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categorized

干龟岛上的马德医生

作者:孟悟 《世界日报》2019.5.15- 2019.5.17 连载 三十六岁的本命年,韩薇没能爬过那道坎,怀着一肚子的冤屈跟丈夫分道扬鑣。群山环绕的弗吉尼亚,韩薇把悲伤和失望留在那里,挥一挥衣袖,她驱车朝南,一直朝南,到了佛罗里达的西礁岛。 西礁岛(Key West) 面朝浩瀚无边的墨西哥湾 ,是美国领土的最南端。韩薇在西礁岛的电力公司当上了程序分析师,她在微信里告诉亲友,她在美国的天涯海角上班。韩薇的顶头上司娜偌,在佛罗里达的南部长大,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西礁岛开始。她并不认可西礁岛是美国的天涯海角。她告诉韩薇,如果从西礁岛出发,向西航行70多英里,那里还有个海岛,名叫干龟岛(Dry Tortugas)。干龟岛比西礁岛偏远多了,西礁岛是个成熟发达的地区,但是干龟岛上连电灯和电视都没有,你想知道干龟岛上為什么没有蚊子和苍蝇?因為没有淡水供应。如果要上干龟岛露营,必须自己带吃带喝带装备。 韩薇听了,立即上网查询干龟岛,电脑里跳出一堆照片,一座六角星形的城堡 , 巍峨地立大海之上,美得心惊魂动。韩薇对娜偌说,我去过欧洲,见过许多宏美的城堡,但都比不上干龟岛的城堡震撼眼球。娜偌慢腾腾地说,那城堡在百年前曾是座监狱,弥漫了无边的怨气,知道实情的人不会想去。 多年前,娜偌还是大三学生,暑假跟男友马修和一群朋友出门,从西礁岛坐渡船到干龟岛。眼前的大海华光四射,灵动曼妙,带著几分飘渺的仙气。因為阳光,海的色彩变幻莫测,一片翠绿,一片宝蓝,一会儿又跳进几抹云紫和霞粉。这是一片珊瑚海,海水清亮,阳光明媚,照过水中的珊瑚五彩繽纷,整个世界华光闪耀。 见多识广的马修说,綺丽七彩的海水,让他想起了阿拉斯加的北极光。娜偌对马修说,什么时候和妳去阿拉斯加看北极光。马修说,我一定要带妳去。许多年过去了,马修和娜诺结婚生子,北极光的承诺早在财米油盐中变成烟云。 时间久了,韩薇慢慢知道,西礁岛也好,干龟岛也好,都在佛罗里达梦露区政府(Monroe county)的管辖范围内。韩薇的办公桌正好在窗边,打开百叶窗就能看见梦露区政府大楼。那天韩薇对娜偌说,前几天去梦露区政府办事,跟一个工作人员闲聊,干龟岛这么美,為什么没有旅游广告?工作人员说,最好不要广而告之!妳知道了,悄悄地来就行了。干龟岛是海龟繁衍的地方,游客多了会破坏生态平衡,也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负担,每天两班渡船已经很饱和了。韩薇在网上查了,坐海飞机过去385美元,坐渡船过去只要185。娜偌说,目前有个绝好的机会,一分钱都不要,干龟岛上的国家公园有我们公司的项目,妳跟我一起上岛,我们坐渡船去。 渡船朝西而行,一路上所见的海水真是五彩斑斕,在韩薇看来,那水的明艷和娇媚,唯有九寨沟的水可以相提并论,她把它形容成超大版的九寨沟之水。但是娜偌没去过九寨沟,韩薇无法跟她分享,九寨沟山水重叠了韩薇的前尘往事,流年似水,浮生若梦,远去的浪漫和美好,那年她和前夫还是青春如歌的大三学生。酸甜苦辣同时涌过韩薇的心头,不提也罢。 等渡船快到干龟岛时,海上的城堡让韩薇傻住了,那一眼真是目瞪口呆的惊艷。韩薇问娜偌,海水如此多彩,城堡如此壮美,知名度太低了!世上的人提起美国的风景,不外乎大峡谷,黄石公园,还有什么优山美地国家公园。娜偌说,这世界上的人都喜欢看山。韩薇说,我更喜欢海,我去过西藏和云南,那里的山比美国的山更好看,但是从来没见过如此迷人的海,巴哈马和佛吉岛也去过,但是从来没让我傻眼过。 干龟岛上的杰弗逊城堡 (Fort Jefferson ),在100多年前曾是军事城堡,如今成了国家公园,公园分成了两个区,一个区是对公眾开放,游人自由参观,另一个区是公园工作区,游人不得入内。娜偌和韩薇的任务便是进入工作区,检查供电电源设备和参数的设置,进行一系列的系统调试。 午休时间用完餐,韩薇跟娜偌走过城堡悠长的环廊,遥望远处的灯塔,娜偌若有所思回忆往事。十五年前,男友马修带著她,还有一对恋人露西和凯文,在干龟岛露营。夜晚的干龟岛綺丽无比,天空的繁星让人心旷神怡。面朝夜色中的城堡,娜偌问马修,為什么城堡是六角星形?马修说,这是军事城堡中的星形要塞(Star fort),可以利用多边棱角相互掩护,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来进攻,都可以从另一面朝敌人反攻。最早的军事城堡平平直直,规规矩矩,容易遭受敌方攻击,而星形城堡的多边棱角,防御功能超强,敌人即使采用密集的重炮,也很难轰炸出一条开阔的缺口。 十五年前的娜偌跟韩薇有一样的惊嘆和问号:城堡这么美,為什么知道的美国人这么少?凯文说,美国人都喜欢到欧洲去看城堡,总觉得异国的风景更美。露西说,其实最美的风景就在家门口,而人们总是向往远方。一阵凉风吹来,娜偌隐约感觉,暗夜里的城堡像幽灵居住的古堡,压抑和绝望在四周弥漫,恍惚之间走进密道,但就是找不到出口。马修说,这城堡看着美丽,但是藏著黑暗的秘密。 幽深的密室里,多少恐怖的挣扎,冤屈的吶喊,没人看见,也没人听见。 南北战争期间,城堡是北方军队控制的监狱,在战场上的逃兵,全都发配到这里来当苦力。有一天来了个大名鼎鼎的囚犯,马德医生(Dr. Samuel Mudd),跟暗杀林肯总统的刺客布思(John Wilkes Booth)有千丝万缕的关联。法庭上,法官视马德医生為暗杀总统的同谋者,差点就让他上了绞刑架。最后陪审团投票,以一票之险,没让他去见死神,结果判了个终身监禁。马德医生被押到干龟岛的监狱,跟抢劫犯、杀人犯,还有南北战争的逃犯关在一起。日晒雨淋中,抬不完的石头,砍不完的树,砌不完的墻。一个养尊处优的医生,过着猪狗不如的囚奴日子。 马修告诉大家,马德医生其实挺冤的,他和刺客曾在同一个教堂做礼拜,算是教友。刺客在戏院暗杀林肯后,仓皇出逃,逃到了马德医生家里。他腿部鲜血长流,难以行走,马德先生给他进行了包扎,并让他卧床休息。马德医生第二天读报,发现林肯遇刺,教友就是杀人犯!他急忙让教友快逃 –– 这就是他的罪,没有及时报警,蓄意放走刺客。 马修的故事讲到这里,突然停下来问众人,如果你是马德医生,你会怎么做?