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日报 上下古今 2022.11.30
作者:宋曉亮
點開京劇《望江亭》裏的南梆子唱段:「只說是楊衙內又來攪亂,卻原來竟是這翩翩的少男年。」剛聽兩句,已逝的四位藝術家:張君秋(張派創始人),名琴師何順信,京二胡名家張似雲及名小生劉雪濤,四位老師的音容笑貌便一一浮現眼前……
感嘆,難過,心沈痛。他們竟然都舆世長辭了!想著,念著,雙眼咋也發濕了?我丈夫吳博洲赴美前與上述四位老師均為北京京劇院的職工。他們有合作,有交往,有很深的交情。
因《望江亭》走到一起,因《望江亭》結緣。《望江亭》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年間,是根據元朝關漢卿著雜劇《望江亭中秋切繪旦》與川劇《譚記兒》改編而成。該劇乃張君秋先生的代表作,1956年首演,1958年拍成電影。張君秋飾譚記兒,劉雪濤飾白士中。
我喜歡京劇,除丈夫是琴師,娘家婆家從事京劇事業的就有五人,而朋友也大都是文藝界的。愛好加熏陶,我也能喊两嗓子。相較之下,旦角戲屬我最愛首推張派。名家鉴定:張君秋嗓音嬌、媚、脆、水,高低随意,舒展自如,飽满圓潤,剛健委婉,俏麗清新。張派上演的劇目:《望江亭》、《狀元媒》、《西廂記》、《趙氏孤兒》、《詩文會》、《春秋配》、《秦香蓮》等。張派藝術深受廣大觀眾喜愛,除主演們的精湛演技,唱腔設計與伴奏的烘托,更是缺一不可。基此,這就必須要記住琴師何順信與張似雲兩位合作者的付出與奉獻了。
戲外的何老師與張老師同為我家的恩人。動亂年間,我因立場不堅定,一心不二地嫁給了被打成「黑幫」的吳博洲。隨即,家鄉的「土皇上」當即註銷了我的戶口,就此我的生存權被剝奪得亁亁凈凈。沒有一寸布票,沒有一兩糧票,怎麽活?世俗鄙視,親姐姐都要與我脫離姊妹關係了。現實,每天都在測試著宋曉亮承受苦難的能量,記録著家人和朋友的親近舆疏離。
走運時,朋友認識了我。落難時,我認識了朋友。遭苦難圍剿的我,卻被何老師與師娘特別關照了。一次不落,只要博洲去何老師家深造琴技,師娘必蒸一鍋大饅頭讓他帶回來給我充饑。不好意思老去破費勞累師娘,可幾天不去,何老師就一催再催。深情厚誼怎能忘?天國裏的兩位恩人哪,請聽我說:曉亮寫過《齊魯名廚,我媽就是》。今天要寫《北京名廚,師娘就是》。
吃住乃生存的必備。嫁給吳「黑幫」時,我們擁有自己的住處,可跟他下幹校後,北京的住房竟被婆家的三姐夫婦給強行霸占了。不能爭辯,不能奪回,因婆婆要跟他們一起住。不想背上不孝的罪名,從幹校回來,在自己舊有的房子裏勉強對付了20天,張似雲老師就把我們給拯救出來了。難忘,當他老人家獲知我們已無立錐之地時,便四處托人,想方設法地要為我們找個落腳的地方。蒼天不負苦心人,在張老師的奔走中,西城區房管局的一位負責人出面幫忙了。1973年3月4日,西斜街62號一樓的一間裏外16平方米的屋子接納了我一家人。張老師不光為我們找到了遮風避雨之處,後在小兒生病時,他又著急著忙地幫著聯系兒童醫院的醫生,及時就診。就是這句話:遠去的是風景,留下的是人心。張老師與何老師的救助,我必須要用文字記錄下來。
劉雪濤老師是同博洲一起從「樣板團」下放到有江青親自命名的「紅藝五·七幹校」,去接受勞動改造的「樣板刷」。(從樣板團刷下來的)劉老師喜歡拍照,我們在幹校所留下的那些不可多得的照片都是他一手拍照沖洗的。分秒的永恒,歷史的印記,何其珍貴!
張君秋老師和靄慈祥,平易近人。拜識怹的日期我記不凖了,拜別的時間:1990年1月初。那年,張老師暨夫人來美國,在馬里蘭州逗留時,博洲當即作出在家宴請老師一行的決定。待他把陪客都請好了,張老師卻不來了。是因怹聽說:「吳博洲一到美國就投奔臺灣,還發表了反共聲明。」基此,我們的愿望落空了。理解怹的無奈,也能感受到那是一種難以負荷的心理恐惧。只是,在怹獲知真相後,想來小吳家可又沒時間了。離別時,怹在電話裏連聲説道:「下次來美國,一定到小吳家裏去,一定!」遺憾,張老師早在1997年5月27日就駕鶴西帰了。所好,老師留下了「無旦不張」的張派藝術。
天悠悠,地悠悠,張派藝術萬古流……
圗片左起:蔡英蓮、張夫人、張君秋、宋曉亮(攝於華盛顿紀念塔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