总有点不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。提娜哼道:道德规范谁定的,还不是人定的。非洲的原始部落还可以吃人,把战败的敌人烤来吃了,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,符合部落的道德规范。我点头道:看来在人的社会里,确实找不到让所有人心服的道德规范。

我们正聊着,看见那日在热水按摩池所见的美洲狮和她的古罗马帅哥,正笑意盈盈地走来,他们带着一身明媚的春天,喜悦的花朵似乎在空气里绽放。就让他们独自幸福吧,还有什么人想去抱怨?

邂逅卡扎菲的顾问

想象中,船行大西洋,就是一叶扁舟随风逐浪。但这个年代的造船业,比起哥伦布当年横渡大西洋,不知已经先进了多少个级别。我们所乘的邮轮,船身庞大壮观,足有20万吨重,在颠簸的大洋上如履平地。很多时候,站在甲板上,海风咆哮着扑过来,抽打你的脸和身体,但脚下之地却是稳当、巍然不动的。不管怎么说,19个日夜漂泊在海上,我还是第一次体验。邮轮从佛罗里达的迈阿密出发后,先是横跨大西洋,在大西洋的两个海岛上稍作停留,然后穿过直布罗陀海峡,进入地中海,在地中海诸国的美丽港口,再次靠岸观光。

邮轮孤身万里,漂泊在茫茫无涯的海面上,几天几夜也遇不见同伴。邮轮若是在加勒比海或是在地中海巡游,纵然大海无边,也常能看见不同的伙伴,不是集装箱运输船、便是美国海军驱逐舰,运气好还能看见航空母舰,彼此间扬笛招呼,遥遥传来暖人的一份欢喜。提娜总是在发感叹,大西洋太浩淼了!横渡大西洋的旅程注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。船行加勒比海上,时不时还能见到途中的小岛,大西洋上行了六天六夜,什么都没有。

我和提娜有时候也是各玩各的。无人作伴时,我喜欢独自一人凭窗望海。不喜欢没有星月的夜,大洋黑茫茫无边,漫无边际的孤独和恐慌。船似乎航行在一个绝望的世界,看不透的黑暗中潜伏着某种邪恶,让人觉得没有明亮的希望,没有归属的惶恐。终于等到乌云散去,夜空滑出一轮明月,飕的一下,划破海天之间黑暗的恐怖,世间便多了光明和喜悦。月光如水,温柔地落在海面上,粼粼闪闪,闪出一道星光大道,给人神秘的想象。起大风的时,又是另一番景致,一波波欢腾起来的浪花,被月光击碎,碎银滟滟随波,一海的月光啊,千万里都在闪动。

横跨大洋的邮轮因为航程长,船上的客人若是情趣一致,言谈相和,很容易成为朋友。提娜因为性格开朗,天天都在结交新朋友。有天晚上我都快睡了,她载歌载舞冲进房间,一脸神秘地对我笑道:“知道我今晚我跟谁喝的咖啡?是卡扎菲的顾问。”

我知道这艘邮轮上的名流多,既有阿拉伯的石油富豪,也有德州的石油大亨,还有几个电视明星,很多人都能喊出他们的名字。我曾问过提娜,那些有钱人为什么不坐自家的游艇横跨大洋?提娜说,他们可能还是怕吧,不管怎么说,20万吨的邮轮还是比自家的游艇安全得多。

说起卡扎菲的顾问,我处于半怀疑状态,凭什么相信他就是卡扎菲的顾问?当时的卡扎菲已退守家乡,正与反对派武装作殊死搏斗,如果真是卡扎菲的顾问,他应该守候在卡扎菲的身边出谋划策,而不是逍遥在大西洋的豪华邮轮上。提娜说,他已离开卡扎菲了,为什么?今年年初(2011),利比亚的民众起来造反,反对集权统治,要求卡扎菲下台。卡扎菲的政策是武力镇压,甚至动用了军警和坦克。卡扎菲的顾问严重反对,他最早建议以拖的方式对付民众造反,他甚至拿出了具体的策略方案,比如派特工打入到民众的造反队伍里进行和平破坏,另外请世界级别的超级歌星和球星来表演,分散民众注意力。但铁血的卡扎菲拒不采纳,一脸铁青,要同人民抗争到底。顾问有种强烈的预感,民众如洪流,洪流滚滚,谁拦得住?利比亚形势会恶化,卡扎菲要完蛋!他相信他的预感,赶紧带着家人,收好细软逃跑了。逃跑到什么地方呢?很多年前,他就在加勒比海的玻多里亚岛置了地产,那里山好水好,风光绝美,于是把家人安置在那里。

我对提娜感叹道:若是唱歌的杰克逊还活在世上,没准还真能平息一场战乱。如果他现了真身,好多人都去跑去看他在台上又唱又跳,才不愿意在大毒日底下闹革命呢。不过我还是怀疑,卡扎菲的顾问怎么把如此机密的话都告诉给提娜呢?提娜和他毕竟是萍水相逢的两个人。提娜说,他给我泄露秘密的那天,喝了很多酒,我其实看得出来,他也是个很苦闷的人。他平时跟家人都不能敢说太多,这次出来坐邮轮也是一个人的旅行,肯定想放松放松,他脑子里的秘密多得都快发芽了。

我还是不敢相信他就是卡扎菲的顾问,卡扎菲那时(2011年的春天)正在枪林弹雨中,而他的顾问坐在我的面前优雅地举起一杯鸡尾酒。顾问60岁上下的样子,文雅大气的金丝眼镜,简洁的海蓝色竖纹衬衣,一眼看过去,倒有几分高贵典雅的气度。因为提娜事先打过招呼,我半句不敢提卡扎菲。我们三个人坐在酒吧闲聊,天南地北地闲聊,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绅士曾同卡扎菲紧密接触过,我对他的最深印象是,他有次嫌我措词不够礼貌,说我应该用“Could”,而不能用“Can”。我对提娜飞了个眼色,提娜只当没看见。回到房间后,提娜才对我说:“你别介意,他们阿拉伯男人对女人的规矩就是多。”

后来,我们三个人常在一起打发闲暇时光。海上的日子不会无聊,因为邮轮是浮在水上的城市。最顶层有教堂,最下层有牢房。人在邮轮上,可以攀岩、滑冰、桑拿、冲浪、打高尔夫,游泳池的设计也别出心裁,有一池宁静的水,也有流动的水,流水之上还添了小桥。我和提娜最喜欢皇家大道,我把皇家大道称为步行街,街两旁全是琳琅满目的小店,从酒吧到珠宝店应有尽有。步行街上有家咖啡馆,总是人来人往,里面除了咖啡,还有七八种茶,英国的红茶、日本的绿茶、福建的乌龙茶都找得到,柜台上还有精美可口的小点心,随便点,不用付费。悠然地品着咖啡,我们三人常坐在街边,看人头攒动,听市声喧哗,怎么会想到我们其实飘荡在大西洋之上,离陆地有着遥远的距离。当一对日本夫妇穿着鲜亮的和服,从闹市招摇而过,许多人在拍照,他们微笑着大方回应。我对提娜说,奇怪,一群苏格兰男人穿着裙子走过,没人拿起相机。卡扎菲的顾问立刻对我板起脸:“你小声点行不?别说那是裙子,苏格兰人听见会生气的。”

其实苏格兰人听见也不会生气,真正生气的是我,这么一件小事,他犯得着与我动怒吗?让人恼火的还在后面,当我们拿起相机,相互拍照留念。我发现在他的相机里,我的照片太暗不好看,便希望他删掉重照,他居然瞪着眼睛对我说:“女人不应该对男人下命令。”我听得发呆,这正常的要求算是命令吗?我笑着开他的玩笑:“你在我的相机里倒是英俊潇洒,但你若不删掉我的相片,我回家上网后绝不传给你。”他听后眼睛瞪得更大,声音更重:“你居然敢威胁我?”我不再吭声了,我能感觉他眉宇间隐约的焦虑和惶恐。当卡扎菲挣扎在生与死之间,他也在忍受良心的拷问和煎熬吧?

白天若是太阳好,我们三人也会相约上甲板看风景。阳光下的大西洋,海水极蓝,蓝得发黑,像染了浓厚的墨汁。想起往日见过的加勒比海,海水蓝得可爱,蓝得生机盎然;地中海的海水也是蓝得纯真,蓝得一往情深。至于大西洋的蓝,则显得无比的沉重和忧郁。卡扎菲顾问说:“海水的颜色越浓,说明什么?说明海水越深。”

TP20大西洋的蓝,显得无比的沉重和忧郁 (孟悟摄影)

他的话让我发了一阵神,于是浮想联翩,幻想这浩渺的海水突然劈开,我们的眼前该是怎样的万丈深渊!不觉间又想起《圣经》里的摩西,为了躲过法老的追兵,用手杖劈开红海,让海水露出干地,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穿越红海,终于逃离了埃及。

恍若一梦,辗转间,已过了半年,大西洋上的日子早成了记忆。卡扎菲也死了,看来卡扎菲的顾问还是神机妙算,有诸葛亮般的智慧。只是每当回想“出埃及记”的经典,我当然不会忘记,曾与我同船渡海的一个人,早上演了“出利比亚记”的现代传奇。

斑斓旧时光

在横渡大西洋的邮轮上,我很快发现一个现象:邮轮上的客人多是上了年龄的人,虽然孩子和年轻人也不少,但是比例不大。我记得有个夏天,同一群朋友坐邮轮去加勒比海的巴哈马,正好赶上学生放暑假,满船的青少年,精力旺盛,深更半夜的都在又唱又跳,把我头都闹大了。

横跨大西洋的邮轮,航程长,年轻人耗不起这个时间,他们不是在学校读书,就是在职场打拼,所以说,邮轮上的客人大半是退休的老人,有闲暇时光享受人生,也回忆人生。一个星期后,邮轮在欧洲大陆停靠,停靠的第一个港口叫卡迪斯(Cadiz)。卡迪斯是西班牙最古老的一个城市,城市既有诗歌的韵律,也有油画的色彩。天是宝石一样蓝,海是碧玉一样绿,雪墙金顶的教堂,从里到外写满了神圣与辉煌。教堂外面有沧桑的大树,绿云如盖,细碎的阳光落下来,一地斑驳明亮的金影子,似乎在诉说远去的故事。当地人说,那大树是哥伦布从新大陆带来的,落地生根,在这里长了几百年。

TP21邮轮窗外的卡迪斯(孟悟摄影)

TP22卡迪斯街头(孟悟摄影)

TP23卡迪斯街巷(孟悟摄影)

黄昏的时候,邮轮慢慢启航,离开了卡迪斯。我从餐厅的落地窗,看见夕阳熔金,挂在远处教堂的塔尖,呼应著海天的恢宏气势,美得让人神醉,许多人发出了讚美声。晚餐席里,一个老太太说,从前的卡迪斯是美的,现在不美了!

老太太来自佛罗里达,一头的银发,绿眼睛特亮特可爱,睫毛特翘特神气,猜不出她的具体年龄。老太太说,三十年前她就去过了卡迪斯,那时候的卡迪斯真像中世纪的油画,现在不好了,你们看看港口附近,到处是高楼,把宁静优雅全部毁了。她叹道,经济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,一直都在破坏人类的文明。后来我们聊着,聊到了香港,上世纪的四、五十年代,她就在香港,她父亲时任汇丰银行的高级经理,她在香港度过了少女时代。那时候的香港真是美啊,山青海碧,山上的房子一栋栋,玲珑错落,房子无论是石头盖的,还是木头做的,怎么看都让人心旷神怡。多年以后,她再回香港,坐的也是邮轮,在维多利亚港口看见一片片的摩天大楼,密不透风,那么的陌生和刺眼。她知道,她过去的房子和街道再也找不到了。

她的一番感慨,让我浮想联翩了许久。她记忆中的香港,美丽典雅,是四○年代的香港。那个时候的香港,应该就是张爱玲小说里的香港,那些绚烂华美的文字里,有多少色彩斑斓的文学镜头。让我们随张爱玲的镜头看看香港的海:“杜鹃花外面,就是那浓蓝的海,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。” 花是红的,海是蓝的,船是白的,红蓝白三色,够鲜亮夺目吧?还有精采的在后面:“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,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著的巨型广告牌,红的、橘红的、粉红的,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,一条条、一抹抹刺激性地犯冲的色素,窜上落下,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。”然后再看看香港的山景:“那车驰出了闹市,翻山越岭,走了多时,一路只见黄土崖、红土崖,土崖缺口处露出森森绿树,露出蓝绿色的海。近了浅水湾,一样是土崖与丛林,却渐渐地明媚起来。”

老太太总是说,那个时候的香港,既有时代的摩登,更有山青海蓝的妩媚。她一闭上眼睛还是香港过去的模样,现在的香港只是让人叹息。这是一个匆忙的时代,一切都在变化,怀旧只能让你平添伤感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改变的理由。如今这地球上,人口爆炸,每个人都需要生存,需要资源,是对原生态毫毛不动呢,还是开发资源,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?很多时候,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。

那天我看见老太太眼含怒光,气冲冲从桥牌室出来。我当时手捧一杯绿茶,正想去桥牌室放松,桥牌室的落地窗三面环海,是最好的观景点。老太太直摇头说,别进去,里面闹死了,全是打麻将的人,哗啦啦没一刻安静。她去顾客服务处抱怨过,没有用。她告诉我,从前的邮轮不是这个样子的,哪有麻将室和桥牌室混在一起的道理。坐了几十年的邮轮,她直叹今不如昔,从前的邮轮才是享受,很体面的享受,来往的人都文雅安静,现在的邮轮被年轻人和暴发户坏了味道,无法忍受,无法忍受。

我不知道怎样安慰她,我也不会去安慰她,她的眼睛里全是斑斓的旧时光,她怀念着旧时光里的阶层,有等级的阶层,可以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殊感,可惜现在再也找不回来了。

后来见了提娜,把老太太的事给她聊了。我的话还没说完,她说她最讨厌我们餐桌的那个老太太。提娜一周后就换了餐桌,换到卡扎菲顾问的那桌上去了,我当时也没多问什么,只当她和卡扎菲顾问已经暗渡陈仓,偷偷好上了。原来她是躲避老太太。提娜说,那个老太太名堂最多,抱怨最多,有次还诬陷提娜偷了她的跳棋,真是有毛病。提娜说,如果嫌美国的邮轮没有权贵阶层,去英国享受“玛丽皇后二号”(Queen Marry II)吧。

早就听说过赫赫有名的“玛丽皇后二号”,百年传统的英伦格调,散发出浓郁的贵族气息,气派高雅华贵,服务奢华完美,不过船票也很昂贵。但是很多美国人不喜欢它,因为“玛丽皇后二号”有等级制度,如果你是内舱的客人,邮轮的某些区域你无权进入。这是大多数美国人无法接受的,美国人可以接受高级会员俱乐部的限制,但是无法容忍公共服务区也来分个高低贵贱。

与邮轮上的朋友谈天说地

邮轮是个结交朋友,分享信息的好地方,酒吧里,餐厅里,戏院里,健身房里,图书馆里,只要大家志趣相投,言谈顺心顺意,便能成为朋友,不过这样的朋友也是萍水相逢,一生或许只见一次的缘分。纵然一生一面,只要彼此珍惜当前,留在记忆便是美好,想象那些温暖的阳光,清淡的茶香,曾经陪伴人生的旅程。

我常去邮轮的图书馆看书或者查地图,在那里结识了一对中年夫妇。夫妇两人目前定居纽约,如果问起原籍,都来自阿根廷。夫妻二人极爱旅游,常坐邮轮看世界的千山万水。他们在中国时也坐过邮轮。我便问他们,在中国哪个港口上的船?他们说是在北京。我说不对,北京不是港口,怎么可能有船呢?他们说,下了飞机后,入住的酒店是北京的香格里拉,第二天有大巴车把他们送到港口,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吧。我这才明白,他们说的是天津港。

从中国回家不到两年,他们又飞到上海坐了邮轮。从上海出发是个好位置,往北可以去俄罗斯和北海道,往南可以去新加坡和印尼。他们说,那艘邮轮上中国人极多,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国人对麻将的无比热爱,把图书馆也变成了麻将室。那天他们和朋友玩三人麻将,只见一个中国人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。他们也没有邀请他,他自己也没有问一句,反正就坐下来了。我告诉他们,中国人打麻将喜欢接下,并不需要问主人一句,大家都明白的规矩。可惜他们三个外国人不知道这个规矩,见一个陌生人大模大样坐了下来,只觉得惊异。没多久,周围又涌上来一群中国人,热闹成一团,也不知道嚷的什么。他们三人只好弃牌而去,还没出门,只见那群华人一涌而上,飞快占领了麻将桌。他们也是好奇,想感受中国的文化,后来主动同中国人玩过几圈麻将,中式麻将还是第一次领教。他们平日在纽约玩的是日式麻将,比中式麻将的规矩更复杂。

想想也是有意思,纵然语言不通,但麻将成了交流的工具,文化的桥梁,难怪人们称麻将是国粹,在一种极其自然的状态下,就把文化发扬光大了。后来我们又聊起中国的名胜古迹,他们兴致盎然说起西安的兵马俑和大雁塔,北京的故宫和香山,新疆的天山和沙漠,还有桂林和湘西画一样的山水……

我老实告诉他们,我在中国看过的地方不多,远不如你们,也没在中国坐过邮轮。他们认真对我说,你必须要去体验中国的大好河山,否则太对不起自己,最后还给我推荐了国内的好酒店:香格里拉饭店,各种设施让他们满意开心。我只是笑著点头答应,心里却在想,那么贵的地方我才不去。对我来说,旅馆只要安全和干净,有没有星星都不是问题,哪怕是一家普通的招待所呢。

钱多的人自然出手阔绰,不用计较,但更多的人还是精打细算。我在图书馆遇见过一个80岁的老人,老人自打离休后,就开始周游列国,坐邮轮是他最喜欢的旅游方式。每次出游前,他会作周密的计划,从机票到餐饮到旅店,都在网上认真学习。他告诉我,他很少参加邮轮安排的岸上游览,因为费用太高,如果在出发前把当地的交通情况了解了,一个人坐公车和步行,能发现更多的亮点,也能从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。他说他不喜欢跟导游,匆匆忙忙,告诉你这个点只能呆一小时,那个地只有三十分钟,当你玩得正有兴致的时候,他说该集合了;当你百无聊赖时,他又不让你走,这样被人牵著手脚,就像幼儿园的孩子。

不过我也有想法,如果跟一群人出门,最好是自由行。如果独自在外,还是跟著旅行社的好,吃和住都管,安全也不用操心。出门在外最怕出意外,出个什么事,所有的好心情全没了。邮轮到了一个港口后,我常常独自漫游,那也是行在白天,天黑之前肯定是要回邮轮。老人听后点头同意,出门在外安全第一,他有次走在巴塞罗那,被一个小混混抢了钱,后来坐出租车,若见司机是年轻男子,他都不敢上,唯恐再遭恐怖经历。

邮轮上的客人,大都是有旅游经验的人,听他们的故事,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学习。我喜欢坐在咖啡厅里与他们天南地北地谈闲谈,偶尔抬头看一眼皇家大道上来来往往的人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,每个人的故事都能写成一本书。人在旅途,若是有人跟你分享故事,何尝不是一种幸福。

TP24我喜欢坐在咖啡厅里与邮轮上的客人天南地北地谈闲谈,然后看皇家大道上来来往往的人 (孟悟摄影)

TP24a我喜欢坐在咖啡厅里与邮轮上的客人天南地北地谈闲谈,然后看皇家大道上来来往往的人 (孟悟摄影)

恐怖又无聊的数据分析

那个晚上,提娜和卡扎菲顾问有新安排,他们要去特色餐厅吃牛排,问我去不去?我曾经去过,算是一种文化体验,体验过后便不想光顾了。上特色餐厅要额外付费,一个人三十五美元,还不算小费。牛排在一般的晚餐厅也能吃到,没必要去当这个冤大头吧? 那种付费的特色餐厅,烛光温柔,格调烂漫,最适合情意绵绵的恋人,他们喜欢安静,有小资情调的地方。既然身边没有伴,我正好去自助餐厅,享受我喜欢的豆腐和海带。

TP24b 这就是付费的特殊餐厅,讲究安静和小资情调(孟悟摄影)

TP24c 特殊餐厅的餐桌有烛光。(孟悟摄影)

TP24d 特殊餐厅的日本餐。(孟悟摄影)

吃饭的时候碰见一个熟人,他叫托尼,我和提娜在前一夜的卡拉OK歌厅同他相识过,彼此都喊得出名字。托尼问我,为什么没见你的朋友?我说她去特色餐厅消费了。他摇头笑道,凡是邮轮上的付费项目,他一项也不要。我笑道,我还以为邮轮上没几个人要安心节约。他说他就是个节约的人,上邮轮前,他从西雅图飞到迈阿密,在迈阿密要呆一个晚上,迈阿密的酒店不便宜,为了省下一个晚上的旅馆费,他干脆在机场睡了一夜,座椅太硬,地毯又太脏,虽然睡得不舒服,但是不花一分钱啊。

我曾经听人说过,伦敦和罗马的某些机场(非国际大机场),一到晚上,成群结对的人在那里睡觉,恍眼看去,各种肤色的人,东倒西躺歪一片,像国际难民营,常有机场的人员来查票,看你是等机的客人呢,还是骗睡的人。想想可以理解,在机场睡觉可以省钱,但管理者却不想让机场变成免费的客栈。我曾经也寻思过,去机场骗睡,体验一下生活,但是又想若是被抓住了,又不幸上了电视,或者大头上了头版,那好给自己的祖国丢脸哦!

我后来把这个事给提娜聊了,她说我坐灰狗到迈阿密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,想不到还有人睡在机场,比我还要传奇。由此可见,邮轮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,分属不同的阶层。阶层可以不一样,但是人格和尊压却是一样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自由。

我真想有一张统计数据表,分类别项,这艘邮轮上的乘客,哪些是坐私人飞机来的,哪些是坐普通客机来的,普通客机里也分要分项,从头等舱到经济舱;哪些是自己开车来的,哪些是坐灰狗或者火车来的。还有他们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收入、原居住地,单个来的,还是结伴来的,结伴来的鸳鸯里面,哪些是夫妻,哪些是情人,情人里还可以细分,哪些是美洲母狮,哪些是老牛吃嫩草……分门别类后,再做一些数据挖掘和概率分析,一定很有意思。

当我把想法告诉提娜的时候,她说我不仅恐怖,而且巨无聊。我说大西洋上的航程漫漫无期,当然无聊,正因为无聊,才想出这个恐怖的,又无法实现的统计项目。

巨漂亮的女子

张爱玲曾在她的散文《雨伞下》写过:“穷人结交富人,往往要赔本”。我很同意她的这句话,在我看来,不是一个阶层的人,最好别做朋友。

我曾在邮轮上看见一巨漂亮的女子,身材高挑,衣着时尚华丽,眼睛里飘出几分倨傲,几分梦幻,三十岁上下的样子,正是花开最艳的时节。每次在“皇家大道”上同她相遇的时候,我总是惊叹她的美丽,惊叹上帝的杰作。提娜对她还有更具体的观察,提娜说,那女人每天都换了不同款式的帽子和鞋子。我猜想这样的美人,找的男人一定巨富豪。提娜说,你又猜错了,她是单身,一个来旅游的,没男人,只带了个贴身女仆,她独自一人住在豪华的套房里,女仆住在没有窗户的房间,那个房间堆满了主人的时尚名牌鞋,还有一些床上的性玩具。这个提娜真是神仙啊,是在FBI上班的吗?哪来这么多准确的情报?

早说过,提娜热情开朗,喜欢同人聊天。给我们清洁房间的服务生也给那女子做卫生,那服务生是个黑女孩,来自海地,英文名翻译过来叫水晶(Crystal),水晶性格外向,爱笑爱说话。我对提娜说,你小心一点,这是她的工作时间,你同她随意闲聊船上的客人,涉及客人的隐私,若是被她的经理听见,对她不是一件好事。提娜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,说这算什么呢?不就是随便说几句,这点言论自由都没有吗?

第二天我用了午餐回房间,在过道的拐角处,看见一个经理模样的人立在水晶面前,指点着什么,水晶挨训了?我第一感觉就是提娜惹的祸,我后来在钻石会员的俱乐部找到了提娜,她正和卡扎菲的顾问言谈甚欢,咖啡桌上的espresso正发出醉人的浓香。听我说完水晶的事,她脸色也不好看。水晶若是因为这件事失去了工作,提娜一辈子都会内疚。倒是顾问心平气和,在一旁安慰提娜: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还是顾问的感觉准。晚餐前,水晶来我们房间做清洁,提娜问起被经理挨训的事,她说跟我们无关,是我们这层楼的一个客人装的怪,告了她一状。那客人嫌观景的玻璃不够明亮,要水晶给她洗干净,水晶告诉客人,这玻璃就是这个质量,从船工厂出来就是这个模样,怎么洗也不会发亮。客人一怒之下就告到经理那里去了,说水晶偷懒。在顾客就是上帝的大环境下,经理当然要责怪水晶,因为作为一个邮轮员工,她缺乏解释沟通的能力,玻璃是死的,你人是活的,你把客人弄生气了,经理当然要追查下来。

提娜为了给水晶压惊,在晚餐席上向服务生多要了份龙虾和法国蜗牛,她的理由是带给同房间的我。那时候我在自助餐厅吃海带和豆腐,对龙虾和蜗牛这样的佳肴,浅尝辄止,再没有兴趣,最爱的还是素菜和米饭,一辈子也吃不腻。提娜要带菜回房,当然要用我去编借口的花篮。水晶见了盘装的龙虾和蜗牛,自然感激不尽,她说他们员工的伙食很平淡,吃来吃去就是那几样,她在船上还从来没尝过各国的名菜。我事后对提娜说,你这样对她,表面很温暖,其实是在破坏他们员工的规矩。

说实话,我不喜欢水晶,把一个客人的隐私告诉给另外一个客人,这算什么呢?一种有意失责的表现,让我无形之间,也生出郁闷、不安全的感觉,因为有人想偷窥你的秘密。提娜说,偷窥秘密是人类的天性,谁也不能免俗。提娜和水晶有缘,见面就热络,立马就成朋友,所以水晶什么话都敢朝提娜倾吐,没有一点忌讳。

我还是纠结,总觉得一见面就成朋友的,很难成为永远的朋友。想想也是这个道理,人在海上,与多少人擦肩而过,彼此微笑、点头、说几句话。下了船后,一辈子恐怕见不了第二面。

又是一个悠长的下午,我去皇家大道上的珠宝店看首饰,那些美轮美奂的项链和戒指,闪着诱人的光,落进我的眼睛里,但我也是只看不买,全当在博物馆里看展览。一张绝美的脸忽然冲进我的视野,我定住了,眼前这个巨漂亮的女人我早就见过,水晶和提娜两个小时前还在背地里聊她,说她有一个房间的帽子和鞋子。见我看楞了,她冲我友善地一笑,那一笑 真是阆苑仙葩,花开灿烂,倾国倾城的容颜啊。还是巴斯欧说得对,美丽的女人就是美丽的自然风光,是上帝创造给人类欣赏的。我忍不住对她说,你真美,不像是地球上的人,像是天堂里飞翔的天使。她很大方地收下我的这句话,然后告诉我,她的丈夫也说过类似的话。

我们后来坐在一家点心店里闲聊。我现在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安娜。安娜说她先生本来是跟她一起上船的,但是公司的一个合同出了紧急情况,需要他出面处理,于是立刻飞回了公司。不过现在处理得差不多了,她先生会飞到丹娜丽芙岛(Tenerife Island),也就是两天后邮轮停靠的海岛,两人会再次相聚,共渡美好时光。我告诉她,十四天的大西洋航程结束后,我还有一段地中海的航程。她说她有四段地中海的航程。我说如果这么多航程,很多港口要重复,你不怕腻吗?她说地中海的港口她很早就玩够了,不过就是出门度假,去什么地方不重要,关键是要开心。难怪她有那么多的帽子和鞋子,一个多月的时间呆在海上,以海为家了。

TP25邮轮停靠在丹娜丽芙岛的时候,安娜和她的先生团聚了。 (孟悟摄影)

分手时,我们互相交换了房间的电话。说实话,我还从来没见识过邮轮上的超豪华套房,听水晶说过,那里的卫生间比我们的房间还要大,怎样的奢华?怎样的富贵荣华?让我心里充满了好奇。安娜说,欢迎你来我房间参观,来之前请给我打个电话。

见了提娜,我向她炫耀了安娜的电话。提娜说,要不把我也捎上?我们一起去看她的房间。当我在电话里向安娜表示,我房间的友人想跟我一块儿光临,安娜的声音立刻变了味,虽然依然礼貌,但冷冰冰的,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。她说她不舒服,头疼,怕闹,想安安静静多睡一会儿。

我们不是一个阶层的人,到底成不了朋友,只是对方生命中的过客。这样也好,彼此都不用迁就,否则双方都累。

三毛的丹娜丽芙岛

Tenerife Island,是大西洋上的一个海岛,岛上景色旖旎,既有雪山又有火山,目前属于西班牙,海岛离非洲大陆很近。三毛把它翻译成“丹娜丽芙岛”,于是给海岛添了更多的诗意和烂漫情怀。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住了90多万居民,岛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。气候温暖的丹娜丽芙岛,是欧洲人的度假圣地。

当邮轮停泊在丹娜丽芙岛的港口,天还没有彻底放亮,半明半暗间,岛上一片灿耀的灯火,像苍穹之下金碧辉煌的聚宝盆。当晨曦的光越来越亮,慢慢熄灭了城市的灯火,我站在邮轮的甲板上看风景,触目之处,全都是油画一样级别的美色,只要会按快门的人,都能当摄影师。无涯的晴空下,海如宝石一样的蓝,山如翡翠一样的绿,一大片房子雪白耀眼,在半山腰的云雾里隐约浮动,然后一直漫延到海边的缓坡。凝思遐想间,远处忽然传来一声教堂的钟响,空旷悠远,划破了宁静的海空。

TP26邮轮的窗外就是三毛的丹娜丽芙岛 (孟悟摄影)

TP27丹娜丽芙岛 (孟悟摄影)

三毛曾经写过一部书:《哭泣的骆驼》,那时她住在丹娜丽芙岛,有多少快乐甜蜜的日子,就有多少浪漫多情的故事。三毛还在岛上写过一首歌《橄榄树》:“不要问我从哪里来,我的故乡在远方,为什么流浪,流浪远方。“

一曲《橄榄树》,曾经湿润了多少游子的眼睛。最早听到这首歌的时候,我还在读初中,那时候的中国,到处涌动着三毛的热潮。年少的我真是羡慕她、佩服她,可以走遍千山万水。在她笔下,撒哈拉的沙尘都是如此的柔情动人。尽管成人后,我对三毛的文字有了自己的评价,但是她留下的感动还在。她是我青春岁月的一段美丽向往,一颗种子埋了下来,盼望着长大,去看世界的万里河山。

丹娜丽芙岛离非洲大陆很近,只要3个小时的渡船就可以去看非洲。登上丹娜丽芙岛的最高峰,如果天气好,遥遥可望黄沙漫漫的海岸线,那里就是非洲大陆了!那里就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,三毛为它留下多少柔美的想象,感心动耳,绮丽难忘。如今文字还在飘香,而伊人已乘风远去。

我穿行在丹娜丽芙岛的街头时,心头一直惦记着三毛的故事,三毛的撒哈拉沙漠,三毛哭泣的骆驼。我进了一家街头的小店,点了西班牙的海鲜炒饭,跟旁桌的人随便聊了几句,那人告诉我,你可以坐渡船去撒哈拉沙漠看看。坐渡船需要多长的时间啊,我只是说说而已,其实不现实,我们的邮轮在丹娜丽芙岛只停靠一天,坐渡船去非洲一个来回至少得一天吧?心头的这个愿望,先放在岛上,只有等下次再来实现。下次来的时候就不能坐邮轮来了,邮轮停靠的时间总是有限制。

在丹娜丽芙岛上,我和提娜各有各的行动,她跟着邮轮安排的岸上游,去看了岛上的金子塔。我在回邮轮的路上,碰见了卡扎菲的顾问,他径直问我,你的朋友去哪儿了?我心想你装什么傻,你和提娜几乎天天都在一起,莫非不知道她去了金字塔吗?我问顾问,你怎么不去看金字塔?他说他小时候跟父母在埃及度过了少年时代,世界上最壮观的金字塔都看了,还用浪费时间在这个小岛上的金字塔吗?