凯文说,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,他在不知教友是刺客的情况下為他包扎,是对的,但是第二天真相大白后,放他逃跑是个天大的错误。如果我是马德医生,我会立即报警?娜若和露西瞪大了双眼,两人居然异口同声,你居然要报警?你居然做得出来?娜若说,林肯发动的南北战争,让多少生命死於战火,让南方多少城市和庄园化為灰烬。凯文说,我虽然厌恶战争,但是林肯毕竟是美国人民选出来的总统,我们既然是一个法制国家,那就应该尊重法律,做一个好公民,马德医生包庇刺客就是有罪!露西的声音带着怨气,她说,我们马上就要结婚了,我真希望没有听见妳说的话!娜偌即刻问马修,如果妳是马德医生,妳会怎样对朋友?马修说,我会把他藏到最深的地下室,对上门询问的警察一口咬定:我不知道! 夜风吹在脸上,漫天的星辰像闪烁的碎鉆,碎鉆也落进大海里,仿佛是精灵神奇的眼睛。那一刻娜若的内心充满了骄傲,她觉得她找对了男人,侠骨热肠,勇敢无畏,可以依靠一生的人。娜偌认定她比露西幸运。 琉璃一样明凈的海水里,一群娇艷的热带鱼,瀟洒自在游向岸边。娜若对韩薇说,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夜晚,星光照在他的脸上,他的话让我感到温暖和自豪。十五年眨眼就远去了,凯文如今是个成功的建筑商,对露西关怀体贴,两个孩子幸福成长。娜偌嫁给了马修,马修在绘画上很有天赋,但是作品卖不出去就在家里发疯,怨天怨地,怨世界没有眼光。 韩薇这才知道,娜偌家的面包篮子都是娜偌一个人在扛。去年圣诞前夕,娜偌在加班,马修神经兮兮,胡编乱造说娜偌在外面有野人,朝她大吼大叫,两个人吵得像爆破现场。女儿在圣诞树下哭了,她心痛地抱起女儿,马修居然把她和女儿一起推到门外。娜偌对韩薇说,家里的房贷都是靠我的薪水在支撑,他还有脸把我赶出家门! 娜偌居然没有拿起法律的武器!她权衡过利弊,如果离婚,她因為收入高,还要付对方赡养费。她正在申请电力公司的分部主管一职,需要全身心投入,如果上层知道她家庭混乱不稳,她的仕途之路不会阳光明媚。她委屈求全,主动找马修和好。马修心平气和后,也主动向娜偌道歉。 娜偌说,為了女儿和事业,我可以暂时忍一忍,我祖母说过,忍过了这口气,回头再咬你也不迟,再说了,我们都是对方的初恋,只要他乖,我没必要撕咬他。韩薇对娜偌佩服得五体投地,赞她智慧沉稳,心胸比大海还要宽广,可以在大风大浪中扬帆开船。韩薇自嘲说,跟妳一比,我的心胸狭隘,就是一个小水池子,一点风吹水动,我就受不了,所以什么都丢了。娜偌安慰她,还好还好,你的事业没有丢,女人只要能独立,便可以自由行走,不受人控制。 娜偌一直强调,知识可以改变命运,比如马德医生,曾屈辱悲愤,被抓被审,关在岛上的城堡监狱,以为下半生就是当牛做马的命了。岛上突然爆发了黄热病(yellow fever),疾病横行,肆无忌惮,犯人和囚官纷纷倒地,天天都有死亡的阴影在空气里张牙舞爪,最后连狱医也死了。马德医生临危受命,用他的知识把漫延全岛的瘟疫控制住了。岛上的长官从病中复苏后,给当时的总统(安德鲁总统)写信,千恩万谢,马德医生拯救了城堡中的众多生命,恳请总统能对医生网开一面,赦免他自由。岛上每个活着的官兵都在这封信上签了字,于是在第二年(1869)的早春,马德医生回到了日思暮念的家园。他无法想象,这一生还能与妻儿团聚在故乡的庄园。 韩薇对娜偌感概道,知识扭转了命运,马德医生若是没有才华,这一生就只能囚在城堡里了。娜偌说,现代社会知识爆炸,我们更要努力学习,不要错过命运中的任何机会。娜偌目前正用业余时间攻读MBA,这个学位对她的仕途至关重要。她心怀诚意,肯请韩薇在工作上多多帮她,娜偌承诺,如果她升上去了,一定会在职场中关照韩薇。 夕阳融金,染红了城堡和远处的灯塔,天海之间越发苍茫。韩薇抬起头来,看见一群海鸟飞过漫天绚烂的霞光,感慨茫茫人世,妳我都是匆匆的过客,有谁能听见内心的声音?既然娜偌向韩薇交了心,韩薇也亮了隐秘的伤口,坦诚了自己的故事。 在山清水秀的弗吉尼亚,韩薇和丈夫苏扬曾经琴瑟和谐。怎么可能含恨分手?怪谁呢?韩薇的父母来美国探亲,苏扬冷起一张石头脸。你能怨苏扬自私冷漠吗?韩薇的同学来美国,苏扬开车带他们去国家公园,一路上慷慨大方,去游乐场也好,进餐馆也好,都是他付钱买单。為什么他的豪爽大气在岳父母面前就烟消云散了? 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。韩薇和苏扬在恋爱期间,韩薇的父母竭力反对,苏扬家穷,负担重,父母怕韩薇嫁给他,日子过得坎坷。但是韩薇说,苏扬长得帅气明亮,人又聪慧敏捷,我就是要嫁给他。韩薇没有看错人。到了美国后,苏扬勤奋苦学,在美国努力奋斗,给了韩薇一个舒适温暖的家。但是苏扬记仇,对韩薇父母依然耿耿於怀。韩薇父母来美探亲,他绷不出笑脸。有次晚餐,他居然嫌韩薇母亲做的菜太咸,”啪“的一声,把筷子打在桌上。韩薇父亲气极,起身对韩薇母亲说:“够了,我们走!”母亲也气得浑身哆嗦,她说:“不是看在外孙的份上,我们早就走了!你有什么好得意的,你最初来美国,难道没靠过韩薇的姐姐吗?河还没有过完就想拆桥?“这话完全是直接朝火上泼汽油。苏扬说:“我宁可跳进河里淹死,也不会赖在桥上。” 韩薇无法原谅苏扬,没有男人宽广的胸怀,故意挑起战火。两人分手后,孩子被父母带到姐姐家,姐姐和姐夫在华盛顿经营工厂,事业成功,父母去姐姐家带孩子,顺便便把韩薇的孩子也抱过去养。韩薇离婚后独自一人,决定去西礁岛,岛上有她的大学好友。父母说,你出门闯荡带著孩子累,让我们为你解决后顾之忧。 韩薇对娜偌嘆道,如果父母不来美国探亲,我应该还有一个完整的家。娜偌说,那你可以主动找他和好,家庭和谐了,妳才能专心在事业上开拓。韩薇看著娜偌,一直在摇头说,就算我父母曾经伤过他的自尊,退后一步又怎样?娜偌说,妳怎么不退后一步呢?韩薇嘆气说,我比不过妳,我没有妳的心胸,我和他都是个性极强的人,怎么想都觉得自己冤。娜偌说,妳们能有多冤?比马德医生冤吗?因為没有及时报警,判了个终身监禁。如果马德医生心理脆弱,进监狱两天就上吊了,哪还等得到后面的春天? 韩薇心想,马德医生在城堡里服苦役,纵然万般冤屈,但是一个抬头,一个转身,就能看见波光潋滟的大海,心胸为之坦荡开朗,再多的悲愤也会随海风远去。若是把他关在沙漠里,关在潮热的密林里,或许是另一种结局。韩薇对娜偌说,不管怎样,只要活着,就有明亮的希望。 回到主页

