瞭望海南,多少美丽期待 (作者:孟悟)

华府新闻日报 2024.328

作者:孟悟

2024的一月,我从网上得知,飞海南不用办理签证,说走就可以走,免签的一长串国家名单里,恰好也有美国。我立刻把这个喜讯告诉朋友阿婷,我和她同在一个海外华人群里。

阿婷早年在硅谷奋斗过,四十岁就退休,在加州买了一栋面朝大海的房子,生活富足舒适,当孩子上大学后,她决定回老家投资办木材加工厂,她说她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想陪伴日渐衰老的父母,顺便也为家乡做点贡献。谁也没料到,病毒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,阿婷的回国之路跟所有海外华人一样变得坎坷辛苦。疫情期间,因为隔离政策,她和当地的居委会搞得烦躁郁闷。到了2023的春天,她的父母因病去世,她在群里说,既然父母都走了,今生再不返乡,她卖掉了加工厂,发誓这辈子再不想见某些人的嘴脸。

气话归气话,风一吹就散了,亲人血肉相连,她还是想见唯一的姐姐。正好姐姐在海南买了公寓房,既然去海南不用签证,说飞就飞,她可以在海南的椰风海语里与亲人共述家话。

群里还有几个朋友,跟阿婷的情况类似,人到中年,父母双亡,对于回国,感知迷茫,陷入无穷的纠结中。有人说,疫情结束了,世界自由了,想回国看看,又懒得办签证,既然海南开了免签的门,希望这道门再开大一点,让更多的海外游子可以轻松回家。

他们的语言灵动活泼跳动在我的眼前,让我有创作的冲动,那些在疫情间受伤的心,仓惶不安的灵魂,似乎都可以在海南的碧海白沙中得到治愈。而海南本来就是个移民聚集的地方,胸怀四海,包容人间万象,留下各路人才,绾住那些不该外跑的银子。

我一直期盼能去海南,上个世纪90年代,我就听闻海南一夜暴富的童话。25岁前,我在重庆一家娱乐城当舞蹈艺员,主要为歌手伴舞。公司有去海南的商演,但是我白天在一家国企上班,还要见缝插针准备托福考试,只好遗憾错过。我有两个舞蹈姐妹,都在海南找到了男友,两个男友都在开发房地产,是那个年代的大款。我们看见两个女孩穿金带银,出入高档场所。再后来,听说海南遭遇了房地产泡沫,说什么天涯海角烂尾楼,一个女孩的男友跳了楼,另一个女孩选择与男友同舟共济。多年以后,当我告别家乡远赴异国求学,她们的故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,我以两个女孩为原型,创作了一篇小说《城市的美人》,小说发表于2009年的《安徽文学》。

可惜那篇小说背景局限于90年代的海南,我期待能写下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海南,从经济特区到自贸港的翻天覆地,该有多少斑斓多彩、摇曳多姿的故事。2024年的烟花三月,一场文学盛宴注定引人瞩目 — 海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、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、南海出版公司等机构牵手《世界华人周刊》,将在海南举办第三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”暨 “首届海南国际影视文学论坛。这是在后疫情时代,首次面向海内外华文作家,启动“海南文学之旅”。我们盼望天涯海角的碧海白沙,期待椰风雪浪里的海南故事。

文人喜欢用历史的视野看海南,最近一些文友都在热议海上丝绸之路,提及海上丝路的华章,说海南也有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,比如大唐的货船出了广州的珠江口,经过海南岛的七洲洋开向东南亚。由此可以推断,广州是海上丝路的始发港,而海南是海上丝路的必经之地,是来来往往的航船停靠港口,物资补给的驿站。

海南岛四面环海,海南理所当然能够胸怀沧海,容纳百川万水,海南的帆船时代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年间,到了唐宋时期,海南岛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,成了中国和东南亚的枢纽,海外商人和文化使者络绎不绝上了海南岛,年来岁去,让海南的文化变得丰富多彩。

时至今日,海南岛的现代化建设万人瞩目,从1988年的独立建省到今天的海南自贸港,每一步都轰轰烈烈。我是在从网上得知海南即将封关,封关并非是封岛,而是:“一线放开,二线管住,岛内自由”,也就是高水平对外开放,海南自贸港与全球联通,经济自成一体,大陆的货物到海南岛算出口,而海南岛到大陆的货物是进口产品。一个文友说过,海南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多元,让任何人都能找到发展的空间,因为新政策不断吸引人才和资金,海南呈现出精英人群的新格局。

既然飞海南岛不用中国签证,说走就可以走,希望我的朋友阿婷能在海南找到新商机,再安置一个新家。

海南的标新立异,她的大改革和大开放,是超越时代的尝试,我们瞭望海南,多少美丽期待,期待海南繁花似锦、非同凡响的明天。第三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“暨 ”首届海南国际影视文学论坛即将在海南开幕,我愿加入这场盛大“海南文学之旅”,用心感受海南的神奇和美丽,聆听海上丝路的动听乐章,然后沉下心来,写下自己的海南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