那个晚上,我们三人都去了自助餐厅。提娜对我开玩笑道,你不是一心想着那个台湾什么作家,什么渡船和撒哈拉吗?我还以为你去了撒哈拉,不回邮轮了。我对她笑道,我知道你的心思。你就希望我滞留在沙漠,回不了邮轮,你可以独自占用一个房间。顾问也跟着提娜打趣我,他说你若下次要去撒哈拉,我会给船长打声招呼,让他等你回来再开船。提娜对顾问说,是不是中国人认为撒哈拉很浪漫?顾问摇头说,那地方千万不能去,那是战乱、饥俄、瘟疫蔓延的地方。

我想起前几天在船上,我一提撒哈拉,提娜就生气。她认为我不停地念叨撒哈拉会把非洲的海盗招引来,弄不好,一船的人都成了人质。我笑了,我笑说,我们的邮轮这么大,人这么分散,海盗怎么攻得下来?海盗打劫的都是海上的小货轮。

顾问希望我们都不要再提起撒哈拉,那个让人绝望而害怕的地方。我知道顾问不愿回想撒哈拉沙漠,那里离卡扎菲和利比亚都不远,有他纷繁复杂的情绪。但是因为三毛,我总是喜悦满怀地想起撒哈拉,想起一个女人的传奇和浪漫。

人在水中央:船过直布罗陀海峡

暮色浓了,风也紧了,当最后一抹霞光被夜色吞噬,我看见一弯残月挂在半空,像一枚精美闪烁的银钩,钩得人心荡神驰,有吟诗作赋的冲动。不知道过了多久,天空爬满了晶莹的星星,像是月亮亲密的伙伴,环绕在它的上下左右,无怨无悔地烘托它。

邮轮上早有通知,今夜十二点,船将驶过直布罗陀海峡。闻名于世的直布罗陀海峡,我早就对它无比向往,在中学时代的地理书里,就知道那海峡是欧洲的生命线,地中海的咽喉,它是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唯一航线,那航线是国际海运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,每天千百艘船在海峡间穿梭往返,从欧洲到非洲,从地中海到大西洋,其经济地位不言而喻。海峡面积紧窄狭小,最狭处只有6.5海里,如此特殊的地理形势,非同寻常,使海峡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。谁控制了海峡,谁就能凭着五六门大炮,几十个士兵,封海锁峡,把地中海变成“死去的海”。

千年的风风雨雨,直布罗陀一直纷争不断。据史书上记载,公元711年,摩尔人首领塔里克·伊本 ·扎伊德,率大军跨过海峡,占领了半岛,并以他的名字命了名。又过了一百年,十八世纪的英国,行走在日不落帝国的辉煌舞台,以强大的皇家海军占领了直布罗陀,并建立了军事要塞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,直布罗陀都是英国的海军基地。直布罗陀四周都是西班牙的领土,西班牙一直未放弃对直布罗陀的主权,要求联合国敦促英国归还直布罗陀。 在联合国的督促下,两国进行了会谈。英国只好在直布罗陀举行公民投票,其结果让西班牙失望透了,因为多数的公民希望让英国继续当娘。 但是西班牙人不服气,他们说,除非有一天直布罗陀的猴子都说英语了,我们才承认直布罗陀是英国的。

我们的邮轮过海峡时,在甲板上将有一个盛大的露天宴会,船长邀请众人前去狂欢。想想那个画面,一边细品香槟美酒,一边欣赏月光下的直布罗陀海峡,两岸的灯火,繁忙的码头,来来往往的大船小船,再配以热情浪漫的西班牙音乐,应该是件赏心快乐的事。

提娜对我说,她坐过几次横跨大西洋的邮轮,早就见识过直布罗陀海峡,午夜的狂欢派对她就不去了。她不去,卡扎菲的顾问也不去。我不太清楚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关系,也不用向提娜细问:你们是好朋友,还是已经发展成了亲密爱人?邮轮上的空气中,浪漫分子最浓,让单身男女有一见生情的氛围。我其实很清楚,提娜和顾问都是有家庭的人,爱着自己的配偶和孩子,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,等到了目的港,还不是各回各的家吗?旅途短暂的浪漫史,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乐曲,轻易地飘过来,又轻易地飘远了。只要在彼此的记忆里娱心悦耳过,那便足够了。

船快到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,海上突然起了狂风,风的阵势很大,似乎要把一切都席卷而去。露天宴会里的点心和饮料,全都东摇西晃,一些体积小的食物开始飞了起来,最后风越来越大,人都似乎要刮到海里去了,船长不得已取消了宴会,要大家回船舱,然后下令手下的人,把通向甲板的门全都关闭了。

我们一群人不甘心,最后找到十二楼的酒吧,酒吧有露台,顶着呼啸的狂风,看见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灯火,灯火阑珊处,共照了水天的辉煌。天长海阔,我有一刹那的迷茫,恍惚感到《诗经》中的“在水一方”,低头转身间,似乎又站在了水的中央。人在水中央,没有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,却有狂风扑面,惊涛骇浪。我们的前水是地中海,后水是大西洋,左岸是欧洲大陆,右岸是非洲大陆。

都知道左岸的欧洲歌舞升平,人们富足安康,吃喝玩乐,有闲暇的时光去享受生活,那里的人们刚刚观望了一场盛大的皇家婚礼,马车上微笑的王子和公主,威廉王子和他的凯特,上演了本世纪最美丽斑斓的童话。

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右岸的非洲,右岸也有璀灿的灯火,但是在灯火的后面呢,那片辽阔而贫穷的大陆上,硝烟还在弥漫,生灵还在涂炭,多少绝望的母亲抱起她们饥饿的孩子,孩子和母亲都瘦骨嶙峋,疾病和死亡在身边无声蔓延。

TP30夜色中的直布罗陀海峡 (Mr. Cobb摄影)

TP31夜幕来临时的的直布罗陀海峡 (Big-red-truck摄影)

我们站在水的中央,两岸都在我们的眼睛里,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拯救不了谁。我们只得低声叹息:一水相隔的两岸,一岸有天堂,一岸有地狱。天堂是人间的天堂,地狱也是人间的地狱。

不管怎么说,今生能见直布罗陀海峡,我已很知足。但是船上很多人感叹,如果船过海峡是在白天,那么我们可以看见直布罗陀大岩石,峻峭巍峨,似巨掌擎起了蓝天。但是我想,白日里的山水固然奇雄壮观,但夜晚中的海峡温柔恬淡,另有一番风韵。船上有人给我们讲了个故事,说他一个叔叔年少时,正是二战期间,热血加入了美国海军,报效祖国的同时,也梦想周游列国,看世界的风光。那一夜,他们的军舰要经过直布罗陀海峡,时间是深夜两点,他希望他的长官能够唤醒他,他要看一眼历史书中多次提过的海峡。那夜长官并没有唤醒他。第二天长官告诉他,如果我们还能活着回家,回家的舰艇还要经过直布罗陀海峡,你那时再见海峡也不晚,战场上的事谁说得准呢?或许一个不小心,就让我们的鬼魂同海峡拥抱吧。他们不久面临的鏖战,就是那场血流成河的若曼底登陆。

一旦战火弥漫,总是免不了流血和牺牲,一个眨眼的瞬间,生命就不幸陨灭了,战争就是这样残忍无情。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,不愁温饱,还能平安地看到直布罗陀海峡,何尝不是一种幸运?回头再望,直布罗陀的灯火已在远处,我知道,我们的邮轮已经扑入了地中海的怀抱。

地中海篇

拉登可以海葬,为什么他不能?

人在邮轮,似乎远离了红尘的纷扰。但是因为有卫星电视,还有网络新闻,这个世界的喧嚣和混乱,依然鲜亮亮地跳在你的眼前。那是心惊胆寒的一天,不是人祸的恐怖,而是天灾的恐怖。2011年的春天,一场龙卷风在美国南方肆虐着,咆哮而过。天昏地暗间,300多人失去了生命。风灾过后,房塌地陷,满目疮痍,废墟之上多少家破人亡,多少妻离子散!

凌晨微亮的天,一缕霞光划破沉闷的天幕,利剑一样杀了出来,海天交接之处云蒸霞蔚。紧接着,一枚朝阳滚了出来,携着万道金光,震撼了整个苍穹。日出的金光,覆盖了甲板上的大屏幕,屏幕正在播放新闻,我们看见一个4岁的小女孩,坐在废木边,神情呆滞,消防人员问她:“你的爸爸妈妈在哪儿?”小女孩说:“被龙卷风吹走了,我希望龙卷风再把他们吹回来。”不远处,一个的年轻父亲跪在地上哭号:“我的儿子就我的怀里,我的怀里,龙卷风来的时候我把他抱得很紧很紧,可他还是不见了。”

我们在风平浪静的地中海上,关注着美国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场龙卷风。但很快地,龙卷风的灾难现场远去了,所有的新闻网似乎商量好了,都在播放皇家的婚礼、凯特的婚纱和戒指、公主贵妇们的礼服和帽子,到处都是欢呼的人群,高贵的女皇进了教堂,全体都起立了。

我对提娜说:“看见没有,在美国那片土地上,多少人失去了家园,新闻媒体还在津津乐道皇家的婚礼,自家人的灾难都不关心,去凑人家的热闹,有没有良心?”提娜却说:“这世上有太多的灾难,太多的痛苦,看了让人绝望,而皇家的婚礼,浪漫而隆重,给了多少人美丽的想象。”

我知道,年轻女孩会梦想自己成为凯特,而年轻男孩会把自己想象成威廉。有女儿的母亲也在做梦,或许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也会当上王妃。至于老太太们,她们会把自己想象成女皇,无比尊贵,长孙娶亲,全球都在瞩目。

 我绝对不会去幻想无边,做那些虚无缥缈的白日梦。此时此刻,这么多人家破人亡,历历在目!我对美国媒体铺天盖地的婚礼报道只有无奈,四大网络电视: ABC、CBS、NBC、FOX,家家派出精兵强将,庞大的阵容上场。他们对皇家的崇拜、对贵族的艳羡让我感觉刹那间时光流转,恍若200多年前,那场独立的战火根本没有燃烧过,这个国家似乎还在效忠英女皇,似乎还在君主立宪着。

当邮轮停泊在西班牙的马拉格(Malaga)时,我下船找了家便宜的网吧,一个小时只要一欧元,我查看了电子邮件,又上网读了新闻。从网上得知,数量不少的美国人在四大电视网上留言,呼吁媒体该有的良知和职责。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说,我们这个国家一贯宣扬努力、奋斗、创造、智慧、奉献,一个在王室长大的孩子,从小就与众不同,但是又没对社会作出卓越的贡献,他不是爱因斯坦,不是比尔·盖茨,有什么价值让我们付出超常的热情?

这名大学生的话一下子就跳进了我的心,让我仿佛找到了知音。想想真是这个道理,你说威廉和凯特有什么真本领,让世人心服口服。一个是投胎投得好,生在了皇家,一个是嫁人嫁的好,当了王妃。老天给的运气。

提娜和顾问不同意我的看法。他们说这个世界哪天没有灾难?而这皇家的婚礼,半个世纪才有一次,人们有权利找个理由来庆祝。我不同意,我说:“如果你的朋友死了,或者他们的房子毁了,你还会去庆祝一个同你毫不相干的盛大婚礼吗?”

还好,王子王妃的新闻在一夜间就淡了。因为拉登死了,被美国视为最大的恐怖份子死了!这个消息对于邮轮上的人们来说,其震惊的程度不亚于见到一头海怪。人们奔走相告,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聚在一起热烈讨论。

拉登的死,对9·11的三千亡灵也算是一个交代。 美国历经十年,耗资数十亿美元,还有多少年轻的生命,一去不返。终于有一天,一个秘密的行动,一片激烈的枪火,美国干掉了拉登。我不知道拉登死亡的分量有多重,反正之前那死在龙卷风中的300人,他们命如鸿毛,轻飘飘的,被一场婚礼刮得不知去向。但是拉登的死亡可以把那场让人神魂颠倒的婚礼一脚踢到了月亮上,似乎“呯” 的一声,什么都远去了。满世界都换成了拉登的肖像,媒体又有了新焦点。

夕阳就快坠海了,金色的余辉落在甲板的大屏幕上,我们看见新闻镜头里,拉登的豪宅一片狼藉,血流满地。每个人都能强烈感觉到,拉登确实死了,千真万确死了!新闻里说,拉登被海豹突击队击毙后,美国动用航空母舰把他的尸体海葬,海葬尊重了他的信仰。

也就是在拉登海葬的那一天,一个神秘的消息像黑夜里的蝙蝠在船上翻飞,不知是真是假。有个90岁的老年客人,在半夜里突然心脏病发作,再也没有睁开眼睛,邮轮上的医疗团队,快速赶到,把他的尸体放进了冷库的棺材里。据半可靠半虚构的消息说,那个放棺材的冷库房,厨房也在用,用来存放肉和蔬菜,也就是说,我们一顿三餐的那些美味佳肴,其原材料很可能跟尸体当过邻居。

很多人听了都一笑置之,当笑话开开心而已。很快地,这个消息得到了证实,是百分之百的可靠。按照邮轮上的条列,如果有客人死亡,尸体暂时存放在冰棺内,等邮轮行驶到下个港口,家属同尸体一同离船,邮轮公司会协助办理家属回家的机票。

但是这个亡者的家属并不想护送遗体回家。亡者曾是二战期间的海军军官,半生都战斗在大海上,年老后依然不愿离开大海,常同家人坐邮轮行看世界。他早留好了遗嘱,死后遗体海葬。现在他死在了邮轮上,邮轮恰好行驶在茫茫的大洋上,就地海葬,庄严而又简单,不是方便的一件事吗?邮轮上还有牧师和音乐家,他们都愿意为这位二战的英雄,义务举行一场葬礼。

邮轮的负责人没有同意家属的请求。为什么?因为谁都不能搞特殊,如果每一个亡者的家属都要求海葬,那这豪华的邮轮船不就成了海葬船?要知道,邮轮上的客人中,上了岁数的人占了很重的比例,年高体弱者,各种意外情况随时发生。邮轮公司对老者的死亡早就见惯不怪,处理起来游刃有余,自有一套规章制度。

TP32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海葬 (图片来自Nature’s passage)

那天我们在船上议论拉登的海葬,不由得大发感慨,拉登可以回归大海,但是那个二战的海军英雄却不能。面朝大海,这个世界从来就没公平过。人在邮轮,也无法远离尘世的喧嚣。

十三岁的的苍老灵魂

邮轮在地中海航行了七天后,停靠在西班牙的巴塞罗纳,巴塞罗纳是我第一段航程的目的港。船泊巴塞罗纳,上岸后的旅客将各奔东西,新的旅客又会陆续上船。但是邮轮上有一小部分旅客将继续留在邮轮上,继续下一轮的航程,也就是地中海的航程。

我因为买了地中海的船票,将继续随船旅行。我和提娜同舱十四天,马上就要分道扬镳了。提娜要从巴塞罗纳飞意大利,她有一个亲戚在意大利南边的海港。卡扎菲顾问呢?他没有打算继续在欧洲游玩,从巴塞罗纳直接飞回家,在海上漂了十多天,我估计他也开始思念家里的老婆和孩子了。

那个午后,我们三人在皇家大道上的商场闲逛,看见柜台上有假发,我和提娜忍不住上前试戴。顾问说,你们女人就是喜欢假东西,不是你自己的头发,戴上去怎么看都觉得怪异。我说有什么怪异的,假东西有时候也能派上真用场,就说我们这艘邮轮吧,如果遭遇了跟泰坦尼克号一样的悲剧,你若是有假发带在头上,人家会认为你是妇女,妇女和孩子总是优先,你可以先上救生艇,假发还能救你一命呢。我还没说完,提娜就笑得东倒西歪,像朵迎风招展的太阳花。顾问黑着脸,吹着胡子,他显然不喜欢这样的玩笑。

提娜买了一个玩具似的电子风扇送给顾问,她的理由简单而朴实,她对他说,你以后若是见了性感的美女,就让这电风扇凉凉你的头,然后才能记住曾与你同船的我。顾问一边笑着说她:你这个疯子,一边还是笑盈盈地接过了风扇。我很懂事,我认为人家第二天就要扬手再见,这辈子是否能再见上一面,难说,难说,那就自觉,别占用人家别情依依的宝贵时光。

我小时侯当过运动员,总觉得自己身体素质还不错。到底岁月不饶人,没想到只攀了两步,便手软脚酸,想朝下面栽。人一累,便没了上进的兴致。身边有个小姑娘,跟我攀在差不多的位置上,她对我喊道,我看你行的,继续朝前吧!听她这么说,我又朝上挪了两步,累得人都快死了。后来下了岩,小姑娘对我笑道,我说你行的,对不对?我说,我这把岁数了,老了,不能再搞这样的运动。小姑娘上下打量了我一番,对我笑道:你才多大啊,就说自己老了?我说在其他人面前我也不敢说老,但是我的年龄至少是你的三倍吧。你还这么年少,什么样的剧烈运动都不怕。

TP33一个人怎么打发时光呢?我决定去攀岩。(请人帮忙拍摄的)

她看着我,海蓝色的眼睛,地中海童话般的蔚蓝,却隐约浮动着悲凉,是那种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悲凉。她给我的回答,惊得让我差点把下巴落在地上。她说她虽然年少,今年才十三岁,但是有一颗苍老的灵魂。三十岁以下的人,在她的眼里都是孩子,她和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。就是她的父母,她也觉得他们很幼稚,一点不懂事,很多时候,她无法跟他们沟通。

她说她的父亲没有听她的劝告,一心投资股票,结果输得血本无归,她还说她的母亲,没有听她的劝阻,执意要全权负责外祖母的葬礼,结果遭到亲戚的白眼,把自己弄得灰头灰脑。至于她的两个哥哥,从来就没长大过,她只有摇头叹息。她认为一颗成熟的灵魂同年龄的数字没有关系,在一个家庭里面,当成熟的灵魂遭遇幼稚的灵魂,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。我在中国有个文友,是个专业作家,每年有一个月的创作奖,一心在家专心写作。有天她听见书房外,五岁的儿子对爸爸说:“妈妈正在写书,要安静,我们走路要轻,说话也要轻。“ 她那四十岁的丈夫,突然“呸“了一声,大声喝道:“那老娘们要在房子里结网吐丝(诗),老子连屁都不能放了吗?” 我那文友在书房内听见父子俩的对话,简直是百感交集。她和她的先生早就没有共同语言,她一颗敏感的心,时常遭到他语言的暴力。但是一想到可爱的儿子会失去完整的家,她怎么也无法打响离婚的战斗。是儿子以他超人的智慧在挽留母亲。

我突然想起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“One Soul, Many Lives”, 一个美国作家写的关于转世轮回的书,书中提及某些智者在转世时,依然带着前世的记忆和智慧,跟他(她)这一世的学习、训练、生活环境没有任何关系。这么说来,这个小姑娘的前世一定是个睿智的学者。我正想跟她探讨一些生命的话题,只见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女子,眼睛里有焦急的神色,口里喊着Adelina, Adelina, 朝我们奔来。Adelina(阿德娜)是女孩的名字,她跟着她的母亲远去了。

那天晚上,我在自助餐厅又碰见了 阿德娜,她告诉我,她两个哥哥在船上打架出了事,不过已经解决了。事情的前因后果她没有给我细说,没有时间,也没有必要。我是后来听提娜说的故事,说前个晚上,一群年轻人在酒吧喝醉了,在迪厅跳舞时,为了一个女孩子,不知怎么摩擦起来,一时间拳打脚踢,一片混战,他们从迪厅打到走廊,走廊上有艺术家的油画和雕塑,也跟着遭了殃。有一幅要拍卖的静物画,居然染上了战斗者的鲜血。邮轮上的保安速战速决,把这群闹事的青少年关进了底层船舱的看守房,看守房有铁窗,跟陆地上的监狱差不多。

按照邮轮的规章制度,这群青少年将在下个港口被驱逐下船,连同他们的行李一起滚蛋。至于后面产生的一系列费用,机票、食物、住宿,全部由自己负责。

我不知道 阿德娜是怎样出面周旋,救下她的哥哥,用她非同寻常的智慧和精明。船靠巴塞罗纳后,大西洋的航程结束。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阿德娜,或许这一辈子再也见不上一面,但她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,她长长的卷发,雪嫩的肌肤,地中海一样蔚蓝的眼睛,连同一颗13岁的苍老灵魂。

巴塞罗纳和她

邮轮停靠在巴塞罗纳港,这个美丽动人的港口是多少人的梦,在梦里流连忘返。

第一次见识巴塞罗那,我还是通过大陆央视的镜头。那是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,惊心动魄的运动场外,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冲进我的眼睛,震住了我的心。那时我还年轻,还没有出过国,不知道地球的另一端,还存在着一个梦幻般的美丽城市。我记住1992的巴塞罗那,也记住了1992的伏明霞。

TP34圣家教堂 (Sandy摄影)

20多年了,那一天似乎就是昨天或是前天,巴塞罗那有宝石蓝的天空、暖亮的阳光,伏明霞站在十米高台上,身后是城市旖旎绵延的风景线,蒙特惠奇山(Monjuic)在她的足下,世界也在她的足下。她沉着冷静的眼睛,分明闪烁着独步天下、少年将军的威武气质。电视镜头追着她那轻盈的一跳,我们看见雄美挺拔的圣家教堂——巴塞罗纳的地标,也成了她绮丽的陪衬。难怪NBC的记者在文字中叹道:“不知是巴塞罗纳的天空辉煌了她,而是她让巴塞罗纳的天空更加辉煌。”

入水时几乎没有水花,出水时,她微低着头,脸上挂着水珠和盈盈的笑。

国歌响了,全世界都看见奥运的金牌在她胸前闪光。那一天,她还不满14岁。上天成就的少年英雄,一出发便踏上了颠峰。伏明霞是幸运的,她将自己的美丽同一个城市的美丽重叠了,重叠在奥运会百年的史册上,注定要流芳人间。

想想当年的盛况,NBC、ABC、BBC、《洛杉矶时报》、《纽约时报》等世界各大媒体对她连篇累牍的赞美,美国《时代》还把她的相片放在了封面,完全忘了美国也有众多的金牌明星。从此,我记住了她在巴塞罗那上演的传奇。

天蓝云亮,风吹在脸上很温柔,,我踏上了巴塞罗那的土地,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,感受建筑师高迪的艺术盛宴,从古埃尔公园到米拉之家,每一个奇美的建筑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。

高迪是怎样的一个天才?没有他的艺术灵魂,就没有巴塞罗那的绚烂独特。城市的花园、长廊、公寓、教堂,到处都留下了高迪的智慧,智慧后面的梦幻、豪放、缤纷、古怪精灵,无不淋漓尽致地诠释在他的作品里。玩具一样的公寓、骷髅状的阳台、骨头一样的房柱,烟囱则是诡异的怪兽,房墙是起伏的波浪,而屋顶呢?让人想起一层层鱼的鳞片。大自然的青天白云也好、高山流水也好,都成了建筑中的元素。我知道绘画可以抽象,没想到建筑也能标新立异地抽象。

我当然不会错过圣家教堂,高迪最杰出的经典作品,他为它付出了毕生的心血,可惜死后也没能完成。两个世纪过去了,圣家教堂还在修建,还没有竣工,人们称它为人类永恒的工程。当圣家教堂拔地而起,巍峨地出冲进我的眼睛,我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伏明霞,当她在天空翻腾,圣家教堂在后面衬托了她的华丽,二者彼此呼应,成就了奥运跳水瞬间的绝品。

多少人为跳水台的设计师拍好叫绝,奥运会让他一夜成名。他把跳水台设计在蒙特惠奇山上(Monjuic),跳水台的位置恰好是观看巴塞罗城的最佳点。奥运会的跳水决赛,必然是举世瞩目,举世瞩目的同时,又让全世界欣赏了巴塞罗那的华丽烂漫。不得不佩服设计师的聪明才智,这“借力打力”的设计,让巴塞罗纳同奥运一同辉煌。是啊,既然巴塞罗纳出了高迪,这座城市的建筑师绝不是平庸之辈。

我从前中国国家队教练于芬的自传里,了解到当年国家跳水队为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,把队伍拉到海南,因为那才有室外跳水台。伏明霞和她的队友们顶着海南的炎炎烈日,一次次翻腾入水,一次次爬上高台,每个人都晒了一身的炭黑,脸上和身上都脱了一层皮。

一直想去看看当年奥运会的跳水台。可惜我去的那天是周末,跳水台没对外开放。我只好对着紧闭的铁栏门感慨了一番。将近20年的时光,就这么悠悠然流走了。那个在里面创造了奇迹的小姑娘,如今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,住在香港浅水湾的豪宅里相夫教子,享受恬静如水的家庭生活。那崇拜伏明霞的年轻女子如今已人到中年,但是对她的怀想依然未变。伏明霞给了我的青春岁月太多感动和想象。

TP35跳水台附近的城市风景线,遥遥可见远处的圣家教堂。(孟悟摄影)

TP36我去的那天是周末,只好对着紧闭的铁栏门感慨了一番。(孟悟摄影)

我忍不住想问她:你还会去巴塞罗那吗?带着你的孩子去巴塞罗那,追忆当年你在巴塞罗那的天空下,带给世界的惊艳?

每次重温巴塞罗那的跳水决赛,我总是忍不住漫天飞舞的想象,想象她的前世就是大汉的将军霍去病。她和霍去病一样,都是天才少年,一战成名,小小年龄就铸就了辉煌霸业。一个是在对匈奴的沙场上,孤军万里,奔袭大漠,为我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。一个是在没有硝烟的大战上,所向披靡,扬国之威,为中华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两个人都是横空出世的传奇人物、民族英雄,都在关键的几场战役里气贯长虹,带着睥天睨地的霸气,让对手不战而寒。霍去病痛击匈奴,有三大经典战役;而伏明霞三次出征奥运,战战皆捷,每次都带了金牌回家。他们都是在23岁时,离开了辉煌的舞台,霍去病突然病逝,生命永远定格在最灿耀的瞬间、戎装飞马的瞬间。伏明霞抽身退役,最光辉的青春年华载入了奥运的史册,设在瑞士的奥林匹克博物馆里,她的相片放在了相当显著的位置。

在美国媒体评选出来的“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运动员”,共有35名,每一个领域都选出了杰出的代表,足球领域是贝利、篮球领域是乔丹、高尔夫球方面是伍兹,从上世纪30年代的欧文斯到现在依然活跃的菲尔普斯,横跨了人间80年的体坛风雨。而伏明霞,她是跳水领域的代表,也是唯一入选的亚洲运动员。

来自地中海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,也吹乱了我的思绪。夕阳如歌,歌声在圣家教堂的五指塔萦绕。晚照绯红,落在海湾上,流金一样的波光,流金一样的时光,都会远去的,但都会被记住的。

时光匆忙,转眼又是一个奥运年,2016年的奥运圣火,将在巴西点燃。从1992的巴塞罗那到2016的伦敦,二十载的春花秋月,风华少年也能悟出岁月的沧桑。但因为巴塞罗那曾经的她,奥运成了我心头永远的情结,与岁月无关。

行走马赛城

环游地中海的邮轮从巴塞罗纳出发,下一个港口是法国的马赛。只要有人说起马赛,我自然会想起《马赛曲》,旋律激昂,让人热血沸腾。那是一曲讴歌祖国,赞美自由的战歌,也是法国的国歌。

那夜睡前忘记关好窗帘,黎明时被晨光吵醒了,于是我干脆起床,站在窗前,看被霞光拥抱的马赛城,像碧水之上的海市蜃楼,又像一副静默的油画,在我眼前铺展,带着盛大隆重的宗教情怀,还有几分梦幻的神秘。又过了一会儿,我看见日出如火,染红了圣母大教堂(Basilique Notre Dame de la Garde),宛若披了金纱的女神,傲然立在海之上,山之巅,让人默然低首,起了虔诚的心。

TP37晨光中的马赛(Frank摄影)

在我拜访马赛城之前,这个城市就多次出现在我的小说里。我曾经写过系列的奥运小说。在我的小说里,我虚构了一届奥运会,举办地就在马赛。为什么要用马赛,因为这个城市包涵了太多的光荣和梦想,热血和斗志,承载了各国运动健儿的理想和奋斗,如果让奥运的圣火在马赛城点燃,有一种形容不出的神圣和伟大。不妨去听一听《马赛曲》吧,不觉间就会让你热血沸腾。

我曾经以为《马赛曲》的创作者来自马赛,其实不是,创作者克罗德是在斯特拉斯堡完成的词曲,那是法国东边的一个城市,隔着一条莱茵河与德国相望,所以《马赛曲》最初也称为《莱茵军进行曲》,它是怎样演变成现在的《马赛曲》?这里面还有个典故。

1789年,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,革命军颁发了《人权宣言》,向世界宣告了公民的自由和平等,人权的神圣,不可侵犯。这一壮举,自然得了人心,却让王公贵族们慌了,他们在海内外招兵买马,企图扼杀这场大革命。在马赛城,一支500人的结盟军,高唱《莱茵军进行曲》,向巴黎一路进发。战歌慷慨激昂,振奋了人心,激扬了斗志, 居民在巴黎欢迎这支队伍时,歌声已经响彻了巴黎的大街小巷,因为是马赛人行军路上的战歌,人们便把它称做《马赛曲》。

漫步在马赛老城是件很惬意的事,微风吹过来,有花的温香,也有葡萄酒的醉香。走在曲折幽深的小巷里,从邻家爬满蔷薇的雕花阳台,飘来一段悠长的小提琴,琴音倾述着古城千年的沧桑和唯美,我站在浸满花香的音乐里,怀想旧时光的经典,岁月深处的安详从容。马赛是普罗旺斯的首府,我相信,世上那些追求浪漫风情的小资们,肯定不想错过马赛的古典和优雅。

街口处有浓荫如盖的橄榄树,但是从没见过这样的橘子树,一串串像葡萄一样挂在树上。一只桔黄色的猫,在橘子树下打盹,悠闲地享受懒慵的生活,两三个小孩子,笑着,尖叫着,骑着自行车一路奔过,响声惊醒了猫的美梦,它穿过马路,走到一家咖啡馆门口,门口有个穿绿裙子的小姑娘,低下身子,温柔地拍了拍它的头。这是一个安静美好的下午,像一首淡淡的抒情诗,在春天的阳光下被少女朗读着。你怎敢相信,这座城市在二战时期,曾被德国炸成一片废墟,被炸毁的还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桥,是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建筑杰作,曾经是马赛城的地标。

马赛有条大街很有意思,叫大麻街(La Canebière),大麻街上商家众多,车水马龙,被称为马赛的香榭尔大街,当然不能与巴黎的香榭尔大街相提并论。为什么叫大麻街呢?这里面有段历史。十八世纪的时候,马赛港就是法国南部的航海中心,船工业兴旺发达,为了制造航船的缆绳,人们在马赛的土地上种植大麻,大麻纤维是生产缆绳的原材料。几百年的风雨变迁,昔日的大麻田,成了现在的商业大街。

夜里的马赛城是另外一种风韵,闪耀的灯火掩盖了城市的沧桑。那晚我随众人上了一部车,朝山上开去,只见一路闪烁的动画辉煌地流转,山间呼啸而过的车,就像夜景长画的一盏灯,可以呼唤天空的疏星醉月,也可以回应地中海的欢乐流光。在拐弯后的某一处停下车,遥望天水之间的无限晶莹,刹那间点亮了心中的感动。导游告诉我们,马赛新港水深港阔,没有险滩,万吨巨轮畅通无阻,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让马赛不仅成为法国最大的商业港口,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业港口。

伫立夜风,看港口那些繁忙的大船小船,穿梭往返,开向世界各地,又从世界各地返回了家。一些美好的愿望从我心头升起,祈愿每一艘倦归远行的船,都找到停泊的码头;祈愿每一个漂泊疲惫的灵魂,都找到温暖的港湾。

摩纳哥的感觉

小时候学地理就知道了,欧洲有两个珍袖国家,一个是梵蒂冈,一个是摩納哥,摩納哥一面朝海,三面被法国环抱。但是因为有协议,法国永远不会一口吞了它。如果有人找摩納哥的麻烦,法国还会保护它。两国之间的友好协议,几百年前就签订了,而且平安地执行了几百年。

追忆往昔,好莱坞的明星格瑞丝·凯丽(Grace Kelly),戴着奥斯卡的后冠,很幸福地嫁给了摩纳哥王子,只可惜公主和王子的美丽童话,灿烂一时,却无法地久天长。格瑞丝香消花落,在53岁那一年,死于车祸。因为传奇,她的婚礼和葬礼都轰动了世界。

提起英文的发音,摩纳哥(Monaco),很容易与摩洛哥 (Morocco )搞混淆。好莱坞的大片《卡桑布兰卡》(Casablanca),发生在北非的摩洛哥,而不是欧洲的摩纳哥。好莱坞的电影给摩洛哥添了一件神秘的外衣,斑斓诱人。很多人带着电影《卡桑布兰卡》的记忆,从摩洛哥旅游归来后,直叹摩洛哥平庸嘈杂,远不如摩纳哥的美丽烂漫。

这个好解释,电影、文学、绘画等艺术作品总是给人奇妙的想象。记得有年我看了梵高的油画,被那绚丽的色彩震住了,于是对法国的普罗旺斯充满了向往之情。而看了电影《教父》,去西西里岛的愿望便在心里萌芽了。阅历越多,欲望也跟着长大,读了《茶花女》想去看巴黎,读了《雾都孤儿》想去看伦敦。长大后这些地方都去了,跟自己的想象还是有些差别,想象是云雾里的城堡,其中的美丽和神奇,现实无法还原。

去摩纳哥之前,我没看过跟它有关的艺术作品,完全凭客观感觉。第一眼看摩纳哥是从海上看到的,那景色是撼得住人的眼球。烟涛微茫间,海上拔起一座山,兀立出一片巍峨壮观,够得上“惊天动地”这个成语。脑子里没理由地蹦出李白的句子: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”邮轮继续向前行驶,能看见山上重叠的房屋,与海天呼应出异彩斑斓的效果。我倚在窗前感慨: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人类的智慧才华,联手打造了这人间的绝景。

TP36a摩纳哥的巍峨壮观(孟悟摄影)

摩纳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,成了全球名人和富豪的聚集地。到了摩纳哥,当然不能错过错过蒙特卡洛,那里有气派非凡的赌场,赌城外是蒙特卡洛的主题公园 ,公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,隔着明媚的花草看大海也是动人的一幅油画。那天在公园里我还遇见了两个女孩,话一投机,便什么都可以说了,她们在北京的外企工作,收入不菲,每年都会来欧洲购物顺带旅游。说起她们昨天的见闻,是在蒙特卡洛的酒店看见了不少绝色的美女和帅哥,各种组合都有,帅哥身边有徐娘半老的中年女人,妙龄的金发女郎挽着白发苍苍的老头子潇洒而过。这是个见怪不怪的世界,天天都有新鲜事物在生长,早就不稀奇了。

那个来自外企的女孩说,小时候跟家人住在小县城,一点点桃色绯闻就闹得满城风雨,大街小巷都是谣言。后来在北京读书和工作,长了见识,开了视野,各种奇异的现象都领教了,就算有人在她身边裸奔,搞出些稀奇古怪的行为艺术,她最多只看两眼,绝对不会追问个究竟。蒙特卡洛对她而言也是这种感觉,看几眼新鲜就差不多了,没有再次拜访的欲望。

她的一番话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

普罗旺斯没有遗憾

邮轮停靠马赛的时候,若是安排得好,可以坐火车去看普罗旺斯的熏衣草田。

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,那可是世界上的小资们都向往的地方,烂漫多情的地方,有着千古不变的野性和美丽。每个去普罗旺斯的人,恐怕都有熏衣草情结。蓝天白云下,一片片起伏的紫色波浪扑向红顶白墙的房子,扑向金黄色的向日葵田。那向日葵就是凡高画笔下的向日葵,艳丽、热情,略微流露出伤感。那是个令人心摇神驰的时间段,色彩斑斓,定格在梵高的油画里。

TP38春天的普罗旺斯,熏衣草田还是一片绿色(孟悟摄影)

阿维农是普罗旺斯的一个小城,是看熏衣草田的最佳地方。可惜我没赶上好时节,我在阿维农时,熏衣草还是绿的,没有变紫,满城的玫瑰花纵情开放,给我极深的印象。普罗旺斯的玫瑰花,花瓣繁大,比牡丹还要缤纷华丽,它们一路婆娑开来,爬上玲珑的木房子,漫过雕花的大铁门。芳香着、浪漫着、热烈着,如春天的情人。那花的颜色被普罗旺斯的阳光染浓了,鲜艳得触目惊心,像泼出来的油画调色板的颜料。但是朋友说,玫瑰花哪儿不可以看,可惜你错过了紫浪无边的熏衣花海。朋友还说,看熏衣花海的最好季节是7月,可另外一个朋友抱怨道,那年她7月去过,不早不晚,熏衣草刚好收割完,只剩下一片沉闷的灰绿。光杆子的熏衣草有什么好看的?