干龟岛上的马德医生 Read More »

Happy New Year 与自由表达

作者:孟悟 华府新闻日报 副刊 2021.1.21 东兜西转,我又有一张涂鸦上了艺术展。 ArtCall 是一家艺术网站,创建了线上艺术品交易平台和线上美术馆。在 ArtCall 举办的秋季艺术展中(Fall 2020 Portfolio Art Show),入选线上网展的作品共有94件,我的Happy New Year 很幸运挤了进去。 网展链接如下: https://fall2020portfolioartshow.artcall.org/pages/web-gallery?page=2 说实话,我的画比较幼稚,跟一堆精品挂在一起,心生惭愧,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惭愧了。三个月前参加现代南方艺术展 (Contemporary Southern Art , Society 1858 of the Gibbes Museum of Art),作品被吉布斯艺术博物馆(Gibbes Museum of Art)收编,入了博物馆数据库,还把我的作品归类成风景(landscape)和社会公正(social justice)。看第一眼我还兴高采烈,最后打量了左邻右舍的作品,羞得那个脸红,想即刻给组委会写信,能不能快点撤下来? 参加ArtCall 的艺术展,我一共投递了三件作品,评委为什么只看上Happy New Year?或许跟现实紧密相关?我在Happy New Year 里附上的说明是:新年快乐,但是我们必须接受2020年的礼物 (Happy new year! We have to accept gifts from 2020) 。我没有明说【礼物】是什么,但是眼明人能从画上找到答案,新冠病毒和总统大选(我画了拜登曲线作暗喻)。新年来了,病毒依然没有离去,注定会伴随我们的2021。而总统大选诡异离奇,充满了争议,其带来的混乱和动荡依然在进行,2021何去何从,我们都不知道。 我先生曾经对我说过,要画就好好画,不要跟政治纠缠在一起,对你没有好处。说实话,我对政治不感兴趣,无论写作还是画画,我都喜欢从现实出发,植根于社会,从身边的人和事寻找灵感。有时候新闻也会成为我的素材,这种情况下,免不了跟当前政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1月6号乔治亚投票前夕,我画了几张祈祷乔治亚的主题画。我一个朋友说,一看你画的桃子和棉花,就知道你想表达什么,但如今美国在搞文革,你要小心点。我说你的判断很对,这些画昨天还上了一家网站的主页,今天就被撤了下来。我没有生气,我有画的自由,网站也有撤的自由。 色彩和线条承载了我的思想和情绪,有共鸣者当然好,没人欣赏也可自娱自乐。虽然美国在经历混乱和挣扎,但我相信,她依然是个自由的国家,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,不会因言或因画而获罪。

