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世界日报》 副刊 2023 4 21
我喜欢坐邮轮,随邮轮飘荡在大洋之上,站在甲板上看到那些孤独的小岛,像一片落叶漂在大海的中央,心间涌起孤苦无依的伤感,遥望天涯的苍凉。大洋上的荒岛有人居住吗?某个在邮轮上的黄昏,我发现了一座孤岛,岛上有栋房子,还有一条羊肠小道,九弯十八拐,蜿蜒盘旋而上,慢慢消失在丛林之中。我联想翩翩,想起英国电影《无人生还》,一群人被邀请到了孤岛上,一个个死去,没有一人活着离开。
《无人生还》 是 阿加莎·克里斯蒂的一部推理小说,提起克里斯蒂,全球赫赫有名的推理小说家。《无人生还》出版于1939年,如今发行量早超过了一亿册。克里斯蒂一生著作等身,还被英国女皇授予侦探女王,其文学影响力仅次于莎士比亚。《无人生还》的英文原名:And Then There Were None,我个人觉得原名好过翻译,原名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时空恐惧感。
《无人生还》不动声色地说讲述了一起连环谋杀案。我是先看的电影,再看的小说,电影是立体的, 华丽的,光影流动, 画面和音乐的巧妙融合,电影一开始就抓住了人心,一群人,不同的职业和家庭背景,被邀请到了孤岛的房子里。接待众客的是管家夫妇。晚餐时间到了,留声机忽然大响,严厉指控房间每个人,包括管家夫妇,全都犯下了罪不可 恕的谋杀罪。他们中有吸毒飙车撞死了人;他们中有仆人谋财害命杀了主人;有警察滥杀无辜;来宾中的将军,早知妻子与下属有染,直接把下属派到危险的前线;还有医生因醉酒,手术失误导致病人枉死;一个气质优雅的家庭老师,设计让自己的学生溺水而亡;那个意气风发的男人,在非洲采矿,间接杀死21个部落居民而不以为然。。。
众人大乱,仓惶辩解之时,一首儿歌响起了,而且缠绵不绝响在每个人的房间:
Ten little Indian boys going out to dine;
十个印地安小男孩出门吃饭
One choked his little 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ine.
呛死了一个,十个剩下九个。
Nine little Indian boys sat up very late;
九个印地安小男孩,深夜不睡;
One overslept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eight.
有个睡死了,九个剩下八个。
Eight little Indian boys travelling in Devon;
八个印地安小男孩去了德文郡;
One said he’d stay there and then there were seven.
一个说他留下来,八个剩下七个。
Seven little Indian boys chopping up sticks;
七个印地安小男孩一起去伐树;
One chopped himself in halves and then there were six.
一个砍死了自己,七个只剩六个。
Six little Indian boys playing with a hive;
六个印地安小男孩玩弄蜂房;
A bumblebee stung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five.
蜜蜂蛰死一个,六个剩下五个。
Five little Indian boys going in for law;
五个印地安小男孩打官司;
One got in Chancery and then there were four.
一个牺牲了,五个只剩四个。
Four little Indian boys going out to sea;
四个印地安小男孩出海扬帆;
A red herring swallow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hree.
大鱼吞了一个,四个只剩三个。
Three little Indian boys walking in the Zoo;
三个印地安小男孩去动物园
A big bear hugged one and then there were two.
大熊袭击了一个,三个只剩两个。
Two little Indian boys sitting in the sun;
两个印地安小男孩坐在阳光下,
One got frizzled up and then there was one.
一个被晒死,两个只剩一。
One little Indian boy left all alone;
一个孤独的印地安小男孩,
He went and hanged himself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.
悬梁自尽了,一个也没有了。
在电影里,这首童谣以出其不意的方式,在不同的场合响过,画面看似淡定平静,而观众却毛骨悚然,那是一种深入到骨髓的恐惧,因为你眼看着一个个人死去,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是谁,以何种方式死去,或毒死,或枪杀,或刀刺,或溺水。。。每当死神带走一个人,餐桌上的小瓷人就自动消失一个。出于求生本能,人人都想逃离荒岛,但是海上风大浪急,无法起航。陷于孤岛的众人,日夜惶恐不安,唯一的办法是找出凶手,荒岛没有外人,凶手必在他们中间!侥幸活下来的人,彼此警惕,彼此试探,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煎熬,最后剩下的一对男女在焦虑和折磨中相爱,女教师终究情绪崩溃,怀疑恋人是凶手,一枪毙了他,女教师在仓惶之际悬梁自尽了。童谣的歌声再次响起,童谣预兆了每个人的噩耗。
从营造恐惧心理的角度来看,电影胜过了小说,光是那诡异的小瓷人造型,就在视觉上让人心惊。但是小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,那就是心理描写。对布伦特修女和维拉女教师这两个文质彬彬、貌似优雅的女子,文中展现了大段大段的心理活动。 读后感慨,人性之恶,人心之深,你无法想象。但是我更相信,人性的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。有英文好的朋友告诉我,她爱文字胜过电影,文字营造出来的特殊魅力,电影表现不出来,克里斯蒂在上个世纪达到的文学成就,现在也无人超越。她的话让我思绪纷飞,对于《无人生还》,我认为电影胜过文学;而对于《红楼梦》,我认为没有一部影视能替代文字,总之,每个人的艺术感受都是独立的。
《无人生还》小说线索复杂,不是简单的线性结构,是网状结构。小说采用了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,总的来说,我读得不算吃力,英美那个年代的好些小说家都喜欢采用这类视角切换方式。在小说的第一章里,作者描写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,让读者快速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。每个人物栩栩如生,在眼前鲜活了,明亮了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饱满的故事,都能独立成章,同时彼此牵扯,让线索变得错综复杂。
这世上写推理小说的作家多如繁星,只是情节老套,或追凶,或神探,或报应,或复仇。克里斯蒂标新立异,把故事场景安置在孤岛,在孤岛上设置连环谋杀,诡异神秘的童谣贯穿其间,让故事充满了惊心动魂的悬疑感。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,克里斯蒂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,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不像现在互联网发达,有那么多的资讯可以随意翻查。不得不感叹她的天才,上天送给人类的礼物。再提一句,我年轻时迷恋的推理电影《尼罗河上的惨案》,也是根据她的小说原著改编。电影里那句: 凶手就在你们中间!至今震人肺腑,跟《无人生还》异曲同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