TP39七月的普罗旺斯,熏衣草田成熟了(艾琳摄影)

没什么好遗憾的,错过了熏衣草,但没有错过玫瑰花,一季一花,同一个时间,你很难拥有两种灿烂、两种馈赠,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,有时错过了时间,有时错过了空间,不能错过的是我们永远快乐的理由。

快乐的理由太多了。在普罗旺斯,我们去参观了一个当地的小园林。园林布局浑然一体,花是花,草是草,雕塑是雕塑,灌溉系统是用的滴灌,管子都半埋在地里,是为了美观。法国人真是天生的艺术家,连果树也修剪得疏落有致,跳动出活泼的想象力。橘子树被修剪成滚滚的圆球,憨厚可爱。苹果树的枝条被绑在架子上,被打理成宫廷大扇子的形象。而最绝的是樱桃树,修成了圣诞树的模样,我想象不出来,等到了樱桃丰收的时候,成熟芳香的果子在阳光下娇艳璀灿,该是怎样的一棵圣诞树啊?

在普罗旺斯,让人沉醉的不仅是熏衣草,就算错过了,只要有双智慧的眼睛,你会发现四处都是美丽。忙忙碌碌的人生,总会有各种不同的错过,比如错过了春天,错过了花开,错过了一段美丽的风景,若是在遗憾和痛惜之外,能找到新的发现,人生便多了份惊喜,因为幸福的理由总是简单。

香水之都的玫瑰和香水

如果问起香奈儿5号的发源地,很多人可能会猜:是不是巴黎啊?其实,不是巴黎,是普罗旺斯崇山峻岭中一个名为格拉斯(Grasse)的小城。格拉斯被世人赞为:香水之都。行走在香水之都的大街小巷,我能感觉空气是芳香微醉的,连落在身上的阳光都有一种独特的暖香。

TP40远望格拉斯 (孟悟摄影)

地中海航线的许多邮轮都会停泊马赛港。从马赛到格拉斯(Grasse),坐火车只要2个多小时。格拉斯的街道蜿蜒曲折,街两旁是典雅古朴的老房子,红顶粉墙,有着普罗旺斯的建筑风格,沉淀出时光的经典,散发出岁月的风情。新鲜蓬勃的花开满了阳台,阳台下面是一家家兜售香水的小店。走出小街,有豁然开朗的明亮,阳光下的南阿尔卑斯山,山色温柔秀媚,再往高处走走,便可以看见地中海潋滟的波光了。

格拉斯风水极好,靠山面海,地中海温湿的空气滋养了这片丰美的土地。难怪这片土地上四季都散发出花的芬芳。

5月是玫瑰花开的季节,格拉斯的玫瑰花田(Rose de Mai Fields),有7万平方米的宽阔面积,除了玫瑰花还有茉莉花。花田的玫 瑰花灌木比人还高,远远看过去,很像开满繁花的茶花树。那地里的茉莉花,看起来跟中国的茉莉花不太一样,但据说也是从东方引进来的品种。驰名世界的香奈儿 5号,就是从玫瑰花和茉莉花中提炼出来的。

这块玫瑰花田被当地的花农承包,所采的花全部供货于香奈儿公司。每年的5月是采摘玫瑰的黄金期,只有3个星期,而且每天的玫瑰最好在早晨8时开始采。采花的活儿一般是女人来干。广阔的玫瑰地里只见采花女,不见采花郎。想想在中国,也只听说过采茶女,很少听说过采茶郎。当然,玫瑰花田也缺不了男人的努力和付出。男人的活儿是把女人花篮里的花装进麻袋里,然后将一麻袋一麻袋的花装上小货车,运到香水加工厂。

导游告诉我们,每年5月的玫瑰黄金期,格拉斯需要大量的采花女,但是每年都劳工短缺。我当时就浮想联翩,若是能在格拉斯当个采花女,3个星期的短工,也是一个可爱的选择,好难得的体验,每天吃香脆可口的普罗旺斯面包也不会让人腻烦。

你闭眼想想,在普罗旺斯的阳光下,戴上宽宽的大草帽,挽上竹编的花篮,一朵朵的玫瑰在你手中流转,流转中的温柔和烂漫,会酝酿出多少华丽的文 字。但是导游说,不是你们想象的天真烂漫,采花是个辛苦活,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采花量,会被女工头呵斥的,说不定还会扣工资。他说,他曾经在街头看过一幅油画, 描绘的是两个多世纪前的采花女,一个女工头睁大了眼睛,刁毒凶恶,狼一样地巡视少女们的花篮,谁谁没有按时完成任务。现在没有这样的场景 了,如今法国女人生活舒适安逸,谁也不想去当采花女。

装进麻袋的玫瑰花直接运到了香水加工厂。我们在格拉斯的Fragonard香水博物馆参观了制作流程。Fragonard是个艺术家的名字,他 是从格拉斯走出去的法国杰出画家,也是格拉斯这个城市的骄傲,于是格拉斯的香水就以他的名字命名。Fragonard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香水工厂。在那 里,我们见识了五花八门的木桶、蒸馏器 、玻璃容器,现代的、古代的都有,要经过多少压、榨、提、炼的程序,最后才能 萃取精华的香油。

TP41Fragonard香水厂(孟悟摄影)

简直不敢想象,一吨重的玫瑰花只能提炼出一公升的香精,一公顷的薰衣草只能榨出15磅的精油。难怪精油的价格永远比黄金贵重得多。

我在Fragonard的香水厂最深的印象是那些小鸭子的香皂,活泼可爱的造型太招人喜欢了。讲解员说,香皂用的原料来自天然的花草。 Fragonard的任何产品都是用天然原料配方,不会用任何化学添加剂。在这里,你能找到任何一款的香型:除了大名鼎鼎的薰衣草和五月玫瑰,还能找到香 草、 柠檬,樱花、檀香、茉莉、蜜桃、 橘子花。

橘子花的香水让我心头一跳,于是便问有没有梅花香型的香水,可惜没有。中国梅花的清香是我记忆里牵魂的挂念,只可惜法国人不种梅花。

车间的香水味太浓烈了,刺激得我鼻涕、眼泪一起爆发,开始还能忍,到了后来感觉头大胸闷,已无法呼吸了。我对朋友说“我快吐了”,朋友笑,“那你还不快滚,莫非要吐在香奈儿柜台上你才舒服?”我只好连滚带爬地出了车间的大门,没想到和我一起爬出门的还有好几个人。众人都喊着:“太香了,受不了那个味道!”

站在室外被山风一吹,我们才感觉恢复了呼吸。想起工厂里的调香师们和工人们,太长日久,恐怕早已适应了工厂呛鼻的空气。那不是一份浪漫的工作,虽然香水永远是浪漫的代名词。纯正的芬香,演绎不完女人的柔美和动人,而其诞生的过程,浓缩了多少人的心血和辛劳。

我从格拉斯带了一瓶香水回家,晶莹玲珑的香水瓶看着就让人欢喜。那香水是Fragonard的五月玫瑰香型,在那香雾喷洒的一瞬间,我能感受到玫瑰的浓郁和热烈,似乎一朵朵的花儿在我身边曼妙开放,悠悠然然间,又流淌出茉莉的温柔和清甜。

TP42小鸭子香皂生产线(孟悟摄影)

郁闷烦恼之时,我总喜欢喷点香水在身上,于是神清气爽了,心头也有了阳光。但我先生受不了那个味道,他抱怨那香水让他头晕目眩,喷嚏连天,希望我在抹了Fragonard的香水后离他远点,再远点。我不知道Fragonard的调香师听了这番抱怨会有什么感觉。唉,人与人的感官那么不一样,天差地别的不一样。

希腊:美得窒息的海岛就要被贱卖

邮轮航行在爱琴海上,目的港不远了,前方就是克瑞特岛(Crete),遥遥可见远方一片醉人心肺的蓝与白。

TP43希腊克瑞特岛,Frank摄影

蓝与白,希腊国旗的颜色,代表了这个国家色彩的主旋律,与众不同的蓝与白,在希腊热烈的阳光下纵情演绎,大海是蓝的,帆船是白的,天空是蓝的,海鸥是白的,房顶是蓝的,房墙是白的,栏杆是蓝的,石阶是白的,城门是蓝的,城墙是白的。无论你走到哪里,哪里都是一片蓝与白的和谐组合。在蓝与白的烘托下,有时候会跑进来其他色彩,诸如玫瑰花的红,橄榄树的绿,山的青翠,夕阳西下时,神庙金碧辉煌。任何一种色彩都典雅生动,一同绽放了希腊的魅力。

我相信,每一个去希腊拜访的人,都会惊叹希腊的美。那份美,让人炫目,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,爱琴海的一片幽蓝,摄人的心魂,呼吸都不敢大出。而那岸边的白房子,沿阶而上,有的叠在一块儿,有的独立而居,一栋栋玲珑精美,像希腊女神送给孩子的玩具。

穿行在希腊的土地上,似乎穿行在时光纵横的历史长卷中,长卷中的伊索寓言,希腊的神话,想起阿波罗的太阳车,雅典娜的智慧和美貌,宙斯的威力无穷。希腊博大而精深的文化,照亮过人类的历史,智慧的经典像天女的宝石,散落在这片土地上,与醉人的海水遥相辉映。希腊的海水怎么会这么美?我觉得眼睛都靠不住了,要靠灵魂去扑捉。那海水变幻莫测,有时候像明彻的琉璃,流光与色彩在闪动,闪动出晶莹剔透的温柔与瑰丽。而有时候海水是绿色的,像最上等的翡翠,莹润而深邃,带着生命的尊严和感悟。夕阳融海时,风从爱琴海上吹来,落在耳边,似乎能听见亚里士多德的声音,还有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关于幸福的对话。

希腊的幸福有多长?当历史的光芒返照到现实的殿堂,上帝也不敢相信,这么一个美丽的国家,怎么会有凄凉哀伤的今天。

如今整个世界动荡不安,金融危机下,希腊债台高筑,妄想申请破产,一门心思想把旧债和新债一起赖掉。既然希腊是欧盟成员国的一员,大家庭只好出手相助。欧盟成员国开出了条件:希腊必须削减福利,提高税收,改善国家财政,增加国家收入。世人都知道,希腊这个民族,是热爱美好生活的民族,人们喜欢唱歌、跳舞、喝酒,弹琴,从白日狂欢到深夜。政府要紧缩财政,削减福利,这不是与人民为敌吗?直接毁了大家的好日子,希腊人民能答应吗?他们走上街头,示威游行,和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,催泪瓦斯的烟雾在翻滚,现场火光冲天,浓烟不散,街头两旁的商店都遭了殃。

希腊总理想挽住人心,于是转移视线,推卸责任,又玩了个公投的闹剧:对欧盟的救助方案,举行全民公投。这一搞,惹来欧盟大腕(德国和法国)的极大不满,两国强烈抵制,严重警告希腊,再这样闹下去,两个大国发誓切断援助。希腊已陷在水深火热之中,欧盟的拯救方案,只是暂时的止痛剂,根子上帮不了希腊的经济,也改善不了它的偿付能力。长此以往,希腊若不来一番彻底的改革,依然躲不过破产的厄运。

层层危机之下,为了给国家缓解债务压力,希腊只好以卖岛的方式,偿还巨债。我曾在邮轮上听人们谈起米克诺斯岛( mykonos ),那个美得窒息的海岛,据说就要被贱卖,许多投资商已经上岛考察。回想希腊曾经的辉煌,她的繁华和民主,照亮过世间苍茫的黑暗,只是千年的沧桑之后,只剩下回望的吁唏。如果祈祷也有力量,那就祈望雅典娜的智慧,宙斯的威力,阿波罗的青春和光明,让希腊回到从前的绮丽辉煌。可以实现吗?看来似乎行不通,神仙们不愿帮忙。

看最近的新闻,希腊各地又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。为什么总是闹个不停?欧盟的立场特别强硬,坚决要求希腊改革,不改革就破产!希腊政府只好缩减开支,这一缩减,直接刺痛了百姓的神经,因为每个月750欧元的最低薪资,在他们看来已经很低了,居然还要减少20%!希腊人感觉活不下去了,感觉被强国要挟了,再次走上街头,于是公交车停运,学校停课,国家真的不能再乱下去!希腊啊!为什么不能咬紧牙关,过几年苦日子? 数千亿欧元的债不是一个小数目,欠钱就是要还债,这是一个小孩都懂的道理,否则一个国家失去了信誉,还有什么尊严挺立在这个世界上?

回想一下上个世纪60年代,中国经历了惨烈的“大灾荒“,居然还要勒紧裤带给苏联还债。对比一下希腊的现状,真是不堪回首!

TP43a如今的希腊,只剩下叹息。(孟悟摄影)

我曾经写过一首诗,算是希腊的昨天和今天带给我的复杂感受:

曾经开在花上的日子,
葡萄酒一样的日子,
全都被金融危机魔鬼的牙齿,
撕咬成支离破碎的呻吟。

奥林匹斯山下的歌声远了,
爱琴海畔的舞蹈散了。
警察的催泪瓦斯,
驱不散人群的愤怒,
滚滚的浓烟和口号,
街头满地的玻璃渣子。

她曾用她的繁华和民主,
照亮过世间苍茫的黑暗。
只是千年的沧桑之后,
只剩下回望的吁唏。

美得窒息的海岛就要被贱卖,
欠钱要还债。
谁在卫城的神庙祈祷?
祈祷雅典娜的智慧,
祈祷宙斯的威力,
祈祷阿波罗的青春和光明,
回来,回来,回来,
回到从前的绮丽辉煌,
顶天立地。

热那亚遭遇“黑手党”

从大海上看热那亚,岸上房屋密密集集,像重叠的积木。码头游艇众多,大船小船穿梭不息,第一印象,这是个热闹的大地方,繁华归繁华,但是美感不够,远不如巴塞罗那和尼斯的诗情画意。热那亚是意大利最大的商都,最忙的海港。 “热那亚”这个词在拉丁语里,不仅象征了通向无限宇宙的出口,也象征了通往新一天的门槛。

热那亚注定是个新旧交替的门槛,这是个以航海闻名于世的城市,诞生了像哥伦布那样的杰出航海家,他打开了通往新大陆的门槛。再说说另外一个名人:马可波罗,他也跟热那亚结了缘,但他恐怕不会喜欢热那亚,他在热那亚的监狱从寒冬熬到酷夏。马可波罗曾是威尼斯人,他跟随威尼斯船队与热那亚船队大战一场,怒海滔滔,悲壮惨烈,很不幸,威尼斯船队以失败告终,船长被活捉,马可波罗也不幸当了俘虏。他被投进监狱的一个重大收获是写作,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中,遥遥无期的等待,他那震惊世界的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就是在牢房中熬出来的杰作。这部杰作给人们推开了一扇亮丽的窗户,激励了更多的人扬帆远征,渴望到达东方的城市。

TP44远望热那亚 (孟悟摄影)

TP45晨光中的热那亚 (孟悟摄影)

我第一次去热那亚的时候,是跟旅行团去的,晚上住在海边的一个度假村。度假村远离喧嚣的都市,清幽宁静,鲜花明媚,树木修剪得很有艺术的造型。里面还种了许多橘子树和柠檬树。一个意大利人在园中采橘子,他满脸是笑朝我打招呼,还递给了我两个果子,虽然我不懂他的意大利语,他也不会说英语,但热情和善良是可以用心去感受,用心去珍惜。我手拿橘子,心里盈着宁静的喜悦,顺着一条小路朝前走,走到了码头,眼前渔火袅袅,四周的青山起伏绵延,海风抚面中,让人感受岁月是如此的静美和温暖。我对自己说,热那亚,我还会再来看你!

TP46海风抚面中,能感受岁月是如此的静美和温暖。(孟悟摄影)

第二次去热那亚是坐的邮轮,有了另一种体验。我感觉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都如姐妹,模样长得非常相似,无论是西班牙、法国、还是意大利。可能都是受地中海的地理和文化的影响,这些城市大都依山傍水,房屋蜿蜒叠在山上,有的红墙白顶,有的黄墙蓝顶,小巷曲折幽深,古路沧桑,走不了几步就要爬坡上坎 – 我的老家重庆也有这个特点。

我和几个朋友没有参加邮轮安排的旅行,就在附近走走,走在热那亚的小街里,越往前走越觉得昏暗阴森,古旧的高墙挡住了阳光。如果不是一群人陪着身边,如果是一个人撑伞走在微雨的夜里,那该是什么感觉?我们都讨厌阴暗,热爱光明,就在打算原路返回的时候,有人提议,再拐一个弯看看,拐过去突然豁然开朗,我们看见地中海的波光了!还看见了远处的灯塔,带着遗世独立的坚毅,似乎在守望蓝天和大海。这样的风景带着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“的惊喜,跟邮轮上所看的又是另一种风味。

TP47小巷曲折幽深 (Tina摄影)

空气中流转着海风腥咸的气息,让人愉快的气息。山下的海水颜色极美,层层叠叠,叠出不同的色彩,有天空一样的透蓝,有翡翠一样的碧绿,还有晚霞般的一抹淡紫。小时候我没见过海,想象中的海就是一望无际的单调深蓝,长大后,看过加勒比海的海,墨西哥湾的海,才知道海水的颜色也可以七彩斑斓。而海的瑰丽变幻,总是让人流连忘返,纵然看过千遍也不厌倦。无论从陆上看海,还是从海上看海,都让我心生欢喜。

我们在街头的一家餐馆解决了午饭。店门口挂着橄榄枝的花环,餐桌上有墨绿色的调料:一种意大利香草(Basil)做的酱料,芳香可口。在美国也能买到类似的调料,名叫“Pesto”。我对老板说,你的调料比我在美国买的正宗鲜美。店老板一听,脸笑成了花,他说出口到美国的调料,都是工厂流水线出来的,而他的调料是自家的方子。在意大利,凡是传统的美食,面也好,菜也好,调料也好,都必须手工完成才能保证味道正宗,我们都点头称是。他还告诉我们,热那亚每年都有航海节,节日哪天,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泊在水里参展。我想象那场面一定蔚为大观,气势磅礴。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是春天,没能赶上十月的航海节。

吃完饭,众人也累了,想回邮轮休息。路上见到几个摊贩在兜售他们的名牌假货包,从香奈儿到古奇,什么牌子都有,堂而皇之卖假名牌,胆子够大的。说实话,卖名牌假货的摊贩,在意大利的许多旅游点都司空见怪了,简直就是意大利的特别风景线。意大利真是个自由散漫的国家,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,只要你不对其他人构成伤害。这里的人性格开朗热情,喜欢唱歌跳舞喝酒,但是认真干事的人少,整个国家看上去缺乏管理,乱糟糟的一片。

看了看表,我没有急着回邮轮,在码头一阵闲逛,一艘庞大的海盗船特别引人注目,比我在迈阿密时看过的海盗船壮观多了,后来听人讲,是大导演Roman Polanski拍海盗电影用的模型。我正在专心拍照的时候,被人猛拍了一下肩膀,吓得我差点跳起来。原来是同船舱的凯思。自打我和提娜在巴塞罗那分手后,凯思便成了我的新船友。

凯思一脸的愤恨不平。怎么一回事呢?原来她一个刚结识的朋友,因为手提包断了带子,便在路上买了个假名牌。这一买不打紧,居然被警察抓了起来,要罚款一千欧元。凯思的朋友听了,人都快晕了。幸好她身边有一群人,都是邮轮上的客人,大家作证,她根本不是故意去买假名牌,完全是因为需要才买的包包,就像人口渴了,必须要买水喝。人多势众就是好,众人为她据理力争,道理摆在那里,你警察不去抓卖包的,却抓买包的,这说不过去吧?那警察居然和颜悦色说,非常时期,我会抓卖火柴的,但更要抓放火的。这是什么逻辑啊?

最后经讨价还价,警察打了半折,凯思的朋友交了500欧元走人。否则警察继续扣留她,她若是回不了邮轮,情况岂不是更糟糕吗?其实警察很清楚,这帮人是要上邮轮的,是耗不起时间讨价还价。大家都很气愤,因为这热那亚警察的行为,跟意大利黑手党有什么区别。众人决定联名写封抗议信,抗议信邮寄给意大利总统,用英语、法语、意大利语、西班牙语、葡萄牙语……有用吗?谁知道呢?谁不知道意大利人风流成性,从总统到平民,成日里最爱喝酒狂欢。那抗议信说不定还没到总统手上,就被扔进了垃圾桶。

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。我对凯思说,热那亚警察真是生财有道,那罚款肯定成了他们这个月的奖金。提娜点头说,肯定是奖金!你想想,警察故意纵容那些卖假货的,这样就有人去买,有人去上当,这样警察就有人可抓,有财可发!你想他们会彻底打击假货贩子吗?假货贩子没了,他们的收入从何而来?

汽笛响了,邮轮慢慢驶出了港口。凯思说,快点离开这个鬼地方吧!

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

邮轮从意大利热那亚启航后,要在地中海上飘荡一天一夜,才能到达下一个港口。在海上的日子显然不如在岸上的经历丰富,只能自己给自己找精彩。那天我去邮轮上的艺术馆看画展,看到一张临摹的蒙娜丽莎,色彩明亮,是艺术家故意夸张的渲染,居然比真版的蒙娜丽莎还迷人,充满了诱惑。“真美啊!”我忍不住发出了赞叹。

“你看见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吗?” 一个声音从我旁边传来。转头一看,一个四十出头的男子站在我的身边,满脸的络腮胡子,身材偏瘦,一头放浪不羁的长卷发,有街头流浪艺术家的气质。他叫马克,是个业余画家,也是邮轮上的旅客。他告诉了我关于蒙娜丽莎背后村庄的故事。

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,有明亮的青山。几百年来,大家都认定了是达芬奇虚构出来的风光。但是近年来,根据专家们的反复考证,证明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是真实存在的,这个地方就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比欧(Bobbio),一个风景如画,历史灿烂的古老村庄。海明威曾去那里游学过,对此美景流连忘返,用文字赞美波比欧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(”the most beautiful in the world”)。

怎样证明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是波比欧?从蒙娜丽莎的右肩看过去(右肩是以观察者的角度,画中的蒙娜丽莎应该是左肩),有一条蜿蜒起伏的山路,山路旁有一座罗马时期的石拱桥,画中的风景就是波比欧的风景,相似度太接近了!波比欧的石拱桥远看外观雄美壮丽,近看细节精美玲珑,纵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雨雪,如今依然“健在”。

TP48网上找来的一张图,能看见她背后的石拱桥。

有专家考证,达芬奇为蒙娜丽莎作画之时,是在波比欧的一个城堡里,从城堡窗口望出去的风景,恰好是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。波比欧是个极有文艺气质的村庄,在中世纪时就拥有庞大的图书馆,博学多才的达芬奇经常去图书馆翻阅资料。

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找到了。消息传到世界各地后,无数热爱蒙娜丽莎的粉丝都想去“朝圣”,邮轮上的马克就是其中的一个。当邮轮抵达热那亚后,其他旅客都下船看热那亚的风光,他和一群朋友租了一部车,直接开向北边的波比欧。从地图上看,热那亚到波比欧只有50多公里,但是因为山路多,路况不好,他们开了一个半小时才到的波比欧。颠簸一场,总算拜访了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。那条山路,那座石拱桥,也走进了他们相机的镜头里。意大利这片土地上太多的辉煌,一个转身,一个回头,似乎都能发现精彩。

TP49Bibbio 的石拱桥(选自Bibbio官方网站)

蒙娜丽莎背后的村庄是波比欧吗?我至今持怀疑态度。我和一些朋友的看法惊人一致,什么假风景,恐怕就是当地政府想的招,为了发展旅游业,聘一群专家编出一个美丽故事。想一想,几百年来,靠研究蒙娜丽莎过日子的人,不计其数。有人考究出蒙娜丽莎的眼睛暗藏500年的密码,有人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来自嫉妒,有人观察出蒙娜丽莎胆固醇偏高,还有更荒谬的,说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一俱贵妇人的骸骨。开发研究蒙娜丽莎的资金,是不是纳税人缴出来的钱?如果是,做什么不好,修路不好?办学校不好?偏要玩出一些滑稽的笑料出来。

我凝视着蒙娜丽莎的微笑,眼前涌现了林妹妹的眼泪。博大精深的《红楼梦》啊!中国人研究《红楼梦》和曹雪芹两百多年了,两百多年的专著早已是蔚为大观,汗牛塞栋!这也不算什么,为了开发旅游资源,什么曹操的墓,貂蝉的旧楼,李师师的梳妆台,武则天的女皇冠,假风景、假历史、假文化泛滥成灾。

上下千年,纵横古今中外,这世间的人和事都差不了多少。

西西里岛 ,但愿还能再见你

站在意大利的最南端,隔着墨西拿海峡看西西里岛,只见群山逶迤 , 丛密的房屋 , 随山势蜿蜒,高低错落中,与天地浑然一体。一阵风吹来,我恍惚站在重庆市中心的某栋高楼,隔着长江遥看南岸的风光,也是这样的层叠叠嶂,鳞次栉比的房屋随群山起伏,高高低低,参差有致。

意大利的西西里岛,是我一直渴望拜访的地方,多少年前看电影《教父》,跟着镜头追回到西西里岛,那些庭院、城墙、明亮的青山、幽绿的大海,给我了极深的印象。还有一部意大利电影让我念念不忘:《Malèna》(玛莲娜)。国内把这部电影翻译成“西西里的美丽传说”,我个人认为,这个翻译比原题目漂亮,原名只是一个人名而已,而翻译后的文字多了份神秘的诱惑。故事发生的地方就在西西里岛,电影长长的镜头里,一个女人走过雪白的石头路,走过斑驳的城门,走过人声鼎沸的集市,走过全城男人的贪婪和欲望,走过全城女人的怨恨和嫉妒。她惊为天人的容颜,照亮了地中海,也照亮了灰暗的小城。我很少看过像这样唯美而悲凉的电影,可以说是美到了灵魂深处。看完电影的第一个冲动,就是想去西西里岛走一走,看一看,期待遇见像 玛莲娜那样的女子,在某个古老而幽深的巷口惊鸿一瞥,然后又翩然远去。

TP50电影《Malèna》的一个镜头

前几年我没有固定的工作,喜欢出门看世界,当我发现有邮轮要在西西里岛停泊,毫不犹豫定下船票。能去西西里岛,让朋友德碧很羡慕。她是我十多年的朋友,德碧有四分之一的意大利血统,她的外祖母在西西里岛成长,后来结婚生子,随丈夫移民到美国。德碧能做一手意大利好菜,通心粉、千层面、鱼肉丸子,都让人吃得痛快淋漓。她说她是跟着妈妈学的,妈妈的手艺还用问吗?肯定是来自她外祖母的亲传。德碧告诉我,西西里岛因为远离意大利本土,当地菜跟意大利的传统菜还是有些不一样。

德碧一直计划去西西里岛,但是刚换了单位,新工作繁忙不堪,一年仅有的两周休假都拿去看望亲友了。人在职场同人在江湖一样,也是身不由己。我对她说,我暂时代你去看西西里岛,你外祖母成长的地方,我会多拍一些照片回来,也会买当地的纪念品,算是给你的一个小安慰吧。

TP51夕阳西下的西西里岛(孟悟 摄影)

TP51a西西里岛上的建筑很有特色(孟悟 摄影)

从那些关于西西里岛的电影镜头不难发现,西西里岛的地理特征是青山碧水,峰峦绵延。邮轮在西西里岛停靠的港口叫墨西拿(Messina),墨西拿同地中海的许多城市一样,城市依山而建,小巷曲折幽深,有些街道的建筑依然保持着千年前的希腊风韵。据说公元前8世纪,希腊人就征服了当地人,把墨西拿变成了希腊的殖民岛,在城市的中心,能看到古希腊的庙宇和剧场遗址。西西里岛后来又归顺了罗马,所以在墨西拿也能感受到古罗马的韵味,城市里的那些教堂、雕塑、喷泉池,雕饰华贵高雅的,造型精美细腻,无不带着强烈的罗曼色彩。

小巷子里的房子虽然很老了,载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,但是当地人很注意维修和保护,他们把房子打扮得鲜艳浓烈,油漆的颜色有火红、金黄、云紫,让人想起梵高的色彩。房子的阳台上,有的开满了鲜花,有的长着时令的蔬菜,那些胖胖的果实和肥绿的叶子,让人觉得很愉快。一阵风吹来,阳台上的床单和衣裳在风中起舞,看着也不觉得刺眼,或者粗俗,只觉得浓郁厚重的生活气息,在这里缓慢地沉淀了下来。饱满滋润的日子,历史和现实在这个城市水乳交融,从天到地,一片安详和谐。

西西里岛民风淳朴,没有意大利本土那么混乱。看不见卖假名牌的黑人,也没有向你兜售纪念品的摊贩,更没有成群的骗子和小偷让你心神不安。居民悠哉悠哉过自己的日子,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漾着幸福的微笑。街头小餐馆的食物美味而又丰富,价格公道,比意大利很多地方都要便宜。我记得一种圆球冰淇淋,粉绿粉绿的可爱,薄荷的清香携带着牛奶的浓香,拥抱舌尖的美好,吃后芳香留齿,价格只要半个欧元。

我们几个在街上悠闲地走着,橄榄树上,两只小鸟在幸福地歌唱。这样的氛围让人觉得踏实而安宁。完全忘了《教父》电影里的黑手党(Mafia),臭名昭著的黑手党就是诞生在这片土地,并且控制了这片土地。当地人告诉我们,现在的黑手党安静多了,早没了几十年前的残忍和暴力。他们还说,黑手党在当地维持次序,主持公正,其社会功能跟警察一样。我忽然想起2010年在热那亚的遭遇,同行的朋友不留神在当地买了假包,警察突然从天而降,抓住就要开几百欧元的罚单,这不是存心坑人吗?如果换成黑手党维持治安,恐怕还不会出那样的故事。

拍《Malèna》的外景地是在偌托(noto ),离墨西拿差不多200公里,因为山路多,自己租车也要开三小时,同行的人中,有不少是看过《Malèna》的,对女主人公的美貌和小城的风光,久久难忘。只可惜邮轮下午五点钟就要抛锚启航,我们只能把遗憾带到下一个港口。在邮轮的餐桌上有人告诉我们,从墨西那到淘米纳(Taormina ),也就是《教父》的外景地,坐公共汽车要两个小时,淘米纳是个天堂小镇,风光比墨西拿漂亮多了。

还能说什么好呢,但愿不远的日子里,还有机会重访西西里岛,这个有太多传说和故事的地方。下次去西西里岛的时候,不用再坐邮轮了,最好从罗马直飞西西里岛,再租一部车,顺着沿海公路慢慢巡游。

加勒比海篇

加勒比海的那些岛

加勒比海上的海岛,星罗棋布,一个岛一个城市,一个岛一个国家,它们像华光流转的珍珠散落在幽蓝的大海上。加勒比海一贯被称之为美国的后花园。一到了冬天,当刺骨的寒风在美国大陆呼啸而过时,许多人便会奔向温暖明媚的后花园,那里有银色的沙滩,明丽的阳光,迤逦的海滩,半闭着眼睛晃荡在椰子树下的摇床,让人们忘记了冰天雪地里的忧郁和沉重。

TP52加勒比海的一个岛 (孟悟摄影)

加勒比海的群岛都是哥伦布发现的。每发现一个岛,哥伦布就命人插上西班牙的旗帜,宣布这片土地从此属于西班牙国王。哥伦布驾船远航的最初目的,是想去印度寻找香料和黄金,西方人的饮食烹调离不开香料(意大利菜和西班牙菜特别明显),需求量极大,另外丝绸、瓷器、茶叶也是欧洲人渴望的产品。当哥伦布发现了巴哈马群岛时,并没有找到他想象中的财富,只得朝北继续远航,到达美洲大陆。

自打哥伦布开辟了北美的航行,西方许多国家一拥而上,派出船队,都想占岛抢地,建立自己的殖民地。在这个期间,西班牙、葡萄牙、英国、法国、荷兰、丹麦,都抢到了肥美的大肉。

海盗们馋涎欲垂,也想分肉吃。加勒比海很快成为海盗的天堂。海上那些地形复杂的小岛,成了海盗们扎营的“根据地“,从殖民地运往本国的航船,船上总是装满了财富和珠宝,便成了海盗们打劫的对象。

因为电影和迪斯尼的影响,一提起加勒比海,人们就会想起迎风飘扬的骷髅旗下,一帮耀武扬威的海盗。刀光和剑影,烈火和炮响,他们横行霸道,攻击过往商船,甚至把皇家舰队也不放在眼里。在那神秘的大海之上,还上演了一出铁血和柔情的缠绵,《加勒比海海盗》这部电影,轰动全球,名声大响,无疑让人们对加勒比海更加向往。

有些人会选择飞到加勒比海某个海岛度假村,享受阳光美好的日子。但如果有另一种选择,我会选择坐邮轮。邮轮有个好处,船会停留不同的海岛,每个海岛都有她动人的美丽,不一样的风情。维吉岛(Virgin Islands )山青水秀,山上的建筑重叠有致,玲珑可爱,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小城,但是很显然,意大利的小城载满了时光的沧桑,而维吉岛娇艳明媚,有青春少女的光彩。当然你也可以说,维吉岛历史短暂,哪有意大利厚重的底蕴。

记得那年坐邮轮去维吉岛,船在港口停泊一天后,便抛锚启航,开向下一个港口:波多黎各的圣胡安,“圣胡安”这个词汇,在西班牙语的意思是“富裕的港口“。波多黎各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,从建筑到食物,无不带着西班牙的浓郁风情、当地的人民非常热情,酒吧里高唐满桌,笑语喧哗,当地人性格开朗,喜欢唱歌跳舞,夜夜派对。圣胡安的海边有座城堡,极为宏大壮观。城堡威武,是为了抵御海盗和其他殖民者。那些沧桑的城墙,承受了百年大海的洗礼。站在城堡之上,听海浪细吟,望海天苍茫,想万古销沉,脑子在不觉间便涌出曹操的《观沧海》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。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树木丛生,百草丰茂。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。”

从圣胡安出发,邮轮航行了一夜,第二天凌晨抵达巴哈马的娜萨(nassau)。娜萨的海水清澈如蓝水晶,绵延的海滩 ,沙白如雪,走在海滩上,感觉是踏在松软的雪地上。这本是一块人间仙境,但是商业味太浓了,到处都是贩卖纪念品的小贩,抢生意的出租车司机。因为是旅游城市,岛上的物价贵得要命,我一时冲动,买了一条热带风情的花裙子,花了五十多美元,当时就觉得买贵了。我后来在码头上等轮渡,和一检票的女子聊天,她说她住在岛上,从来不在岛上买衣服,都是坐飞机去迈阿密购物。迈阿密的物价比我所在的城市还要贵,而我却跑到巴哈马来消费,有点荒唐吧?不过也没什么,就算给自己的纪念品。就地购物,很多旅行者都有这个习惯。

开往加勒比海的邮轮,如果避开了旅游旺季,价格会相对便宜。我一般都会选择淡季出发,用不贵的价格,去看那些美若天堂的海和岛。

圣特马丁岛的华工后裔

加勒比海的岛,总的来说,都是一岛一城,一岛一国。但是圣特马丁岛(Saint Martin)与众不同,是两国一岛,荷兰和法国共同拥有这个海岛。岛上的国界线是怎么划分的呢?这里有个传说,说荷兰人和法国人同时同地,以竞走的形式出发,两个人相背而行,最后在他们相遇的地点汇合。出发点和相遇点连接起来,便成了两国的国界线。为什么法国方占了五十三平方公里,而荷兰只拿了三十四平方公里​?话说双方壮士比赛以前,都是喝酒壮行,法国壮士喝的红葡萄酒,荷兰壮士喝的杜松子酒,显然杜松子酒的烈性比红葡萄酒大得多,荷兰壮士醉醺醺的,显然走不过法国壮士。但是荷兰人一口咬定法国人犯了规,本应该是竞走的比赛却跑了起来,靠欺骗的方式拿到了更多的国土。都是传说,谁知道是真是假呢?