Happy New Year 与自由表达 Read More »

迪拜最深印象:那一低头的敬拜

作者:孟悟 世界日报 家园版 2020.1.14 飞机在云层中下降,下面就是迪拜机场。机窗外璀璨的灯火,像辉煌无边的聚宝盆。我看见哈利法塔在灯海中鹤立鸡群,有一股子直冲云霄的气势。我跟身边的女子聊天,感叹哈利法塔是世界最高楼,最好到此一游。她摇头说,没必要,一百多美元的门票太贵了。她曾经上过塔顶,想在125层的天使之翅(Global Angel Wings)留影,但是游人挤来拥去,好心情也挤丢了。 她名叫爱拉(Ella),在加州当老师,去迪拜看她未婚夫,未婚夫是外派工程师。爱拉问起我在迪拜的行程,我说我在迪拜只呆两天,然后上邮轮,目的港是新加坡。爱拉惊道,天下还有这么巧的事,我们要上同一艘邮轮! 爱拉的未婚夫把酒店定在棕榈岛。岛上酒店奢华昂贵,我的酒店只是准四星,好在酒店有去城区的班车。爱拉说,坐班车受时间限制,不如买地铁票,自己随心去哪儿都行。我说第一天坐酒店的班车,悠闲放松,看迪拜城五光十色的风景。 一半沙漠,一半大海的迪拜,一栋栋建筑光怪陆离,魔幻神奇,看得人眼花缭乱,像进入了游戏里的世界,我一直都在按相机快门。那些建筑保留了阿拉伯的传统风格,高贵华美,但也跳动着现代时尚的元素。一路赞叹中,我所坐的酒店班车停在了迪拜购物中心(The Dubai Mall)。司机告诉众人,在购物中心可以买票上哈利法塔。 车内的游客都下车了,司机问我为什么不下?我说只想坐车看风景。司机来自印度,说流利的英文,他在迪拜打工三年,收入都汇入了家中。我问他,时间久了,能拿到绿卡吗?他摇头微笑说,从没梦想过绿卡,就算在阿联酋出生,若父母是外国人,也跟绿卡无缘。我懂,外国人都是打工者,当地人都是享福者,当地人从娘胎出来,一路荣华富贵,尽享奢华和优雅。 我问他,若外国人跟本国人结婚,能改变身份吗?他回答,本地男可以娶4个老婆,外国女要嫁就嫁吧。但是本地的女孩都是公主,特别尊贵,就算她们想嫁外国男,也会遭到家族的反对。我告诉司机,我在美国读书时,曾听说过一个沙特的女孩嫁给美国同学,家人反对没有用,她干脆留在了美国,虽然失去了奢华生活,但拥有了潇洒人生。司机说,他有亲戚在纽约,但是要去美国太难,他因为去不了美国,才在迪拜打工。我说,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是多年前的美国了,从前的民主和繁荣都已经打折。 我们正聊着,眼前一晃而过一尊菩萨。我震住了,阿联酋是穆斯林国家,莫非还有佛堂庙宇?司机告诉我,迪拜很自由,尊重各种信仰,在迪拜有十几家教堂,佛堂也有好几家。司机还说,在通往阿布扎比的高速路上,竖立了一尊巨大的菩萨雕像。菩萨在太阳下金光四射,很远就能看见。 我没有时间去瞻仰高速路上的金色菩萨,但我想看看就在眼前的佛堂。司机告诉我,他可以为我停车,但是我必须到指定的车站,才能坐到回酒店的班车。下车前,他还嘱咐我,在宗教场所不要乱拍照,本地人嘴上不说,但内心有厌烦。 佛堂外面有个小花园,园子里草木繁茂,鸟语花香,我居然发现了海葡萄(Seagrape)!海葡萄长在潮湿暖热的佛罗里达海边。迪拜是在沙漠中建起来的城市,在水比油贵的地方,海葡萄需要多少水的日浇夜灌! 透过枝繁叶茂的海葡萄,我看见两个阿拉拍帅哥, 一袭白袍,仙气飘飘,他们扛着摄像机,似乎要对佛堂主持进行采访。在采访之前,他们双手合十,对菩萨石像低头一拜,隔着那么远的距离,我也能感受他们眼里心里的虔诚和谦卑。 那个镜头在我眼里挥之不去。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文明,彼此尊重和理解,感恩和珍惜,世界才能和谐美满。两天后,我和爱拉在邮轮上重逢,我对她谈及了迪拜的最深印象:那一低头的敬拜。迪拜科技发达,城市繁华,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资者和打工者。在灵活的政策和雄厚的资金后面,还有文化的包容,信仰的自由,这里面的慈悲和智慧,感心动魂。 回到主页

迪拜最深印象:那一低头的敬拜 Read More »