TP53圣特马丁岛(孟悟摄影)

邮轮若是停泊在圣特马丁岛,肯定是停泊在荷兰方的港口。荷兰方旅游业发达,走在街头,人来人往,各种名店比比皆是。而法国方却很安静,有世外桃源的悠闲自在。我在圣特马丁岛的最大收获,不是看见雪白的沙滩,迤逦的海湾,荷兰的风车,法国风情的咖啡小店,而是在无意间闯入一片墓地,与一个老华工的后裔不期而遇,在与他的交谈中,我知道了一段奇异的,流落在热带丛林里的华工历史。

TP54圣特马丁岛的荷兰方(孟悟摄影)

他的先祖是在广东,两百多年前,被卖到加勒比海的海岛当苦力,其实也就是那个年代的“卖猪仔”。话说十九世纪中叶,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奴隶,没有了奴隶的殖民地,谁去种植橡胶?谁去收割甘蔗?谁去开挖矿产?那个时期的欧洲列强,已经用炮火让清政府丧权辱国,中国不得已打开了大门,列强们纷纷到中国招募华工,成百上千的华工上了船,从广东到加勒比海,差不多要航行大半年,漫长的旅途中,气候炎热,生存恶劣,华工们受尽了船主的折磨,一路上忍辱负重。船上因为缺医少药,许多华工病得奄奄一息,最后只得葬身大海。

现在我们坐豪华邮轮出游,称邮轮是“海上浮动的小天堂”,而两百年前装运华工的轮船,可谓是“海上浮动的地狱”。受尽折磨的华工曾多次聚众暴乱,又多次被镇压下去。在走投无路的时候,众人拿起斧头砍船沉舟,要与对方同归于尽,白人到底怕死,吓得船主只好答应他们的条件。

到了加勒比海的华工们,勤奋肯干,吃苦耐劳,无论是在种植园劳作,还是修路开山、下井挖矿,都比过去的黑奴效率高出许多倍。他们中的许多人契约完了就归家,提着一箱子血汗钱,回到故乡娶妻生子。但也有一部份人接受了当地文化,娶了当地女孩,在异国的土地上传宗接代了,不再回到遥远的故乡。同我聊天的这个华工的后裔,他的先祖就是个乐不思蜀的人。话说回来,虽然这批华工在海岛上安居乐业了,但他们依然没有忘记中国的传统文化,春节的龙灯和放鞭炮,清明节的祭祖和扫墓,端午节的粽子和艾叶……一代又一代,在海岛上传承了下去。

TP54a面朝加勒比海的墓地(孟悟摄影)

加勒比海上海岛众多,我问华工的后裔:你可知道你先祖最初定居在哪个海岛?他说最初是在古巴岛,后来又辗转到了牙买加。到了他这一代,血缘已经很复杂了。他的爷爷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,奶奶是纯牙买加人,妈妈是泰国人和古巴人的混血儿。而他成长的环境,早没有说中文的氛围,他可以流利说英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,还有当地的土语。但他告诉我,他正在努力学中文,因为他父亲的公司开疆拓土,准备在广东建厂。他就要回到他先祖曾经生活的地方,分手道别的时候,我给了他真诚的祝福。

加勒比海的风吹过椰子树,椰子树环绕的墓地沉静安详。我不知道这片墓地里,是否安葬了中国华工的遗骨。夕阳西下时,云霞在天边燃烧,用辉煌的激情拥抱大海,把大海的碧波变成闪耀的流金。流金一样的时光里,那些沧桑岁月的人和事,有的被记住了,有的已随海风远去了。我想用我的一支笔,把那些还没在时光烟云中散尽的故事绾住,就算故事已经支离破碎。

邮轮从新奥尔良出发

2010年的9月,我计划坐邮轮去三个国家:贝宁、洪都拉斯、墨西哥。邮轮是从新奥尔良港出发。从地图上看,新奥尔良坐落在密西西比三角州上,几乎就在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处,其地理位置相当于长江上的上海。我相信,船从上海出发,很快就能见到大海的波光,但是船从新奥尔良出发,你知道要多长的时间吗?

TP55从船上看新奥尔良(孟悟拍摄)

密西西比河下游,九曲十八弯,弯得让人不可捉摸,你敢相信吗?我们的邮轮在密西西比河上,绕来绕去,绕了八个小时才终于奔向了大海!还没到新奥尔良的时候,我以为新奥尔良地处密西西比河的下游,想象那大河一定波澜壮阔,浩浩荡荡,有如南京的长江。在新奥尔良下了飞机,出租车开了十多分钟便看见了密西西比河,还当它是南京的长江呢?结果连重庆的长江都不如。波平浪静的密西西比河上,倒是一座横跨两岸的钢桥气势磅礴。

下游的密西西比河,早丢掉了上游段的清澈明亮,经过千里的奔腾,疲惫了,烦躁了,也浑浊了,微带着病态的褐色,流过新奥尔良城。这能怪谁呢?下游两岸太多的化工厂、钢铁厂、机械厂、造船厂、石油加工厂……密西西比河怎么没有理由愤怒呢?

TP56下游两岸太多的石油加工厂…… (孟悟拍摄)

TP57下游好繁忙…… (孟悟拍摄)

于是有人开玩笑,说新奥尔良的密西西比河,是全美国最肮脏的河水,一半是呕吐物,一半是大粪,因为早就被喝醉呕吐过60次,这玩笑开得过份了。如果赶上天气好,蓝天白云,明媚的阳光下,下游的密西西比河也会拥抱天光云影,荡漾出幽蓝的动人。

邮轮在新奥尔良港口启航后,眼见着新奥尔良城渐渐远去,哪料到邮轮东兜西转,曲曲拐拐,两个小时后,城市的风景线又出现在视线。可见这密西西比河的大“S”造型,也太惊心动魄了。甲板上有个游客叹道:“怎么还没有拐出去,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见大海?”我说:“大海什么时候不能见?不用这么急,就当我们免费游览密西西比三角洲。”

与我同行的友人南西说:“三角洲全是村庄,有什么好看的?”

TP58三角洲安静的村庄 (孟悟拍摄)

TP59三角洲的村庄 (孟悟拍摄)

南西是来自纽约ABC(在美国出身的华人),她父母是早期的广东移民,父母都是台山人。南西跟父母在旧金山长大,成长的环境就不说国语,跟父母交流也是台山话,进学校后开始讲英语,连台山话也不愿说了,在美国长大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,骨子里潜意识里反抗传统文化。她说小时侯父母让她和哥哥去中文学校,他们想方设法找理由逃课。中国字不想认,中国菜也不想吃,母亲让她和哥哥吃海带和藕,她还没吃进去就想吐。我说:“海带和藕都是好东西,可惜你们不会品尝。”

南西笑道:“这有什么奇怪的,正如你喜欢密西西比三角洲,我看着乏味得得很。”

邮轮自助餐厅的窗外,依然是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村庄,在夕阳下安详宁静,平缓的河堤,墨绿的小树林,草地上悠闲的牛羊,绿树掩映中的房子,有玲珑的民房,也有巍峨的教堂。岁月安闲,时光静静地流淌在田园般的画卷中。我不明白,这样的地方为什么被评为美国最贫穷的地区,引来无数同情的目光,沉重的叹息。

这块土地是布鲁斯和爵士乐的故乡,密西西比河水养育了太多的音乐家,他们用灵魂歌唱这片土地,还有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。我曾经听过一首七十年代的布鲁斯歌谣,名字记不得了,但内容还依稀记得,泥泞的小路旁,一望无际的棉花地,一个十多岁的男孩顶着酷暑烈日,在田地里采了一天的棉花,十个手指头全肿了,他用他蘸满了汗水的工钱,想为他心爱的女孩买一盒巧克力表达爱意,但是到了小镇上的店里才知道,他手上的钱买不了巧克力。 那音乐悠长而深厚,虽然忧郁 ,却充满了情真意切。采一天的棉花换不回一盒巧克力,怎样的痴情,怎样的伤情,听后让人泪落心酸。

忘掉生产总值,那些有关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,这应该是一片幸福乐土,这里的人们种植庄稼,出海捕鱼,没有贪婪的欲望,只要解决了温饱,他们就能快乐地生活,用他们的布鲁斯音乐,记载了真实而饱满的岁月。其实繁华的都市,现代的高科技,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,幸福是长在宁静的心土里,无声开花。

密西西比三角洲的幸福,曾在一夜间遭到破坏和摧残。2010年的春天,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倾覆入海,原油飘向大海,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生态灾难,海滩和植物被毁,渔业遭受惨重的损失。三角洲的人们欲哭无泪,他们什么也没做错。但这世上总有一些贪婪的人,无限制向大海索求。大海愤怒了,终于让灾难降临了人类。时光远去,江河依在,祈愿三角洲的人们早日回到从前的幸福和宁静。

  那夜我站在船栏边,看如水的月光,温润了布鲁斯和爵士乐的故乡。月光下的三角洲,带著婉约的缥缈,静美无尘,很自然地想起了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”虽然隔著遥远的时空,也有同样的千里长河,同样的“滟滟随波”,同样的“春江月明”。

  夜深了,也不忍睡去,这难得的美好宁静,寂而空远、远而幽邃,一个人独自享受了。这时候船身突然颤动。我猜想邮轮就要奔向大海了,在河与海相融的地方,总是浪花激溅,海波汹涌飞翻。只可惜啊,这时候月亮躲进了云层,四围黑茫茫一片,什么也看不见。第二天从床上醒来,我再也见不到三角洲的村庄,而是加勒比海蔚蓝的波光。

面对加勒比海的波光,我的心里还是昨夜的三角洲,我拿起一直笔,想抓住那个时光段的激情:

三角洲的咏叹

密西西比河用她的爱和乳汁,

浇灌了三角洲的小村庄

浇灌了布鲁斯和爵士乐的故乡

大号、小号、黑管、单簧

缤纷华丽的音符如繁花开放

人们自由地舞蹈歌唱

不理睬开过来的航空母舰、巡洋舰

无意中看见万吨的集装箱

在黎明的霞光中抛锚启航

还有夕光残照的豪华邮轮

渐行渐远在苍海的尽头

风平浪静的几百年,

人们守着日出日落四季流转

驾船出海捕鱼网虾

黑土地蓬勃着生命的伟大

棉花、大豆、核桃树旺盛地歌唱

渔家的小木房斑驳着岁月的残光

屋外挂着渔网还有刚洗好的床单

倚倾覆入海的钻井平台

是人类贪婪的回报

谁愿回头再看墨西哥湾的污染?

受了重伤的大海还在哭喊

百年简朴的日子不再回来

船过百慕大三角区

几年前,有个朋友从百慕大航海归来,向我们形容百慕大群岛的奇异风光,语言是贫乏的,没有力量的,可惜他的相机又丢了,说是被海浪卷走了,连同他的太阳镜。他形容海水晶莹透亮,像天堂才能出现的蓝水晶,岛上的沙滩,非常的细腻温柔,那颜色居然是粉红色的。全世界粉红色的沙滩只有百慕大海岛才有。海岛上的奇景多着 呢,你见过开满鲜花的岩石吗?见过黑夜里的海水发出一闪一烁的光吗?

但是也有人说,越是美丽的地方越是危险的地方。百慕大能去吗?百慕大三角区那可是死亡的代名词。我有个朋友摇头说,什么粉红色的沙滩,什么开满鲜花的岩石,还有什么夜里闪光的海水,我虽然热爱周游世界,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,但是要命的地方最好还是别去,生命可是最宝贵的,那地方人死了,尸体都找不到。

提起百慕大,肯定就联想到百慕大三角区,那是三个点连起来的三角形海域,北边的点是百慕大群岛,西边的点是佛罗里达的迈阿密,南边的点是波多黎。我在国内读书的时候,就读过百慕大三角区的神秘,那些恐怖的、不可思议的各种失踪事件。多少飞机和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诡异地消失了,事后连残骸碎片都找不着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,美国有两架喷气式飞机从佛罗里达起飞,起飞途中一直跟指挥塔保持联络,可是突然一下就无声无息了。真是莫明其妙,指挥塔当机立断, 又派了两架引擎飞机去寻找他们,也忽然消失了,仿佛如大海的水蒸气融化在蓝天白云中。

现代的科技发达了,但人们对自然还是充满了敬畏。当然也有不怕死的,伙同一群勇敢的人,自己开船远 航,去了百慕大,而且还要故意走三角形海域航线,想体验一下神秘和恐怖的滋味,还有传说中的时空隧道。我有个朋友就是其中一员。他们虽然没有神秘地消失, 但是一路上遭遇了很多风暴,吐得天翻地覆。有些人在半路上就后悔了,但也没有退路,等船行到了百慕大岛,岛上缤纷奇异的风光让他们目瞪口呆,也算是对他们 的一种嘉奖。  

百慕大三角区时常潜伏着恐怖的风暴,这在哥伦布的航海笔记里有详细的记载。百慕大岛最早是西班牙的船队发现的,但只是发现而已,就像看见一处风景,而并没在风景中有任何停留。英国在17世纪的时候,开始在岛上建立了据点,并宣布百慕大岛是大不列颠的土地,英国的海外岛。岛上至今还有一个传说,说是在17世纪的时候,一艘航船从英国出发,开向美国殖民地,途径百慕大三角区时,遭遇了海上风暴的袭击,船就快沉了,海员们发现不远处有片陆地,于是跳入大海,奋力朝陆地游去,这片陆地就是百慕大岛屿。不久以后,英国的舰队开向百慕大岛,在那里建了城堡,修了公路,一批又一批的移民迁移过去了。几百年过去了,百慕大岛成了美丽而富裕的世外桃源,直到现在还是英国的属地。

百慕大有多富?不管你信不信,百慕大的国内人均产值(GDP Per Capita 1. )排列世界第一,也就是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。那里是富人的天堂,一般的工薪阶层还是别去那里凑热闹。一栋只有两个卧室两个卫生间的房子,就要美元一百多万。如果想租公寓房,条件稍微过得去的,就是三千美元一个月。在餐馆里随便吃顿午餐,二十多美元一个人,是很常见的事。你说你自己开伙过日子吧,超市的东西也贵得要命,苹果一个2美元,橘子一个一个半美元,就连当地产的洋葱也是7个美元一小袋。

百慕大风光奇异,比如那粉红色的沙滩,这一辈子还是应该去看一眼。要说那沙滩怎么会是粉红色的呢?大自然的一双手真是神奇啊。原来在百慕大附近的海域有一股强烈的洋流,洋流携带了大量的珊瑚和贝壳,冲刷在百慕大的海滩上,天长日久,五彩斑斓的珊瑚和贝壳,与泥沙融为一体,渐渐演变成了粉红色。粉红色的沙滩确实让人心往神驰,但是去百慕大的费用高过许多加勒比海上的海岛,总是觉得还可以再等等。

TP60百慕大粉红色沙滩 (Gary Payne 摄影)

TP60a远望百慕大粉红色沙滩 (孟悟摄影)

百慕大岛没去,但百慕大三角区还是感受了。2009年春天,我坐邮轮去加勒比海,船从波多黎各岛行到巴哈马群岛,有一段航程正好经过三角区的边 缘。船刚出港的时候还是风平浪静,但很快就乌云密布,巨浪翻腾,能感觉到船身的颤抖。我们所在的船是十几万吨的巨型邮轮,很多时候都是如履平地,偶尔一点 小颠晃也算正常。

TP61船过百慕大 (孟悟摄影)

我最初还站在阳台上看风景,虽然是一望无际单调的大海,海波上却飞出轻捷的鱼,银白色的翅膀,一掠而 过,潇洒得像跳舞,它们有时候跳独舞,有时候跳双人舞,更多的时候是集体群舞。飞鱼的表演转眼就消失了,风景变了,太阳丢了,大海愤怒了,海天交接处有暗 黑的云,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怪兽,很快又变幻成一只黑巨掌,朝邮轮突袭而来,似乎要把船身捏个粉碎。一看这阵式,吓得我手上的相机都拿不稳,赶紧转身回屋, 关好了阳台的门,但还是能听见门外的妖风,一阵又一阵,龇牙咧嘴地嗥叫。

门外的风叫了一夜,慢慢地累了,歇息了。阳光照进来,又是新的一天,大海风平浪静。趴在阳台的栏杆上,我遥遥望见天际处的蓝天和蓝海,都蓝得清澈,却性格分明,蓝得各有特色。靠进海岸线的海水是半透明的浅蓝,蓝中又婉转出几分翠玉的绿,一不小心,又抹了几笔姹紫和嫣红。我有个朋友曾经用“妖媚“这个形容词,形容巴哈马的海水,我觉得用得特别到位和形象,那份绝色的惊艳,也只有大自然才能演绎。我知道,前面就是巴哈马群岛,我们的船已远离了百慕大三角区。

忍不住想一个问题,为什么热带的海水比温带的海水漂亮?有人说那是阳光的缘故。因为热带的阳光距离短,力度大,阳光是海水的调色师。凡是阳光不好的地方,大海总是沉重的灰色,像忧郁的情绪弥漫在海面。我曾读过一本有关北大西洋的英文作品,作者常用灰暗、绝望、愤怒等词汇来形容大海。

而百慕大的海,既有巴哈马的艳丽和妖媚,又有北大西洋的灰暗和愤怒,它变幻莫测的神秘至今还在诱惑不少人。

重访西礁岛

邮轮马上就要停靠西礁岛(Key West),我不是太激动,因为上个世纪我就去过。那时是开车去的,途经海湾大桥(7 miles bridge) 时,那片绮丽的海水把我震住了,我眼睛都不敢多眨,只怕那美景会一晃而逝。车奔驰在桥上,奔驰在碧海之上,有飞起来的想象,一边是大西洋,一边是墨西哥湾,一边是蓝水晶的海水,一边是翡翠绿的海水,从天到海,一片流光溢彩,忘了自己是在人间。那时候我正处在人生的低潮,见此梦幻一样的美景,负面的心思全都消散了,因为世界是多么的华美灿烂,珍爱世界也是珍爱自己的人生。

TP62西礁岛,开满鲜花的邮轮码头(孟悟摄影)

去加勒比海的邮轮,有时候会停靠西礁岛,西礁岛因为是佛罗里达的一个海岛,没有其他海岛那样浓郁的异国风味。十多年前的西礁岛比较安静,商业气息没有现在浓,现在太多的商店,车水马龙,人声鼎沸,打折的吆喝此起彼伏。

西礁岛位于佛罗里达的最南边,也在美国的最南边,岛上有美国最南端标志物(the most southern point),一个色彩艳丽的高大浮筒,很多旅行者都喜欢到浮筒前留影。十多年前去那里照相,根本不用排队,想怎么照就怎么照。现在照相的队伍居然排了一个半街区。一看那浩浩荡荡的人群,我就没了留影的雅兴。

如果说海南岛是中国的天涯海角,那么西礁岛也是美国的天涯海角,西礁岛离古巴只有90英里的距离,但是西礁岛上的人,却不能到扬帆远航到达古巴,因为两个国家的冤仇还没有了结,都半个世纪了,希望快点冰雪消融,恢复友好关系。思想不统一,吵架也解决不了问题,彼此都退半步,最后得益的是双方,和气才能生财嘛。如今美国好多人都渴望着去看古巴的山水。从哥伦布的航海笔记里,我们可以知道,加勒比海上最美的海岛就是古巴岛。

穿过西礁岛的大街或是巷道,触目可见的动物就是公鸡,可谓是岛上一道奇异的风景,它们有的在树荫下打盹,有的在草地里找虫吃,有的则从容不迫地走过大街,大街上的车也得停下来让它的道。岛上哪来这么多的公鸡啊?

TP63岛上的公鸡活得很潇洒 (孟悟摄影)

要说公鸡的祖先,得追溯到19世纪,那时候大批有钱的古巴人,为了躲避国内的战火,纷纷移民到了西礁岛,他们把斗鸡的传统也顺路带到了西礁岛。岛上的养殖场里,培育出了大批凶猛顽强的斗鸡。但是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,许多人无法忍受两鸡相斗的的血腥,政府颁令禁止了斗鸡。这些威风凛凛的角斗士,一夜之间成了自由者,自由是自由,但不得不流落街头。

好在岛上民风淳朴,人心善良,公鸡们引亢高歌,幸福地生活着,繁殖着后代,从来没人去伤害它们,因为在西礁岛上,上街捉鸡是违法的行为。我记得有个中国人说过,岛上这么多公鸡,大的小的遍地都是,抓一个回家炖汤多舒服。我说你还没有开始炖汤,警察就把你铐进牢房慢慢炖去了。

公鸡是西礁岛上的独特风景,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风景。近些年来,岛上的居民抱怨公鸡的数量太多,它们妨碍交通,制造噪音,还可能传播禽流感,希望政府能采取行动?什么行动,就是把它们仁慈地灭绝了。但是动物保护协会坚决不答应,誓死要捍卫公鸡生存的权利。

在保护伞下成长的公鸡,生活得雨露滋润,无忧无虑,如果它们的年龄大了,还有专人把他们送到“疗养院“度过余生。优越舒适的环境下,它们早丢了公鸡的斗志,我有个朋友曾在海滩上,看见一只大公鸡被一头海鸥追得落荒而逃,怎能想到它曾是斗鸡的后代?威风凛凛的斗鸡,早在岛上消失了,连同斗志昂扬的精神。

探访海明威的故居

上了西礁岛(key west),肯定要去看海明威故居。海明威故居前,蛇一样蜿蜒的队伍,比一个街区还长,可见海明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。我站在队伍里,差不多捱了半个小时,身旁的游客说,她上次来西礁岛的时候,是夏天,学生特别多,比现在的队伍还长。

游人的队伍是沿着故居外的围墙,围墙不高,但围墙内安装了铁丝网。排在我前面的一个游客,带着一副遮了半张脸的大墨镜,他说铁丝网是海明威故意安装的,防止粉丝和记者对他的骚扰。我想象不出来,现在还会有粉丝和记者去骚扰作家?海明威那个时代,作家地位极高,影响极大,那个时代科技不发达,没有网络和电子游戏,读书是人们闲暇时最爱的消遣,大作家同大明星一样,总是受到媒体的热烈追捧。

TP64海明威故居 (孟悟摄影)

我点头对大墨镜说,现在的作家就是拿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,走在大街上,又有几个人知道?后面有个游客不同意我的看法,他来自旧金山,一脸的大胡子,大胡子说,作家若是真拿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,应该还是名声大响的。我说,我很喜欢托妮.莫瑞斯(Toni Morrison)的《宠儿》(Beloved),但是周围不少人都不知道这本书和书作者。

我话一出,大胡子即刻说,他也没听说过莫瑞斯和《宠儿》,我说莫瑞斯也拿过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。然后大胡子随口问了前后排队的人,他们也没听说过这个作家。

我于是随口问他们,知不知道姚明和成龙?他们都说知道,没一个摇头的美国人。一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,其社会影响力,远不如俩个外国文体巨星,莫非这就是文学和作家的价值?我一个人在心头感叹,不觉间已经排到了海明威故居的门口,众人对着门口的标牌一阵狂拍,然后交钱买票进了大门。

海明威的房子不是豪宅,普普通通的两层楼房,四围浓荫如盖,绿树参天,翠竹、芭蕉、三角梅,各有各的颜色和姿态,又彼此相映成趣,我看见一座小桥跨过流水,水上开着娇艳的睡莲。一只肥猫躺在水边的草地上晒太阳,懒洋洋地望了游客一眼。

TP65海明威故居的猫无处不在 (孟悟摄影)

猫咪是海明威故居的特别景观。导游说,海明威生前爱猫。有个船长曾送给海明威一只六趾猫,当时光如水,匆忙流去,半个多世纪也过去了,如今活跃在海明威故居的猫,大多是六趾猫的子孙后代,如果大家用心观察,能发现不少的六趾猫。这些猫咪因为沾了海明威的星光,受到极好的照顾,每个猫都有栋可爱的猫房子,有专人喂养和梳洗,我相信它们的食物应该不差。我有个朋友曾说,她不相信院子里的六趾猫都是海明威猫生前的骨血,说不定是街头的流浪猫,因为有六个猫趾,便选进了海明威的故居,彻底改变了命运,结束了从前颠簸流离的生活。其实猫的命运跟人的命运一样,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,幸运女神嫣然一笑,命运就改变了。

大概是海明威故居游人众多,收入可观,让农业部红了眼睛,打着猫会传染疾病的招牌,要对海明威故居罚款,罚金是每天1000美元,否者不能让猫活跃在海明威故居。这个官司打到了联邦法庭,最后故居取得了胜利。他们的态度很坚决:猫是海明威故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猫在,故居在,猫不在,故居就得关门。海明威故居是国家级别的地理标志,当然不可能关门大吉。

猫在海明威故居的日子,悠闲自在,不知让多少人羡慕,它们在浓荫下养神,在椅子上睡觉,甚至跑到卧室的床上闹腾,又从枕头上跳到地板上,完全是它们的世界,想怎么玩就怎么玩。我忙着给猫咪们拍照或是合影,对海明威的书房和客厅匆匆一览,只是用相机记下了那些挂在墙上的照片,狭窄阴暗的楼梯,苍老斑驳的打字机,载满了时光的痕迹;一墙的书柜,几千册的藏书。海明威在这栋房子里创作了两部有影响的小说:《拥有和一无所有》(TO HAVE AND HAVE NOT),《永别了,武器》(A Farewell to Arms) 。一只猫趴在书柜上,静静地与我对望。不知道它的祖先似乎也在同个房间里,曾与海明威对望过?

顺着一条通幽的小径,我走到了故居的出口处,出口处有一面雕花的镜子,不知是不是海明威的遗物?我正对着镜子自我观望时,从镜子里看见排队时的大胡子朝我走来,他告诉我,他在故居的书店里看到有关文学奖的介绍,确实有个叫托妮.莫瑞斯的美国作家,拿过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。美国作家中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十个人,莫瑞斯以后就再也没人问鼎过诺贝尔。

TP66挂在故居墙上的相片 (孟悟摄影)

我说莫瑞斯走在大街上,恐怕没人认识她,她若来此参观,还不知道有何感想?大胡子说,人只要幸福活着就好,海明威名气响过许多诺贝尔作家,跟他的自杀有关,名气再大也不如生命大。我点头同意:莫瑞斯如今能安静写作,享受生活的美好,何尝不是一种幸福?

关于海明威自杀的原因,世人众说纷纭,有人说他因酗酒导致的精神不稳定;有人说他频繁打猎钓鱼,杀生太重,动物的冤魂在纠缠他;有人说他忘不了初恋情人,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作为战地记者的海明威在战场上受伤,一个护士照顾了他,她的美丽温柔让他着迷,但是她拒绝了他的求爱。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,海明威因为因为严重的忧郁症,不得不接受电痉挛治疗(Ect treatment),这种治疗不仅让他失去记忆,更让他失去了写作的能力。

似乎是美国的一种传统,新总统就职前,会挑选一位当代作家为他书写演说词,这对作家来说,无疑是个莫大的荣誉。奥巴马因为喜欢写诗,所以选了诗人伊丽莎白.亚历山大( Elizabeth Alexander)。肯尼迪总统就职前,曾邀请海明威为他书写就职演说,可惜海明威连这个荣誉也扛不住,极度的痛苦最后把他逼上了绝路。

TP67跳在枕头上的猫 (孟悟摄影)

正常活着就好,名和利都是虚的,纵然死后重如泰山,也是留给后人的热闹,正如这游人如织的海明威故居。

热爱自由的波多黎各

知道波多黎各这个岛国,差不多是十多年前的事了。我很喜欢的一名体操运动员奎媛媛,在波多黎各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,一举夺得了自由操冠军,那是中国的第一个女子自由操冠军。因为喜欢奎媛媛,便记住了这个国家。

当邮轮开向波多黎各的圣胡安时,我能感觉那是个繁华的都市,岸上有林立的高楼,海上有巨大的集装箱船,码头的起重机,一刻也没有停息,忙着装货卸货。

TP68波多黎各的城堡面朝大海 (孟悟摄影)

下了邮轮,我便参加了在邮轮上就订好了的环岛游。波多黎各的城堡面朝大海,气势巍峨,是当年的殖民者用来抵御海盗的进攻。车上的导游告诉我们,波多黎各岛同加勒比海所有岛一样,都是哥伦布航海时发现的,它被西班牙殖民了几百年,是西班牙的海外省。但是岛上的人们不认殖民的命,天性热爱自由,讨厌被人呼来唤去当人家的奴隶,多次为独立英勇而战,但是多次也被镇压了下去。机会很快就来了,1898年,美国和西班牙干了起来。那个时期,独立后的美国翅膀越来越硬,随着经济的发展,美国也渴望开辟海外市场和和原材料产地,于是寻思着找个机会,想重新洗牌,瓜分欧洲列强们早就分好了的蛋糕 — 殖民地。

美国和西班牙一开战,美国就派兵占领了波多黎各,最后西班牙大败而归,只好眼睁睁看着波多黎各这块肥肉被叼走。自那以后,波多黎各的总督由美国总统指派,没多久,美国又送了份厚礼:凡是波多黎各的居民,自动拥有美国公民的地位。但是热爱自由的波多黎各人民,显然对“美国公民“不屑一顾,再次起义反抗,渴望独立。多次被美国镇压后,依然不死心,明的不行就来暗的,暗地派了刺客,要做掉美国总统杜鲁门,只是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返” — 暗杀没有成功,还把自己陪了进去。

波多黎各的独立之战,一会儿风起云涌,一会儿星星点火,让美国头疼不已,只好在1997年让波多黎各举行全民公决。极有个性的人们,不贪恋美国的强大和富有,没有让波多黎各踏上夏威夷的老路,他们拒绝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加入美联邦的版图。

“对于我们波多黎各人,自由的价值大于生命。“ 导游对我们说,口气里带着一种自豪。他还说,波多黎各不像其他加勒比海的岛国,旅游业是当地的唯一产业,离开了旅游业,整个国家就要完蛋。波多黎各的工业化程度相当高,医药业和加工业占着国民经济的重大地位。

TP69波多黎各码头 (孟悟摄影)

TP70波多黎各码头 (孟悟摄影)

尽管如此,波多黎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,有主权的国家,它依然附属于美国,称为“未并入领土(unincorporated territory)“的附属地。等到了2012年,也就是今年,波多黎各将有一个大型的全民公投。人民面临两个选择,一是独立,二是成为美国的一个州。

我们车上有个美国人对导游说,坚决支持波多黎各独立。其他的美国人也纷纷附和。我其实很知道美国人的心思,金融危机下,美国经济下滑,失业上升,一个拉登就把美国搞得人心惶惶,危机四伏,多少生命和美元耗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场。就在前不久,伊朗耀武扬威,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,美国三艘航母紧急开赴波斯湾。美国如今疲于奔命,头疼的事情多着呢,才没有精力去管波多黎各,你要独立就独立好了。这样也好,成全了热爱自由的波多黎各。

多米尼加的七夕节

邮轮还没有进入码头,便遥遥望见远处那片山水宛若天堂的一角。多米尼加的美,是美在山和海,那山和海有多美,我用语言形容不出来,但是那份美,大自然中极少能见,惊鸿一瞥间,感叹那山那海,是电脑动漫演绎出来的神奇效果。我先声明一下,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看相片的感觉完全不同,因为人的眼睛要比相机的镜头敏感许多倍。

TP71a 多米尼加的美,是美在山和海 (孟悟拍摄)

我喜欢海,但是不爱潜水,可能还是因为怕。潜水回来的朋友告诉,海里的热带鱼和植物,千奇百怪,五彩斑斓,有的像水里盛开的花朵,有的像恐龙的脸,让人在目瞪口呆中感叹大自然的神奇。而最让人欢喜雀跃的项目,是在海上观看庞大的鲸鱼,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是鲸鱼的季节,鲸鱼巡游到其他地方去了。

没关系,无论什么时候去多米尼加,它都不会让你失望。海上有岛,岛上有湖,湖中还有小岛,小岛四围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。我就喜欢这层次丰富,缤纷多姿 的风光。若想见识真正的热带雨林,就去穿越那些茂密繁茂的青山,想象“绿野仙踪“的传说。

因为是热带雨林,山上立体分布着异彩纷呈的植物,挺拔参天的大树,一看就有保护神的威武。而枝枝蔓蔓的藤,四处窜,四处环绕,温柔地缠在结实的大树上。似乎在感谢树的依靠,藤讨好地开出水嫩的花,花的颜色极其娇艳, 红的像滴了鲜血, 黄的明亮如金子。热带雨林里还有沸腾的温泉,水雾四散,不知氤氤了多少万年。 银光碎闪的瀑布,从青山翠谷中飞流直下,跌荡出一潭晶莹的热闹。

邮轮停泊在在多米尼加的森托明哥(Santo Domingo),森托明哥是该国的首都,一个三百万人口的繁华都市。多米尼加因为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,森托明哥这座古城便染上了浓郁的西班牙色彩。走在城市的街头,看见那些彩色的房子,古老的宫殿,曲折蜿蜒的小巷,小巷里向你热情打招呼的行人,感觉就是走在西班牙的某个城市。一座巍峨雄伟的天主教堂立在众人的眼前,有人告诉我们,里面珍藏了哥伦布的骨灰。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,我只知道这座城市最初就是哥伦布的儿子迭戈建立的,迭戈是西班牙“新大陆“殖民地的第一个总督。

TP71热带雨林的海岛上 (孟悟拍摄)

在森托明哥的那一夜,我和几个朋友穿行在热带雨林的海岛上。有人说,今天是中国的七夕节。我抬头看了看天,七夕的月亮从云层里穿出来,不圆但是还算亮。加勒比海的夜风吹过过来,带走了城市的潮湿和闷热,月光下水墨色的椰子林,殖民时期庞大雪白的礼堂,在七夕的夜色里沉浸出一种宁静的诗意。