菩提圣树下

作者:孟悟 华府新闻日报 2021.1.14 学佛的人都知道,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,寻找救世的良方,最后在婆沙世界悟道成佛,是世间最尊贵的佛祖。两年前,我坐邮轮到了斯里兰卡,跟一群美国朋友拼车旅游。当司机把我们带到菩提寺(Jaya Sri Maha Bodhi),我惊喜地得知,这里的菩提树,跟佛祖当年参悟的菩提树渊源深厚。 公元前236年,印度阿育王的公主到斯里兰卡传授佛教,带来了佛祖菩提的树枝。斯里兰卡国王亲手种下,那是佛祖的菩提树,第一次移植到了海外。千年的风雨,千年的劫难,菩提树在斯里兰卡的土地上枝繁叶茂,浓荫如盖,而印度被外教入侵,佛祖的菩提惨遭摧毁。又是几百个春秋远去,佛教徒到了斯里兰卡,找到这棵同宗的菩提树,剪枝移植到印度,也就是佛祖开悟的原始地 (Bodh Gaya 菩提迦雅)。可见佛教长存,精神轮回,菩提树永远繁茂昌盛。 导游告诉我们,在斯里兰卡,礼拜圣树,就是礼拜佛祖。我们眼前的菩提圣树,参天挺立,枝叶婆娑,有2000多岁高龄,是世上最古老的菩提树。历代国王对这棵菩提树礼遇和爱护,在圣树的四周建了佛像、水渠、高台、佛塔、还有城墙。导游告诉我们,建城墙是为了防止野象对圣树的破坏, 在圣树周围还种了其他菩提树,是为了让圣树免受猴子和蝙蝠的侵袭。 圣树立在时光的深处,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朝圣者前来祭拜,菩提寺是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,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。菩提树下,众多信徒并没有跪拜,而是闲散轻松地坐下来,似乎在跟佛祖促膝谈心。酥油灯架上的莲花灯,很有灵性地闪着, 我看见上香的人不多,但献花的人很多,红的白的莲花,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。也有献水的,水代表清净平等。导游说,佛教徒会把水浇在菩提圣树的根上,祈祷内心的菩提也枝大叶大。 身边一个朋友问导游,她看见有人捧着甜点和水果,这是什么意思。导游解释,人们会把最心爱的食物献给圣树。菩提圣树附近的农民,会把第一次收割的稻米或者第一次采收的瓜果献给圣树,祈祷佛祖保佑风调雨顺,家人平安。怀孕的妇女会向圣树祈祷,保佑一个健康的孩子。我说在中国,人们在遭遇困境时,也会去庙里烧香,祈求佛祖保佑。 千山万水之后,我是何其幸运,能有缘礼遇菩提圣树!真希望多一些时间,能像当地人一样坐在菩提圣树下,感念佛祖在树下悟道成佛,享受内心的祥和宁静。我身边都是美国朋友,一阵挥杆自拍后,就想赶去下一个景点。我只能祈望有一天,能再次回到菩提圣树下。 旅程结束回到家,我还在浮想联翩,既然菩提树插枝移植,世界各地的寺庙是否有资格去斯里兰卡迎请圣树?后来我上网查询,斯里兰卡赠送中国的圣树分枝,已经移植在广东的观音山和云南的圆通寺。 回到主页

菩提圣树下 Read More »

活在2020 : 用艺术记录不寻常的时光

作者:孟悟 华府新闻日报 2020. 12.31 2020年,作为独立出版人,我在亚马逊出版了一本英文图画书:Life in 2020: Recording the Unusual Times Through Art (活在2020 : 用艺术记录不寻常的时光)。一个人撰稿、编辑、排版、封面设计…… 辛苦与快乐并存。 2020年,最不吉祥的一年。病毒在地球上横行霸道,多少眼泪在飞,生离死别中,亲人远去了。当商家关门,员工回家,黑暗中的挣扎和震撼,人类拥有共同的记忆。我相信每个人都为这段时光留下了特殊的纪念。 我曾是舞蹈工作室的老师,但是疫情让我失去了工作。不过失之东隅, 收之桑榆,我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在家隔离期间, 我跟着朋友网上学画。时不时的,我信笔涂鸦童年的温馨记忆,比如母亲用缝纫机为我做漂亮的花裙子,父母带我去机场,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…… 我把这些图片跟父亲分享,得到了他的夸奖。而父亲的鼓励让我有自信开启艺术之旅。 我要诚谢《华府新闻日报》,一路关爱和支持。在我每次投稿配图时,插图都能随文字亮相报刊。感恩编辑的栽培,让我有勇气在创作路上探索,也让我敢在简介中用上illustrator(插画师)这个单词。我后来误打误撞,作品撞进了加州的艺术展(Huntington Beach Art Center,Covid-19 Creativity , a virtual exhibition) ;现代南方艺术展 (Contemporary Southern Art , Society 1858 of the Gibbes Museum of Art);还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家博物馆拿了奖 (West Baton Rouge Museum ,COVID Art Contest )。我一直在想,如果没有《华府新闻日报》对我的最初认可,我是绝对没有勇气去艺术馆和博物馆参赛。 我把这一年的作品,编辑成了一本英文图画书:Life in 2020:

活在2020 : 用艺术记录不寻常的时光 Read More »

告别2020

2020, 太多的磨难,愿我们一笔抹掉2020的灰暗,走进2021的清朗明艳! 作者:孟悟 告别2020,谁在时光的深处黯然泪下?纵然是流星划过的刹那,辉煌依然留在人间。夕光残照的土地上,森林一样的高楼,河水一样的车流,我们都曾看见桃花开过。 每天的阳光,每夜的月光,阳光和月光交替成生命的时光,时光照过千山,照过万水,千山里的雄心,万水里的希望。 2020的故事在时光里疯长,还没结果就要翩然远去。那些开过的花不会死去,幻化成精灵在风中回看。我祈祷,一笔抹掉2020的灰暗,走进2021的清朗明艳。 回到主页

告别2020 Read More »

从秋天到冬天

作者:孟悟 大河文学 2020.12.3 华府新闻日报 2020.12.24 注: 在华府新闻发表时,题目为《秋天美丽》 大自然有她自己的节奏。当梨树上的最后一个果子落地的时候,桂花悄无声息地出发了,清清甜甜的香气,自由地弥漫在秋日的空气里。柿子本来是青绿的,跟秋风一夜暧昧后,渐渐转成了橙黄。我种的柿子是日本富士品种,质地脆香,不一定要等到变红变軟,想吃就采,唇齿留香。天气凉了,西红柿拒绝成长,结完最后一批果子,就当使命完成了,挥挥衣袖,跟这个世界告别了。苦瓜呢?依然枝繁叶茂,居然攀到柿子树上开花结果,爬满了柿子树还不甘心,东拐西弯拉扯上了葡萄藤。我感叹苦瓜的横行霸道,但也佩服它强壮的生命力。野葡萄的生命力也很强壮,长在后院的山坡上,没人给它施肥剪枝,但是一到秋天就结果,果子圆润饱满,我爱看那些玲珑的葡萄,有的紫红,有的黄绿,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。 窗外的枫树红得华丽,满世界的辉煌无限。但是一夜北风之后,落叶满地,凄凉无奈。冬天说来就来了,疫情又开始汹涌,城市每天都有人被病毒夺去生命。但是生命在继续,日子依然要过,人们不可能关在家里,该上学上学,该上班上班。我的同事Laura回到舞蹈学校。阳光照进明亮宽敞的舞蹈室,音乐响了,她和小朋友翩然起舞。老师和学生都戴了口罩,课前课后都要用心洗手。小朋友上学了,家长也能放心上班,这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。 我商学院的同学Daisy,经营一家报税公司,公司规模日趋壮大,业务繁忙,在新冠疫情期间,必须接受客户咨询,解答政府对公司和个人的税务救济与优惠政策。在大学读书的女儿总是担心她,时刻提醒母亲:保持社交距离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吃维生素C、多喝水…… 我对Daisy说,你好幸福,事业有成,孩子也体贴懂事。许多年前,我们还是校园的学生。她怀中的女儿还是个吃奶的婴儿,她在学业和育儿之间辗转奔波,如今苦去甘来,瓜果飘香。美国这片土地上,有许多像Laura和Daisy一样不懈努力的人。面对横行的瘟疫,重启经济,不仅要开拓进取,更要安全和谨慎。 看最新的经济网站图表(economist.com),美国的经济正在强力复苏,失业率每天都在下降。相信数据,社会就快恢复到往日的活力。感谢努力在各行各业的人们,工作是可爱的,在奋斗中闪耀价值。因为你们,熬过狂风暴雨,这个冬天依然美丽。 这个冬天美丽吗?总统到底是谁?到现在还没有答案。时局混乱喧嚣,内战的流言在空气中弥漫。我的邻居Lisa对我说,她早就知道,川普胜了会有战乱,拜登胜了会有骚乱,她宁可要骚乱,也就是说打砸抢一阵子,发泄完了就算了。但是烽火狼烟谁愿意看见? 她为什么投票给川普?确实害怕战火弥漫,这是人过的日子吗?大选过后,Lisa的先生对她说,你还是回马来西亚吧,回到你父母身边去。Lisa的先生是退伍军人,已经加入了当地民兵(Militia),发誓保卫川普,为自由而战。Lisa是她唯一的牵挂,Lisa回了祖国,他才能全身心投入战斗。 我问Lisa,你要回马来西亚?Lisa摇头说,她不会回去,回去也是惶恐不安,还不如呆在原地。她悠悠地长叹了一口气:如果我出了事,我父母会很伤心。 她的聲音透出人生的悲歡離合,無限的傷感彌漫在初冬的午後。我们谁也不知道,这个冬天会有多长。但是既然选择了美国,就留在这片土地上见证风水轮回, 见证各种鼎盛或者衰败。 回到主页

从秋天到冬天 Read More »