我们拐进一条铺满青砖的小街,街上有人声鼎沸的酒吧和餐馆。谁家的吉他弹响了,配合着一曲热烈的西班牙民歌,人们说着笑着,喝下一杯杯的啤酒和果子酒。多米尼加的七夕夜里,荡漾着幸福和喜悦,属于音乐和美味佳肴,属于棕榈树和银色的沙滩。我们在一个街头的小店坐了下来,经摊主的介绍,每人点了一份当地传统的甜点:香饼豆奶汤(habichuelas con dulce)。当芳甜萦绕在唇齿间,心头升起温柔的喜悦。在这样的一个夜晚,没有谁去述说一个遥远的东方神话,没有谁知道那个银汉迢迢暗渡的夜晚,鹊桥归路上的如梦佳期,牵牛和织女等了千年约了千年,盈盈长水间有多少温柔相传,也就有多少煎熬相随。

快乐是他们的,忧思是我自找的。在这个幸福的海岛上,或许还有孤独的灵魂在流浪,寻找曾经斑驳的回忆,海风带不走的美好愿望。

悬崖上的金字塔

如果想去寻找玛雅文明,肯定不能错过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(Yucatan Peninsula),尤卡坦半岛是玛雅人的故乡,半岛上遍布着玛雅文化的遗迹。去探访加勒比海悬崖上的玛雅金字塔,是我坐邮轮去墨西哥的主要目的。

2000多年前, 玛雅人就在尤卡坦半岛上定居建城,只是几百年的风雨沧桑、战乱、瘟疫,城市里已是断壁残垣,充满了荒凉破落的气息。转眼又到了十六世纪初,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,西班牙随即占领了墨西哥,导致了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侵略,玛雅文化遭到空前的洗劫。

我们的邮轮最初停泊在科筑美岛(Cozumel )的码头,然后从岛上坐渡船到墨西哥大陆。我们一群人到了大陆后,在导游的带领下,再坐旅游车到图隆(Tulum),导游告诉我们,图隆城是玛雅文明的起源之城。Tulum是西班牙单词,Tu是“石头”,lum是“墙”,两字合二为一就是“石墙”,难怪图隆城里到处都是石头堆砌的城墙,城墙的厚度差不多有5公尺,在那个年代也算铜墙铁壁,固若金汤了。

TP72图隆金字塔 (Tina摄影)

与其他玛雅遗迹比较,图隆金字塔建在濒临大海的峭壁之上,居高远望加勒比海,这足以让它傲视群雄,与众不同。图隆城的金字塔显然经过专人管理,精心修复过 。许多盘根错节的古树被砍掉了,然后铺上了草坪和砖石路,方便游人的行走。但是图隆城的金字塔四周绕上了长绳,不准人靠近或是登攀,不能不说一种遗憾。金字塔的底部像个长方形,四个斜面都有台阶。听人说,许多年前游人不多,任何人都可以拾级而上,到达最高处的神庙,站在那里远望蓝天下的加勒比海,浩瀚无涯,该是多么的意气风发。

我曾经穿行在尤卡坦半岛上,见识过一些名气不大的玛雅遗迹,掩映在繁茂的热带森林之中,时光斑驳的金字塔,还有造型精美的祭坛、神像、纪念碑。爬上金字塔,用手触摸石头上的象形文字,古老而灵动的文字,似乎有它特别的生命力,让心魂能感受到遥远的神秘,还有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。金字塔外的有繁密的绿藤,藤上开了野花,谢了又开,开了又谢,娇艳缤纷了几千年,看够了人类历史的悲欢和兴衰。

TP73图隆金字塔 (孟悟摄影)

玛雅金字塔,就是一座用石头建起来的玛雅历法。据导游介绍,玛雅历法把1年分成18个月,每个月20天,还有5个额外日(Uayeb),加起来正好是地球绕太阳一星期的时间。而台阶的总数目也正好暗合365这个数字。玛雅历法中的5月1日和9月1日,这两日太阳直射赤道,白天黑夜等长。说起来等同于中国的春分(3月21)和秋分(9月21)。在春分和秋分的这两天,落在金字塔上的阳光,与阴影组合成一条游动的蛇。抬起头来,无边的风景在浩叹中流淌。一对蓝鸟悠闲飞过,仿佛带来了几千年前的预言,远处似乎有钟声,惊醒了夕阳中沉睡的神殿。

站在金字塔前,我忽然想起遥远中国的大足石刻,圆觉洞中,佛前跪着一尊菩萨,低头合掌,敬请佛祖说法,整个洞内光线暗淡,高处开了一天窗,如果洞外有阳光,光从外面照进来,恰好落在求法的菩萨身上。光影留痕,千年长存,无论什么时间,什么地方,人类的智慧总是让我们赞叹和神往。

TP74回望大足的圆觉洞,也是光影留痕,千年长存。(孟悟摄影)

图隆金字塔的悬崖之下,有莹白细腻的沙滩,清亮晶莹的海水。许多游人在看完了金字塔后,都会沿阶而下,去海滩游玩。如果随船航行,从海上看岸上的风景,更有一番妙处。人若站在玛雅金字塔上看大海,是气定神闲的俯视;但从海中的船上看金字塔,是望峰息心的仰望,仰望蓝天白云下的金字塔,傲然耸立在峭壁之上,什么感觉,伟大!让人静心屏息的伟大!不觉回想起玛雅神秘的预言,世界的末日就在今年(2012年,12月21日冬至这一天),似乎根本就不可能。我倒是相信人类在2012年冬至这一天,进入全新的文明。

TP75图隆金字塔的悬崖之下,有莹白细腻的沙滩,清亮晶莹的海水。(孟悟摄影)

金字塔路上的小插曲

在图隆看了金字塔归来,路上还有一段小插曲,似乎跟悬崖上的金字塔没什么关系。当我沉醉在绮丽的风光时,不觉间被蚂蚁咬了一口,皮肤很快就发红发肿,痛得想跳,痒得钻心。周围的小贩趁机向我兜售贵得离谱的药水,同行的一位游客叫我别买,只要用橘子皮直接敷在肿痛处,24小时后,我的皮肤就消了肿,恢复正常。我向那位美国人致谢并请教,他告诉我,这知识是从他爷爷那里听来的,而他爷爷生前不过是个普通的农场主人。

小小的橘子皮还有这样的神效,让我想起了苦瓜叶子,2009年的夏天,“猪流感”在美国各地猖狂流窜。那时我还在上班,我们部门有人得了猪流感,很快传给了周围的人,办公室上下,咳嗽声此起彼落。更糟糕的是,我先生在他所任职的学校也染上了猪流感,日夜咳得声嘶力竭。从办公室到家,我24小时都在饱受猪流感的病毒攻击,我先生说,你肯定要生病,但我最后还是幸运地没有“中标”。

我是怎么挺过来的?那些日子,我用后院的苦瓜叶子给自己熬汤,汤水中的苦味,跟中药的黄连有得拚,但是为了健康,愁眉苦脸也得喝下去,而这“苦瓜叶子汤”也让我逃过“猪流感”一劫。

蒲公英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,春天的时候,不少人在美国都会遭受花粉过敏的罪。有朋友采集后院的新鲜蒲公英熬汤,什么都不放,直接喝下去,苦是苦,但是让人神清气爽,真的医好了花粉过敏。有的人虽然没有摆脱花粉过敏,但是症状明显减轻。看来蒲公英是帖好药,清热消痛,有奇特的药效。

TP76维吉岛上的一种树叶,能治疗失眠(孟悟摄影)

记得曾经去加勒比海的维吉岛,见到当地的一种树叶,跟普通的树叶也没什么不一样,但是导游告诉我们,这种树叶用来熬水喝后,能治疗失眠,能让你稳稳妥妥睡到天亮。有的母亲嫌幼儿吵,在晚上就给他们喂树叶熬的“失眠水“,孩子便不哭不闹,睡得比岩石还沉。因为树叶是天然的植物,不会对人体有伤害,一代又一代的人都用过了。我倒是想起国内有些保姆,嫌婴儿白天太吵,便在婴儿的食物里添了安眠药,让婴儿沉沉睡去,觉得自己得了解放,只是这样的行为是无法容忍,总有一天会遭到严惩。

大自然有许多普通的植物,有奇特的功效,是上天给人类的馈赠。人类要知道感恩,珍惜自然,不得随意破坏自然。

伯利兹的面子工程

如果想去看热带雨林的风光,伯利兹(Belize)是个不错的选择。伯利兹地处中美洲,离赤道不远,具有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 。常年的高温和多雨,把各类植物滋润得枝繁叶茂,异彩纷呈。走进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,近看树木高大伟岸,远望林海浩瀚无边,消失在蓝天的尽头。林中的瀑布,很远就能听见声响,走近了,飞流而下,闪玉烁银般扑过来,溅起一池气势磅礴的美丽。

TP77散落在热带雨林里的玛雅金字塔 (孟悟摄影)

玛雅文明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灿烂过。那些散落在热带雨林里的玛雅金字塔,走过千年的风雨岁月,有的已成了断壁残垣,但依然用它精美的石雕,古老的象形文字,倔强地告诉后人它曾经的沧桑和辉煌。

随着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,无疑给玛雅文明带去了一场灭顶之灾。16世纪初期,伯利兹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。伯利兹这片土地对西班牙相当有利用价值,森林里长着许多珍贵的林木,比如 富红木、苏木、这些材料既可以用来造船,也可以用来做家俱。还有一种染料木,很奇特的,可以用来染织衣服。伯利兹的地下还有石油矿藏。西班牙把它建成成了木材的原料地和加工地。又过了三十年,苏格兰的海盗横行霸道,居然也要上岸建立根据地。

西班牙当然要保护自己的成果。西班牙和英国为了争夺这块土地,打了几百年。英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。这就是为什么伯利兹的官方语言是英语,而它周围的邻居,比如墨西哥、危地马拉、洪都拉斯,全都说的西班牙语。

邮轮在伯利兹停靠的港口名叫伯利兹市,是伯利兹的首都。码头四周的环境幽美干净,高大舒展的椰子树下,一栋栋漂亮的私人豪宅,雍容华贵的名店外面,绿草如茵,鲜花如锦。但当我们无心走到城市的另一面,泥泞的街道,脏乱的集市,摇摇欲倒的木房子外面,晒着灰暗的床单和衣服。眼前忽然恍过码头附近的珠宝店和名包店,天差地别的对照啊。

而路边一家副食品小店,让我想起了七十年代中国农村的供销社,全都是来自黑白电影的老镜头:大门安装了可以滑动的铁栏杆,柜台式的货架,室内昏暗的日光灯,室外歪着几部顾客的旧自行车。一条浑黄的小河从小店门口流过,上面漂浮着垃圾和动物的尸体。一个小女孩在河边玩,趴在岸边捡河上的易拉罐,不远处两三个人在网鱼,网上来的鱼就直接拿到十多米远的摊位贩卖。

TP78城市里的杂货店(孟悟摄影)

之所以能见识这样的画面,完全是因为我们的“运气“,什么运气?旅游车在路途出了故障,车的轮胎爆了,空调也坏了。旅游车上的人都是邮轮上的客人,大家纷纷喊受不了。我也感到闷热难耐,无法呼吸。导游只好打开车门,让我们下车透气。结果外面比车上好不了多少,烈日当头,热浪滚滚,而我们又身处在一个十分混乱的集市。我听见一个游客说:“去了世界这么多国家,从来没见过这么恶心的地方。” 另外一个游客说:“我真为这个地方的人们感到抱歉,希望他们的生活会好起来。“

TP79集市(孟悟摄影)

我站在椰子树下的阴凉里,听着四周纷繁的言谈,莫不是对当地人的同情和悲切。当地人真是活在悲惨世界中吗?我看见集市里人们的笑脸,无拘无束的高谈、吆喝、讨价还价。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片土地,这片土地上固有的生活模式。同情是外界给他们的,他们内心生长的快乐和幸福,许多人不知道。但我知道,幸福的感觉不是以物质条件来衡量。天性不快乐的人,纵然天天玩游艇飞机,日日吃龙虾鱼子酱,也没有一颗喜悦的心。

回到邮轮之前,我再望了一眼码头,一排排椰子树下面,依然是豪华的别墅和奢侈名店,心想这个国家的面子工程做得还算扎实。

洪都拉斯:出门在外的另一种风景

奥运圣火即将在伦敦点燃。这些日子来,各个国家为了争夺奥运入场券,正进行着殊死搏斗。前几个月(2012年3月),雄心勃勃的美国男子足球队,出师未捷,在奥运会预选赛上惨遭淘汰,无缘伦敦。为了顺利进军伦敦,美国足协可谓费了一番苦心,出钱出力,把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区奥运足球预选赛的八强赛,申请到美国本土。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美国队还是输了,只能泪眼遥望伦敦。是谁断了美国男足的奥运梦?中美洲的一个小小国:萨尔瓦多。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萨尔瓦多这个国家。不过没有关系,当萨尔瓦多干掉了美国,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上网查询这个国家。其实美国男足并不是一支弱旅,两年前的南非世界杯,美国队在小组赛场上顽强作战,一路挺进了十六强。这次被萨尔瓦多拦在伦敦的大门外,也算是一场意外。足球是圆的,赛场上太多的意外和震撼。不过萨尔瓦多也没有笑到最后,在半决赛上被洪都拉斯恶狠狠端掉。伦敦奥运足球场的绿草地,洪都拉斯是踩定了。

我一点也不吃惊,我对洪都拉斯的最早的感觉是就是足球。那时候还没有出国,因为常看足球,知道那是一个足球强国。洪都拉斯队跟中国队交战时,他们骁勇善战,多次大胜而归,让无数的球迷感慨不已。球迷们说,中国足球队虽然给我们的痛苦大于快乐,但是常常给我们普及地理知识,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地球上还存在着许多偏僻的小国家。

每次听说了一个小国家,我便会打开地图查找这个国家的位置,有时间的话还会翻阅一些相关的书。慢慢地知道得多了,洪都拉斯曾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,有三千多年的文明,跟中美洲的众多国家有着相同的命运,自打哥伦布的船队在这块土地上登陆后,洪都拉斯便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。“洪都拉斯( Honduras)”是哥伦布赐予的名字,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“深渊(Depths)“。

TP80a到处都是香蕉树(孟悟 摄影)

我曾在美国的一保险集团公司工作,有个同事就是来自洪都拉斯。她告诉我,她的故乡盛产香蕉。小时候家里穷,餐桌上,母亲摆不出丰盛的菜肴,她从小吃着香蕉长大,蒸的香蕉,煮的香蕉,腌的香蕉,油炸的香蕉,以致于长大成人后,她看见香蕉就想吐。她还告诉过我,洪都拉斯的运输以铁路为主,因为香蕉出口量巨大,还有运输香蕉的特别快车。

在美国的超市里,时不时会看见从洪都拉斯进口的香蕉。洪都拉斯的香蕉有各种各样的风味,苹果香蕉有苹果的脆甜,玫瑰香蕉有玫瑰的芳香,柠檬香蕉有柠檬的清香。到底是盛产香蕉的王国,小小的香蕉也会玩出这么多花样。洪都拉斯的香蕉在我唇齿间萦香,让我对这个国家升起了一种向往。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香蕉。

那一年春天,我有了机会去洪都拉斯,但是邮轮并没有停泊在洪都拉斯的本土,而是一个叫Roatan 的海岛,从海岛去大陆要坐一个小时的渡船。海岛上林深树密,百花绮丽,到处都能看见舒枝展叶的香蕉树,我估计那些香蕉树是野生野长的,不是人工培植的,人工培植的应该成林成片,有着种植园的规模。那些林中的野香蕉树倒是自得其乐,有的跟高大的椰子树混玩在一起,有的与娇弱的兰花聊天作伴。

洪都拉斯的风光与加勒比海其他地方大同小异,沙滩白亮如雪,海水碧绿如玉。同一个地方的风光看多了,纵然再美,也开始有了审美疲倦。本想去洪都拉斯本土看科潘玛雅遗址(Mayan Ruins of Copan),听说那里的金字塔和广场,古老雄美,让人赞叹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一千年。公元前的一千年,欧洲还是一片黑暗,同个时代的中国呢?烂漫的《诗经》在华夏的土地上传唱,黄河两岸的人民已经知道精耕细作,养蚕织丝绸。玛雅的人民在那个时候也有了灿烂的文明,石碑上的象形文字,文字四周精美的花雕,似乎都在述说过去的辉煌。

只可惜邮轮在Roatan海岛上只停泊一天,坐渡船去洪都拉斯大陆显然来不及了。我们只能对科潘遗址望洋兴叹,那些神奇壮观的金字塔、广场上的庙宇、山顶的祭坛,雕刻了巨蟒和怪兽的石墙,只能凭着网络上的文字和图片感受了,但愿下次还有亲身拜访的机会。

科潘遗址没看见,倒是撞见了另一种风景。既来之,则安之,我们几个人在海岛的沙滩散步,忽然看见一群人闹腾起来。最初是两个潜水的人在海边互骂。都是邮轮上的游客,都是出来度假的人,应该有好心情,好兴致,有什么值得兴师动众的?两个人并不相识,男的潜水上岸后,取下面罩的时候,忍不住喷了一口水,很不巧,一下就喷在女的脸上。男的还没有反应过来,女的就先跳起来骂人,用了一个不敬的词汇。男的被人骂了,当然要奋勇还击,战斗自然升温了。

男的呼朋唤友,一下招呼来了十几个人,女的身边只有丈夫和幼童,男方占着人多势众,对女方进行了围攻。幸好海滩上的巡警及时赶来,制止了战火的激化。出门在外,我还是第一次看美国人打架,特别是在风光迤逦的度假胜地。如果要说谁的不对,我觉得是女方错在先,毕竟那潜水男不是故意朝她喷水,她如果转身而去,就可以避开一场争斗。人在旅途,还是应该有颗宽宏的心,包容别人的人,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宽。计较、狭隘、受不得气的人,弄不好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场祸乱。

当邮轮离开洪都拉斯的时候,我听船上的人说,那潜水男一伙人还在追踪漫骂女方一家,让一家人不得安宁,女方一家不得已请了保安。安全是没有问题了,但是度假的心情呢?许多年后回忆洪都拉斯,大海、沙滩、香蕉树都模糊了,只剩下一场心烦意乱的你争我斗。好没有意思!有本领去奥运赛场上斗,平日生活里还是多份忍让和包容。

维吉岛上的正月15:寻厕看到红灯笼

转眼又是农历的正月15,忍不住又回想起加加勒比海的维吉岛,差不多三年了,但感觉还是像昨天的经历。那个冬天很冷,我和朋友结伴去加勒比海避寒,邮轮停泊维吉岛的那一天正好是中国的正月15。久居美国的小地方,过年的气氛很淡,除了在网上看几眼春晚的节目,周围的华人该上学的上学,该上班的上班。当我在春节前后订邮轮船票的时候,几乎就没有过节的概念。

TP81维吉岛 (孟悟摄影)

船停码头的时候,我没有参加邮轮公司的岸上游览,和一群在船上结识的新朋友,准备上岸自行漫游。途中遇见一群台湾同胞,他们告诉我今天是正月15 。正月15感觉好遥远啊!正月15 给我的画面是明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呼朋唤友,放焰火、猜灯谜、吃元宵、其乐融融。盏盏花灯挂在街头,照亮了千百张幸福的笑脸。也照亮了檫肩而过的男女,抬头相望,电光石火,而蓦然回首间,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 。

维吉岛没有灯火阑珊。 晴空艳阳下,蓝天碧海,白帆点点,绵延起伏的海岸线,青山如黛,山上玲珑的红房子白房子,与海上的帆船遥相呼应。一群海鸥从我们面前飞过,掠过一串愉快的鸣叫。我真的感觉不到一点正月15的气氛。

出租车把我们送到山上后,一群人漫步在浓荫如盖的街头,悠闲地走着,看四周典雅秀丽的房子,七嘴八舌猜测它们的价格。一片欢声笑语,我突然笑不起来,因为喝水太多,情况紧急,立刻需要卫生间。可是上哪儿找卫生间呢?这四周都是住宅小区,连出租车也不好叫,如果走回出租车站,大概也需要七八分钟的步行。有个朋友给我出了两个主意,一是去茂密的香蕉树后,解决內急问题,二是去房前敲门试试,看是否有人愿意奉献自家的卫生间。

两个办法我都无法接受,到香蕉树下随地大小便,若是被警察抓住,可不太丢脸了?若是不小心上了新闻的头条,更是无颜见江东父老。到人家房前敲门更不可行,试问哪个房主人愿把卫生间拿给一个陌生人用?我外焦内急,走投无路间,一个朋友突然手指前方叫了起来:“红灯笼,前面的房子挂着红灯笼,应该是你们中国人的房子。”

看见了红灯笼,我真像看见了希望,迎着那团燃烧的火红跑去。按响了门铃,果然是一张东方人的脸。我十拿九稳她是中国人,于是主动开口中文,没有错,她的回应果然也是中文。知道我的来意,她脸上闪过几分诧异,但还是主动让我用了她家的卫生间。

从卫生间出来,她问我怎么知道她是中国人?我说你门口的红灯笼。她笑道,那红灯笼是她除夕的晚上挂上去的,没想到成了卫生间的标志,在正月15这一天引来了中国的客人。她简短地聊了她自己,她的老家是广州佛山,在维吉岛定居前已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,因为丈夫在维吉岛上的生意越滾越大,他们就搬迁过来了,但丈夫不是中国人,是美国人和菲律宾人的混血儿。

她还告诉我,维吉岛的产业就是是旅游业,岛上除了当地产的热带水果,什么都是从美国进口的,连饮用水也是进口的。她在美国本土的时候,经常能吃到新鲜的蔬菜,同许多中国人一样,她极爱吃叶子类的蔬菜:大白菜,菠菜、香菜、木耳菜、蒜苗、油麦菜……但在维吉岛上,蔬菜贵得惊人,而且还不新鲜。

我说你家后院有地,为什么不自己开荒种地呢?她说怎么没有种,刚上岛的时候她就种了 菠菜和小白菜,根本就不长,全死光光了,维吉岛的土质太差,她曾经种了几十棵蒜苗,收获的时候炒一盘都不够。

我说叶子类的蔬菜最怕大太阳,维吉岛的太阳跟海南岛差不多, 菠菜和蒜苗哪受得了,还不如种果实类的蔬菜,比如苦瓜、蚕豆、西红柿,这类蔬菜喜欢太阳。如果你非要种叶子类蔬菜,不妨在菜地搭个遮阳挡光的大棚,另外土壤必须保障足够的灌水。

她说灌水没有问题。维吉岛上的房子都装了雨水收集的系统,那水直接连入洗衣机和卫生间的用水系统,也用来灌溉前院后院的花草树木。她说她曾经在海南岛上当过知青,养猪种菜,什么都干过,是吃过苦的人,还把种出来的菜拉到集市里去卖过。后来四人帮一垮台,高考一恢复就考上了大学,发誓再不当农民,想不到命运东拐西弯,漂洋过海到了另一片土地又当了农民。她带我去参观她的后院工程,我看见一棵香蕉树时才恍然大悟,想起还有一群朋友在等着我用厕后归去。

当我慌忙忙推开前院的门,朋友们全都站在房子外。他们说,如果我还有一秒钟不出来,他们就准备锤门兴问。我用卫生间的时间太长了,他们中有人认为我拉肚子拉昏了,晕倒在卫生间里,还有人以为我遭到了谋杀或是绑架,正寻思着是否要报警。

TP82维吉岛上的正月15(孟悟摄影)

我随着众人朝出租车站走去,快要拐弯时,我忍不住转身回望,看见她还站在灯笼下朝我挥手,我忍不住回走了两步,也朝她挥手,心头升起温暖的感动。虽然我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,彼此也没有留下联络的电话,但是我已经记住了这个正月15。维吉岛上的正月15,没有看花灯,没有猜灯谜,没有焰火和元宵,就是一个挂在房前的红灯笼,足以温暖我在异乡的心,照亮我漫长的记忆。

牙买加和博尔特

去牙买加之前,有朋友告诉我,一定别错过热带雨林里的大瀑布( Dunn’s river Fall),层层叠叠的山和水,可以一路戏水,一路攀登上去,情趣盎然,很有意思的一段旅程。热带雨林中的大瀑布,有闪玉烁银的壮美,飞流而下,声震密林,溅起一片动人心魂。看多了,也就审美疲惫了,马上就是伦敦奥运会了,我知道我的牙买加之行,最想要的收获是什么。

想见牙买加的飞人博尔特(Usain Bolt)?那是不可能的事。导游告诉我们,牙买加的明星运动员,如今都关在伦敦的郊区集训。没什么奇怪的,伦敦奥运的圣火没两天就要点燃了,田径场上的博尔特可能再次夺人眼球。回望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会,百米跑道上的一道闪电,震颤了世界。至今还记得他赛前的招牌动作,举箭射天,一副志在彼得的洒脱样子。百米短跑,哪一个不是咬牙切齿,拼得满脸的狰狞,而他居然左顾右望,见身边没有来者,确信自己已是王者,在跑道上就骄傲地拍起了胸口。

牙买加,加勒比海上一个小小的岛国,其面积远不如中国的海南岛。岛上盛产咖啡,盛产美食,也盛产短跑天才,是牙买加打破了美国在短跑项目上的垄断,向世界演绎了自己的神话。

当邮轮停靠在牙买加的Falmouth港口,我随众人上了岸,看见斑斓的海水,雪白的沙滩,一栋栋色彩绚丽的木房子掩映在芭蕉林下。芭蕉林不远处有黑油油的农田,田里种着什么?郁郁葱葱的山药苗,我认识。当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一战成名后,他的父亲很自豪,对慕名而来的各国记者说:“我儿子为什么跑得这么快?就是吃着当地的山药长大的。”

牙买加的山药,于是跟着博尔特红遍了世界。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发财的闪光点,开始大量出口本地山药,标出了不菲的价格。他们把博尔特当成免费的活广告,广告中说:你若想跑得快,像奥运英雄博尔特一样,请尝一尝我们的山药。

导游见我对博尔特有兴趣,便兴致盎然告诉我,车再开十分钟,就会进入她家的社区,那也是博尔特成长的地方。导游的儿子跟 博尔特是同龄人,他们小时候在一起踢过足球,进的同一个小学。博尔特在童年时性格安静,话不多。我说,真看不出来,他在北京奥运的表现不仅是个运动天才,还是个搞怪奇才。导游点头说,自从他当了超级明星后,他和过去完全就是两个人。

北京奥运会 似乎就在眼前。我和导游都记得,博尔特一出场就没闲过,各种表 情,以及怪异的造型。他在跑道上的表演全世界都看见了,100年的奥运赛场上,史无前例,如此牛人,跑百米还中途回望,戏谑地放慢速度,然后挥臂拍 胸,那意思好像在说:看看吧,我这样子你们也追不上我,我这个样子也照破世界纪录。

  记得当年NBC的主播人批评他,博尔特厉害归厉害,但如此行为是对其他选手的不尊重,也是对奥林匹克的不尊重。博尔特的脑子里没有这些清规戒律,他只是肆无忌惮地展露自己的天性,你说他疯癫也好,狂妄也好,他依然站在高处得意地大笑。导游说,她也记得这些场面,但是博尔特小时候不是这个性格。

我继续“卖弄“我对田径的好记性,我对导游说,北京奥运会上,女子100米也是你们牙买加拿的,那女孩没想到自己能拿金牌,快乐得发了疯,国旗蒙在脸上,躺在跑道上,脚舞手也舞,还连声尖叫,一群摄影记者围上来,长枪大炮般的镜头对准了她,我们看不见她的脸,只见她四脚朝天还在挥舞。

导游说,你记性真好。我说,我还记得博尔特在破了200米的纪录后,牙买加的国旗简直成了他的服装道具,一会儿罩在头顶当雨衣,一会儿又挂在脖子上当围巾,最后披在肩上,翘臀摇头跳起了民间舞。人活到这种境界,酣畅淋漓,真是幸福啊。

导游呵呵一笑说:什么幸福啊,人不可能永远都幸福,你不知道,博尔特已经没了优势,他有了强大的对手,对手也是我们这个社区出来的,也是吃山药长大的,他叫Yohan Blake,比博尔特年轻,在牙买加国内的选拨赛上,他击败了博尔特。看着吧,在伦敦奥运会上,他必将取代博尔特,笑看世界。

【TP179】牙买加的Falmouth港口 。(孟悟摄影) 

车窗外是热烈灿烂的牙买加阳光,落在棕榈树上,落在海岸线上,也落在一个庞大的一个广告牌上,广告牌上的博尔特,依然是那个逍遥自得的招牌动作。导游预言,伦敦奥运后,他的广告会被Yohan Blake取代。我摇头,赛场如战场,变化莫测,这巅峰对决,鹿死谁手,结局谁也无法知晓。但是我相信一句话:英雄只能笑一时,不可能笑到永远。

一个月后的伦敦奥运,谜底出来了,博尔特依然笑傲江湖。流光如梦,又是一个四年飞远了,博尔特再次站在里约奥运的最高点。

【TP180】在博尔特的故乡看见他的广告。(孟悟摄影) 

邮轮与大海的随感

一百年前与一百年后写给泰坦尼克号沉船一百周年

那天早晨醒来,一打开电视就是意大利邮轮事故的报道。这个世界太乱,每天都有目瞪口呆的新闻。歌诗达协和号(Costa Concordia)倾覆在海面上,恍若泰坦尼克的灾难场景,穿越了时空,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又悲情地上演了一遍。

我曾经出门远游,坐过多家邮轮公司的船,最偏爱的还是歌诗达的船, 那邮轮美轮美奂,宛若金碧辉煌的水晶宫。在我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里,还用美好的句子赞美过歌诗达邮轮:”带着浓郁的意大利风情,每一件艺术品都让你流连忘返,从《蒙娜丽莎》到《最后的晚餐》,从维纳斯到大卫,从罗马到威尼斯,看不尽的油画和雕塑,道不完罗马帝国的璀璨和繁华。人在邮轮之上,如果不看窗外的海,你会感觉自己穿行在佛罗伦萨的展览厅,或是悠闲在威尼斯的咖啡馆。“ 威尼斯的咖啡馆忽然变成了地狱的暗河!歌诗达邮轮因撞上了礁石,船体倾斜,船舱大量进水,已经造成多人的死亡和失踪。

TP83歌诗达的艺术馆(孟悟摄影)

TP83a歌诗达的艺术馆(孟悟摄影)

TP84歌诗达的晚餐厅(孟悟摄影)

TP85歌诗达自助餐厅里,换餐用的帘子也是油画 (孟悟摄影)

TP86歌诗达赌厅里也有雕塑 (孟悟摄影)

TP87歌诗达美轮美奂的咖啡厅(孟悟摄影)

这让我们怎么理解? 二十一世纪的邮轮,船上高新科技的装备,可以说武装到了牙齿:卫星通讯、雷达探测、电子指挥系统……邮轮怎么可以发生触礁的事故?据电视上幸存的乘客描述,当时他们正在餐厅用晚餐,“轰“的一声巨响后,邮轮开始颠晃。船上员工告诉乘客不用慌张,只是一些电路故障而已。但是乘客怎能不慌,他们能感觉餐厅东摇西晃,看见油画、花瓶,雕塑纷纷落地。恐怖在一刹那间就弥漫了全船。

人群混乱不堪,蜂涌着扑向救生艇,每个人都忙着逃生,不知道谁去管那些坐轮椅的老人,幼小的孩子。惊慌的人们嘶喊着,推搡着, 寻找他们失散的亲人。船身倾斜时,一个母亲抱不稳尚在襁褓的女儿,把孩子转交给陌生人,但是陌生人自身难保,又把孩子还给了她。当船灯熄灭后,现场更加混乱,局面不可控制。人们为了抢上救生艇,大打出手,谁都想活命,谁都不想提前去见上帝,不管是乘客还是船员。当人变成了野兽,人性中的丑陋便膨胀到了极致。有个乘客在接受采访说,他当时也去抢了救生衣,不是为他自己,而是为他的孩子,如果每个人都遵守妇女和孩童先走的命令,他是不会去抢的。

TP88歌诗达协和号倾覆在海面上(记者摄影)

一百年前的泰坦尼克,面对灾难,人们也惊慌失措,但道德还在,知道让妇女和孩童先上救生艇;泰坦尼克的船长没有选择逃命,而是从容走到最底层的船舱,完成了一个船长与船共存亡的悲壮誓言。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最后时刻,音乐响了,船上的音乐家面对黑暗,默然地奏起一首曲子:《Nearer My God ,To Thee》 (离你更近了,我的上帝),给恐怖中挣扎的人们送上最后的感动,最后的希望。我相信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,在死亡面前是淡定从容的,无所畏惧的。

反观一百年后的意大利歌诗达,灾难面前,船长和大副溜得比谁都快。留下群龙无首的骚乱,那些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员工,他们不过是餐厅的厨师和侍应生,纵然有责任感,却无法指挥四千多人的安全撤离。他们不知道怎样疏散人群,不知道怎样操作救生艇的揽绳,只好用菜刀来砍,最后救生艇下了水,装满了人,员工却不知道怎样驾驶它,让救生艇上的人欲哭无泪。而船上的尖叫声一声响过一声。最可怜的是一个表演魔术的女孩,她被关在黑箱子里出不来,而魔术师早跳下舞台跟着观众逃命去了。

谢天谢地,幸好沉船离岸不远,许多人在无奈中选择了游泳,纵身跳入寒冬的地中海,一些人是穿着晚礼服游到了岸边。如果沉船是在茫茫大洋之中,谁能游得过沧海?那死亡人数简直是不敢预测。一个穿着白色晚礼服游上岸的女子告诉记者,她丢失了所有的珠宝,但是她命还在,已经很幸运了。

科技更发达了,道德却沦丧了,莫非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?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,固然是一场人类的悲剧,但却悲得壮烈,悲得震心撼魂。2012年的歌诗达协和号,也是一场悲剧,但更像一场闹剧。船长失责,罪不可赎,船长因误杀罪和弃船罪已经遭到意大利警方逮捕。如今全世界都睁大了眼睛,要看看最后的审判结果。

后记:转眼三年过去了。2015年2月,审判结果出来了,船长因放弃乘客独自逃生,造成了32人死亡,等待他的是16年监狱生涯。有人问,16年后放出来,他还能做什么?都是70岁的老人了。有人说,让他在监狱里好好反省吧,出来后写本书,应该还有市场。

人生的态度:意大利沉船的思考

那些日子里,意大利邮轮的触礁事故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,人们迫不及待地需要答案,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灾难?世人无法理解,二十一世纪的今天,船上配备了最新的高科技的装备,更何况那一天海上风平浪静。

据最新消息报道,邮轮之所以撞上了礁石,是因为船在行驶时离岸太近,为什么离岸太近?因为船上有个员工的家就在岸上,船长要向员工的家人展示邮轮的宏大美丽,还要鸣响船笛,给他的家人送上隆重的问候。这是何等的荣誉啊。员工的亲人们早就知道这个喜讯,他们奔走相告,等待这欢乐的时刻。

如果知道这欢乐的背后是什么代价,相信谁也不会扛上这份荣耀。行走在意大利这个国家,你会感觉其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人民特别的热情友好。但是热情友好的另一面,整个国家管理混乱,没有次序,小偷成群结队,汽车横冲直撞,到处乱作一团。想想看,意大利男人风流成性,上到国家大官,下至葡萄园农工,都有一颗怒放的花心。全世界都知道,意大利国家领导人拈花惹草,被绯闻缠身,早已不是什么新闻。这样的人领导出来的国家,迟早要出乱子。意大利邮轮触礁事故,或许就是上苍给这个国家的一响警钟。

一想起意大利,肯定会想起古罗马帝国,帝国曾经辉煌过,耀武扬威过,在地中海沿岸诸国东征西伐,让多少国家成了它的版图。可能是因为横行霸道的报应,帝国的子孙们躺在祖宗的江山上,骄奢淫侈,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。从庞贝出土的雕塑就可以看其极度荒淫的一面,乱交、群交、人兽杂交,从皇家宫廷到市井小巷,空气里弥漫着淫荡的气息。罗马帝国很快就日落西山了。

历史走到了今天,罗马帝国的子孙们依然不思进取。我记得过去有个同事说过一个故事,他女儿在意大利工作,给家里邮寄了几次明信片。家人从未收到过,正郁闷着的时候,有人告诉她,在意大利邮寄信件全凭运气,因为取决于邮递员的心情,如果他那天不高兴了,把所有的邮件往垃圾桶一倒,便说我今天的工作完成了。

如今意大利面对经济大衰退,应接不暇的财政赤字,堆积如山的公共债务。这个国家不能再乱下去了,需要一个铁面无私,雷厉风行的领导者,为国家做事的人都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。光凭性格的热情友好,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

再回头谈邮轮触礁事故,表面上看,这个船长非常的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,对待下属犹如最好的伙伴。但生命是严肃的,容不得开半点玩笑,为了一份虚荣,一份炫耀?几千人的性命不要了,价值几亿美元的邮轮不要了。很多时候,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(她)未来的命运。

我想起多年前在中国发生的一件事,一个偏僻的北方农村,飞出了一个金凤凰,这个金凤凰是那个乡下第一个飞行员。飞行员的家人无比荣耀,什么叫光宗耀祖,这就是光宗耀祖,他们希望他在爷爷大寿那天,驾驶他的战斗机,能够从村庄的天空飞过,让全乡的人都能开开眼界。飞行员同意了。为了让众人看得清楚,那天他的飞机离地面太近,突然失去控制,只听撕心裂肺的轰隆一声,机毁人亡。滚滚黑烟中,什么都散了。

我在Discovery Channel还看过一个空难纪录片。一个俄国的飞行员,把孩子带上了自己的飞机。孩子坐父亲的飞机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,但是这个孩子跑进驾驶舱里,要玩中央操作台的控制系统,当爹的居然同意了,孩子玩上了瘾,觉得自己能驾驭大飞机,特自豪,得意忘形间,碰了一个什么按钮,飞机失去了控制,忽然剧烈晃动,当父亲的想挽救也来不及了,眼睁睁看见飞机朝地面撞去。一生一刹那,一眼一瞬间,可怜的三百多名乘客也成了陪葬。

谁愿意承受家破人亡的悲剧,谁愿意看见那些悲伤的眼泪?为自己,也为他人,愿这世上的人,都少一些虚华和浮躁,多一些踏实和认真,我们的人间才会变得平安和美好。

新邮轮与旧邮轮

佛罗里达三面环海,港口多,船也多,被称为世界的邮轮首都(Cruise capital of the world)。凡是世界上最新最大的邮轮,一出厂便直接开往佛罗里达。新邮轮在佛罗里达工作个三四年,一般会送到地中海的几个大港口;再过个三五年,邮轮会去太平洋地区服役,比如东京、悉尼或是上海。若是东京等港口有了更好的船,那些半新不旧的船又回到美国,分散在美国三四流的港口,继续娱乐当地的人们。

现在的人一谈起新邮轮,就喜欢与泰坦尼克号比。可能是那部电影气势磅礴,惊心动魄,太深入人心了。回到现实,如今的造船技术日新月异,通讯卫星和网络系统的应用,是泰坦尼克号那个年代的人无法想象的梦。如果想坐最新最大的邮轮,必须从佛罗里达出发。皇家加勒比邮轮的“海洋魅力号”(AllureoftheSeas),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新邮轮。站在甲板上,不得不感叹它的奇雄和壮美。它长约361米、宽66米,重22.5万吨,可载6320名游客、船员2100名。该邮轮有16个乘客甲板,2704个客舱。其面积相当于四个足球场,是泰坦尼克号的5倍。这一串的数据很是耀眼。

TP89皇家加勒比“海洋魅力号”(Allure of the Seas)(孟悟摄影)

TP90远望“海洋魅力号”,它比岸上的房子庞大许多倍。(孟悟摄影)

要说“海洋魅力号”有何与众不同,我愿意首推中央公园。把林木葱茏的公园安放在大海之上,绝对是一个崭新的创意。“中央公园”这一名字,是来自纽约的中央公园。清晨时穿行其间,有青草的芳香和百鸟的歌声。但是我知道那百鸟的歌声是假的,人工模拟系统合成的,试想茫茫烟波之上,哪可能有百鸟欢唱?

TP91把林木葱茏的公园安放在大海之上,绝对是一个创意(孟悟摄影)

TP92把林木葱茏的公园安放在大海之上,绝对是一个创意(孟悟摄影)

中央公园里的植物多是树和藤,藤爬在高高的墙壁上,我希望它能开一壁的娇艳,却只有零星的紫花点缀。园中艳丽的花极少见,可能是怕招惹虫子,引来麻烦,到底是在海上,不是在陆地上。坐在公园的长椅上,我任想象漫天飞舞,等以后的科技更发达了,未来邮轮上的公园,不仅有百花争艳,更有百鸟争鸣,蝴蝶翩翩,因为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总是绚烂惊艳。

我曾在皇家加勒比的“自由号”上,见识过攀岩场、溜冰场、高尔夫球场,但是在邮轮上玩空中飞索还是第一次。飞索架在在十七层甲板的两端,从上往下看,正好俯瞰八层的中央公园,公园里的长廊和露台,露台酒吧里欢乐的人,都小成了玩具世界,我看得心惊胆寒,上半身僵了,呼吸也紧了,等玩的次数多了,就可以轻松自如地东张西望,享受海风和速度带来的幸福。

TP93飞索架在在十七层甲板的两端(孟悟摄影)

TP94从上往下看,正好俯瞰八层的中央公园,(孟悟摄影)

“海洋魅力号”的酒吧也是别出心裁,那酒吧是可以升降的,往上升,可以升到中央公园;往下降,可以降到皇家大道。往上升的时候,喷泉晶光四射,往下落的时候,喷泉安静地停下来。随着酒吧的升降,配合着光、电、音的效果,看四周的风景游移变幻。当然,四周的人也把升降的酒吧当成一面风景,趣意盎然,美丽了视线。四处都是风景。

【TP95】酒吧往上升。(孟悟摄影)

【TP96】酒吧朝下落。(孟悟摄影)

【TP97】酒吧向中央公园升去。(孟悟摄影)

我去过纽约多次,但阴差阳错,每次都错过了百老汇的《芝加哥》,但在“海洋魅力号”上得到了补偿。《芝加哥》的演出可以说是美轮美奂,但还没有震天撼地的效果,若想感受“惊天动地“,千万别错过了邮轮的水上剧院。水上剧院的一出大戏,是根据“遗失的大西洋城”,那个古远的传说,改编的水上舞剧。导演用声、电、光的现代技术,营造出光灿斑斓的神话天地。而一个个高超的表演者,从水上升起来,从空中落下去,落入水中后,又飞上陆地,以水、陆、空重叠交错的立体方式,全面震撼观众的眼球。一会儿是云袖轻摇,回风舞雪,一会儿是电闪雷鸣,天地低昂。在那么一瞬间,只觉得时光穿越,空旷无垠,远古的神话,今日的繁华,都融入了千年的梦幻之中。

【TP98】《芝加哥》就要上演了,但演出时禁止拍摄,因为版权保护,邮轮上所有的演出都禁止拍摄(孟悟摄影)

如果说起邮轮本身的艺术性,我还是怀想老邮轮。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港口,时常泊着好几艘邮轮,全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邮轮。其实老船并不等于垃圾船。1980年代的邮轮设计,从里到外,典雅精美,高贵华丽,像欧洲的博物馆。新邮轮虽然时尚,但是其间错杂营造的魔幻元素,前卫艺术,我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欣赏。“海洋魅力号”就是个例子。

你能说“海洋魅力号“没有艺术性吗?似乎每个角落都有艺术品,可是那些艺术品要不抽象,要不魔幻,要不就是摸不着头脑,我知道设计家是想设计出一种包揽万象、囊括世界各个民族的特征、体现出人类和平共处的艺术。带着这种野心的设计,主题不会明确,让人困惑。那些挂在邮轮走廊的绘画和摄影,画面中一个日本盛装的日本艺伎,缓步行在摩登大楼的楼梯里,作者想表现古代和现代的融合?还有一个云鬓松挽,罗纱轻飞的中国仕女,她的身旁站着一个西洋打扮的孩童,莫非是想表现东方和西方的交错?还有一件作品,是用泼了红油漆的日本旧报纸拼凑出一种抽象的意境,猜不出它的主题思想,也不想去猜。

【TP99】日本旧报纸拼凑出来的艺术品(孟悟摄影)

【TP100】一些东方元素的艺术品(孟悟摄影)

【TP101】一些东方元素的艺术品(孟悟摄影)

【TP101a】一些东方元素的艺术品(孟悟摄影)

【TP102】这样的艺术品算是走的魔幻吧?(孟悟摄影)

想起意大利的歌诗达邮轮公司,有上个世纪80年代的老船,外部壮丽巍峨,内部美轮美奂,油画也好,雕塑也好,无不让人叹为观止。人在船上,可以从《蒙娜丽莎》看到《最后的晚餐》,也可以从罗马走到威尼斯,静心平气品味罗马帝国的璀璨华美,仰望那个时代文明的繁荣昌盛。每间客房的墙外都有一副意大利名画,一千多间客房啊,一千多幅各个时代的名画,不得不感慨意大利的历史之悠久,文化之灿烂。邮轮的餐厅里,走廊上,甚至在赌城里,触目之处都是艺术品,每一件艺术品都值得你驻足长看。人在邮轮之上,如果不看窗外的海,你会感觉自己穿行在佛罗伦萨的展览厅,或是停留在威尼斯的咖啡馆。以致于七天之后,邮轮结束了加勒比海的旅程,我感觉自己离开的不是邮轮,而是意大利。我就喜欢这种主题突出的邮轮。留在记忆中的华美经典,经典是永恒不变的主题。但是老邮轮设备陈旧,只说那蜗牛一般的上网速度,就让人忍无可忍。

【TP102a】80年代的老邮轮外观依然典雅优美(孟悟摄影)

新邮轮也好,旧邮轮也好,都是一个人的品味,一个人的选择。

海上的缘份

每次坐邮轮,都喜欢站在高高的甲板上看海,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。四面都是浩瀚的海水,庞大的邮轮在颠簸的海面上向前而行,宛如一座可以移动的海岛,而你临风面海,可以想象自己是海岛的主人。很多人说,大海不过是单调乏味的蓝色,第一眼看着新鲜,看多了就自然生腻了。

【TP104a】海上的风光自有它的旖旎斑斓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04b】霞光落在海上,勾起多少想象。(孟悟摄影)

大海并不是单调的蓝和乏味。海上的风光自有它的旖旎斑斓。黎明时刻站在甲板上,东边是日出,西边是月落。东边的旭日正一点点从海面上升起,西边的圆月正一点点朝海面下落,一边是霞光万丈,呼唤着无限蓬勃的生命,一边是忧郁的晕红,在海天之际发出恋恋不舍的叹息,日月的交替,时令的轮换,同时绚烂地冲进你的视线,依托着无涯的大海,那么生动活泼,让你感叹这自然的浩瀚与绮丽。

【TP103】圆月正一点点朝下落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04】旭日正一点点从海面上升起。(孟悟摄影)

后来我才知道,那天是12月21日,在北美地区出现过罕见奇特的月全食,月全食从凌晨1点开始,持续了3小时,天空中的月亮是一轮血红色的圆月亮。可惜没有缘份,我错过了血红色的月亮,错过了几百年一见的奇观。当我站在甲板上等日出的时候,已是凌晨七点,那时候的月亮已经不是血红色了,月亮似乎被清水漂洗过,成了褪了光色的晕红,带着凄艳的惆怅,长叹在广袤清凉的黎明中,一点点朝西边的海面落去。

我们的邮轮在巴哈马的两个海岛停靠后,便沿着美国的东南海岸线,由南向北而行。夕阳西下的时候,我和先生临窗面海,看海上的风光,时不时有船从海面开过。海上的船不同于河上的船,船与船一般相距遥远。在我航行的经历中,密西西比河下游段的船,大大小小,五花八门,繁忙兴旺之极,给我极深的印象。但那是河,这是海,因为相隔太远,我们只能从船的大致轮廓,猜测这是个什么类别的船。来来往往的船有驳船、渔船、集装箱运输船、石油运输船、美国海军驱逐舰、当然也有同我们一样的邮轮船,霸气而优雅地航行在海面上。日落的时候,海上突然出现了一艘奇异的船,不大,却特别的高,长方形的样子。我们都在琢磨这是一艘什么船。先生忽然说,这是船吗?这肯定不是船!我说怎么不是船?

在海天交界的地方,如果不出现船,莫非还能出现什么不明的怪兽?先生解释说,如果是船,船上肯定有灯,发光发亮的,远远的就能看清楚,现在天色已晚,这个东西一点亮都没有。再说如果它真是船,它应该在运动,同我们相对而行,应该很快就开远了,你看已经过了半小时了,还在我们的正前面,说明它没有移动。根据我的判断,它应该是陆地上的一栋高楼。

邮轮因为有赌博类的娱乐设施,按照美国的海上条约,邮轮必须远离海岸线至少十二海里,才能让老虎机亮起来,骰子掷起来。船在海上行驶,隔着十二海里的距离,根本不可能看见海岸线。但是情况很清楚,在相距海岸线十二海里的陆地上,有一栋巨型的摩天大楼。遥遥耸立在我们的眼前。到底是栋什么样的大楼?我们船舱里的电视频道里,有卫星航线导图,从地图上看邮轮的位置,大概是在佛罗里达北部。先生恍然大悟,突然大声说:“我知道是什么地方了,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装配大楼!”

【TP105】我的相机不好,把海上看到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照成这个模样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05a】在Port Canaveral 港所拍的肯尼迪航天中心,远处最高的那栋楼。(孟悟摄影)

肯尼迪航天中心(KennedySpaceCenter),美国航天发射的重要基地,位于佛罗里达半岛的东北部(Titusville)。其航天中心的装配大楼,气势磅礴浩大,大楼容积360万立方米,高160米,刚竣工时,是当年世界上最庞大的建筑。那栋高楼是不对公众开放的,也就是说,只能远观,不得进入。十多年前,我和先生去过肯尼迪航天中心,在佛罗里达的蓝天丽日下,感受了装配大楼的顶天立地,想不到十多年后,隔着浩渺的大西洋之烟波,再次见识了它的威武雄壮。隔着十多年的光阴,以这样的方式再次相逢,不得不感叹是一种缘份。

找一张便宜的邮轮船票

在美国,坐邮轮旅游是一件非常大众化的旅游方式,算不上奢侈和豪华。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不喜欢邮轮,说一辈子体验过一次就足够了。在假日里,他们宁可选择上山滑雪,或者林中露营,要不就是飞到某个海岛上的度假村,过几天逍遥的神仙日子。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上邮轮?因为邮轮上太多的美食佳肴,怕身不由己,控制不了自己的舌头。等下船时,添一身白花花的肥肉回家。现在的人都讲究健康,追求美好匀称的身材。

【TP107】在美国,坐邮轮是非常大众化的旅游方式。(孟悟摄影)

但我还是喜欢邮轮,因为舒适,因为可以去很多奇特的地方,体验不一样的感觉。比如在月光如水的夜晚,随邮轮穿越直布罗陀海峡,一边是欧洲,一边是非洲,而你站在海峡的中央。人在船上,只管尽情享受。我每次出外旅行,总是担心食物、睡眠、住宿环境,下一程的安排。而乘邮轮远行,我能够完全放下包袱,没有任何的担忧和害怕。前几天,我还对我的一个朋友说,等钱攒够了,一定要上环球旅游的邮轮,108个日夜都在船上,看遍七大洲和四大洋,今生也没有遗憾。

一个朋友对我说,环球旅游的世界邮轮,并不适合真正的旅行者,108天在船上,只是走马观花看世界,因为所停之处都是港口城市,要知道多少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都在内陆深处。她和她先生曾查过世界邮轮的几条航线,更加证明了他们的论证:花一大堆钱,却错过了世界的精华。还有一个朋友也不太喜欢邮轮,她说:“世界邮轮听起来很舒服,但是在船上又吃又喝108天,下船时候没有400磅也有300磅,这种让我从人变猪的船票,送我也不要。”

朋友黄连一样苦的语言没有阻止我对邮轮的热爱。闲暇时光,我最爱在网上寻找便宜邮轮船票。圣诞节和新年是邮轮最贵的时候,因为大部分人把一年的假期都集中在那个时间段,学生们那时也放假了,所以邮轮票不仅贵而且还紧俏。夏天的船票也不便宜,因为学生放暑假。最便宜的时间是三四月和九月,算得上真正的淡季,我曾经上过3月和9月的邮轮,七天七夜,3个国家,税后才400多美元,想想船上包吃包住的日子,那些晚餐桌上的鱼子酱和龙虾,那些美妙绚烂的歌舞演出,400多美元的价格,虽说邮轮上的饮料和美酒还是需要付费,我依然觉得低廉得过份了,不知道邮轮公司怎样维持经营成本,更别说达到理想的利润水准。当然,我知道我是在瞎担心,若是邮轮公司真的运营不下去,早就关门大吉了。后来有人告诉我,酒水和赌博是邮轮公司的两大主要创收。

【TP106】邮轮上的美酒需要付费(孟悟摄影)

【TP106a】邮轮上的酒利润非常高(孟悟摄影)

【TP106a】酒吧外的冰雕也是为了吸引客人(孟悟摄影)

等我上了船,结识了一些朋友,才发现还有更便宜的好事,有人只出了300美元就上船了。那人喜滋滋地告诉我,他是在网上买的票,那个网站叫Expedia,他是提前两个星期买下的,时间恰到好处,不早也不晚,网上的票价变化多端,没有规律,看中了就得马上下单,出手得快,不能太贪心!跟买股票是一个道理。他的话说得我心有戚戚焉。

我曾经在某年的9月,同朋友打算去阿拉斯加观光,上网一看,有570美元的邮轮船票。朋友说,这个价格好,去阿拉斯加不算贵,快点搞定吧!

【TP108】去阿拉斯加看冰川是许多人的梦想(Murray Lundberg摄影)

可我想等等,希望过几天下跌后再买进,结果过了几天不跌反涨,涨到了600多,朋友说,别等了,快下手吧!我只犹豫了一天,就看见价格又涨了,飞到了700多。两天后价格开始发飙,居然冲到了1000多,这个价格再加上不菲的机票和Shore Excursion(岸上游览),完全超过了我当年的预算,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行程。最后我们只好上了开往加勒比海的邮轮。我和朋友都住在东海岸,去加勒比海从东海岸的港口(在佛罗里达)出发,机票相较于飞西海岸,要便宜许多。如果要去阿拉斯加,邮轮从西海岸的西雅图出发,光是机票一项,就要贵出许多。

所以说,找到一张便宜的邮轮船票,也是一件辛苦的技术活儿。

海上的房间

海子的那一句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,早已成了经典。温暖、明媚、安静,牵引出多少美好缠绵的想象。住在一间面朝大海的房子,听海的声音,邀明月清风,看潮涨潮落,该是多么的心旷神怡。

想想那些我坐过的邮轮,不妨把邮轮比喻成一个海上移动的大房子。大房子里有众多的小房间,邮轮上的房间按照价格分了档次,高低贵贱,明码实价。最便宜的是内舱,没有窗户的房间,虽然里面的陈设跟海景房、阳台房一样的规格,但是房间没有窗,看不见海,看不见风景,人在房里睡觉,一觉醒来,不知道外边是白天还是黑夜。没了窗户,似乎跟外界割断了联系,到底是件遗憾的事。但是很多人无所谓,觉得船舱不过是睡觉的地方,白日里都在外面活动,餐厅、咖啡厅、酒吧、图书馆……到处都有看海的大窗子,何必要多花那份钱去买个窗户呢?

房间里若是有窗户,就是海景房,价格自然比内舱房要贵,在自己的房间里看海也是件浪漫的事,那份情调属于蜜月里的佳侣们,或者天下所有的有情人。如果还要追求更精致的浪漫,那就选有阳台的房间。站在阳台上,可以感受海风的味道,听见海浪的歌声,看日出日落,若是风大了,回到房间依然可以歪在沙发上看海,看海上升起的明月。海景房就没有这样的好处,海景房的窗户是固定的,不能打开的,无法领略大海的气息。当然,多一份享受,就要多一份钱。这个自然。

阳台房再往上走就是套房,顾名思义,套房肯定有多余的房间,除了阳台和卧室外,还有客厅。套房也分几个档次,最高的是总统套房,卫生间装了按摩浴池,其面积比普通船舱的房间都要大,阳台也非常宽敞,面朝大海,搞个小型的鸡尾酒宴也没有问题。住豪华套房的客人都能享受私人电梯,拥有私秘的小空间,把他们跟喧嚣的人群隔开了。

不同的房间,确是有高低的差别,但是房间的主人一旦走进邮轮的共同服务区,餐厅也好,咖啡厅也好,图书馆也好,美容院也好,大家都是平等的,一视同仁的。至少在美国管辖的邮轮上,还没有出现过歧视的现象。但是在君主立宪的大英帝国,邮轮上的贵族意识,等级制度依然存在,让没有思想准备的美国游客气得眼睛发绿,但又无处可以投诉。

英国邮轮公司的玛丽皇后号(Cunard Mary queen 2),虽然已经被美国的邮轮公司(嘉年华)买下,但依然执行英国的传统制度。在玛丽皇后号上,如果你是内舱的客人,邮轮上的某些高档区域,你是无权进入,无法享用。这让许多美国人怒不可遏,无法接受。但是在美国人群里,也有一小部分人热爱特权,享受等级带来的快感,他们便成了玛丽皇后号上的忠实客人。

【TP109】从纽约港口启航,开向伦敦South Hampton的玛丽皇后号(Oliver Smith摄影)

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,穷小子杰克住在底舱,怎么可以随便出入邮轮的上等区域?跟贵族的小姐演绎了一段私情?相对于现在,一百年前的那个年代更是等级森严,上等区域的可以去下等区域,但是下等区域的是无法混进上等区域的。对于这个电影细节,我有个朋友的解释很有意思:因为导演是美国人,脑子里没有那么多等级观念,为了打造不同阶层男女的浪漫,故意把邮轮上的等级制度模糊化了。

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,我们依然生活在有等级的社会里,正如邮轮上的房间有不同的档次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,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。我突发奇想,想把海子的那一句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,改成“面朝大海,人人平等。”

曾经住过的那些船舱

坐邮轮的次数多了,不种档次的船舱我都经历过了。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,如果白日里的活动多,住在内舱就够了,内舱虽然最便宜,但是内部设施都一样,在外面的享受也跟其他船舱的客人一样,省下来的钱可以花在上岸的旅游。

【TP110】公共区域的观景点,比总统套房的阳台都大,于是很多人有理由只买内舱房。(孟悟自拍)

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如果去的地方是重复过的,船靠码头时也不愿下岸,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海景房或者有阳台的房间。在房间呆久了,抬头看一眼窗外的风景,也是一种调剂。

下面谈谈我经历过的不同船舱:

【TP111】住在有阳台的房间,当然是很开心,阳台不变,但是窗外的风景一直都在变。(孟悟自拍)

【TP112】住在有阳台的房间,当然是很开心,阳台不变,但是窗外的风景一直都在变。(孟悟自拍)

【TP113】船泊码头与船行海上,是不一样的风景。(孟悟自拍)

【TP114】静下心来,品味海子的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(孟悟自拍)

【TP115】这是标准的海景房,可以看风景,但是窗户打不开,不能感受大海的气息。(孟悟自拍)

【TP116】这种船舱有窗户,但不是海景房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窗户叫Port Hole (舷窗), 舷窗的窗户太小,比不得海景房的大玻璃,所以这样房间的价格跟内舱房一个价。同一个价,很多人还是宁愿住舷窗房,因为房间有自然光,能感觉外边是白天还是黑夜。有人说,住在没有窗户的内舱房里,关了灯,就像睡在黑棺材里。但也有人喜欢内舱房,不受光线的影响,可以睡个好觉。(孟悟自拍)

【TP117】这种船舱叫内景房,窗外不是大海而是皇家大道,玻璃的大小跟海景房倒是一个尺寸。价格在海景房与內舱房的中间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18】既然内景房不能看海,那就看窗外的热闹,皇家大道上人来人往,笑语喧哗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19】内景房的人看外面的风景,殊不知也成了人家的风景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19a】我曾住过的套房,除了卧室和阳台外,还有个小客厅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19b】套房的阳台比一般房间的阳台要宽敞些。(孟悟自拍)

海上的美味: 穿越大海的舌头旅行

邮轮上的美食可谓是灿烂缤纷,囊括了全世界的美味佳肴。舌尖上的旅行从早餐开始,然后是午餐、下午茶、鸡尾酒宴、正式晚餐…… 文字的力量到底有限,还是请图片来帮忙吧。

【TP120】法式鹅肝,这样的菜肴在五星级酒店极贵,在邮轮上享受倒是很随意的一件事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1】龙虾,邮轮上很多客人都喜欢这道佳肴。我朋友南西告诉我,有次她坐邮轮去阿拉斯加,餐桌上有个客人连续要了六盘龙虾,也不怕周围的人笑话他。这就是坐邮轮的好处,宴席上的任何一道菜,只要你喜欢,都可以多要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2】法国蜗牛,这道菜我在巴黎根本不敢点,太贵了!有些美国人不喜欢,说是吃虫。我觉得还行,有些感觉像吃螺蛳,如果烹调的方式改成姜蒜爆炒,应该更美味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3】意大利马沙拉小羊肉,这道菜曾在威尼斯点过,但是味道还不如邮轮上的鲜美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4】邮轮上的牛排。对于牛排的几分熟,在美国有四个程度:一分熟(rare), 血淋淋的那种,颜色鲜红,国人一般不能接受。三分熟(medium rare), 颜色还是红,但是外面已经是褐色了。五分熟(medium), 内部颜色在粉红和褐色之间,国人大都能接受这个程度的牛排。全熟(Well done),颜色为深褐色,从里到外都看不到红色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4a】这是我点的五分熟牛排(medium)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5】意大利千层饼,在邮轮上做得玲珑精致,平日里在餐馆里点这道菜,都是一大盘的份量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6】日本寿司,一个个都宛若精美的艺术品,做寿司的厨师也是日本人,据说还获得了日本寿司协会的认证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6a】特殊餐厅的日本鳗鱼寿司(孟悟摄影)

【TP127】邮轮上的菜肴以西式为主,但也能吃到北京烤鸭,味道嘛,就别太苛刻了,当然不是很正宗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8】一道很有名的意大利沙拉(也叫意大利开胃菜):Antipasto,翻译过来的意思是“通心粉之前“,顾名思义,也就是正餐以前。虽说小小的一盘,但包含的内容却很丰富:鱼子酱、三文鱼、番茄干、橄榄果、意大利咸肉……一个美国籍的意大利人对我说:Antipasto 在意大利的南方和北方做法有些不同,但邮轮上的Antipasto味道绝美,把南北方的优点都融合进去了。我说这不奇怪,因为邮轮上的厨师就是意大利人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28a】特殊餐厅的意大利开胃菜(孟悟摄影)

【TP129】Tiramisu:传统的意大利甜点,翻译过来的意思是“让我快乐”,这道甜点带着浓郁的咖啡味和奶味,芳香可口,比美国的甜点好吃,美国的甜点总是甜得发腻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0】Gaspacho:非常有名的西班牙美食,邮轮上的许多美国人很喜欢。我曾经点过一次,真的爱不起来,那汤是冷的。在华人的传统观念里,汤应该冒起袅袅的热雾,入口是温肠暖心的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1】trout almondine,按照字面翻译是鳟鱼杏仁,鱼肉很鲜美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2】Crab cake,蟹饼,在美国很受欢迎的一道菜,是用蟹肉加灰面、奶油、鸡蛋、洋葱等材料调制而成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3】邮轮上的三文鱼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5】自助餐厅的巧克力喷泉和雕塑让我想起了比利时,那个以巧克力著称的国家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5】自助餐厅的巧克力喷泉和雕塑让我想起了比利时,那个以巧克力著称的国家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5a】自助餐厅的黄油雕塑,算是一个景观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7】晚餐桌上的一个朋友要了两道甜点:左边是草莓慕斯,右边是奶酪蛋糕。爱惜身材的人最好躲过这样的诱惑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8】服务生送到房间的小甜点。旁边的青蛙是服务生用毛巾折叠的。每天不变,服务生在清扫房间后,都会把用毛巾折叠的动物放在客人的床上,动物每天变个样,今天是猴子,明天是乌龟,这也算是邮轮服务的一个特色吧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9】船长邀请的鸡尾酒宴,这里的美酒不用付费,尽管喝。一般只有会员才能得到邀请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9a】船长邀请的鸡尾酒宴,这里的美酒不用付费,尽管喝。一般只有会员才能得到邀请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39b】船长邀请的鸡尾酒宴,这里的美酒不用付费,尽管喝。一般只有会员才能得到邀请。(孟悟摄影)

滔滔不绝说了这么多美食,也该打住了。在我看来,山珍海味再诱人,尝一两次便足够了。千吃不腻的还是青菜、豆腐、白饭,因为我的肠胃已经对它们建立了信任,几十年的信任。如果让我天天吃邮轮上的食物,我扛不了两个月,如果让我天天吃青菜和豆腐,我会很知足地过完这一生。

那年夏天,我在家乡会了一个朋友。她和我一样,对食物不挑剔,只讲清淡和营养,在我们那个以麻辣驰名全国的城市,我们两人都算是异类。她挑了个靠江的餐馆请我吃饭,坐在窗前可以看嘉陵江的风景。席间她点了个凉拌三丝,便把菜谱给了我,我要了个紫菜豆腐汤,便想不出什么可点了。没有大鱼大肉,而菜的清淡,让我享受到了米饭别样的清香 –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气 。席间我们叙旧畅谈,欢喜盈心,那顿饭我们吃得很幸福。她后来对我说,这样招待远方的朋友,会让很多人笑话。我劝她不用愧疚,因为喜悦已经留在我的记忆。

回想邮轮上的那些美食,不过是舌头上的一次旅行,穿越大海的舌头旅行,旅行完了,总是要回家的,不管是谁。

美国海岸防卫队的直升飞机

那个午后风和日丽,邮轮离开墨西哥后,悠闲地巡游在海上,我和南西坐在甲板上看拉丁舞表演,欢歌劲舞中,喇叭突然传来紧急的呼叫声,揪紧了我们的脑神经。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倒是很镇静:大家不要慌乱,邮轮上的一个客人突然肺心病发作,需要马上抢救。

怎么抢救?那时我们的船行正在加勒比海上,茫茫无边的海上,哪里去找医院和医生。主持人说,已经报警了,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直升飞机就要来了。

美国海岸防卫队(U.S. Coast Guard )是美国的一支军队,七个纪律部队其中一员。作为海事军队,海岸防卫队专责海上的执法事宜。其权利不仅涵盖了12哩领海,也可以染指国际水域。和平时期,美国海岸防卫队受国土安全部管辖,国土安全部就是从前的移民局。一旦战火爆发,只要总统下令,海岸防卫队便可移交给美国海军参予作战。平日我们在新闻里看见那些搜捕偷渡船的快艇,就是海岸防卫队的装备。

天空突然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。海岸防卫队的动作真是快,也就一杯咖啡的光景,飞机就来了。我对南西说:“我去房间拿相机,这种场景很少见。”我刚一起身,便听见主持人通过麦克风告诉众人:请大家不要拍照,相机的反光会影响飞行员的视线。

话是这么说,我还是快手快脚,去房间拿了相机回来。我想只要不打闪光灯,应该没有问题。再说那时正是下午,阳光明媚着呢,哪里需要闪光灯。我回甲板时,看见许多人都在拍照,也趁机按了几张。南西在一旁叹道:“人家的灾难,倒成了你们的娱乐片了。”

正说着,看见病人已经被护送上了直升飞机。那病人举起手臂,还向众人做了个胜利的手势,很自豪的样子,由此看来,他的病并不是紧急如焚。周围响起热烈的欢呼声,飞行员也向大家挥手致意。群情激奋,众人像观摩了一张精彩的海上演习。主持人通过麦克风告诉大家,直升飞机将飞往休斯顿医疗中心,那是距离海岸线最近的一家医院。

【TP176】美国海岸防卫队的直升飞机正在救人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77】能看清飞机上的字:U.S. Coast Guard(美国海岸防卫队)(孟悟摄影)

【TP178】甲板上的人们都在观望。(孟悟摄影)

飞机慢慢远去了,人们的话题开始拐弯,开始议论那位病人未来的账单。

“那肯定是个庞大的账单,,没有一万美元,至少也要七八千。如果没买保险,就得一个人背着。”一个学者模样的人说。

“美国海岸防卫队的飞机,可不是坐着看景的。”一个蓝眼睛的老太太说着,叹了一声气,对病人未来的账单,她抱着极大的同情。

“下次上邮轮,一定要买保险。”我对朋友南西说。一场事故给了我一种新认识:人在外面,各种意外防不胜防,千万别省那点保险费。美国海岸防卫队的直升飞机,不知是个什么天价,最好别送上去看风景。

先看世界,后吃救济

朋友艾琳曾对我说过,她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是希腊人,虽然母亲生在美国,但是一直向往希腊,想坐邮轮看那片绮丽的海水,还有先辈们成长的地方。但是家庭的磨难,职场的艰辛,让她的希腊之行一直没有实现,直到因病闭上了双眼,再也不可能醒来看见窗外的阳光。

母亲给了女儿一个深刻的教训,人生劳苦,不要担忧未来,要提前享受明天,人的生命太脆弱,太匆忙,说不定哪天就变成一缕细烟消失在风中,什么声音也没有留下。母亲为什么没能实行希腊的梦想之旅?担心工作,操心儿女,后来退了休,又帮着孩子看孙子,天长日久,劳累和焦虑把她逼上了病床,生病就得花钱,哪怕你有医疗保险。美国最苦的就是中产阶级,朝九晚五,奔波不息,养车、养房、养孩子,一旦撞上了经济风暴,退休金缩水了,医疗保险化了。眼睁睁看着,欲哭无泪,人们同情你也帮助不了你!谁也不想当悲剧的主人公。

艾琳说,母亲生前念念不忘希腊,带着幽怨和遗憾进入坟墓,这样的悲剧不会在她的身上重演。她只要有钱,就去坐邮轮,看尽世界的山海江河。身边的亲友看她还不到四十岁,已经坐过了三十多次邮轮,不仅遍览了欧洲和美洲的名城,甚至还看过北极的极光,南极的企鹅,他们羡慕她,但也觉得她做过了火,有次为了坐超豪华的Silversea 邮轮去看活火山,她居然动了401 k(退休金)的钱。他们劝她:你还是应该存些钱,或者做些投资,给未来一个理财的规划,人都有衰弱的那天,老了怎么办?老了又没钱是人生最痛苦的事。

“以后又老又穷,就去吃国家的救济,现在有钱又有身体,正好去享受。“这是艾琳的观念。这个观念跟美国的政策有关。穷人只要穷到彻底,没车没房没收入,所谓的一穷二白的状况,国家什么都管你,吃的住的,还有免费的教育和医疗。但是只有你有收入,哪怕一个工资微薄的临时工,生了病,也迈不进国家的免费医院!国家的政策就是这样样子。

当年艾琳的母亲绝对谈不上富裕,有点退休金,有栋旧破的木房子,躺在医院的病床上,什么补助都拿不了。因为一心念着治病,从不敢乱花钱,直到临死也没有坐上邮轮去看她梦中的地方。艾琳心眼明亮,目标明确,把世界游遍了,钱花光了,等又老又穷的时候让国家来照顾。

艾琳曾经说过:“就算我老去的日子又穷又没有尊严,但是我曾在豪华的邮轮上,面朝大海享受过那些精美的甜点和迷人的美酒,人生没有遗憾。”

【TP178a】曾经面朝大海,享受过的甜点和美酒。(孟悟摄影)

在美国吃救济并不是件光荣的事。但是艾琳想得很开,她说反正那时候我已经老了,而人生的感受已经丰富了,经历也厚重了,记忆就是一串闪光的项链,就让我在免费的养老院里晒晒太阳,数数项链上的珍珠– 回望那些我曾经去过的地方。我绝对不会后悔自己的一生!