眷念与绿卡: 一个洋北漂的北京梦

作者:孟悟 题目:千山万水北京缘:一个美国女人的中国梦 参考题目: 1. 眷念与绿卡: 一个洋北漂的北京梦 2. 北京缘:洋北漂也有中国梦 3. 十年逐梦:一个美国女人在北京 4 千山万水,只为见你 5 千山万水中国情 6 爱与绿卡 7 北京、绿卡、洋北漂 8 北京绿卡北京缘 9 北京绿卡,北京爱人 人物简介兼内容提要: 尼可:成长在美国迈阿密的一个中产家庭里,18岁高中毕业那一年,作出了一个让家人匪夷所思的决定:到北京念大学。虽然第一次远行到北京,并不感陌生害怕,北京的大街小巷,她似曾相识。为了学习地道的中国文化,她搬出留学生宿舍,跟中国学生住在一起。 同宿舍的三个女孩都是她的好朋友兼好老师。尼可的进步是惊人的,中文系的教授都对她赞不绝口。毕业以后,她们四人都留在了北京,除了有北京户口的刘莎莎,三人开始了各自的北漂生活,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。 尼可凭着流利的中英文,成了一国际学校的老师,业余时间她跟一摇滚歌星(熬小狼)当翻译,把他的作品介绍到西方,这期间他们谈了一场恋爱,但这段情无疾而终;她跟一个成功的海归商人(苏强)有过暧昧的交往,但是苏强是有妇之夫,两个人纵然相爱也不敢走得太近。 尼可在北京认了一个干弟弟,是来自加州的蒋森,蒋森因为被人蒙骗,到西藏喊反动口号犯了事,尼可四处求人碰壁,不得已向苏强求助。苏强的及时帮助让她倍感温暖,两人一来二去,旧情比过去燃得更炙热了。 尼可远在美国的父亲,因遭遇金融风暴,房地产公司面临破产,走投无路时也是靠苏强的鼎立帮助才度过了难关。尼可穿行在痛苦与甜蜜中。尼可的大学同学玛莲娜(来自意大利),因为嫁给了煤老板,不仅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,还拿到了北京绿卡。她看尼可孤身一人,要把老公的合伙人介绍给尼可。热爱唐诗宋词的尼可,怎么可能嫁给连普通话都咬不清楚的暴发户?但是才华横溢的苏强是不可能给她婚姻和家,尼可一直在纠结中。 尼可因为汉语功力深厚,影视公司的总裁苏瑞邀请她翻译电影剧本。苏瑞是苏强的太太,但她知道尼可和苏强的秘密,苏瑞忍气吞声,诸多利益摆在她的面前,因为苏瑞离开了苏强,公司根本无法运转。 尼可的大学姐妹刘莎婚姻出了状况,尼可暗自调查刘莎丈夫的行踪,这期间跟苏强起了误会,苏瑞趁机报复她。苏强对尼可的冷漠,让尼可心灰意冷,尼可把所有的心思专注在朗诵比赛上,她同中国人竞争朗诵,在一场晚会上脱颖而出。事业的成功让尼可扬眉吐气,但她再次陷入情感的漩涡中。 熬小狼:自负、狂妄、颇有名气的摇滚歌手,但他能脚踏实地做自己的歌,为了让作品更接地气,体验原汁原味的底层生活,他搬进了有一百家人口的大杂院,那里曾是清朝某个王爷的房子。他有走向国际的野心,于是尼可成了他的翻译兼英文老师,他对尼可有种强烈的好奇心,一个长着西方面孔的女孩,却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了如指掌。尼可第一次跟他谈恋爱,自然付出了全心,幻想与他有美好的结局,但对熬小狼而言,这只是一段感情的旅途,他享受旅途中的美好风景,但是绝不留恋,什么时候都可以潇洒转身。幸好尼可发现及时,咬牙掉头而去。 苏强:有强大的家庭背景,本人也极其聪慧能干。他在美国留学的时候,认识了一美国漂亮女孩苏瑞,把她娶到了中国,彻底改变了苏瑞的命运。苏强在北京打造了庞大的集团公司,有不少的美国北漂给他打工。他是在美国的北漂圈子里认识的尼可,彼此都有强烈好感,慢慢有了暧昧的交往,却不知道尼可和他的太太苏瑞早就相识。 苏强不仅事业成功,本人也极具才华,从小遍观群书,难怪与热爱唐诗宋词的尼可一见如故,成了知己。他在享受恋情的同时,也知道要对家庭负责。日子长了,他对妻子办公司花钱如流水的做法颇为不满。 苏瑞:她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神话,无数“洋北漂”们羡慕的对象。 苏瑞来自迈阿密,跟尼可是老乡,一个不幸又非常幸运的美国女孩,她生在一个贫穷的美国家庭,在争吵、酗酒、毒品的环境中长大。小时候她听邻居说,如果在地上打一个洞,然后不停地挖,就可以挖到中国,她就鬼使神差拿个铁铲挖后院的地,冥冥之中开始向往中国。父母离婚后,她跟随改嫁的母亲去了另一个家,在一个飓风来临的夜晚遭受了继父的骚扰,从此下定决心要尽快逃离这个魔鬼一样的地方。 她在大学校园,认识了来自中国高干家庭的苏强,跟他到了中国,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,她就认定了北京是她的家,她要永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。嫁给苏强后,她衣锦还乡,以钱为诱饵,让母亲和继父离婚,然后给母亲买了房子,还帮她投资了一家快餐店。 因为嫁给苏强,她实现了童年无法想象的梦:一个人的钢琴房、芭蕾舞训练室、洋北漂的俄国舞蹈老师,她一个人独享……她后来利用苏强的家庭关系,成立了一个影视音乐投资经纪公司,熬小狼就是她公司的签约艺员,她一心要把熬小狼做大。她把尼可介绍给熬小狼,希望二人相好,也希望尼可能为熬小狼的事业助一臂之力。但她不知道一个秘密,丈夫苏强因为暗自喜欢尼可,而对熬小狼讨厌至极;她更不知道尼可和丈夫已经暗渡陈仓。 苏瑞和尼可一样,都热爱北京,但是尼可的爱是理智的,对北京的各种丑陋现象敢大胆说出,但是苏瑞的爱是变态的,容不得任何人(主要是外国人)说北京的不好,对北京春日里的漫天黄沙也有浪漫的想象,她认为那是天国里吹来的黄金沙,给北京带来财富和幸运。 苏瑞后来与尼可反目成仇,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 邓菲:尼可最好的闺蜜,大学宿舍的姐妹之一。邓菲家庭优越,如果大学毕业回到老家南京,父母会给她安排很好的工作,但她执意留在北京闯荡。她的职场很不顺,在一家外资公司,被女上司折磨得暗无天日,常找尼可诉苦。