遥看海岸线

我从小就喜欢看地图,对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,任想象在心头长叶开花。长大后去了许多地方,但是爱看地图的习惯依然没有变。坐国际航班的时候,虽然偶尔也会看一两部电影,但更多时候愿意盯着监视屏上的卫星航行图看,然后再看一眼窗外的世界,万里高空下的风景,山河冰川都美到了极致。一时兴致来了,还要忍不住要同身边的乘客分享:

“知道吗?我们下面是阿拉斯加,冰川环绕的小镇,像童话里的世界……”

“知道吗?我们正在穿越白令海峡,海峡真的不宽,一眨眼就没了……”

”下面是北冰洋,如果有高倍望远镜,说不定能发现北极熊……”

“下面是西伯利亚,森林那么辽阔,还有一条很美的河流……”

“下面是大兴安岭,马上就快到北京了……”

纯属一个人的兴奋。身边的旅客一脸倦容,对万米高空下的地方并不感兴趣,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?中国人也好,外国人也好,他们都盼着飞机快点飞到目的地。

我坚持着看我的习惯。每次坐邮轮,都会查看房间的卫星航行图,若是发现行到某个特别的地方,总会跑到阳台上观望。如果那次航程所订的房间没有阳台,我便会跑到甲板上,或者能观景的公共服务区,餐厅也好,酒吧也好。隔着十二海里的大海(领海),遥看漫漫海岸线,有时平坦无垠,有时跌宕起伏,无论在月光下还是阳光下或是在微雨中,在我看来都是件喜悦惬意的事。

【TP178c】遥看漫漫海岸线,无比欢喜。(孟悟摄影)

在我的游历中,海地的海岸线最为险峻壮观,让人叹为观止。这也难怪,海地这个国家80%的土地都是山地,而且有很多的火山,看海地的第一眼,就感觉它和夏威夷像表姐妹。从海上观山,是一种特别的角度,山海相照,别有一种风韵。船在移动,山景也在变化,那山一会儿雄奇险峻,一会儿清丽沉静,让我想起了华山的险,也想起黄山的秀。等夕阳沉了,山水也想睡了,在烟波微茫之间,在云雨水烟之中,只觉得千岩万转,迷花倚石,我的想象于是开始穿越,在时空之外灿然开花。

【TP181】海地的海岸线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81a】海地的海岸线。(孟悟摄影)

海地的山海虽然美,但是一旦到了夜晚,黑黢黢一片,什么也看不见,不像其他国家有灯光灿烂。突然想起2010年 ,海地发生7.3级的地震, 一夜之间,满目苍夷,遍地废墟,荒凉的小路上,坍塌的断墙边,到处是成堆的尸体,尸体席子都来不及裹,就草草葬在乱山岗,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。电视机里的一个个镜头,无不触目惊心。地震之后,全球发起了救灾总动员。我记得地震后,邮轮继续开往海地的度假岛,引来一片愤怒的抗议:“只想找钱,不讲良心的邮轮公司,居然开船去受灾地去游山玩水,知道不知道,不远处就是成堆的尸体,饥寒的难民!”但是海地政府企求邮轮公司:“请不要取消航线,请继续把船开到我们港口,我们不仅需要救灾物资,更需要发展经济,安排当地就业。” 海地政府很清楚,只要邮轮保持正常的航线,一年就有几百万美元的收入。

当邮轮离开了海地,巡游过牙买加的海岸,牙买加的山比不过海地的雄伟绮丽,海岸线自然平淡无奇,但是到了夜里有灯火闪亮,告诉世人这个国家的发展还是不慢的。佛罗里达因为平地多,从海上看岸上,海岸线隐约可见,但是夜里灯火之璀璨华美,让外星人也能感受那是个繁华世界。最难忘的一次是船过迈阿密,夕阳就快落了,苍茫的大海之上,庞大的天幕之下,巨楼林立,林立出一片巍峨的城市风景线。在转身回头的一刹那,一道夕光回照在城市的风景线,无限的辉煌似乎还在漫延,似乎就快流逝。黑暗就要来了,海和天都沉在了伤感之中,那些现代和文明的炫耀也会消散。忧郁的夕光中,我感觉岁月海天都定格在那里,我的一生一世也定格在那里。

【TP182】迈阿密的海岸线,巨楼林立,林立出一片巍峨的城市风景线。(孟悟摄影)

迈阿密的海岸线让我震撼,而古巴的海岸线让我感动,因为跟人心和情感有关。那日坐 邮轮游西加勒比海,船停靠了几个岛国后,从墨西哥的科日梅(Cozumel)启航,开回佛罗里达的母港。清晨起床,打开电视,看见卫星航行图显示我们的船正沿着古巴的海岸线航行,心头一动,忍不住再细看,船的位置正好对着古巴的首都:哈瓦那(Havana)。当时我的房间虽然有阳台,但是在邮轮的左面,左面面朝加勒比海,只有右面才能看见古巴。我三步换两步,赶紧上了11楼的自助餐厅,那里三面环海,是观景的好地方。我凝眸远望,总算看见古巴了,海岸线起起伏伏,隐约间能辨得出高楼和电视塔。

“对岸是古巴,你们知道吗?” 我一兴奋,忍不住要同陌生人分享,一对夫妇正坐在面海的餐桌前,享受烟熏三文鱼和蛋饼。

“对岸是古巴,我们知道,因为我们就是古巴人。”夫妇俩对我微笑,表情极为淡定。倒是我淡定不下来,立刻便追问:“既然你们是古巴人,怎么可能在美国的港口上邮轮?” 那先生笑道:“我二十岁就来美国了。”

我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的美国,乘风破浪偷渡来的,为了自由,为了美好的生活。当人到了自由的国度,在挣扎和辛劳之后,拥有了财富和尊严,但是不能随便回到故土,对亲人的刻骨思念,是眼边的泪,心头的疼。但是只要卡斯特罗( Castro)还在台上,美国的古巴人就很难回到日思暮念的故乡。

那夫人对我说:“卡斯特罗迟早会……” 她用手在她的脖子上一横。我明白她的意思, 卡斯特罗迟早会死,美国和古巴迟早会自由往来。那先生告诉我,尽管两个国家相不往来,但是如果要见亲人,也不难,可以到第三国,比如巴哈马,比如牙买加。那年他的祖母已经100岁了,患了二十多年的关节炎,不能旅行,去世前也没能同亲人相聚。那对夫妇对我说,这两年政策有些松动,可以参加特别的旅游团去古巴,但是手续繁杂,而他们的身体也不太好,先生刚做了膝关节手术,太太有糖尿病,经常要看医生,不适合长途旅行。

因为政治的缘故,让亲人望眼欲穿,隔海相望,台湾和大陆曾经上演过,很幸运,中华民族还算遇见了开明的领导人,结束了曾经的悲剧。东德和西德已经统一,但是韩国和朝鲜还在分离,骨肉也在分离。亲情的煎熬,谁堪承受?这就是我们的世界。正如那夫人说的:“这世界从来就没和谐过。”

人在邮轮上,还是应该欢喜,少说一些伤心的话。我说我想把对岸的景色照下来,可惜相机太不争气了,明明眼睛看得见,海岸上的房子和高压线,但是相机照出来什么都没了。那先生说,你要把景色拉近了再照。

他的相机高级,镜头拉出来像把长枪。见我对他的相片赞不绝口,临走时他对我说,如果我留下电子邮件,他会把古巴的相片传给我。我因为要出一本游记书,极需图片,自然感激不尽。我们对海闲聊,都希望有天古巴和美国能冰释前嫌,握手言欢,建立外交后,自然有邮轮开向古巴的港口,我可以上岸感受古巴的风土人情,而他们能自由访亲拜友,而不是站在邮轮上远望故乡的海岸线。海岸线落在镜头里再清楚,也是抓不住的,没有切肤的爱和亲情。

后记:写完这篇文章还不到三年,世界形式大变。在半个多世纪的敌对后,2015年的7月,美国古巴建立了外交关系。喜欢坐邮轮的人都在问,什么时候去古巴啊?只要有发财的机会,邮轮公司即刻就行动,在哈瓦那拓展港口,铺路达桥,各种基础建设轰轰隆隆上马了。到了2017年,已有三家邮轮公司的船开往古巴。和谐相处,共同发财,才是造福人类社会的王道。

缤纷岸上行

写在前面的话:把海陆空结合起来

坐邮轮看世界,是一种舒心惬意的旅游方式。邮轮,作为一种旅行工具,以海为路,把旅客从一个港口送到另一个港口,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。以在海上的角度看岸上的风景,能看到一种全新的,超越的,别具一格的风景,让心灵享受与众不同的境界。

但是邮轮也有它的局限性,邮轮一般只在港口停留一天或是两天,时间毕竟有限,游客只能在港口附近的旅游点游览观光。对那些深入内陆的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,只能望之兴叹吗?

不,其实可以把邮轮的旅游方式同内陆的旅游方式结合起来,更有观光的价值和效率。当地中海的一段航程结束后,我从目的港巴塞罗纳直接飞向伦敦,在伦敦参加了当地的旅游团。另外还有一次,是地中海的航程,邮轮的目的港在罗马附近的港口,游览完了罗马,我从罗马飞巴黎,在巴黎的中国城安顿好了后,又坐火车朝北去了德国看城堡,去了荷兰看郁金香,然后又回到巴黎,再从巴黎出发到了瑞士。瑞士是个内陆国家,周围群山环绕,根本不靠海,若是只坐邮轮旅游,是无法见到瑞士如梦如幻的山水。

我下面写的几篇文章,都是关于内陆的山川和古迹。在游览这些风景之前,无不是刚好结束了一段邮轮的航程。我自己觉得,以海陆空(邮轮+火车+飞机)结合的方式,更能多层次领略我们这个地球的异彩纷呈。

荷兰行——的色彩

我很喜欢梵高的油画。浓墨重彩,在强烈的对比中直逼人心,你甚至能在画后面听见响亮的声音,或者看到灵魂在跳跃升腾。

荷兰是梵高的故土,在荷兰这片土地上,同样也能找到让人激动震撼的色彩。天寒地冻的荷兰,只要春风一响,郁金香就激动了。那些流光溢彩的花儿,绝对不会辜负世间的期待,一起在阳光下出发,把生命绽放到了极处。那颜色,美得炫目,从姹紫到嫣红,从天蓝到金黄,从淡粉到墨绿,从霜白到青黑,似乎天地间支起一块恢宏的调色板,板上的七彩斑斓,全都被梵高的灵魂倾洒给了荷兰的春天。

娇艳的花朵,总是花期短暂,郁金香们必须抓紧时间,走完美丽的花期。去荷兰看郁金香的人们,肯定不会错过哥根霍夫公园(Keukenhof)。郁金香气势磅礴地开放着,如一匹匹巨大的锦绣,蜿蜒起伏在树林中,铺盖在湖水边,浩荡在原野上,那气势,不仅波澜壮阔,而且声威浩大,看得人惊心动魄,似乎天地都能感应。它们轰轰烈烈地美丽着,打开了春天的心思,凝固了季节的光影。如果说,每一朵郁金花都是一个音符,千万朵郁金花汇成了自己的旋律,蓝天艳日也好,微风细雨也好,都能奏响一曲交响。

【TP140】荷兰的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1】荷兰的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2】荷兰的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3】荷兰的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4】荷兰的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5】罗丹艺术馆门口的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6】荷兰的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7】水边的杜鹃也在争艳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8】想起“姹紫嫣红开遍”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49】恍然一看,还以为是牡丹,全都是郁金香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50】这是万紫千红的交响。(孟悟摄影)

从哥根霍夫公园出来,我们直接上车去阿姆斯特丹。一路的风和音乐,一路乡村的画片漫延不断。车窗外是荷兰的农家风光,清亮的小河、纵横流过无边的花田、花田尽头有高大的风车,三两只奶牛趴在河边,悠闲自在,同碧水中的天鹅无心对望。这是个恬静美好的世界,可是当我们下了车,世界全变了!

【TP151】无边的花田,我们觉得美不胜收,导游却说你们来晚了,错过了最美的季节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52】远处是风车。(孟悟摄影)

谁会相信我们还是在同一个国家!中央火车站四周垃圾遍地,恶臭扑鼻,风一吹,废纸和塑料袋手拉手,漫天飞舞。花花绿绿的易拉罐、打碎的啤酒瓶,残汤剩菜的快餐盒子,大张旗鼓横在街道上。大大小小的垃圾袋,堆积成了山,山上的鸽子和苍蝇可热闹了,正在举行大型的联欢盛会。

在这样一个充满恶臭的地方,我们的心还挂着郁金香的芳魂丽影。每一人都在感叹,如此悬殊的对比,天差地别:那么美的国家,那么美的郁金香,怎么会出有那么肮脏的城市街道。而这铺天盖地的垃圾和恶臭,是人为造成的灾难:荷兰的清洁工人罢工了,为什么?因为不满福利待遇,在工会的领导下,已经战斗了五六天。一个城市一天不洗脸,也会无脸见人。我都不知道五六天是怎么熬过来的,罢工还在继续,政府也束手无策,因为如今全球金融危机,那个国家的财政不吃紧。怎么办?阿姆斯特丹是欧洲的大城,城中心的中央火车站就是交通的枢纽中心,每日每夜,南下北上的人流滚滚滔滔,汹涌不断。反正人们踩着垃圾前行,荷兰也不在乎自己国家的脸面。

【TP153】铺天盖地的垃圾和恶臭。(vivo摄影)

一位当地的华人告诉我,他对垃圾工人的罢工一半愤怒,一半无奈。因为欧洲的福利很好,不上班也能享受美好人生,造就了一批懒人,于是愿意工作的人便成了大爷,稍不如意就要闹罢工,不涨工资不干活。他说他在荷兰一家公司当工程师,辛辛苦苦,老板说加班他就去加班,一个月不过两千欧元。而荷兰本地人呢?不工作也能净拿一千欧元,住的房子也是政府配发的,条件不差的公寓楼。

投胎在欧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,谁不愿意享受甜如蜜糖的社会福利,可惜欧洲很难移民。行走在欧洲的日日夜夜,我能感受到这里比美国更大程度的自由和开放,到底它是人类艺术文明的发源地。

美国虽然年轻,骨子里却没有多少热情和烂漫,喜欢墨守成规,按原则和法律办事。多年前,在美国一个南方城市,垃圾工人也闹过罢工。因为谈判失败,工会没有得到想要的福利,垃圾工人走上街头,开始大张旗鼓示威了。一天,两天,三天后,夏日的城市开始散发恶臭,联邦政府给出了严重警告,工会领导下的工人们斗志昂扬,依然我行我素,拒绝工作。联邦政府风行雷厉,立即派遣一支陆军部队,紧急开赴城市,接管了城市的清洁工作,军官和士兵一同上街打扫垃圾。联邦政府同时严厉告之工会代表:“对不起,你们就快失业了,我们能找到胜任工作的人。”美国的福利不如欧洲优越,许多人还是不愿失去饭碗。工人们怕了,很快回到岗位,尽心尽职。城市又恢复了本来的安宁和美丽。

无可置疑,美国的科技、工业、服务、金融、银行,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头,但是在建筑、绘画、音乐、文学等艺术领域,面对欧洲,有自知之明的美国人还是自叹不如。至于在文化思想上的接受,政治态度上的包容,欧洲相较于美国更为宽松自由,并带着温暖的人文关怀。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,多少持不同政见者在美国遭到迫害,不得不远走他乡,他们中的很多人去了欧洲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美国一直把“马列主义”当成洪水猛兽,彻底妖魔化。而在欧洲,很多大学都设有“马列主义”,学生若有兴趣,可以随便选课。

美国一直都比欧洲保守,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。大家都记得李安导演的《色戒》吧,出征欧洲,立刻就问鼎了金狮奖,多大的荣耀!《色戒》到了美国,肯定是想去奔奥斯卡的。结果奥斯卡的门还没挨着,就被美国电影人定成“R级”, 因为那些床上不雅的镜头,伤风败俗,扫进“三级片“的归档没有商量,未成年人还不能独自进影院观看。这一折腾,《色戒》基本上就打进了死牢,就别妄想当年的《卧虎藏龙》,曾经是多么的风光和自豪。纵横上下,比来比去,许多人说美国保守死板,但也有人为美国叫好。因为一个文明的社会,还是应该讲规矩,讲道德,坚守底线,过度的自由和开放也就是放纵和堕落。

德国之行的趣闻

2010年早已呼啸而去了。那一年留下了许多画面,或沧桑、或华丽、或伤怀、或疯狂。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也算是我记忆中的一抹重彩。只要提起南非的世界杯,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捧走了大力神杯的西班牙,而是一只叫保罗的章鱼。

德国这片土地上,有多少旖旎的名山大川,多少辉煌的文化遗址,阿尔卑斯山、多瑙河、莱茵河、恢宏的城堡和宫殿,烂漫美妙的格林童话……在南非世界杯时,它们都不如一只没有骨头的软体动物——章鱼保罗。

如果有人问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人,可能很多人答不出来他是德国人。如果有人问章鱼保罗在哪个国家,十有八九都知道是在德国。我去德国时,章鱼保罗(octopuspaul)还没有今天的名气,名气是在南非世界杯后才如雷贯耳的。

真是一个传奇!它准确预测了8场比赛结果,8测8中,命中率100%啊。保罗在世界杯后名声大振,世界各地的球迷都想去德国看保罗,曾经不声不响的奥伯豪森水族馆,也成了世界旅游的热门景点,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游人去看望保罗。2010年的10月,保罗不幸去世,水族馆给它修了墓地,游人依然可以前去凭吊。

我曾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呆过一天一夜。从地图上看,那里离奥伯豪森水族馆并不太远,坐火车去看望保罗应该很方便。可惜那时的保罗,没有现在的如日中天。只是我们不知道,当时它已经小有名气了。

【TP154】莱茵河畔,风光如画。(孟悟摄影)

早在2008年的欧洲杯,6测4中,保罗只测错了两场比赛,不管怎样,它出道时的小试牛刀已让人看到了希望。保罗虽然不幸夭折了,但是奥伯豪森水族馆正在培养新保罗,希望在2012年的欧洲杯、2014年的世界杯时再次震惊世界。新保罗是否能重铸老保罗的辉煌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与我同行的几个朋友对德国的印象似乎不太深,只是觉得其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跟美国东部特别像,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方式也跟美国差不多,呆板、枯燥、死气沉沉,所以远不如其它几个欧洲国家,比如意大利和法国,瑞士和荷兰风格突出、色彩绚烂,有自己活泼的特色。

当然,我的朋友来自宾州,宾州从18世纪起就有大量的德国移民,移民的记忆里有故乡的文化和习惯,于是在新大陆的开拓中,处处渲染着对母国的怀念。难怪宾州有那么多城市叫堡(burg)比如Gettysburg、Pittsburgh、Martinsburg……行走在德国的大城小镇,很容易听见这个“堡”那个“堡”的,难怪城堡在德国四处可见。

【TP155】城堡在德国四处可见。(孟悟摄影)

我住在美国南方,在我的眼睛里,德国的山水跟美国的南方完全是不一样的风光。那些掩映在崇山峻岭里的古城堡,有神话般的神秘和美丽;大片大片的葡萄园从山谷蔓延到河岸,黑森林中那些中世纪的小城镇,四季都飘散着醉人的酒香,我不知道跟美国有哪一点相像?

如果有人问我德国之行的最深印象,我想告诉你我在特里尔(Trier)的故事。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,有上下2000多年的历史,它曾经还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。罗马帝国缔造了特里尔的黄金时代。游走在特里尔,我们见识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石城门、旧宫殿,竞技场,塔楼的断壁残垣。瑰丽雄伟后面是时光的沧桑,洋溢着强烈的宗教气氛。而城市里那些苍天的大树、幽静的庭院、色彩鲜艳的木房子,总让你想起格林童话的某个场景。

【TP156】特里尔的石城门。(孟悟摄影)

导游告诉我们,特里尔还是卡尔·马克思的故乡,要带我们去参观他的故居博物馆。可就在这个时候,我和我的朋友都想上卫生间,因为到处寻找卫生间,于是错过了马克思的博物馆。

当我们回到旅游车上,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。说是很多年前,中国还不发达,国门才刚刚打开,人们对外面的世界新鲜好奇,看不完的西洋镜,看不完的花花世界。那年有一个代表团去德国访问。中国人第一次看西方,以为西方到处都是“红灯区”,结果又没看见“红灯区”。团长便要翻译去打听打听,“红灯区”在哪儿?于是那翻译问当地人,哪儿有红灯闪闪的房子?德国人心想,你们要找有红灯的房子,你们又是从中国来的,你们不就是想寻找共产主义的发源地,马克思的故乡吗?结果给他们指了一条去红灯房子的路。这群人兴高采烈上车了,开了半天下车一看,居然是马克思的故居博物馆。想找“红灯区”居然找到马克思的故居。后来,这群人集体在马克思的雕塑前忏悔:马先生,我们来看您了,但是我们对不起您啊!

故事还没讲完,便招来一车厢的笑语滚滚,我喜欢这样的旅游氛围。很多时候,出国旅游并不是要刻意体验多少文化古迹,因为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只要有台电脑,不出家门也可以看大千世界。人在旅途,无心偶得的所见所闻,往往会感觉更有意思。

意大利路上二三事

游走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,每一段行程都能感受到非同寻常的艺术:音乐、绘画、建筑、雕塑……古罗马人在这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历史,华光璀璨,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。在这片土地上,你可以相遇很多美丽的城市,罗马、佛罗伦萨、威尼斯、米兰、比萨、梵蒂冈……但是我想先说的是一个古老的小城,它叫维罗纳。

维罗纳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。罗密欧与朱丽叶,那个流传了数百年的爱情悲剧,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早成了经典。我记得我是在一个春天拜访维罗纳的,那是个微雨的天,空气中多了一份哀思和伤怀。进入了维罗纳古城,便可以看见罗马时代的斗兽场,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教堂,恢宏的圆形大剧场。每一个遗址都是一首沧桑而灿烂的长诗。

【TP157】朱丽叶的铜像在里面,外面写满了爱与泪水的留言,这些留言来自世界各地。(孟悟摄影)

脚下是古老的青石路,眼前是一个苍旧的庭院,这就是朱丽叶的故居。二楼的大理石阳台上,朱丽叶曾在那里与罗密欧幽会。记得在古典芭蕾舞《朱丽叶与罗密欧》里,其中“阳台幽会”的一幕,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,其缠绵柔情的双人芭蕾舞,被各个时期的芭蕾明星演绎了百年。在《CenterStage》这个电影里,也有朱丽叶与罗密欧的阳台幽会,那段芭蕾真是惊鸿一瞥。我后来才知道,扮演男主角的演员曾是纽约芭蕾舞团的男一号,也是美国最优秀的芭蕾明星之一。

熙熙攘攘的游人拥在朱丽叶的铜像前,争着要同她合影。真是可怜啊,铜像右边的乳房被人摸得发亮变平了,还摸出了几个小孔。记得多年前,我在华尔街学习,每次经过那头青铜牛,我都看见游人排着队同它合影,或是摸着它,或是骑着它。与华尔街的铜牛合影的人们,是想沾沾它的“牛气”,而与朱丽叶的铜像合影,便是想得到真爱的祝福。

【TP158】摸了她的胸就能得到幸福吗?(Tami摄影)

听过维罗纳当地的一个传说,朱丽叶的乳房是爱情的象征,如果摸了朱丽叶的乳房,便会得到美好的爱情。难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,摸着朱丽叶的胸部拍照留念,结果害得朱丽叶的乳房每年都要修补。

我们旅游团的一对小情侣,也要摸着朱丽叶的乳房照一张相,说这样才能得到她的祝福,相爱的人才能成白头到老。轮到我照像的时候,我还是拒绝了摸胸留影。真是下不了手,中国传统的观念在我心头根深蒂固,我总觉得多多少少有种伤风败俗的心理暗影。

游完了维罗纳,我们的下个目的地是威尼斯,旅游车向东而行,窗外是亚平宁如诗如画的风景。为打发闲暇时光,我与导游聊起了天,不知怎么聊起了意甲。足球在意大利是极其疯狂和热烈的。我说现在年龄大了,不怎么关心意大利的球星,十几二十岁时,最喜欢的是意大利的巴乔(RobertoBaggio)。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在追马纳多纳,而我只爱巴乔。

我清楚记得1994年的世界杯,决赛时的点球大战,该巴乔了,全世界的目光都在他身上,他后退,助跑,射门,可惜那一刻,球无情地射向了天空。他忧郁的眼神、凄凉的背影反衬着巴西队一片金黄的狂欢,也永远留在我青春的记忆里。

“你也喜欢巴乔啊?”导游手指车窗外对我说,巴乔的故乡就在附近,他去过两次。那是一个叫Caldogno的小镇,镇上没有名胜古迹,却因为巴乔而扬名海外,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球迷前去拜访。我的心动了,我的心热了,我也要去Caldogno,我宁可不去罗马,不去威尼斯,也要去看看巴乔成长的地方。但是导游说,我们这是集体行动的旅游,他无权改变行程。

带着某种遗憾,我从意大利飞回了美国的家,回到家就开始上网找巴乔的信息,电脑里那个沧桑的中年人,让我不敢相信他就是巴乔。我拒绝相信他就是巴乔,曾经英俊的忧郁王子啊,怎么会残成满头灰发的大叔?我叹一声气,真感到时光的无情,不讲道理,像一把残忍的刀,刀刀伤人的心和神。时光落在维罗纳的城墙上,更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,但时光落在一个人的脸上身上,只会平添几分伤感。

瑞士的咏叹

  瑞士的山水真是包罗万象、魅力无穷,行走其间,会产生从未有过的喜悦与感叹。难怪旅行家说,阿尔卑斯山的精华都给了瑞士,瑞士归来不再看山。你可以说瑞士的山水是精雕细刻,可以说它是自然天成,可以说它是浓妆艳抹,也可以说它是清水芙蓉。

  我们的车从巴塞尔(Basel) 到 琉森(Lucerne),再到瑞士南部的一个小镇(Beckenried), 一路上尽情饱享了阿尔卑斯山的神秘梦幻,梦幻中的变化无穷,牵引出曾经的记忆,云蒸雾绕的远山如黛,让我想起黄山的雄美壮丽,汽车 拐一个弯,风景就变了,眼前的一副图景山雄水亮、奇洞美石,自然让人联想起桂林的山水,紧接着,风景又变幻了:水变急了,两岸的山更高、更险了,突然间岩幽壑深,奇峰对峙,你说像什么?“长江山峡!”众人异口同声。

  瑞士因为是山国,高速路上的 隧洞特别多、深而且曲折漫长,在一段烦闷的幽黑之后,车出了洞,眼前一亮,心头一震,那是怎样的奇景啊?连绵的群山、巍峨的雪峰、雪峰借来阳光的威风,狠狠撕开了浓云重雾,一刹那的万变,雪亮得骇人,天蓝得让人发抖,千年的积雪、万年的冰川,我们身处其中还能说什么?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,除了心的惊叹,灵魂的震颤。

  这样的一个地方让许多人都想起了西藏。车中有人告诉我们,他曾看过类似的风光,是在云南和西藏交界的地方,很多年前他当过知青,在那里插过队。

  西藏的巍峨壮美只维持了几分 钟,风光又变了,山水又回归了婉约和柔媚,平滑幽绿的大草坡,草坡上的尖顶蓝教堂、红木房子、悠闲的羊群牛群,羊群牛群的倒影落在湖水里,同森林和雪山重叠在清亮的碧水中。这是一个怎样的人间天堂?我们都感叹:能投生到这块地方的人,肯定是前辈子修了福德的人。

  这个国家的治安奇好,深夜走 在街头也不用担心被抢劫。我们在琉森湖畔的琉森呆了一天一夜,那是一个比童话还要童话的城市,阿尔卑斯山的雪山,中世纪的廊桥和塔楼,绘满浮雕的老墙,不远处就是顶级奢侈品的专卖店。人们在湖边品着咖啡,天鹅在水里静静地游弋,在这个城市,你完全能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伟大和谐。贝多芬的《月光曲》就是在这里得到的灵感,托尔斯泰在这里写完了他的长篇小说《琉森》。

【TP159】琉森湖畔,一个比童话还要童话的地方。(孟悟摄影)

  在琉森,我们还特地去拜访了 石狮子,石狮子是崖壁上的一块石雕。我们不能走近那头石头雕刻的雄狮,只能隔着一池碧水瞻仰它。一只长箭深深地插在它的后背,它动弹不了,只好任泪水长流、鲜血长流,前爪无力地抓着长矛和盾牌,挣扎着、哭泣着,却无法改变死亡的命运。

  这头哭泣的狮子是为了纪念1792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战死在巴黎的瑞士雇佣兵。他们为了保护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,失去了生命。感谢天才雕刻家的手,让石狮子的表情如此动人,落在每个人的 眼底泛起了哀伤。难怪石狮子被美国作家马克·吐温称为:世界上最悲伤的石头。马克·吐温和大仲马都在琉森生活过、创作过,文字里自然便多了份山水的灵气。

  我曾经向往热带雨林里的玛雅 金字塔,于是坐邮轮去过中美洲的一些小国。靠近港口的地方风光旖旎、整洁明丽,豪华的别墅、高档的购物中心,算是当地政府的面子工程吧。只要你穿过保安守卫的警戒线,深入到城市内部,走在脏乱嘈杂的贫民窟,你就知道什么叫触目惊心。到处是杂乱无序的人群,漂着垃圾的河流,还可以看见动物的尸体,而这条河依然是这个国家的主要水源。泥泞打滑的街道上,卖鱼的鱼贩子在大声吆喝,你如果知道那些鱼就是从那条河打上来的,你还敢吃吗?可是当地的人们还是要生存,他们没有选择。行走之处,几乎每个窗户都装了铁栏杆,铁栏杆里的孩子向我们投来敌视的目光,和监狱有什么区别?我们只有摇头。陈旧斑驳的木房子摇摇欲坠,不觉间担心若是来了飓风,这样的房子怎么办?房子里的大人、小孩又该何处去避难? 这样的场景总是让你心酸难受,回到邮轮上,再没有好心情穿着长长的晚礼服去赴盛宴,而宴会里的龙虾、鹅肝,精致的法式点心,让我莫名其妙充满内疚感。

  其实不用内疚,人间有地狱,人间也有天堂,瑞士就是人间最完美的天堂。城市也好,乡间也好,步行也好,坐车也好,任何一处都爽心悦目,清丽明媚,雪山、森林、碧水、天鹅、城堡、鲜花、长桥……永远是这个国家的主旋律。凡是所行之处,眼见之景,傻瓜相机随便乱按,拍出来的效果都配得上明信片。

【TP160】傻瓜相机随便乱按,拍出来的效果都配得上明信片。(孟悟摄影)

  记得我们的车随便拐进一个路边的小镇,找到一个加油站休息。我们在加油站旁的超市买最便宜的面包,吃起来也觉得无限的快乐,因为到处都有快乐的理由。当你举头一望,云山雾海里飞出十多条瀑布,是瀑布相约的聚会吧?像是银色的群龙飞舞奔腾,怎么会有这样的景致?这样的景致怎么到处都有?感叹吧,山美水美,人也活得美,这个国家没有贫穷,全民富裕,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国家。

但世人都知道,瑞士的“共产主义”是留给自己人的。去看看瑞士的边境,高高耸立的城墙,把贫穷、难民、嘈杂,挡在墙外。当旅游者抱怨巴黎的乞丐,罗马的骗子,巴塞罗纳成群的小偷,无不感谢瑞士的安全和干净。瑞士拒绝移民,但是不拒绝滚滚而来的钱。管它是独裁者的钱,还是大流氓的钱。瑞士最知道保护好自己的钱财,当年死活也不加入欧元区,为什么?害怕瑞士法郎遭到洗劫,害怕金融危机下,欧元惨淡,要为欧洲的穷国买单。现在看来,瑞士是聪明的,有先见之明的。高高的围墙之内,静享神仙一样的田园生活,至于围墙外的瘟疫、战火、金融危机,似乎都跟自己无关。

寻找巴黎的与众不同

  我第二次去巴黎,我没有跟旅行团,一个人的行动,想去哪儿了,完全是临时发挥。巴黎是全世界最美丽的艺术之都,每一寸土地都承载了历史,都有诗情画意的故事。埃菲尔铁塔、凯旋门、圣心堂、卢森堡宫、巴黎圣母院、奧賽博物館……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都拜访过了,再次来到巴黎,总想在这座城市找出有特别气味和声音的地方。房东告诉我,巴黎的旧货市场很别致,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。我去了,那些中世纪的油画、家具、钱币,恍然之间,把我推进了时光隧道,曾经奢华过,曾经落败过,旧时代的风景里,穿蕾丝拖地长裙的女子缓慢走来,面无表情。

【TP161】巴黎,是我偏爱的一个城市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62】罗丹艺术博物馆让我流连忘返。(孟悟摄影)

一个阴冷的天,我逛完了旧货市场,独自一人又晃荡到巴黎东北郊的Bagnolet。那是巴黎的一个商业区,一个毫无特色、毫无艺术感的商业区,混乱的车流、一栋栋摩天大楼、中规中矩的集装箱仓库房、单调无味的公寓楼,公寓楼的阳台没有鲜花,却飘着床单和衣服,房顶上歪着高低不一的天线。天线后面耸立着粗壮的大烟囱,肆无忌惮冒着浓黑的烟。

【TP164】你相信这是巴黎吗?(孟悟摄影)

  这里离巴黎城中心不过5公里,全然掩盖了巴黎的时尚与奢华,更别提历史的沉淀、风华绝代的香艳。走在街上,照几张相片让人看看,谁敢相信这也算是巴黎?看图说话,你可以说是四川的一个乡镇工业区,也可以说是南美洲的一个城市开发区,反正不会想起古典浪漫的巴黎,因为在一个盛产天才艺术家的地方,怎么能容忍这样一个毫无艺术感的地方。

  我在商业区的街头走来走去,开始犹豫,是否该赶紧跳上地铁,再去拜访一下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,还有那美轮美奂的凡尔赛宫,别在这里浪费时间?但是两栋巨大的高楼锁住了我的眼睛,那是两栋名为Les Mercuriales 的双子楼,以100多米的高度,张扬高调地立在我的眼前。

【TP163】Les Mercuriales 的双子楼。(孟悟摄影)

  古色古香的巴黎,城市一直保持着几百年前的雍容华贵。但是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,美欧经济高速发展,工业技术日新月异,于是象征现代文明的摩天大楼在一个个大城市拔地而起。浮躁的人心、攀比的心理,造就了此起彼伏的“高楼情结”。大环境之下,高贵的巴黎也没能免俗,发展经济、大搞金融,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,模仿曼哈顿的双子塔,在巴黎东部建了名为Les Mercuriales 的双子塔。这两栋没有艺术特色的双子塔,中规中矩,成了不少艺术家笑话巴黎的一个借口。

  巴黎的双子塔,没有多少游人知道,但是我知道,因为它曾在我的职场生涯划过一抹细痕。年来岁去,一些往事像河水一样涌流了过来,10多年前的记忆了。当时我在一家高科技公司上班,公司的主要开发项目是网络培训产品,还与很多美国大公司合作过教学培训软件。我记得的大客户有生产汽车的Ford公司,搞化学、清洁卫生产品的Dow 公司,生产鞋子的Nike公司。

  曾经有一段鲜花和阳光都灿烂的好日子,但到了2001年,高科技泡沫眼看着就要原形毕露, 公司在生存危机来临的时刻接到了一笔关键的订单。这批订单就是来自法国的一个公司,而那家公司的总部就设在 Les Mercuriales 双子塔里面。

  我虽然在公司干的是技术活,但我的顶头上司却是销售经理。因为那笔订单,他跑了两次巴黎。公差有重任,不能顺路旅游,那是一种劳心伤神的奔波。他两次去巴黎都是在双子塔里面,挖空心思同客户谈业务,相互的配合与协调,磋商后的让步,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法国客户,他可以说是殚心竭力。人在巴黎,他没有出门观光。从他酒店的窗外,可以看见巴黎圣母院的塔尖,但他却没有时间走近它。他对我们说过,塞纳河那边就是巴黎的心脏,他日夜都在工作,连塞纳河的桥都没有走过。最后的努力没有白费,他带回了一大笔单子,我们也跟着他熬夜加班。

  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,我现在都不敢回望。但是记忆的天光云影很自然地落入我的心湖,在不觉间浸染了我的文字:在我的一篇小说里,有个细节写主人公凌晨4时就开车去公司,为什么?因为要开电话会,要照顾法国人的时差。好不容易熬到下班,谁都没有回家,继续加班到半夜,主人公中途上了一趟卫生间,洗手时抬头一望,不敢相信镜子里的自己,憔悴得变了形,眼睛是兔子红眼,而一张黄脸比霜打了的白菜还要惨淡……最后熬更守夜,耗尽了心血,设计项目却无法通过。

  岁月早翻开了新的篇章。我真高兴,我早已不在那家公司上班了,我真高兴,我在巴黎的日子是快乐开心的,没有压力、没有任务,不用点头哈腰去讨好人家,把委屈当成药独自吞下。自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!尽管我身上没有多少欧元,但我可以悠闲自在地走过香榭丽舍大街,用心、用爱去体验它的华美和优雅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去红磨坊看歌舞秀,去艺术馆闲逛,或者在拉丁区的路边小店停下来,买一杯咖啡,再买一碟点心,然后晒着太阳,看来来往往的行人——行人里有慈祥的老人、活波的孩子,还有身材极好、穿着极美的时尚女孩。

  这次来巴黎,我和朋友在13区合租了一套公寓,公寓离地铁只有两分钟的路,出入方便。13区是巴黎的中国城,一出门便可以看见华人开的超市和餐馆。我们的公寓自带厨房,锅碗瓢盆、油盐酱醋都是现成的。我和朋友白天各玩各的,晚上回来常在一起弄晚餐。

  有一次在电话里,我跟中国的朋友聊巴黎,她问我:“你在巴黎很少上饭店,自己弄饭吃?“ 我说:“是啊,巴黎的物价比我所在的城市要高许多,我们常去超市买菜,然后带回公寓自己开火下锅,顺路还买了不少方便面。”

  朋友连叹了几声,像听天方夜谭,因为她到巴黎出的是公差,住的是五星级酒店,法国大餐吃了一家又一家。在她心目中,出国在外吃方便面,完全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官员的形象。可她还是有些羡慕我,因为她在巴黎全是集体行动,不能一个人乱跑,她想在卢浮宫多呆一个小时也不行,她想一个人去参观罗丹艺术馆也没得到上司的批准。她最后叹道:“有钱当然很好,但还是不如自由好。”

法兰克福的金融牛

一说起金融牛,许多人都会想起华尔街。金融牛并不仅仅是华尔街的风景。许多国家的证券交易所门前,都有一尊铜牛的雕像,那是人们对股票牛市的期待和盼望,无论是在亚洲还是欧洲。当然,华尔街的金融牛,名气最响最亮,名震四海。但它并不是原创。

金融牛最早诞生在德国。德国千年的老城法兰克福。法兰克福的德交所前,不仅有牛的雕塑,还有熊的雕塑,一牛一熊,正好象征股市的牛市和熊市。我曾经在机场与邻座的旅人交谈,他刚从法兰克福出差回美,他说法兰克福的金融牛很讨喜,形象温顺质朴,比华尔街的金融牛要可爱很多。法兰克福还有金融熊,酣态可鞠的样子,让人感到可亲可近。

【TP165】法兰克福的金融牛和金融熊。(郭洪涛摄影)

总算找到一个机会,可以去法兰克福看金融牛。那个春天的午后,我漫步在法兰克福的金融区,看见人们都喜欢跟铜牛合影留念,对铜熊不太眷顾。倒是孩子们不计较,爬在熊背上又唱又笑,因为铜熊明显比铜牛低一头,翻爬起来顺利得多。

阳光静静地落在铜牛身上,一只鸽子肆无忌惮地站在金融牛的牛角上,企图俯瞰众生。细细看上去,法兰克福的金融牛确实温和可亲,知足而乐,头微低着,一脸的平静和慈祥。想想华尔街的金融牛,牛气冲天,怒目圆睁着,尾巴高扬着,完全是拼命的动作,随时准备格斗的架势,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西班牙的斗牛,还有西游记里的牛魔王。而法兰克福的金融牛,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,不争不抢,心平气和,连鸟儿都愿意同它亲近,让人想起俯首谦和的孺子牛,还有甘守淡泊的老黄牛,它们不仅坚韧不拔,而且任劳任怨。

或许这个铜牛就是德国这个国家的象征,日耳曼民族的吃苦、耐劳,诚恳、坚韧执着。德国是欧洲富国,国富民强,资源丰富,当年义不容辞地加入欧盟,坚决启动欧元,为欧洲的稳定和繁荣,作出了奉献。而瑞士却害怕自家货币(瑞士法郎)遭受损害,坚决不入欧元区。瑞士拒绝移民,但是不拒绝存钱,存进瑞士银行的钱,便成了最安全的钱,瑞士才不过问钱的主人,独裁者也好,贪污犯也好,就算大毒枭和杀人魔又如何?也不管你的钱是蘸满了人民的鲜血,还是侵透了冤魂的泪水,反正能为你的钱找到一个稳定永恒的家。开车行在欧洲大陆,欧盟国之间已经没有了海关,大车小车来来往往,畅通无阻,但瑞士的边境依然竖起高高的城墙,把贫穷和难民挡在墙外,关上大门过自己的日子,凭什么要同外人分享?

纵横联想,越发佩服德国的牺牲和奉献,因为欧元的启动,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,那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,德国功不可没。就在2010年,希腊陷入了债务危机,德国采取救援行动,立刻出资拯救希腊。德国国民怨声载道,因为德国国内也面临经济下滑,股市低迷的局面。他们不想为欧洲那些好吃懒做的国家买单,因为除了希腊,还有三个国家也是债务如山(葡萄牙、意大利、西班牙),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,等待着德国的出手相救。

华尔街把葡萄牙、意大利、希腊、西班牙这四个国家讥讽成“欧洲四猪”,因为把四个国家的第一个字母组合在一起,就成了Pigs :葡萄牙(Portugal)、意大利(Italy)、希腊(Greece)和西班牙(Spain)。我记得华尔街有句老话:牛(牛市)能挣钱,熊(熊市)能挣钱,但是猪呢?最好把它送进屠宰场(Bulls make money, bears make money, pigs get slaughtered)。真是可怜,好好的国家,听见自己被贴上了猪的标签,不知有何感想?

它们陷入“当猪“的牢笼,华尔街脱不了干系。当年华尔街为了帮它们混进欧元成员国,以“货币掉期交易”的方式,掩盖巨额的债务,一番巧妙的乔装打扮后,骗进了欧元区的大门。而纸总是无法包住火的,当大火疯狂地燃起来,抱着灭火器冲在前面的依然是德国。而华尔街只是隔海观望,还冷嘲热讽说怪话:“若是这时候德国退出了欧元区,欧洲这四头猪怎么活啊?”

关键时刻,德国绝不会抽身自保,退出欧元区,正如德交所门口的那头金融牛,它会忍辱负重承担责任和灾难。众所周知,德国的法西斯在二战中给世界带来的灾难,至今还在刺痛那些受伤的灵魂。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,德国一直在反思、认罪、忏悔,其诚恳的态度已经赢得世人的尊重。而在当今这个大经济环境之下,德国义不容辞地帮助欧洲落难的兄弟,也算是另一种救赎和赔偿,赔偿它曾经的罪和恶。我想起佛经中提及的生死流转,因缘果报,世间的善恶,在冥冥轮回中自有它的前因后果。上一世你伤害了别人,这一生你必须偿还。德国在二战时对欧洲的严重摧毁,对犹太人的丧心病狂,现在正是它还债的时候。我猜想德国不怨不怒,正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去还债,德国其实也很清楚,华尔街的一帮决策人就是犹太人。

滔滔不绝写了这么多,算是法兰克福的金融牛给我的思考吧。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上海的外滩也有一头金融牛,牛气哄哄的,跟华尔街的金融牛有一拼。后来才知道,上海牛同华尔街牛出自同一个雕塑家,两头牛也算是同胞兄弟,难怪上海牛看着那么眼熟。我没有亲眼见过上海的金融牛,只是从华语电视台得到相关的信息。电视镜头里的那头金融牛是红色的,因为红色是中国的颜色。雕塑家说,上海的金融牛跟华尔街的金融牛一个尺寸,但是眼睛更大更亮,尾巴上扬得更高,比华尔街的金融牛更有活力和威胁力,象征更强更大的竞争力。

在我看来,上海的金融牛根本没有必要去山寨华尔街的金融牛。中国人才济济,英雄辈出,难道还做不出中国特色的牛出来?牛在中国传统艺术里,是非常普遍的题材,反映在古诗和国画上,山衔落日,晚归的牧童,悠悠然横在牛背上,半闭上眼睛吹着短笛,是我记忆里最经典的画面。那牛便是最可爱的中国牛。而不是华尔街的同胞金融牛。是啊,中国牛不是斗牛,干吗非要扬起牛角,把对方挑倒,染血一身。不过也有朋友持不同意见,说若真是把上海的金融牛搞成“牧童归去横牛背”的形象,温柔恬静的形象,那股市就没有牛市了,明摆着就成了熊市。

我笑了笑,轻轻拍打了一下金融熊的后背,它似乎看了我一眼,还是那样安静地立在原地。再见了,可爱的金融牛和金融熊,人类股票的牛市和熊市,都与你们没有关系。

站在欧元雕塑下

春日蓝天下的法兰克福,空气里混合著啤酒和葡萄酒的芳香。行走在法兰克福的金融区,一栋摩天大楼赫然屹立于我的眼前,大楼银光耀眼,直插云霄,有傲视群雄的豪迈气势,这就是欧洲的中央银行。银行大楼前,一个庞大的欧元雕塑傲然挺立,自带一股顶天立地的牛气。

【TP166】欧元雕塑傲然挺立。(郭洪涛摄影)

那海蓝色的欧元,上下环绕了12颗黄灿灿的五角星。我曾理所当然地以为,12颗五角星代表12个欧盟国家(奥地利、比利时、法国、德国、芬兰、荷兰、卢森堡、爱尔兰、意大利、葡萄牙、西班牙、希腊),可是有人告诉我,这12颗星并不是代表12国,而是代表圣母玛利亚的紧密守护,因为新的欧盟国家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进来。如今的欧盟,已经有16个成员国了。

我站在欧元雕塑之下浮想联翩,依然记得欧盟前12 个成员国,在2002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时,开始使用他们共同的货币:欧元。欧元国的货币政策从此统一由欧洲的中央银行负责。也就是说,我眼前的这栋大楼,有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,权力范围内还有纸币的印刷,硬币的铸造,支付系统的运作和管理。

欧洲的中央银行在法兰克福,美国的中央银行在哪儿?很多人肯定会想起美联储。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由美联储来负责,美元的印刷由美联储来管理,美国的金融系统,甚至世界金融系统的稳定和谐,无不是靠美联储的政策来维持。

美联储的总部在华盛顿,我曾有幸拜访过。记忆中的美联储大楼,月白色的大理石堆砌的建筑楼,带著法国中世纪的风韵。大楼外部庄严肃穆,内部金碧辉煌,有一份奢华会让你想起巴黎的凡尔赛宫,虽是山寨版的凡尔赛宫,但也让人在一片华光中眼花缭乱。穹顶有壁画,墙上有镀金的浮雕,光亮照人的大理石地板还镶了几何形的金边银边。我心想,这个建筑的设计师如果不是法国人,也肯定在法国学习过。

那年我已拿到绿卡了,但美联储的保安人员还是不让我进会议室。代表团的成员都是美国人,只有我一个人滞留在大厅。大厅外面有个漂亮的花园,我说我不进会议室,就让我去花园看看吧。保安还在犹豫时,代表团的团长已与内部的官员谈妥,有人直接出来接我。我坐在椅子上四处张望,发现会议室的窗帘有美元的颜色和图案,于是,我指给身边的同伴看,她看后直点头:到底是造美元的地方,连窗帘都像美元。

座谈会开始了,是美联储的一个金融博士主持的。那年美国正在进攻伊拉克,博士与大家畅谈的主题是什么?如果美军攻占了伊拉克,他们的下一步行动,将是怎样接管伊拉克的金融系统。隔了这么多年的光阴,回想那个接管伊拉克的话题,发觉人世间的纷争多么荒诞无稽。当时众人七嘴八舌,而我却想睡觉。因为在那之前,我们已在华尔街遭遇了高强化的培训,脑子早就罢工了。我想起大厅外那个美丽的花园,它诱惑著我,我装作要上卫生间的样子,风一样逃了出去。

  阳光下的花园,玫瑰正娇艳地开放,一朵一朵都是饱满的芳华,清风吹过来,空气里全是五月的温香。我坐在雕花的铁椅上,听鸟雀细语,看花草明媚,会议室那些深奥而又无聊的言谈,跟我有什么关系?一个花工正在玫瑰花下劳作,我对他说,你的玫瑰真漂亮。他说,只要阳光好,水肥好,什么样的花都会漂亮。他还告诉我,美联储的这个花园是包给外面的花木公司,他还要在其它地方干活。我说,你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啊?他说,家里孩子有五个。我说,你怎么不计划生孩子啊。他说上床了,孩子自动就出来了。然后呵呵地笑起来,我也呵呵地笑起来。同劳动者聊天就是轻松。我又问他,你在这里都见过什么大人物?他说,见过布什一次,与美联储的大老板就坐在我坐的这张椅子上。我问,他们会在这里聊什么呢?不会说玫瑰多美吧,他们肯定在说,经济不好了,赶快开机器,印票子。他听了直点头,然后我们一起大笑。

我对美联储的最美记忆,就停留在那个下午的花园,阳光温暖,开著玫瑰的高大灌木下,一个健谈的花工让我很开心。后来我回到了会议室,会谈也快结束了,每人得了一小袋子打碎的美钞,算是美联储的纪念品。有人开玩笑,若是把打碎的美钞粘连在一起,是不是就可以消费了?那个金融博士笑道,你费两天的神也粘不了一张完美的美元,就算你粘上了,说不定只是张一美元的票子。

又有人发问,美联储的这栋大楼真华美,什么时候修建的?博士说是1937年,我想起了,那是美国的大萧条时期。大萧条时期是美国经济最黑暗的时期,无数人失业,多少家庭连温暖都不能维持,怎么国家还大耗巨资,为美联储修建如此奢华的 “宫殿”。只可惜我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出口,他已经同我们挥手告别了。

如果说美联储的总部是决策机构,那么美联储的纽约分行就是执行机构,执行美联储的货币和汇率,债券和交易等政策。位于华尔街的美联储纽约分行,建筑大楼设计很怪异,隔著一条街看过去,像一座阴森暗沉的大监狱。这样设计的用意,是不是想在视觉上震住歹徒,阻止他们冲进去行凶抢钱?

美联储的纽约分行内部装潢一般,远不如总部富丽堂皇。至于在里面学习的内容,如果不翻笔记,我已记不得了。唯一记得的是某个部门负责人请我们吃午餐,午餐是带蟹肉的披萨饼,鲜美可口,难以忘怀。吃披萨时,我问身边的的一个员工:美联储是联邦机构,你们该是联邦政府公务员吧?她说不是,他们只能算公司雇员。后来我才知道,在美联储总部工作的员工,才算政府公务员,而美联储的纽约分行是私属银行(Private Bank), 员工无法享受联邦政府的一切福利。

那次金融之旅,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在华尔街的大银行里学习,每天都有免费的可口午餐,还有琳琅满目的甜点、饮料和水果,但是华盛顿的那些政府机构,比如财政部、美联储总部、参议员办公司,连杯咖啡都没有招待,除了饮水器里的水可以白喝。这政府衙门也真够清水的了。清水是做给外面的人看的,里面的贪污腐化谁知道呢?我在考CPA期间,阅读过大量的审计案件,政府官员的贪污五花八门,不是少数啊,而其中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。

太阳在头顶煌煌地照著我,我依然站在法兰克福的欧元雕塑下,浮想联翩,过去和现在,现在和未来。如今世界动荡,金融危机下,欧元惨淡,美元贬值,美债绑架世界,欧债瘟疫般蔓延,各种危机交错起伏,灭顶的金融灾难,或许潜伏在不远的地方。这个动乱的世界啊,何日才有真正的平安?

人在欧洲:认识一下那些瑰丽的建筑

在人类漫漫的发展道路中,建筑作为一个重要标志,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探索、智慧的艺术。多少经典光照人间,千 古不朽。不少人从欧洲旅游回来后说,印象最深的就是建筑,满眼睛都是教堂,尖的、圆的、方的、椭圆的,各种造型都有,刚开始看也觉得新鲜,但看多了就审美 疲劳了,虽然照了一大堆照片,却搞不清名字了,甚至那是在什么地方的“到此一游“也都给忘了。

如果稍微有点建筑常识,欧洲之旅会变得更有意思。欧洲的建筑,最基本的有三种:哥特式、巴洛克式、拜占庭式。  

哥特式(Gothic)的教堂最好认,从外面看,一般是尖尖的、高高的,尖塔有直插云霄的气势。当你步入教堂内部,你会发现室内空间很高,特别空旷,两边有绮丽的彩绘玻璃窗,当阳光落进来时,教堂在光影斑斓中更多了份神圣、祥和、空灵的氛围。巴黎圣母院就 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。我去过的德国科隆主教堂,还有法国香槟城 Reims的主教堂,也都算是典型的哥特式。

【TP167】巴黎圣母院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68】德国科隆主教堂。(孟悟摄影)

我曾经在英格兰的乡间小镇住过一夜,旅店窗外就是一座高耸的哥特式教堂,白天看着也没什么异样,只觉得庄重宏大,午夜梦醒时,看见它在月光下闪着尖锐的寒意,感觉四周弥漫了神秘恐怖的气氛。一个又一个的镜头在回闪,想起我阅读过的那些哥特式小说,无不是英国郊外的城堡作背景:幽黑的天空,挂着半个月亮,惨白的月光落在古堡的城墙上,古堡里有秘密的通道,一路通向迷宫般的长廊,左旋右转的楼梯。楼梯口有摇曳的烛光,烛光下游移着庞大的黑影,黑影把你带到一道门前,里面囚着一个美丽而苍白的女子,眼睛里滚出一滴血泪,不知是人还是鬼。真的,凡是跟哥特式有关的艺术,建筑也好,电影也好,小说也好,音乐也好,似乎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,隐隐约约,透出妖娆的魅惑之气,带着致命的诱惑。我曾跟一个中东裔的肚皮舞老师学舞,记得她在舞台上表演“哥特式肚皮舞”,看不透的神秘,勾人心魂的黑玫瑰在夜色里绽放。

说完哥特式,再说巴洛克式(Baroque)。巴洛克式建筑有个特点很好认,那就是富贵华丽、金碧辉 煌。若要找个典型的巴洛克, 巴黎的凡尔赛宫就是个例子。巴洛克的艺术风格除了豪华的繁复,还有浪漫、自由、激情、动感的特点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也属 于巴洛克风格,其外部壮丽巍峨,其内部美轮美奂,从里到外的神圣与辉煌曾让我眼睛和心灵都在震颤。面对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《创世纪》,我已无法用语言来描绘,只能低首下心,渭然长叹:自然是伟大的,人类也是伟大的。  

后来在巴洛克的基础上,很多建筑门派也发展起来,比如新古典主义建筑(Neoclassical Architecture),如果非要举出例子,那就是华盛顿的国会大厦,其建筑风格就吸收了大量的巴洛克元素。

不得不提一下米兰大教堂,那也是一栋让我震心动魄的建筑。说起它的建筑风格,可以把它形容成哥特式和巴 洛克式的混血儿。教堂的上半部分,有高高耸立的尖塔——典型的哥特式尖塔,尖塔的顶端,有镀金的圣母玛丽亚,庄严而辉煌。至于教堂的下半部,饰满了精美的 雕塑,写不尽的繁华和灿烂,绝对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。

  【TP169】米兰大教堂。(孟悟摄影)

下面要说的是拜占庭式(Bizantina)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、俄罗斯的教堂就带有拜占庭式的风格, 其特点是穹窿顶,雄美巨大的圆形穹顶,内部色彩绚烂,而外部像一个个三角形球面——我有个朋友开玩笑说,像一个个的肉包子,倒是形容得生动调皮。 她这么 一说,我觉得拜占庭式建筑很好认,凡是顶着一个个肉包子的球形建筑都算是拜占庭式建筑。我曾拜访过的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算得上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 风格。土耳其和希腊也有很多拜占庭式建筑。

 【TP170】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。(孟悟摄影)

史书上说过,“拜占庭”曾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。公元395年,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。西罗马的 首都原地不动,依然在罗马,东罗马将首都迁到拜占庭(有史学家说,就是今天的希腊,当然也有其他史学家不赞同),慢慢就演变成了拜占庭帝国。在时光的长河 中,拜占庭帝国开创了自己的建筑文化。通过这段历史,我算是半懂了拜占庭式建筑的前世今生。  

欧洲的建筑,除了哥特式、巴洛克式、拜占庭式这三种风格,还有古希腊式和古罗马式两种建筑风格。希腊的 雅典卫城,是典型的古希腊式风格,四面都有宏伟的排列式大柱子,顶天立地,气派非凡。在美国南方的老城里,很多法院和市政厅的建筑就是采用的这种风格。位 于华尔街的纽约证交所,大楼巍峨气派的一排柱子,其建筑风格也融入了不少古希腊元素。 

【TP172】位 于华尔街的纽约证交所。(孟悟摄影) 

【TP173】美国南方的政府建筑。(孟悟摄影)

至于古罗马式建筑,它是在古希腊式建筑基础上发展的,在继承中又有自己的创新。其类型丰富多彩,有皇 宫、神庙、剧场、角斗场,我亲自去过的有罗马万神庙、古罗马斗兽场。斗兽场建筑采用拱券结构,内部环境空旷而宏大。穿行其间,目触断垣残壁,感受时光的沧 桑,历史的浩叹,很容易让你联想起好莱坞的《角斗士》。那份恢宏的大气,有震撼人心的悲壮力量。

【TP171】古罗马斗兽场。(孟悟摄影)  

我认识一名年轻建筑师,从法国学成后归国,目前在上海,任职一集团房地产公司,公司资金雄厚,主要在上海郊区开发欧式别墅。他是公司的设计师,说要把欧洲的建筑风格融入中国的房产设计,建设一种和谐时尚的社区,社区有浓郁的文化氛围,让人感受历史的厚重感 。他们会考虑利用哥特、巴洛克、拜占庭、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各式风格,构建不同的小区,或者把欧洲风格的特点同中国的元素结合起来,打造出中国人喜爱的洋房,满足不同人的需求。种种构思,无不是在考验建筑师们的智慧。

去乔治亚看橡树

乔治亚是美国东南方的一个州,这个州目前还没有大型邮轮港口。乔治亚东临大西洋,水深港阔,为什么不欢迎邮轮呢?因为当地人热爱传统,思想保守,他们喜欢安静的生活,不愿意被外边的热闹打扰。但是邮轮入港,能给当地带来庞大的旅游收入,增加就业,促进经济繁荣,这是令当地政府欢喜的。一个要宁静,一个要美元,于是政府和居民扛上了,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,目前还没有结果。

如果坐邮轮从佛罗里达出发,在上邮轮前,可以开车去看看乔治亚,感受一下美国南方的文化和韵味。佛罗里达就在乔治亚的隔壁,从佛罗里达的邮轮港口开车到乔治亚,也就几个小时的车程。提及乔治亚州,我想先谈一下橡树。

橡树是美国东南方常见的树种,四季常绿,冬天虽然也要落一些叶,但依然枝繁叶茂,在文学和电影里,橡树往往作为老南方的象征。橡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厚沉,而且耐磨抗翘,曾广泛用用于造船业和加工业。早在中世纪的欧洲,上层贵族的家具几乎都是用橡木制作而成。当大批的欧洲人开始向北美迁移,用橡树木打造家俱的传统也在美国成了主流。

橡树是美国乔治亚的州树,电影《飘》(gong with wind)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乔治亚。每次一回想起电影《飘》,总是忘不了镜头中的那些橡树,它们无处不在,林荫道上的橡树,纵横交错,葱茏苍翠,旷野中的橡树,垂地参天,遗世独立。最难忘的一个画面是夕阳已落,思嘉丽(Scarlett)和她的父亲站在一棵庞大的橡树下,站成了黄昏地平线上的暮色苍凉,纵然天边有绯红的霞光,霞光似乎在预兆即将燃烧的战火。高大古老的橡树看得见,北方的军队就要打过来了,温暖美好的家园将被无情焚烧,烧成千里焦土。

【TP174】思嘉丽(Scarlett)和她的父亲站在橡树下。(来自网络Warwick)

十多年前,我曾经写过一部长篇小说《乔治亚往事》,小说先后在美国的华文刊物上连载过,还上过国内的文学刊物。那是一部关于在美华人的婚恋小说,写了差不多七八对夫妻,每个人都有摇曳多姿的绚烂人生,可以说是一群人在某个时期某个地点的集体记忆。故事的发生地点就在乔治亚州,乔治亚的橡树是小说人物的背景,但很多时候它也自成一面独特的风景。我希望通过写橡树,能让文字流动出美国南方的风韵。最近国内有家出版社愿意出版《乔治亚往事》,但是在合同中,出版编辑有意把题目改成《橡树下的诱惑》,我感觉这几个字颇有诗意和诱惑力。橡树自有它的魅力和诱惑力,不知你是否品尝过橡树的果子?

当秋风吹来,树叶变得五彩斑斓,总能看见橡树下一地的橡树果,那黑乎乎的小果子貌不惊人,其实是人间美味。橡树果仁是印地安人的传统美食。怎么吃呢?把橡树果子的硬壳敲开后,取出果仁放在滚水里煮,要多换几锅水后,才能彻底去掉它的涩味。橡树果子可以用来烧菜,还可以用来做美味面包。

如果有机会去了乔治亚,不妨去老城逛逛,看看那些百年的老房子,有的精致玲珑,有的威风凛凛,承载了历史的喜怒和兴衰。房子外总是能看见老橡树,一树的苍绿繁茂,上可参天,下可垂地,牵牵挂挂,一声又一声悠远的叹息,叹息年华如水,洗不掉历史的悲伤。树荫摇在斑驳的老墙上,老墙上的浮雕和青苔,收藏了某个时期的华美和高贵。美国南方庄园的橡树,在沧桑岁月中,早成了经典。而庄园里的老房子绝对值得一看,外观古朴典雅,内部装饰华丽,各种精美的瓷器,让你眼睛忙不过来。但是有一点不好,不能随便拍照。

【TP175a】南方的老橡树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75b】南方的老橡树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75c】南方庭院里的老橡树。(孟悟摄影)

【TP175d】南方老房子的室内布置。(孟悟摄影)

我在中国的时候,就听过一首有关橡树的老歌:《系在老橡树上的黄丝带》(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)一个刑满释放的青年,坐上公车回家。他曾给他的妻子写过信,如果你愿意欢迎我回家,请把黄丝带挂在老橡树上。如果我没有看见黄丝带,我不怪你,我只会随车远去。车就要到家了,他满心忧虑,不敢抬头外望, 但是全车人都沸腾了,他们看见了! 挂满了一橡树的黄丝带,在阳光下闪耀出灿烂的华光。

我在美国读书期间,有一次开车,从车上的收音机里又重听了这首歌,心里突然起了一种感觉:这首歌的故事一定发生在美国南方,或许就在乔治亚的某个古朴的小城。后来上网一查,这首歌的背景还真是在乔治亚,一个名叫”白橡树(White Oak)“的小镇。

后记

我曾经在邮轮上碰见一个美国人,能说流利的普通话,他在上海工作了许多年,业余时间喜欢用镜头扑捉上海的斑斓多彩。他告诉我,上海最壮美华丽的一面,是在邮轮的甲板上拍到的,当时他坐的邮轮从上海出发,沿途停靠日本和韩国。那天他在国际码头上了邮轮,立刻奔到甲板上,眼前的上海,壮美无限,那种视觉冲击的震撼感,完全能感觉一个大都市的心跳。

这就是坐邮轮旅行的优势,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风景,时时能发现一些别致的感受和惊喜。那个会说普通话的美国人,如果没有上邮轮,他是不会发现上海最叹为观止的一面。邮轮是从港口出发,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港口,都如画一样落在眼里心里。如果坐飞机旅行,飞机是从机场出发,每个国家的机场都大同小异,但是每个国家的港口都与众不同,站在邮轮的甲板上看海港,海港在你眼前如锦绣一样铺开,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会一直留在记忆里。

有个朋友戏称我是海上旅行家,我不知道配不配得上。这几年来,我一共坐过十多次邮轮,经历过四家邮轮公司,所住过的船舱从套房到阳台房,从海景房到普通内舱。有人对我说过,为什么要去坐那么多家邮轮公司的船,如果忠于一家邮轮公司,可以多攒积分,多攒积分可以成为高级会员。高级会员固然可以享受不一样的服务和优惠,但是我更想体验不同的邮轮文化,每一艘船都有它独立的风格,不一样的时尚和韵味。

【TP184a】每一艘船都有它独立的风格,不一样的时尚和韵味。(孟悟摄影)

人在旅途,有时是有意地去寻找,比如某个圣地,圣地里住过某个名人。但很多时候是无心的偶得,来得自然,给人出乎意料的一喜。有次在邮轮上的会员俱乐部,居然见到NBC的主播人,我们兴奋对他挥手,他亲切地对我们点头,然后翩然而去,感觉他是不想被打扰,我们理解他,他想享受一个安静的休假。还有次在邮轮上见到美国著名的娱乐明星Richard Simmons,上个世纪的80年代,他和好莱坞明星简・方达,一同发行的健美操,在那个时代风靡了全球。我在邮轮上见到他的时候,他依然穿着他的招牌短裤,跟录像和广告上一个模样。很难得的是,他待人很亲切,有人要合照,也不摆架子。在邮轮上,我还见过中国的大明星,当然不是真人。有次从拍卖会上归来,看见楼梯处居然挂着章子怡和梁朝伟的剧照,那应该是《英雄》的剧照,感觉很东方,也很经典,他们算是走上了国际的舞台。

【TP184】章子怡和梁朝伟的剧照。(孟悟摄影)

五光十色的阅历之后,会沉淀出一些思考,我尽量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,面朝大海,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。在邮轮上写字,我不用电脑,而是用传统的纸和笔,因为纸笔轻巧,便于携带,也不用担心遗落。

【TP183】面朝大海,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。(孟悟摄影)

邮轮是个奢华的世界。我没有珠宝和华服可以炫耀,甚至有时无法连续购买昂贵的岸上旅游。但是我尽量用我的眼睛去看,用心去感受,用耳朵去聆听,带着斑斓的记忆回到家,有的成了我小说的素材,有的被我随手写下,把异彩纷呈的感悟出落成了方块字。非常幸运,几十篇有关邮轮和大海的散文全都发表了,能被编辑接受和读者欣赏,对我而言是最大的幸福。我的这本有关邮轮的散文集,没有多少旅游指南的功效,更多的是心灵的感悟,文化的思考,对自然风光的感慨赞叹,对人类文明的低首崇敬。

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编辑、读者、出版人,没有您们的支持和鼓励,我也走不到今天。

回到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