她的居住环境也不好,为了避免路上的折腾颠簸,她选择了离办公楼不远的公寓楼,住在国贸附近的阳台房,一进门就上床,这样的房子也要一千多块钱。 她的职场不顺,但是情场顺,她找到一个心仪的男朋友曹寒伟,曹寒伟有才有车有房,人也长得帅,二人的柔情蜜意让在情场颠簸的尼可颇有几分吃醋。但是邓菲在婚后的日子并不如意,她常把一肚子的苦水倾泻给尼可。说老公对她不好,老公的房子是公婆的名字,她害怕离婚后会流落街头。 邓菲在经历了一场案件后,开始珍惜婚姻,她在别人的悲剧中学会了反思。 蒋森和玫玫:蒋森是美国人,父母都是有好职业的人,他本来有个幸福的童年,但是父母的离婚让他心碎神伤,进入青春期的他,比任何人都叛逆,他在十六岁那年,逃学、打架、吸毒、后来跳上一艘开往中国的货船,以偷渡的方式在广州上了岸,吃了许多苦,然后又碾转到了北京,在一个海归人创办的啤酒屋打工。他的北漂生涯无忧无虑、辛苦而幸福。当他爱上了美丽的北京姑娘玫玫,才发现现实的残忍:他必须买下房子,才能娶玫玫。 玫玫的父母是下岗工人,家里还有个残疾的哥哥,他们都指望玫玫嫁个有钱人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,玫玫貌美如花,自然有许多媒婆踏破了门槛,但是玫玫只爱蒋森,他没房没车也要嫁给他。后来父母退步了,只要求蒋森买一套房子就同意他们的婚事。 尼可是蒋森的干姐姐,他们按照中国的文化认拜了姐弟,彼此在北京有个照应。尼可看蒋森为了挣钱买房子,住大杂院,打三份工,非常心疼,她说北京的房价这么高,你现在这个样子,辛苦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!不行,必须找到快速攒钱的方法。这个时候,因为求钱心切,蒋森被一海外反华机构利用,去某地喊了反动口号,被公安机关逮捕,面临遣返回国。尼可在为蒋森出狱奔波的时候,感受到了人世的炎凉,她不得已找了苏强。两个人的关系本已淡去,因为这件事又燃了起来。 亨特:来自芝加哥的建筑师,他不喜欢北京污染的空气,复杂的人事关系,一直想回美国,但是美国没有在北京无限好的工作机会(主要是在建筑领域),这让他纠结不已。他后来听从了苏强的劝说,留在他公司工作。他跟尼可是好朋友,当蒋森出事后,他也不断地出谋划策,尽心尽力。他默默喜欢上了尼可,但是他知道尼可已经扎根在这片土地,而他迟早都要归去。 托尼:跟亨特一样,都是来自芝加哥的建筑师。他在中国可谓是如鱼得水,心花怒放。他中文流利,还能哼唱几段京剧,他熟络中国错重覆杂的人际关系,善于跟各类人打交道,他跟南方的土大亨(乡镇企业家)合作,帮他们设计白宫一样的办公大楼、还有自由女神、华尔街铜牛……他曾经建议尼可:告诉蒋森,可以装扮成海外总裁的模样去出席商务会议,用他的洋面孔找钱。但当蒋森摊上大事后,他比谁都缩得快。 他很会享受,他在中国的日子过得莺歌燕舞,他有两个女朋友,一个跳芭蕾的,一个唱京剧的。当两个女友厮打起来的时候,他不慌不急,也不劝架,居然在一旁打太极,然后气定神闲地提起毛笔,写了一个大大的“忍“字。 奎可然:尼可大学宿舍的姐妹之一,来自安徽。曾经怀着美好的作家梦考进中文系,但现实摆在面前,她必须低头做好一份朝九晚五的普通工作。 毕业后她留在北京闯荡,最初住在隔板房里,空间憋屈,人心也憋屈。她在北京混得极其郁闷!个人感情一直在摔跟头,有人给她介绍男朋友,男朋友长得像个小豆子,仗着有北京户口,祖上有点家产,居然还瞧不起她。 她讨厌北京的污染,北京的漫天沙尘让她忍无可忍,受不了那满天满地的狗屎黄。她发誓:我要去美国,拿不了北京绿卡,我这被辈子也要拿下美国绿卡。 带着她的美国梦,她一心一意准备去美国的考试,而尼可的中国梦已经长叶开花。她告诉尼可:“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地方,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为理想奋斗的地方,只要有梦就好。” 刘莎:尼可大学宿舍的姐妹之一,她是北京人,有骄傲的北京户口。父母虽说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,但是享受到了北京职工的分房福利,在三环拥有两套房子,这让她与众不同,似乎比宿舍的姐妹们高一个台阶。刘莎最初找男友,也是非北京户口不嫁,但是一个优秀的北漂出现在她的面前,她还是抵挡不住他的诱惑。她的男朋友威海也不是普通的北漂,是个留美归来的杰出人士,车和房子都不是问题,他自己创业,生意蒸蒸日上。但是婚后刘莎很郁闷:丈夫不想要小孩,他经常有业务去阿联酋,又说公司亏损,不得已卖房子抵债。于是夫妻二人搬进属于刘莎父母的房子里,那房子原是父母的出租房。 在尼可和邓菲的帮助下,她发现丈夫背后的惊天秘密:丈夫在中国的生意从来没亏过,他在阿联酋还有一房妻子,妻子已经给他生了四个孩子。阿联酋是穆斯林国家,男人可以拥有四个妻子。刘莎何去何从? 马莲娜:来自意大利,尼可的大学同学。马莲娜大学毕业后,跟尼可一样,留在北京闯荡,作为一名洋北漂,生活飘荡无依,肯定是渴望拿到一张安身立命的绿卡。她后来嫁给一北京的煤老板,总算结束了浮萍般的生活。马莲娜很关心尼可的私人生活,她愿意引线搭桥,希望尼可走她一样的路。但是她走不到尼可的内心世界。

眷念与绿卡: 一个洋北漂的北京梦 Read More »

写给2020圣诞节 ||| 作者:孟悟

海外文轩 公众号 2020.12.24 我看见梨花如雪,桃花灿艳,又看见枫叶如蝶,落木萧萧。病毒依然在地球上横行霸道,多少眼泪飞在生离死别中。亲人远去了,商家关门了,员工回家了,长龙一样蜿蜒的队伍,等待疫苗,也等待食物。黑暗中的挣扎和震撼,2020,人类走过同样的记忆。 扑朔迷离的总统大选,情节诡异,画面离奇,一唱三叹,余音缭绕着圣诞节。普通人焦虑不安非常时光的日常生活依然在继续。  从曲线上幻化出来的幽灵,翩飞在岁末的寒夜。圣诞树的碎光流影,重叠了一半人的忧伤。又是一年圣诞节,应该欢喜,应该有一些斑斓的祝愿。那一夜我们看木星和土星相会,欲说还休的悲喜和梦幻。 回到主页

写给2020圣诞节 ||| 作者:孟悟 Read More »